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附件)
摘 要在老龄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脚步不断加快,农村青壮年不断流向城市,农村中的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老人的经济及生活状况得到改善。与此同时,因子女的外出务工甚至在城市定居,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缺乏的困境也日益凸显。农村老年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支持体系以及社会保障服务现状成为社会热点。本文采用访谈法对农村老年人展开访谈,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现状及问题,并且进行原因的分析。从社会工作实务角度提出改善策略,从个案、小组、社区以及社会工作行政等多维度以专业服务建构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从而使农村老年人在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下安享晚年生活,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目 录
一、绪论 1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2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 3
(四)研究方法 4
二、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及问题 5
(一)农村老年人经济支持现状及问题 5
(二)农村老年人精神支持现状及问题 7
(三)农村老年人日常照料现状及问题 9
三、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原因分析 11
(一)自身建立社会互助意识和能力较弱 11
(二)青壮年外出务工和求学 11
(三)农村邻里关系松散 11
(四)农村社会组织发展薄弱 11
(五)社会政策不完善 11
(六)传统村落五文化没落 12
四、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改善的服务策略 13
(一)个案工作为高危农村老年人建构定制保障服务? 13
(二)小组工作为农村老年人发展互助支持网络 13
(三)社区工作为农村老年人建构社区支持平台 14
(四)社会工作行政为农村老年人发展可持续服务保障 14
五、总结与反思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20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当今,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受到广泛关注。农村老年人个体自我生活能力不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减弱,而子女外出打工使得家庭照顾不断弱化,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支持与照顾,从而使农村老年人也可以安享晚年生活。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使得农村老年人比例增大,了解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现状及建构困境,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工作方法提出改善策略,从而为农村老年人建构社会支持系统,使农村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也特别提到“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这也为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理论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还是很重视的,对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研究也相对较多,研究视角多从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等角度。从社会工作的角度研究农村老人的社会支持还是较少的。因此,本研究总结农村老年人经济支持、精神支持和日常照料的现状和原因,对梳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和评估社会工作在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中的作用,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不仅可以对当前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研究提供补充,还可以促进社会工作进一步的探索,特别是对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对推进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社会工作本土化具有重要意义。
3.实践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的老龄化已经越来越严重,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体系进一步弱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其自身在经济、精神和日常照料方面的自我满足能力越来越弱,长期这样发展下去,不仅影响农村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状况,而且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因此,通过研究当前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社会工作干预方案。通过个案工作,对农村高危老年人定制服务方案,协助农村老年人完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小组工作,加强农村老年人之间的互助交流,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工作丰富社区文化,在增强老年人对社区的认同感的同时为老年人提供了有意义的文化生活。专业的服务和技能促进了老年人的发展,为老年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广泛地与社会资源相联系,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老年人自身及其家庭所面临的困难,提高农村老年人的能力,也有助于积累社会工作实践的相关经验,促进社会工作实践的成熟和发展,最终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农村老年人的界定
对于老年人的划分会根据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变化,当前,我国界定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同时,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将老年人划分为低龄老年人、中龄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三个阶段。本文采用我国对老年人的界定,农村老年人就是指居住在农村的60岁以上的公民。同时,将6069岁的划分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划分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划分为高龄老年人。
本文中还将聚焦关注农村高危老年人群体,即经济困难,精神生活贫乏,日常照料缺乏而老年人自身无法独立生活的农村老年人。
2.社会支持的界定
有关社会支持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界定。目前比较主流的看法是:认为社会支持是一种能够使个人相信自己受到关爱、尊重和赞赏的信息;社会支持是人们从其他社会关系中获得的情感支持、建议、指导、评估、物质帮助和服务;社会支持是由家庭成员、亲属、朋友和邻居提供的支持和协助。
