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逆力视角下困境青少年的社会工作干预路径探析(附件)
随着社会的多样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困境,当青少年遇到困境,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时,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阻碍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本文在研究困境青少年现状以及青少年面对困境所做出的自我调适的基础上,分析抗逆力视角社会工作对困境青少年干预的可行性。以抗逆力视角去解析当前社会工作对困境青少年的干预路径,分析社会工作对困境青少年干预的现状和不足,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出发,探索引导青少年走出困境的具体方法,帮助青少年重新构建美好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关键词 困境青少年,抗逆力,干预路径
目 录
1 引言1
2 困境青少年的现状2
2.1 自我认识贬低2
2.2 心理抑郁严重2
2.3 社会隔阂增大3
2.4 情绪型越轨行为增加3
3 困境青少年的社会工作干预现状3
3.1 社会工作整体性社会认知较差3
3.2 社会工作者介入困境青少年资源不足4
3.3 社会工作介入困境青少年工作缺乏连续性4
4 抗逆力视角下困境青少年社会工作干预的可行性4
4.1 以优势视角建构个体抗逆力4
4.2 以有意义的联结建构家庭的抗逆力6
4.3 以知识和技巧重新建构抗逆力课程6
4.4 以关怀和支持建构学校抗逆力文化6
4.5 社会工作干预困境青少年的可行性6
5 探究抗逆力视角下困境青少年的社会工作干预路径7
5.1 个人层面7
5.2 家庭层面8
5.3 学校层面9
5.4 社区层面9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13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多样化发展,青少年也面临着各种形式的困境,如何帮助这些青少年走出困境显得尤为重要。网瘾青少年,校园暴力,犯罪青少年,自闭青少年等案例频繁出现在我们身边,在这些青少年群体里面,困境青少年居多,他们往往在单亲家庭里成长或者父母在外打工,缺少父母的陪伴与管教,同时也缺乏社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关注。这些困境青少年群体缺少社会的关注和保护,导致接触到不利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陷入各种困境。正因如此,帮助困境青少年解决问题对促进青少年正常的社会化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困境青少年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和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就其研究的方向来看,大多是研究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安全等方面。而从抗逆力视角出发去研究青少年陷入困境的心理原因,从而引发他们增强自身抗逆力的倾向去解决困境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帮助青少年提高抗逆力,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困境青少年所暴露出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从抗逆力视角出发研究社会工作对困境青少年的干预相对较少。由于困境青少年所受的关注度不够,当遇到危机的时候,他们没有足够的背景和经验去选择抗逆力行为。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引导这类群体在动态的环境中增强自身的抗逆力行为倾向,从而应对成长中的各种困境。本文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出发,通过对困境青少年现状的了解与分析,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对困境青少年的社会工作干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运用参与观察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法,亲身参与,收集相关资料,以了解社会工作在干预中面临的问题并探究抗逆力视角下困境青少年的社会工作干预路径。
抗逆力是指当个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自然地作出适合的、正向的应对方法的能力。引导这种能力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个体得处在一个困境中,其次,个体在面对困境时,个体本身在和外在的环境的交互下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青少年时期是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过程,本文中所指的困境青少年是指成长路上遇到特殊困难、急需帮助的青少年。
抗逆力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多样化发展,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而抗逆力是帮助他们面对并且解决这些困境的关键。研究发现,抗逆力在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方面影响极大,且抗逆力这一内在的心理素质与青少年的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密切相关。抗逆力越强,青少年在这方面的表现会越好,因为在面对并挑战了困境或者逆境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成长,促使他们在各个方面完成的更好。由此可见抗逆力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性,因此,从抗逆力视角去研究帮助青少年走出困境的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这类青少年陷入的困境主要在思想层面,并且他们缺少经验和引导,苦于陷入困境,找不到正确且合适的解决方法,在面对困境的同时往往还会处理不好身边的其他事,导致一个方面的困境引发多方面的困境,这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抗逆力潜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抗逆力的形成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后天内外因素形成的。因此,本次研究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在面对困境时选择合适抗逆力行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青少年提升抗逆力,用自己潜在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2 困境青少年的现状
2.1 自我认识贬低
很多青少年在陷入困境之后, 没法通过自己解决问题,便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强烈的贬低和质疑,慢慢失去自信,这些困境影响了他们的情绪,使得他们没法处理好生活里遇到的其他麻烦,所有的过失,痛苦,失败等负面情绪袭来,便会觉得前途一片黑暗,悲观厌世,不敢面对挫折,逃避现实。著名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认为这类人十分缺乏自信,躲避现实,没有主见,寄希望于他人,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认为,自己的力量无法抵抗外在的力量。所以一旦遇到挫折, 这些人不但会丧失信息,还会对生活失去希望[1]。因此,自我认识贬低,缺乏自信,更不可能通过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很难融入社会群体。
2.2 心理抑郁严重
青少年一旦陷入困境,心理会产生一种抑郁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对于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缺少处理问题的经验,接受的教育程度也不足以让他们选择如何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一旦陷入困境,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多方面遭遇挫折之后,他们的心理往往会深深陷入这种负面情绪中,这种心理负面情绪在生活中会被无限扩大,于是就产生了严重的心理抑郁,比如缺乏信心、自闭、偏激、萎靡、孤僻、暴躁等影响正常身心发展。抑郁心理严重的往往会诱发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轻生。自杀甚至已经成为我国十五至三十五岁人群死亡的第一因素 [2]。
