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意愿的农业生态补偿影响因素分析以市为例
1Abstract 1一、 绪论 2(一)选题背景 2(二)研究意义与创新 2(三)研究方法 3(四)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3二、 文献综述与评价 4(一)国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4(二)国内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4(三)国内外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评价 5三、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与实践 5(一)我国生态补偿机制 5(二)江苏省生态补偿机制 6(三)苏州市生态补偿机制 6(四)总结 6四、实证调查与分析 6(一)问卷设计 6(二)研究区域概况及调查方法 6(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7(四)农户农业生态补偿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11五、结论与建议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附录 15基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民意愿的农业生态补偿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州市为例随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农业生态补偿工作已获得了较为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增强了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而且还实现了部分地区的农民增收和资源优化配置,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业生态补偿农民意愿问题,本文通过对苏州市展开深入调查,并对被调查者生态补偿意愿的各种影响因子的分析及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从而有助为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实现预期环境效益和经济目标的双赢。
目录
引言
一、 绪论
(一)选题背景
1.农业生态补偿的产生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人类加速的谋求改造自然的方式,在满足人类温饱和日渐富足的同时,使我们生存的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日益激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的人地矛盾使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心声。另外欧盟等发达国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环保型农业的法律法规,提出了生态补偿政策,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新型环境管理制度,在协调生态环境中各种利益间关系和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正式提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由极限增长转为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21世纪的农业的任务是粮食增产和环境保护,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仅要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足以保证其基本生存的粮食供给,而且还要兼顾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作用[2]。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研究,增强农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改变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地方经济是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最终达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根本保证[3]。
农业生态补偿是一种运用财政、税费、市场等经济手段激励农民维持、保育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调节农业生态保护者、受益者和破坏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内化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4]。
(二)研究意义与创新
2.1研究创新
论文与先前学者的研究相比,有着显著的区别。以往的农业生态补偿较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我认为不仅仅是农民的意愿对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农民自身的经济水平、当地政府的宣传对补偿政策的实施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江苏省苏州市居民生态补偿意愿,本文进一步将被调查者生态补偿意愿的各种影响因子的分析及其个人特征因素(包括被调查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人均年收入)进行分析进行研究。对实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相关意见和指导。
2.2研究意义
由于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加上人类过度开发利用,使生态脆弱性呈现加剧趋势[5]。如何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措施,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制定更为科学的生态补偿政策,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一种必然[6]。而农户是生态补偿实施的直接参与者,是生态补偿的最初动力和推广者,在生态保护政策执行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农户的合作与补偿的意愿显得尤为重要 [7] 。通过了解农民的生态保护行为并深入分析生态补偿意愿,可以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户生态补偿积极性、规范生态补偿政策制定,补偿措施的推行提供依据。
作为环境保护长期有效的方案机制,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也是提高农田承载力、提升农民效用以及保护农民收益的重要措施。本文对苏州市进行调查分析,可对同类型经济发达地区试点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达到农民自愿参与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8] 。
(三)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文献资料分析法。利用CNKI、万方Springe—Link等学术资源,研读相关文献与著作,整理并分析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研究最新理论动态,总结国内外的成功政策经验,为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知识与文献积累。第二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农业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而明确其影响程度和显著性,在此基础上,自己归纳并提出对农业生态补偿方式的建议 [9] 。
(四)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4.1技术路线
本文主要的结构框架是:第二章主要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目前其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从而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三章从我国现有的生态补偿政策以及江苏省、苏州市的相关政策分析生态补偿的政策引导。第四章进行实地的调查与分析,分析各影响因子及支付水平。
图1 技术路线图
4.2研究内容
研究主要内容分三个部分:
(1)农业生态补偿因素变量选择
农户自身条件(包括:性别、收入、人口、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来源)。
补偿措施(包括:补偿金额、补偿方式等)对农户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
对农户生态补偿意识的调查,(包括对农业生态补偿认知、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生态补偿模式)对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
(2) 农民生态补偿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现状情况反映,对农民意愿影响的因素具体分析,从问卷中选取影响当前农民改造意愿的代表性因素。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改造政策提供依据。
(3)总结归纳,并提出相关建议。
对比各项因子比例大小,总结最有影响农民生态补偿意愿的方面,提出问题,给与相关生态补偿的政策及建议。
二、 文献综述与评价
(一)国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目录
引言
一、 绪论
(一)选题背景
1.农业生态补偿的产生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人类加速的谋求改造自然的方式,在满足人类温饱和日渐富足的同时,使我们生存的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日益激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的人地矛盾使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心声。另外欧盟等发达国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环保型农业的法律法规,提出了生态补偿政策,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新型环境管理制度,在协调生态环境中各种利益间关系和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正式提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由极限增长转为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21世纪的农业的任务是粮食增产和环境保护,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仅要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足以保证其基本生存的粮食供给,而且还要兼顾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作用[2]。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研究,增强农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改变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地方经济是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最终达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根本保证[3]。
农业生态补偿是一种运用财政、税费、市场等经济手段激励农民维持、保育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调节农业生态保护者、受益者和破坏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内化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4]。
(二)研究意义与创新
2.1研究创新
论文与先前学者的研究相比,有着显著的区别。以往的农业生态补偿较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我认为不仅仅是农民的意愿对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农民自身的经济水平、当地政府的宣传对补偿政策的实施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江苏省苏州市居民生态补偿意愿,本文进一步将被调查者生态补偿意愿的各种影响因子的分析及其个人特征因素(包括被调查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人均年收入)进行分析进行研究。对实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相关意见和指导。
2.2研究意义
由于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加上人类过度开发利用,使生态脆弱性呈现加剧趋势[5]。如何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措施,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制定更为科学的生态补偿政策,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一种必然[6]。而农户是生态补偿实施的直接参与者,是生态补偿的最初动力和推广者,在生态保护政策执行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农户的合作与补偿的意愿显得尤为重要 [7] 。通过了解农民的生态保护行为并深入分析生态补偿意愿,可以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户生态补偿积极性、规范生态补偿政策制定,补偿措施的推行提供依据。
作为环境保护长期有效的方案机制,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也是提高农田承载力、提升农民效用以及保护农民收益的重要措施。本文对苏州市进行调查分析,可对同类型经济发达地区试点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达到农民自愿参与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8] 。
(三)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文献资料分析法。利用CNKI、万方Springe—Link等学术资源,研读相关文献与著作,整理并分析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研究最新理论动态,总结国内外的成功政策经验,为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知识与文献积累。第二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农业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而明确其影响程度和显著性,在此基础上,自己归纳并提出对农业生态补偿方式的建议 [9] 。
(四)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4.1技术路线
本文主要的结构框架是:第二章主要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目前其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从而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三章从我国现有的生态补偿政策以及江苏省、苏州市的相关政策分析生态补偿的政策引导。第四章进行实地的调查与分析,分析各影响因子及支付水平。
图1 技术路线图
4.2研究内容
研究主要内容分三个部分:
(1)农业生态补偿因素变量选择
农户自身条件(包括:性别、收入、人口、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来源)。
补偿措施(包括:补偿金额、补偿方式等)对农户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
对农户生态补偿意识的调查,(包括对农业生态补偿认知、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生态补偿模式)对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
(2) 农民生态补偿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现状情况反映,对农民意愿影响的因素具体分析,从问卷中选取影响当前农民改造意愿的代表性因素。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改造政策提供依据。
(3)总结归纳,并提出相关建议。
对比各项因子比例大小,总结最有影响农民生态补偿意愿的方面,提出问题,给与相关生态补偿的政策及建议。
二、 文献综述与评价
(一)国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