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文化消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市某高校为例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文献回顾2
(一)国外研究2
(二)国内研究2
(三)文献评述3
二、研究设计4
(一)概念界定4
(二)研究框架4
(三)研究方法4三、大学生文化消费状况5
(二)大学生文化消费的额度与频率6
(三)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种类、手段7
(四)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目的及其意义7
四、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8
(一)个体因素8
(二)家庭经济条件因素9
(三)消费环境的影响9
(四)小结9
五、促进大学生文化消费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10
(一)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消费观10
(二)营造健康的文化消费环境11
(三)提升文化消费品的质与量11
结语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附录 调查问卷14
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南京市某高校为例
引言
引言
文化消费是人们生活中除日常饮食穿衣之外的最主要消费领域。它即是一种经济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其现状映现出社会利益。对大学生这特殊群体的文化消费状况,对社会及其自身发展均十分重要。在我国,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通过掌握其文化消费现状,分析其消费特点与相关因素,对了解整个社会青年的消费趋势,从而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这无论是对学生还是社会而言都是有着促进作用的。应用本课题的调研结果可对于大学生精神文化建设提出很多新策略。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状况折射出其人生价值观,通过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的了解,未来在大学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可以针对现状对症下药,加强硬件设施的赔给建设,同时也找到高校思政工作的突破口;更好地满足当代青年的文化消费需求。这对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日前有倡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科学发展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导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学者,这是很符合时代新气息的。
笔者在研究中,旨在将一个十分明确、完整且清晰的大学生文化消费状况呈现在众人眼前。因此通过科学的调查数据,认真总结大学生消费特点,试将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具体化,并正确分析因素间的相关性,提出引导性对策,对改善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
西方对于文化消费的研究起源比较早,理论充分。例如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和凡勃伦的消费理论,凡勃伦、齐美尔和布迪厄等学皆者认为文化消费是一种表示社会区分的方式,文化消费一方面满足了生存所需,一方面也展示了个人经济实力,起到“区隔”的作用。对于文化消费的特点,布迪厄应用“惯习与场域的互动理论”发现,文化消费的结构和程度,并不受收入的短期变化所影响,文化消费支出表现出了极大的惯性,因为他们强烈地依赖以前的消费模式。葛兰西[2]认为文化消费的同时也是在创造文化。文化消费看似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在消费,同时也在生产。瑞典一篇关于市民文化消费的调查[3]显示,文化消费中的性别差异是相当大的,女性高领域消费较多,而男性低俗消费比较多。而关于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比利时消费组织信息和研究中心在 2006年针对本国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状况做的一个研究。研究指出,比利时青年学生在图书、音乐、电影等传统文化消费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电子信息音像制品及网络的市场也不断扩大。这些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受到家庭观念及经济条件的影响,但家长也受到青年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反作用。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给比利时的文化市场繁荣、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也存有弊端,如消费对象的单一等。西方经济学、文化社会学对于消费的研究,具备宏观的理论框架,但是对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研究并不够深入。
(二)国内研究
1.关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定义及内涵
国内学者对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定义大多从其消费主体、消费对象、消费方式上去定义了文化消费——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其实质是对社会及他人提供的精神财富(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消耗”其外延则包括课堂知识文化学习,课外阅读及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等。[3]并且文化消费是分层化的、文化消费与消费主体的素质和文化修养相关、导致其价值取向不同,因此不同主体的消费差异较大。而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则是主要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并且呈全方位开放性的态势。校园之中的文化消费可大致分成普及型或大众化的文化消费与提高型或高品位的文化消费。
消费主体是当代大学生,消费对象与途径包括大众传媒、教育、体育、旅游等等。文化消费是大学生生活消费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观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文化消费是塑造大学生价值认同的重要途径、作为大学生消费的主营内容,也可以辅助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精神文明。[11]
2.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
在收集到的国内学术界关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论文中,均是以定量分析的方法去做的学术研究。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文化消费领域大多集中在五方面:学习、休闲娱乐、以及人际交往领域、旅游、和网络中的文化消费。[1][2]对于文化消费的特征总结,有如:内容丰富、质量不高、文化消费品供给不足(外部)、浪费严重等。[3]国内学者认为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现状有:形式多样与内容浅层并存,欲望膨胀与支付能力有限并存,理性认知与较强功利性并存,民族性与消费能力差异并存,消费载体的丰富多样与非理性效用不高并存。而消费的主要特征有: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4]大学生文化消费存在文化产品低俗化、攀比性、非理性、功利性重、娱乐休闲为主的特征,学者们有目共睹。大学生的最基础的文化消费是以学习为主的。而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态度也趋向于一种重视娱乐消遣、忽视高层次文化消费。大学生文化消费另有特点如:奢靡浪费、低俗、低层次与不健康的文化消费较多。网络文化消费处于低水平,缺乏理性。消费结构十分不合理,基本型+发展型+享受型模式中,享受型多。并且普遍消费的消费产品水平不高,良莠不齐。以娱乐为主,且低俗多体现为低档与庸俗消费。[2][6][8][21]同时,外界对于文化可消费产品的供应不足、并且质量大多比较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11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