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暴力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以某高校为例(附件)
摘 要从全世界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会带来一系列恶劣、错误至极的文化行为例如校园暴力,校园暴力现已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本人、家庭、学校的切身利益。同时高校校园暴力逐渐升级和恶化,说明了传统的高校暴力预防和干预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方法,社会工作在高校校园暴力的介入过程中有着独特的空间与优势。本文旨在把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引入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干预体系之中,并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系统进行分析,尝试提出社会工作视角下相互融合、多元整合的介入策略。本文以为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基础,以济南市某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主要阐释校园暴力概念界定及所需理论分析;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某高校校园暴力表现形态及其原因分析;第三部分是基于某高校校园暴力成因来探究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一、导论 6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6
(二)校园暴力问题的界定 7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评述 7
(四)理论依据 9
(五)研究方法 9
二、济南市某高校校园暴力的现状 10
(一)校园暴力行为的表现形态 10
(二)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特点 10
(三)校园暴力行为的不良影响 11
三、济南市某高校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12
(一)施暴者个人因素 12
(二)受暴者个人因素 12
(三)家庭方面的因素 12
(四)校园方面的因素 12
(五)社会方面的因素 13
四、某高校校园暴力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13
(一)个人方面 13
(二)家庭方面 13
(三)学校方面 13
(四)社会方面 14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校园暴力问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近些年来,中小学暴力问题层出不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相比于中小学,高校校园暴力的发生比例并不是那么高,但是却一定程度上存在,而就目前数据来看,高校校园暴力发生率正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大学生思想行为还不够成熟,加之社会乱象对大学校园造成的冲击,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教育防范,高校校园暴力问题难免发生。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经济发展条件良好,商业区鳞次栉比,高校数量较多且质量水平较高吸引了大多学生前来求学。高校较为聚集,为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地理优势;校园内的学生家庭居住地不同,来自外省学生数目也占有了一定比例,为调查研究提供了相对客观视角。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选择了济南市为项目地,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前期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梳理,通过实地调查,运用观察法的研究方法,并且通过发放网络问卷,收集问卷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高校校园暴力的表现形态、发生特点、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从多种角度分析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等,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探寻防范高校校园暴力的方法措施。通过此次研究有助于加强人们对校园暴力的了解与认识,有利于丰富高校校园暴力的分析研究,从而推进高校对校园暴力的干预和问题解决。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014年全球预防暴力状况报告指出,暴力不仅使受害者遭受心理创伤,更会导致精神和行为创伤。大学生不仅是国家之栋梁,还是建设国家的预备优秀人才,由此可见,校园暴力的防治研究迫在眉睫,但是我国关于校园暴力的研究和实践刚刚起步,国内仍以探讨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为主。本研究在生态系统理论与社会支持理论的基础上,从多种角度探讨大学生校园暴力的预防对策,是相关政策分析的创新研究,能够增强目前理论界关于这一问题研究的薄弱环节,增强研究的串联性,提高学术的整体性,丰富相关研究的理论视角,创新研究方法,丰富相关理论,为深入探讨相关问题提供资料借鉴和理论基础。
(2)实践意义
通过对济南市某高校校园暴力进行理论探讨和实务研究,推动社会支持的力量给予校园暴力防治进步,从而辅助各级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扭转我国目前高校校园暴力存在的被动局面,深入推进高校校园暴力防治的有效实施,加强校园治理和建设,对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来说都有显著意义:对个人来说,通过对校园暴力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提升个人对危险意识的防范,同时帮助个人排解被暴力后的心理压力,防止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对家庭来说,父母通过了解校园暴力,增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园的经历,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还可以通过自身经历和经验教训引领孩子正确的方向,帮助孩子及早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好的三观,成为一个理智的人;对学校来说,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学校必须具有极高的责任感,通过建立校园暴力的研究,学校可以高度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安全保护,包括在出现校园暴力事件后及时进行有效处理,还有及时发现校园暴力的苗头并进行各项预防工作,加大校园暴力防治力度,并加快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介入校园暴力的防范与干预的体系;对社会来说,有利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共同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为预防和治理校园暴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有利于从上到下制订出一系列校园暴力防治的专项法律法规,有效整合防治校园暴力的力量,加强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功能互补,形成防治校园暴力的合力。
(二)校园暴力问题的界定
校园暴力的基本定义为: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暴力)。校园暴力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语言暴力、身体暴力、心理暴力,而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宿舍冷暴力、恋爱暴力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校园暴力。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评述
