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服务于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究(附件)

面对目前复杂、严峻的贫困形势和紧迫的扶贫任务,国家做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决策。然而在精准扶贫的高度精准性要求和现实治理困境下,扶贫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识别困境和治理困境等诸多问题。而社会工作所具有的优势使之能够与精准扶贫相互契合、相互促进。农村社会工作在贫困识别、建设扶贫力量、构建内源式动力机制等方面均可开辟合理路径。关键词 精准扶贫,社会工作,专业优势,路径
目 录
1 引言 1
2 精准扶贫的提出 1
3 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 2
3.1 精准扶贫的识别与治理难题 2
3.1.1 扶贫过程中的“瞄准偏差” 2
3.1.2 精准扶贫中的基层治理难题 4
3.2 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困境 5
3.2.1 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困境 5
3.2.2 农村社会工作的认同度不高 5
3.3 贫困主体问题 6
3.3.1 贫困主体脱贫动力不足 6
3.3.2 贫困主体的过度依赖 7
4 社会工作参与扶贫的优势分析 7
4.1 专业优势为精准识别提供参考 7
4.2 资源动员优势为构建扶贫力量提供支持 8
4.3 视角优势为精准扶贫提供方法 8
5 社会工作服务于精准扶贫的路径 9
5.1 合力构建网络扶贫动态管理机制 9
5.2 助力优化精准扶贫顶层设计 9
5.3 提高农村社会工作的认知度 10
5.4 推进农村社会工作落地 11
5.5 构建“内源式”精准扶贫机制 11
5.5.1 塑造农村社区的内源式发展理念 11
5.5.2 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开展精准扶贫 12
5.5.3 夯实精准扶贫的社区组织保障 12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大力推进贫困治理工作,经过不断探索与努力使得六亿多贫困人口得以脱贫,在国际反贫困史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15年,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已经由原来的7017万减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到5575万,贫困发生率也逐年降低,由7.2%变为5.7%[1]。然而,在接下来的扶贫工作中还需要帮扶余下的5575万贫困人口,这部分贫困人口多数无规律分布在我国的重度贫困地区,环境脆弱、灾害频发、地区发展滞后。这些地区一般扶贫力量薄弱、往往无业能扶,脱贫难度极高。为此,我国做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来促进农村脱贫和发展,这是一项关乎乡村民生的重大历史决策。十九大报告指出,现阶段仍然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贫困等的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我国脱贫负担依旧十分沉重。农村的精准扶贫和脱贫不但关乎着民生国计,同时也为怎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改善和前进的方向。
比起以往的开发式扶贫,精准扶贫更加具体化和深入化,它比较关注社会个体贫苦和社会整体进步,这与社会工作的发展理念相类似。精准扶贫与社会工作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契合性,这使得社会工作有了参与精准扶贫的条件。更重要的是,社会工作也具有相应的专业优势,能够推进自身为精准扶贫而服务。本文意在以案例分析为主来研究当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原因,再针对问题提出社会工作服务于精准扶贫的合理路径。
2 精准扶贫的提出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扶贫工作总体上以各个区域为瞄准单位,国家大力实施了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等扶贫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虽然中国已经在扶贫方面取得较大成就,但是中国的农村贫困程度仍然很高[2]。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贫困也呈复杂、多维性方向转变,传统的扶贫政策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个人贫困已经不能再通过传统的方式来得到治理。没有直接针对贫困户的深层次扶贫模式,贫困就很难被消除。2013年,在考察湘西期间,习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2014年,中共中央提出需要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和部分举措,促进农村脱贫致富[3]。2015年,国家印发了有关脱贫攻坚的决议,精准扶贫被提到更高层次,成为了扶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4]。
一些学者对精准扶贫的涵义做出了解释。王思铁认为精准扶贫是针对个人来讲的,只要是贫困的人口就理应得到相应的帮扶,贫困程度越深就越应获得更多的扶助[5]。刘解龙、陈湘海认为因为扶贫工作的质量不佳及效率不高,才有了所谓的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就是扶贫人员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规定的程序,以精准的识别、帮扶和管理为工作要求,将真正的贫困者与相应的资源连接起来的治理过程[6]。总体而言,精准扶贫的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即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7]。
当前情况下,帮助乡村的贫困人口快速摆脱贫困,完成农村脱贫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综合分析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过的门槛便是帮助农村人口摆脱贫困,而精准扶贫恰巧是这个问题的突破口。为了应对贫困的挑战,为了迎接全面小康的到来,我国必须要进行精准扶贫。但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还处于初步实施阶段,而精准扶贫又是中国特色之一,目前尚无任何经验以供借鉴,所以大部分扶贫工作仍在摸索中进行,矛盾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冒进和形式主义等情况,扶贫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3 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
不少学者都曾审视精准扶贫所面临的问题及困境,体现出了精准扶贫研究的全方位、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王佃利认为,如何以“大数据”手段解决"扶持谁?谁来扶?”的问题是新时代精准扶贫面临的新挑战;普永贵认为在精准扶贫的政策实施和评估过程中,存在瞒报、虚报、假报现象以及第三方评估方与当地政府信息不对称、缺乏独立性等问题;曹华认为,扶贫存在地方政府领导过于追求面子政绩、扶贫政策宣传引导不到位、扶贫政策考核机制不合实际等问题;莫瑞丽副教授认为存在扶贫标准难以把握、扶贫差异性难以界别、扶贫资金保障不力、扶贫干部人心不稳等问题[8]。精准扶贫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扶贫治理过程。由于贫困本身具有复杂性,在扶贫推进的过程中,各种预料或不可预料的问题都不可避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25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