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人际交往对中社会化的影响研究(附件)

摘 要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型的网络交往方式更是使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发生了改变。中学生作为互联网使用的一个庞大群体,亦处在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深受这种新型交往方式的影响。因此,中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现状及其对中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笔者试从网络人际交往的角度分析其对中学生社会化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中学生使用网络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包括日常上网时间和频率、日常上网方式与初次接触网络时间和动机;并对中学生网络人际交往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网络人际交往方式、网络人际交往影响、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社会化。最后,本文试从个性发展、道德认知、交往能力、社会角色、价值观念五方面分析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意义。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二、 文献回顾 3
(一) 中学生的界定 3
(二) 关于网络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 3
(三) 关于社会化的相关研究 4
三、 研究方法 5
(一) 问卷调查法 5
(二) 非结构访谈法 5
四、 中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现状分析 6
(一) 调查概况 6
(二) 中学生使用网络基本情况分析 6
(三) 中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分析 9
(四) 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社会化 14
五、 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15
(一) 自我认知 15
(二) 道德认知 15
(三) 交往能力 16
(四) 社会角色 18
(五) 价值观念 18
结语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1 23
附录2 26
附录3 26
致谢 27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存在。第42期《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人,互联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普及率达57%。通过互联网,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过去,马匹和马车都很慢,信件也很遥远,然而现在却可以使用网络实现即时通讯。截至2018年6月,互联网即时通信用户达到7.56亿,占网民总数的94.3%。即时通讯工具作为最基本的互联网应用,用户使用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它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沟通形式,使人们的沟通方式丰富多样。
青少年是中国网民中一大群体。根据《2015年中国青年互联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青年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2.87亿,占中国青年人口的85.3%,远高于2015年全国互联网普及率(50.3%)。研究发现,青少年网民的交流使用率较高,其中,中学生的即时通讯、微博、论坛/论坛的使用率为93.6%、35.8%和 13.8%,均高于整体网民水平。这些都表明,中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使用和网络通信的主体。
网络无疑给中学生带来诸多益处,使其接触到多元文化,便捷获取知识。通过网络的社会功能,有助于中学生扩大交友范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然而,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一些学生变得更积极的阳光,也使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这对正处于成熟期关键的中学生来说,更是一场巨大的冲击。
中学生正处于社会化过程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对其塑造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等起着重要作用。在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学生的社会化有何影响?是好是坏?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所以选择这个课题作为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阅读文献,梳理有关网络人际交往的概念以及中学生社会化的特点,并调查本地区中学生群体(包括初中生与高中生)网络人际交往现状,比较其中初中生与高中生的不同特点,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隐患,为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提供了理论研究。
2.实践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资源、信息、通信和娱乐的主要途径。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改变,在网络人际交往中可以使人们不受地域、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的限制,在这样一个虚拟环境中可以充分展示自我。中学生正处在社会化最重要的时期,除了日常中家庭成员、同辈群体的交往,网络人际交往成为中学生主要的交往方式。本次研究尝试通过调查中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现状,从网络人际交往角度分析其对中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发现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为家长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意义。
二、文献回顾
(一)中学生的界定
一般认为,中学生是指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包括初中(初中)和高中(高中)。不同地区有不同规定。有些地区有三年制初中和三年制高中。有些地区有四年制初中和三年制高中。根据我国教育现状,中学生年龄可分为两个阶段。初中1215岁,高中1619岁。
因此,本研究中将中学生界定为1219岁的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
(二)关于网络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
互联网诞生于西方,国外对网络人际沟通的研究也早于中国。电子前沿基金会(EFF)创始人约翰佩里巴洛正式提出了网络空间的概念。他认为网络通信不仅是一种新的通信工具,而且是一种“替代”的生存空间——网络空间。网络人际交往是网络空间的核心,它使人们通过互联网而不是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这意味着网络人际交往是一种“身体缺失”。网络人际交往是一种由互联网作为媒介形成的人际沟通与互动关系。陈志霞将网络人际交往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归结于以下四点:信息沟通,包括获取与发布信息、讨论和沟通等;情感满足,包括宣泄情感、获取情感支持等;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游戏娱乐休闲。其中,游戏娱乐休闲是网络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于网络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方面,国内外学者普遍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种看法。Kiesle等研究人员认为,网络人际关系是肤浅的、不真实的,网络不能使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真诚、稳定的互动。因此认为网络人际交往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与之相反,M.Whiny认为,互联网用户可以扩大真实的人际交往范围,补充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有效地帮助用户建立稳定的、基于共同利益的人际关系网络。因此认为网络人际交往会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2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