1.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可精神文化水平却相对落后。我国当今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高校学生规模也非常庞大,随之而出现的高校校园暴力问题也日益突出,校园暴力不仅仅单指一方面,最常见的校园暴力可分为三种:语言暴力、身体暴力和心理暴力,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随之而来的还有网络暴力,加之大学生以在校生为主,宿舍冷暴力也不容忽视。校园暴力不仅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还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建设祖国的后备力量,对该问题的防治迫在眉睫。关于校园暴力的社会工作干预的研究,基于不同的视角,国内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一、导论 6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6
(二)校园暴力问题的界定 7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评述 7
(四)理论依据 9
(五)研究方法 9
二、济南市某高校校园暴力的现状 10
(一)校园暴力行为的表现形态 10
(二)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特点 10
(三)校园暴力行为的不良影响 11
三、济南市某高校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12
(一)施暴者个人因素 12
(二)受暴者个人因素 12
(三)家庭方面的因素 12
(四)校园方面的因素 12
(五)社会方面的因素 13
四、某高校校园暴力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13
(一)个人方面 13
(二)家庭方面 13
(三)学校方面 13
(四)社会方面 14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校园暴力问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近些年来,中小学暴力问题层出不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相比于中小学,高校校园暴力的发生比例并不是那么高,但是却一定程度上存在,而就目前数据来看,高校校园暴力发生率正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大学生思想行为还不够成熟,加之社会乱象对大学校园造成的冲击,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教育防范,高校校园暴力问题难免发生。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经济发展条件良好,商业区鳞次栉比,高校数量较多且质量水平较高吸引了大多学生前来求学。高校较为聚集,为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地理优势;校园内的学生家庭居住地不同,来自外省学生数目也占有了一定比例,为调查研究提供了相对客观视角。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选择了济南市为项目地,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前期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梳理,通过实地调查,运用观察法的研究方法,并且通过发放网络问卷,收集问卷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高校校园暴力的表现形态、发生特点、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从多种角度分析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等,在此基础上,尝试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探寻防范高校校园暴力的方法措施。通过此次研究有助于加强人们对校园暴力的了解与认识,有利于丰富高校校园暴力的分析研究,从而推进高校对校园暴力的干预和问题解决。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014年全球预防暴力状况报告指出,暴力不仅使受害者遭受心理创伤,更会导致精神和行为创伤。大学生不仅是国家之栋梁,还是建设国家的预备优秀人才,由此可见,校园暴力的防治研究迫在眉睫,但是我国关于校园暴力的研究和实践刚刚起步,国内仍以探讨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为主。本研究在生态系统理论与社会支持理论的基础上,从多种角度探讨大学生校园暴力的预防对策,是相关政策分析的创新研究,能够增强目前理论界关于这一问题研究的薄弱环节,增强研究的串联性,提高学术的整体性,丰富相关研究的理论视角,创新研究方法,丰富相关理论,为深入探讨相关问题提供资料借鉴和理论基础。
(2)实践意义
通过对济南市某高校校园暴力进行理论探讨和实务研究,推动社会支持的力量给予校园暴力防治进步,从而辅助各级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扭转我国目前高校校园暴力存在的被动局面,深入推进高校校园暴力防治的有效实施,加强校园治理和建设,对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来说都有显著意义:对个人来说,通过对校园暴力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提升个人对危险意识的防范,同时帮助个人排解被暴力后的心理压力,防止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对家庭来说,父母通过了解校园暴力,增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园的经历,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还可以通过自身经历和经验教训引领孩子正确的方向,帮助孩子及早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好的三观,成为一个理智的人;对学校来说,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学校必须具有极高的责任感,通过建立校园暴力的研究,学校可以高度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安全保护,包括在出现校园暴力事件后及时进行有效处理,还有及时发现校园暴力的苗头并进行各项预防工作,加大校园暴力防治力度,并加快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介入校园暴力的防范与干预的体系;对社会来说,有利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共同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为预防和治理校园暴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有利于从上到下制订出一系列校园暴力防治的专项法律法规,有效整合防治校园暴力的力量,加强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功能互补,形成防治校园暴力的合力。
(二)校园暴力问题的界定
校园暴力的基本定义为: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暴力)。校园暴力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语言暴力、身体暴力、心理暴力,而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宿舍冷暴力、恋爱暴力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校园暴力。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评述
1.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可精神文化水平却相对落后。我国当今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高校学生规模也非常庞大,随之而出现的高校校园暴力问题也日益突出,校园暴力不仅仅单指一方面,最常见的校园暴力可分为三种:语言暴力、身体暴力和心理暴力,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随之而来的还有网络暴力,加之大学生以在校生为主,宿舍冷暴力也不容忽视。校园暴力不仅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还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建设祖国的后备力量,对该问题的防治迫在眉睫。关于校园暴力的社会工作干预的研究,基于不同的视角,国内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