本文在众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王贯新对社会支持概念的界定,即:社会支持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网络向有需求的个体或群体提供其生存或发展所需要的援助与支持以及有需求的个体或群体主动获取社会援助的双向互动的过程,而援助的类型,不仅包括经济和物质,亦包括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等。本文将社会支持界定为通过一定的社会网络向有需要的群体提供的其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援助,这种援助主要包括经济支持、精神支持和日常照料。本文所说的精神支持采用较为狭义的方面,主要指精神文化娱乐活动。本文所指的日常照料仅指对老年人生活起居的照顾。
目 录
一、绪论 1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2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 3
(四)研究方法 4
二、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及问题 5
(一)农村老年人经济支持现状及问题 5
(二)农村老年人精神支持现状及问题 7
(三)农村老年人日常照料现状及问题 9
三、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原因分析 11
(一)自身建立社会互助意识和能力较弱 11
(二)青壮年外出务工和求学 11
(三)农村邻里关系松散 11
(四)农村社会组织发展薄弱 11
(五)社会政策不完善 11
(六)传统村落五文化没落 12
四、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改善的服务策略 13
(一)个案工作为高危农村老年人建构定制保障服务? 13
(二)小组工作为农村老年人发展互助支持网络 13
(三)社区工作为农村老年人建构社区支持平台 14
(四)社会工作行政为农村老年人发展可持续服务保障 14
五、总结与反思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20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当今,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受到广泛关注。农村老年人个体自我生活能力不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减弱,而子女外出打工使得家庭照顾不断弱化,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支持与照顾,从而使农村老年人也可以安享晚年生活。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使得农村老年人比例增大,了解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现状及建构困境,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工作方法提出改善策略,从而为农村老年人建构社会支持系统,使农村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也特别提到“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这也为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理论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还是很重视的,对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研究也相对较多,研究视角多从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等角度。从社会工作的角度研究农村老人的社会支持还是较少的。因此,本研究总结农村老年人经济支持、精神支持和日常照料的现状和原因,对梳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和评估社会工作在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中的作用,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不仅可以对当前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研究提供补充,还可以促进社会工作进一步的探索,特别是对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对推进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社会工作本土化具有重要意义。
3.实践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的老龄化已经越来越严重,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体系进一步弱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其自身在经济、精神和日常照料方面的自我满足能力越来越弱,长期这样发展下去,不仅影响农村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状况,而且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因此,通过研究当前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社会工作干预方案。通过个案工作,对农村高危老年人定制服务方案,协助农村老年人完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小组工作,加强农村老年人之间的互助交流,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工作丰富社区文化,在增强老年人对社区的认同感的同时为老年人提供了有意义的文化生活。专业的服务和技能促进了老年人的发展,为老年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广泛地与社会资源相联系,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老年人自身及其家庭所面临的困难,提高农村老年人的能力,也有助于积累社会工作实践的相关经验,促进社会工作实践的成熟和发展,最终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农村老年人的界定
对于老年人的划分会根据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变化,当前,我国界定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同时,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将老年人划分为低龄老年人、中龄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三个阶段。本文采用我国对老年人的界定,农村老年人就是指居住在农村的60岁以上的公民。同时,将6069岁的划分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划分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划分为高龄老年人。
本文中还将聚焦关注农村高危老年人群体,即经济困难,精神生活贫乏,日常照料缺乏而老年人自身无法独立生活的农村老年人。
2.社会支持的界定
有关社会支持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界定。目前比较主流的看法是:认为社会支持是一种能够使个人相信自己受到关爱、尊重和赞赏的信息;社会支持是人们从其他社会关系中获得的情感支持、建议、指导、评估、物质帮助和服务;社会支持是由家庭成员、亲属、朋友和邻居提供的支持和协助。
本文在众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王贯新对社会支持概念的界定,即:社会支持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网络向有需求的个体或群体提供其生存或发展所需要的援助与支持以及有需求的个体或群体主动获取社会援助的双向互动的过程,而援助的类型,不仅包括经济和物质,亦包括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等。本文将社会支持界定为通过一定的社会网络向有需要的群体提供的其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援助,这种援助主要包括经济支持、精神支持和日常照料。本文所说的精神支持采用较为狭义的方面,主要指精神文化娱乐活动。本文所指的日常照料仅指对老年人生活起居的照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