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应用(附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发展自政府发布相关文件后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起步相较于一些国家较为落后,其中的问题和因素有很多,本文从社会工作视角,根据国外的职业农民培育状况,与我国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进行对比。本文从几个方面来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首先是提出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第二部分是国内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的现状;第三部分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概念;第四部分是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本土实践;第五部分表述了社会工作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优势;最后一部分是社会工作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策略。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社会工作;对策建议
目录
1 引言 1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国内外发展现状 2
2.1 国内现状 2
2.2 国外现状 4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本土实践 5
3.1 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 5
3.2 新型职业农民特征 6
4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6
4.1 职业农民发展速度慢 6
4.2 职业农民数量不足 6
4.3 职业农民的教育体系不健全 6
5 社会工作的介入优势 7
5.1 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 7
5.2 系统的工作方法 7
5.3 科学的理论指导 7
6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7
6.1 立足社会工作,坚持以农为本 7
6.2 建立专业队伍,参与培育过程 8
6.3 加强资源链接,充实培育内容 8
6.4 注重能力建设,重塑农民信心 9
6.5 夯实政策保障,加快新农融入 9
结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近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逐渐成为乡村发展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土地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职业农民成为一个重要的乡村发展的重要主体,在农村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可以提升农民的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对职业农民培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途径及策略, 可以使农民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和乡村社会发展趋势。在当前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的大形势下, 需要借助一切有用的手段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为农业生产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开始关注农民培育这一问题。至今,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培育经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培育体系[1]。我国政府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关于培育农民的一些草案,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培育这一问题就一直被搁置。直至2005年我国政府又提出了职业农民培育的问题,这一话题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到2012年,政府已经开始高度关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和相应资金的下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我国也走上了正轨[2]。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体制机制、培育路径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来探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国内外发展现状
2.1 国内现状
由于职业农民发展缓慢,相关问题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所以在2012年我国政府颁发文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相应部门也开始积极响应。我国农业部于2012年在国内开始进行新型职业农培育试点,2014年在前期尝试的基础上,联合财政部将阳光工程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培育工作[3]。各地按照中央要求,探索建立完善培育制度,加强培育体系建设,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轰轰烈烈的展开。由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缺乏监管力度,所以在各地的实际情况差别也是较大,其实践方略需要进一步探索。
2.1.1 培育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合理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是确保培育成效的基本要求。专业的教育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环节,规范管理是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重要方法,政府相关的政策是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地都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作为培育制度的三个环节进行统筹完善。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实践,我国已经大致上确立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4]。
2.1.2 培育体系基本形成
从我国的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来看,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力仍显不足。由于不少地区仍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规模相对较小,生产力和产品数量都有所不足,所以需要大量的新型职业农民来解决这一问题。培育如此数量庞大、需求多样的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全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由于缺乏经验,再加上人才的紧缺,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培训体系就依赖于学校这一传统教育机构[5]。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农业院校都没有相对完善的职业农民培育方案,职业农民培育也还远远不是某一门专业所能涵盖的。鉴于这种情况,我国农业部也发布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推进意见,相关农业院校承担了大量青年农场主和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研究院也可以发挥自身技术和基地优势,承担了一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
2.1.3 培育资金投入不断加大
从经济方面来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政府进行财政资金投入。在中央财政方面,2014年、2015年中央财政专门下拨了ll亿元农民培训补助款,用来支持各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6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增加至13.9亿元,2017年再增加至15亿元,项目资金实现连续两年增长。在中央财政投入资金不断增加的带动下,各地也纷纷加了对这一项目的持力度。在江苏省,每年会有1亿元用于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很多市县级财政还会有一定资金用于当地开展培育工作[6]。
2.1.4 培育成果初步显现
经过五年的持续努力,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建设工作已经呈现出一定效果,全国有1500万人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人才主力就是新型职业农民,同时政府也提出了相应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将在后续展开,这也为已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群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这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有的原本就从事农业,通过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创办或者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力量。有的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进入农业的新农人,他们将互联网等元素植入农业发展中,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的产业融合,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7];另外,新型职业农民还是产业扶贫的带头人,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25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