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农民闲暇生活研究以红豆村为例

苏南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较高,研究苏南农民闲暇生活的现状,可以直观地反应经济给农民闲暇生活带来的改变和仍存在的问题。当今苏南农民的闲暇时间充裕,闲暇场所增多,闲暇活动丰富,但苏南农民的闲暇时间利用率低,不少农民有时间却不休闲,也很少进行闲暇消费。即使苏南农民闲暇意识有所增强,但更多人仍认为“工作第一,闲暇第二”并对自身闲暇生活的满意度较低。为此,我们需要对苏南农民进行闲暇教育,培养他们科学的休闲观。同时,我们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为苏南农民建设更多结构多样化的闲暇场所,从而提升苏南农民的闲暇生活质量。关键词 苏南,农民,闲暇生活
目 录
1 引言 1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 2
2.2 研究程序与研究工具 3
3 苏南农民闲暇生活的现状 4
3.1 苏南农民的闲暇时间 4
3.2 苏南农民的闲暇场所 5
3.3 苏南农民的闲暇内容 6
3.4 苏南农民的闲暇心态 7
4 苏南农民闲暇生活的影响因素 8
4.1 苏南地区政府对农民闲暇生活的大力支持 9
4.2 苏南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提高 10
4.3 苏南农民价值观的变化 10
5 苏南农民闲暇生活的问题与优化路径 11
5.1 苏南农民闲暇生活的问题 12
5.2 苏南农民闲暇生活的优化路径 12
结 论 14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附录A:苏南农民闲暇生活的问卷调查 16
附录B:苏南农民闲暇生活的访谈提纲 17
引言
何为闲暇?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闲暇是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的观点。马克思认为,闲暇是摆脱了各种社会责任之后剩余的时间,而且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吸收,主要用于娱乐、休息和满足个人精神文化需要[1]。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一书中则强调“闲暇是人们除劳动外用于消费产品和自由活动的时间”[2]。杜马兹迪埃在《走向休闲的社会》一书中指出,闲暇是个人从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的时间,是为了休息、为了消遣或者为了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能,以及为了自发地参加社会活动和自由发挥创造力[3]。在国内,马惠娣在《休闲——文化哲学层面的透视》一文中指出,闲暇作为一种现实存在,首先要通过人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是由特定历史时代的人们对他们面临的生命历程和生活理想来确定的一种文化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是人的一种存在状态和理想[4]。孙金华、张国富在《休闲与社会发展》中指出闲暇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始终的一项活动,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5]。
可见,闲暇生活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笔者看来,闲暇生活即为除学习、工作以外的空闲时间,时间应为其主体和基础,没有时间这个基本构成体就谈不上闲暇生活方式了。其次,同闲暇时间一样,闲暇地点也是研究闲暇生活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时间没地点,闲暇生活也是空想。再次,闲暇生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闲暇生活的内容,有了空闲的时间和适合闲暇的场所,还要看在这段时间、场所内都做了什么,如果在闲暇的时间内继续从事学习和工作或从事围绕学习和工作相关的内容,那么这也不能算是闲暇生活了。比如,老师在下课之后继续备课、批改作业,学生在假期参加辅导班、培训班,农民在农耕回家后继续饲养家禽等等就都不是闲暇生活的内容。最后,闲暇生活的心态为其升华的部分。如果一有时间就打麻将、闲聊等等,就是单纯地为了打发时间而进行的闲暇,这种闲暇生活的心态就是不可取的。当然,人们也不能为了工作而牺牲闲暇生活,忽视闲暇的重要性。人们的所有时间都应是自由支配的时间,闲暇时间亦是如此,在这自由的时间里人们不仅要充分的放松、享受和娱乐身心,还要提高自身的闲暇生活质量,提高自身对闲暇生活的满意度。
那么,在城市,人们已经把闲暇时间和闲暇生活质量作为生活质量的代名词,当前我国农民的闲暇生活状况怎样呢?提升农民闲暇生活水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的必然要求。笔者以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农民为典型,对他们的闲暇生活进行了调查。
在改革开放后,苏南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工业化进程较快,主要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业生产。资料显示,2017年苏南农民人均收入为2.5万元,苏北农民人均收入为1.7万元。同时,苏南农民苏南地区政府资金较充裕,为改善农民的闲暇环境,新添置了很多与闲暇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加上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已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人们渴望闲暇并且要求提高闲暇活动质量的意识也逐渐提升。因此,本篇文章是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深入苏南的一个小村庄——红豆村,开展对于农民闲暇生活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从闲暇时间、闲暇场所、闲暇内容和闲暇心态四个方面对苏南农民闲暇生活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苏南农民闲暇生活的表现,从而进一步探讨影响苏南农民闲暇生活现状的因素以及目前苏南农民闲暇生活的仍存在的问题和优化路径,这对促进我国其他地区农村发展有着示范性作用。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
本文调查地点选在苏南一个小村庄——红豆村。红豆村坐落在长江沿岸,位于江阴市顾山镇中心区内,于2006年九月由原永安村、红豆村、古塘村三村合并设立,因梁昭明太子亲手栽植的千年红豆树而获名“红豆村”[6]。村庄东接张家港市凤凰镇、常熟市尚湖镇、南接无锡市东港镇,地处张家港市、常熟市、无锡市和江阴市的四市交界,地理区位良好。红豆村不仅面积大,而且人数众多。村域面积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29亩,辖42个自然村,6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6275人,约1760户。
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红豆村探索开发乡村旅游,农民拥有了很多新的闲暇场所,如百花园、垂钓场所、农家乐等等。据了解,红豆村村委会十分重视村民的闲暇生活,隔三差五就为村民举办一些如“元宵节猜灯谜”、“迷你马拉松”等文化或体育活动,从而进一步丰富当地农民的闲暇生活。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红豆村农民在去年人均收入达到4.1万元,以10%的速度增长着,他们有关闲暇生活的物质基础得到进一步增长。因此,红豆村作为苏南农民闲暇生活的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典型和现实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17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