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女儿养老作用研究以句容市边城镇为例
本文以江苏省句容市边城镇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为案例,考察了该地计划生育家庭中女儿养老作用的发挥及其与传统的“儿子养老”模式的差异。研究表明,随着计划生育观念的深入,女儿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较儿子,女儿给予父母同等或者更多的物质帮助,但差别不是很大,而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作用开始显现。但其养老作用仍然以经济支持为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不足。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回顾2
(一)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现状2
(二)农村家庭养老中女儿角色的研究2
(三)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3
二、研究设计3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3
(二)调查地点概况 3
(三)研究方法3三、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女儿养老现状 4
(一)养老观念从“养儿防老”到“女儿应当养老” 4
(二)女儿养老方式以自我养老和家庭养老为主5
(三)女儿养老内容覆盖面逐渐增多6
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女儿养老作用 6
(一) 经济支持上发挥作用6
生活照料上发挥作用8
(三)精神慰藉上发挥作用 9
五、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女儿养老作用凸显的原因 10
(一)客观性因素的影响 10
(二)主观性因素的影响11
小结 11
致谢12参考文献 12
附录:访谈笔记14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女儿养老作用研究
——以江苏省句容市边城镇为例
引言
引言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计划生育家庭便成为农村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计划生育家庭的子女已陆续进入婚育期,其父母也进入老龄期,原有的家庭结构遭到冲击,计划生育夫妇的养老问题逐渐走入公共视野。在传统父权文化影响下,“养儿防老”观念一直深入人心,赡养老年父母无疑是儿子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发生变化。家庭结构的改变、男性劳动力外流以及思想观念的变革都使得计划生育家庭中“女儿”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在养老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女儿也必须参与到家庭养老中来。本研究就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中女儿与儿子在发挥养老作用的差异上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探析“女儿”在这类特殊家庭中赡养老人的变化,从而为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提出对策及建议,确保该特殊家庭父母的健康、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一、 文献回顾
(一)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计生家庭养老现状可以从父母的生活状况、社会的养老保障状况、子女养老义务的发挥、当前的养老形式等几个方面探讨。
第一,养老内容。首先,在养老的经济保障方面,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张凤华认为,农村计生家庭经济水平低,养老水平也低。在孩子成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阶段,计生家庭的经济困难程度要远远高于多孩家庭。而且在以土地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村地区,家庭土地的多少取决于家庭人口数[1]。其次,在子女对父母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由于孩子的求学、就业、结婚等迁移流动导致许多计划生育家庭的空巢化,独生子女不能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子女对父母因年老遇到各类生活起居上的困难也无法及时给与帮助。如今的养老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扶持,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在养老保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空巢现象导致老年夫夫妻的孤独寂寞。
第二,养老保障。主要是社会养老保险方面。崔树义认为,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但是目前农村的养老保险水平仍然低下,不仅筹集资金少,农民参保水平也比较低[2]。
第三,养老方式。养老方式比较单一。秦爽访谈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养老形式单一化,养老方式基本以家庭养老为主。如果老人还有劳动能力,主要是自我养老;但若老人丧失劳动能力后,则几乎全部依赖子女养老。这样单一的养老方式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如果子女经济条件不太好,或者子女不孝顺,那老人的养老就几乎没有保障了[3]。其中,女儿养老这种方式出现。在众多研究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文献中,有一部分学者将视野转向计生家庭女儿养老。张翠娥研究发现,对一般农村居民家庭来说,大对数农村居民仍然对女儿养老持无责任不接受的态度,但是已经有部分农村居民转变观念认为女儿应该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并接受女儿养老[4]。那对于农村家庭中的一类特殊的计划生育家庭来说,对待女儿养老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于广大对河北省农村的计生家庭女儿户养老保障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尽管近年来农村养老保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农村养老保障整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农村女儿户相对于有儿户家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养老保障问题更显突出。而且,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依然存在,即使是女儿户家庭中的女儿,在承担养老责任方面依然受到传统风俗的制约[5]。
农村家庭养老中女儿角色的研究
1.关于家庭养老中性别视角的研究
在众多关于中国家族和农村家庭的研究中,女儿始终是个被忽视的或研究不足的角色群体。阎云翔通过对中国农村的社会关系、家庭财产、赡养老年人等领域进行的系统研究,指出从对中国农村家庭所做的研究来看,长期以来一直都忽视了外嫁女儿与娘家的密切关系[6]。杨国才、杨金东的《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儿养老研究》就是在以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计划生育政策形成的“倒金字塔式”的家庭养老结构风险重重等为背景的情况下呼唤女儿养老[7]。作为家庭中的传统照料者,女儿是老年父母支持的主要提供者,在待际支持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Silverstein等认为代际感情因素在促使女儿在家庭代际支持的提供上起直接作用,而对儿子来说,情感因素则是通过加强社会联系而起到间接作用。儿子似乎更基于义务和利己的原则提供代际支持,而不是出于感情因素[8]。Kobrin发现现代性越强的人越排斥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倾向于认同儿子和女儿在父母养老中趋于平等角色,因而更容易接受女儿养老[9]。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回顾2
(一)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现状2
(二)农村家庭养老中女儿角色的研究2
(三)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3
二、研究设计3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3
(二)调查地点概况 3
(三)研究方法3三、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女儿养老现状 4
(一)养老观念从“养儿防老”到“女儿应当养老” 4
(二)女儿养老方式以自我养老和家庭养老为主5
(三)女儿养老内容覆盖面逐渐增多6
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女儿养老作用 6
(一) 经济支持上发挥作用6
生活照料上发挥作用8
(三)精神慰藉上发挥作用 9
五、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女儿养老作用凸显的原因 10
(一)客观性因素的影响 10
(二)主观性因素的影响11
小结 11
致谢12参考文献 12
附录:访谈笔记14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女儿养老作用研究
——以江苏省句容市边城镇为例
引言
引言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计划生育家庭便成为农村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计划生育家庭的子女已陆续进入婚育期,其父母也进入老龄期,原有的家庭结构遭到冲击,计划生育夫妇的养老问题逐渐走入公共视野。在传统父权文化影响下,“养儿防老”观念一直深入人心,赡养老年父母无疑是儿子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发生变化。家庭结构的改变、男性劳动力外流以及思想观念的变革都使得计划生育家庭中“女儿”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在养老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女儿也必须参与到家庭养老中来。本研究就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中女儿与儿子在发挥养老作用的差异上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探析“女儿”在这类特殊家庭中赡养老人的变化,从而为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提出对策及建议,确保该特殊家庭父母的健康、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一、 文献回顾
(一)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计生家庭养老现状可以从父母的生活状况、社会的养老保障状况、子女养老义务的发挥、当前的养老形式等几个方面探讨。
第一,养老内容。首先,在养老的经济保障方面,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张凤华认为,农村计生家庭经济水平低,养老水平也低。在孩子成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阶段,计生家庭的经济困难程度要远远高于多孩家庭。而且在以土地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村地区,家庭土地的多少取决于家庭人口数[1]。其次,在子女对父母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由于孩子的求学、就业、结婚等迁移流动导致许多计划生育家庭的空巢化,独生子女不能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子女对父母因年老遇到各类生活起居上的困难也无法及时给与帮助。如今的养老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扶持,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在养老保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空巢现象导致老年夫夫妻的孤独寂寞。
第二,养老保障。主要是社会养老保险方面。崔树义认为,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但是目前农村的养老保险水平仍然低下,不仅筹集资金少,农民参保水平也比较低[2]。
第三,养老方式。养老方式比较单一。秦爽访谈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养老形式单一化,养老方式基本以家庭养老为主。如果老人还有劳动能力,主要是自我养老;但若老人丧失劳动能力后,则几乎全部依赖子女养老。这样单一的养老方式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如果子女经济条件不太好,或者子女不孝顺,那老人的养老就几乎没有保障了[3]。其中,女儿养老这种方式出现。在众多研究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文献中,有一部分学者将视野转向计生家庭女儿养老。张翠娥研究发现,对一般农村居民家庭来说,大对数农村居民仍然对女儿养老持无责任不接受的态度,但是已经有部分农村居民转变观念认为女儿应该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并接受女儿养老[4]。那对于农村家庭中的一类特殊的计划生育家庭来说,对待女儿养老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于广大对河北省农村的计生家庭女儿户养老保障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尽管近年来农村养老保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农村养老保障整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农村女儿户相对于有儿户家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养老保障问题更显突出。而且,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依然存在,即使是女儿户家庭中的女儿,在承担养老责任方面依然受到传统风俗的制约[5]。
农村家庭养老中女儿角色的研究
1.关于家庭养老中性别视角的研究
在众多关于中国家族和农村家庭的研究中,女儿始终是个被忽视的或研究不足的角色群体。阎云翔通过对中国农村的社会关系、家庭财产、赡养老年人等领域进行的系统研究,指出从对中国农村家庭所做的研究来看,长期以来一直都忽视了外嫁女儿与娘家的密切关系[6]。杨国才、杨金东的《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儿养老研究》就是在以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计划生育政策形成的“倒金字塔式”的家庭养老结构风险重重等为背景的情况下呼唤女儿养老[7]。作为家庭中的传统照料者,女儿是老年父母支持的主要提供者,在待际支持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Silverstein等认为代际感情因素在促使女儿在家庭代际支持的提供上起直接作用,而对儿子来说,情感因素则是通过加强社会联系而起到间接作用。儿子似乎更基于义务和利己的原则提供代际支持,而不是出于感情因素[8]。Kobrin发现现代性越强的人越排斥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倾向于认同儿子和女儿在父母养老中趋于平等角色,因而更容易接受女儿养老[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