2.3 社会隔阂增大
随着社会多样化的发展,社会的各种反差明显,如家庭的贫富差距,机会不均等方面,这些现象在弱势青少年面前常常会伤害到青少年的心理,使青少年产生一种被剥夺感,由此引发其他困境。一些青少年就是在这种愤恨的心理和受挫折的情绪中,将社会上小部分的人在自己的认知里面迅速扩大,对社会的公平,机会等方面产生质疑,于是质疑自己的现状。在这种情绪和心理的影响下,这类青少年的想法乃至行为都是趋于偏激的,于是形成一种脱离社会的特有的行为和思考方式。这样的情况在没有正确的引导下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加大对社会现状的误解,产生更大的隔阂。
目 录
1 引言1
2 困境青少年的现状2
2.1 自我认识贬低2
2.2 心理抑郁严重2
2.3 社会隔阂增大3
2.4 情绪型越轨行为增加3
3 困境青少年的社会工作干预现状3
3.1 社会工作整体性社会认知较差3
3.2 社会工作者介入困境青少年资源不足4
3.3 社会工作介入困境青少年工作缺乏连续性4
4 抗逆力视角下困境青少年社会工作干预的可行性4
4.1 以优势视角建构个体抗逆力4
4.2 以有意义的联结建构家庭的抗逆力6
4.3 以知识和技巧重新建构抗逆力课程6
4.4 以关怀和支持建构学校抗逆力文化6
4.5 社会工作干预困境青少年的可行性6
5 探究抗逆力视角下困境青少年的社会工作干预路径7
5.1 个人层面7
5.2 家庭层面8
5.3 学校层面9
5.4 社区层面9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13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多样化发展,青少年也面临着各种形式的困境,如何帮助这些青少年走出困境显得尤为重要。网瘾青少年,校园暴力,犯罪青少年,自闭青少年等案例频繁出现在我们身边,在这些青少年群体里面,困境青少年居多,他们往往在单亲家庭里成长或者父母在外打工,缺少父母的陪伴与管教,同时也缺乏社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关注。这些困境青少年群体缺少社会的关注和保护,导致接触到不利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陷入各种困境。正因如此,帮助困境青少年解决问题对促进青少年正常的社会化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困境青少年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和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就其研究的方向来看,大多是研究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安全等方面。而从抗逆力视角出发去研究青少年陷入困境的心理原因,从而引发他们增强自身抗逆力的倾向去解决困境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帮助青少年提高抗逆力,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困境青少年所暴露出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从抗逆力视角出发研究社会工作对困境青少年的干预相对较少。由于困境青少年所受的关注度不够,当遇到危机的时候,他们没有足够的背景和经验去选择抗逆力行为。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引导这类群体在动态的环境中增强自身的抗逆力行为倾向,从而应对成长中的各种困境。本文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出发,通过对困境青少年现状的了解与分析,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对困境青少年的社会工作干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运用参与观察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法,亲身参与,收集相关资料,以了解社会工作在干预中面临的问题并探究抗逆力视角下困境青少年的社会工作干预路径。
抗逆力是指当个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自然地作出适合的、正向的应对方法的能力。引导这种能力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个体得处在一个困境中,其次,个体在面对困境时,个体本身在和外在的环境的交互下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青少年时期是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过程,本文中所指的困境青少年是指成长路上遇到特殊困难、急需帮助的青少年。
抗逆力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多样化发展,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而抗逆力是帮助他们面对并且解决这些困境的关键。研究发现,抗逆力在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方面影响极大,且抗逆力这一内在的心理素质与青少年的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密切相关。抗逆力越强,青少年在这方面的表现会越好,因为在面对并挑战了困境或者逆境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成长,促使他们在各个方面完成的更好。由此可见抗逆力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性,因此,从抗逆力视角去研究帮助青少年走出困境的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这类青少年陷入的困境主要在思想层面,并且他们缺少经验和引导,苦于陷入困境,找不到正确且合适的解决方法,在面对困境的同时往往还会处理不好身边的其他事,导致一个方面的困境引发多方面的困境,这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抗逆力潜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抗逆力的形成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后天内外因素形成的。因此,本次研究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在面对困境时选择合适抗逆力行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青少年提升抗逆力,用自己潜在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2 困境青少年的现状
2.1 自我认识贬低
很多青少年在陷入困境之后, 没法通过自己解决问题,便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强烈的贬低和质疑,慢慢失去自信,这些困境影响了他们的情绪,使得他们没法处理好生活里遇到的其他麻烦,所有的过失,痛苦,失败等负面情绪袭来,便会觉得前途一片黑暗,悲观厌世,不敢面对挫折,逃避现实。著名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认为这类人十分缺乏自信,躲避现实,没有主见,寄希望于他人,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认为,自己的力量无法抵抗外在的力量。所以一旦遇到挫折, 这些人不但会丧失信息,还会对生活失去希望[1]。因此,自我认识贬低,缺乏自信,更不可能通过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很难融入社会群体。
2.2 心理抑郁严重
青少年一旦陷入困境,心理会产生一种抑郁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对于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缺少处理问题的经验,接受的教育程度也不足以让他们选择如何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一旦陷入困境,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多方面遭遇挫折之后,他们的心理往往会深深陷入这种负面情绪中,这种心理负面情绪在生活中会被无限扩大,于是就产生了严重的心理抑郁,比如缺乏信心、自闭、偏激、萎靡、孤僻、暴躁等影响正常身心发展。抑郁心理严重的往往会诱发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轻生。自杀甚至已经成为我国十五至三十五岁人群死亡的第一因素 [2]。
2.3 社会隔阂增大
随着社会多样化的发展,社会的各种反差明显,如家庭的贫富差距,机会不均等方面,这些现象在弱势青少年面前常常会伤害到青少年的心理,使青少年产生一种被剥夺感,由此引发其他困境。一些青少年就是在这种愤恨的心理和受挫折的情绪中,将社会上小部分的人在自己的认知里面迅速扩大,对社会的公平,机会等方面产生质疑,于是质疑自己的现状。在这种情绪和心理的影响下,这类青少年的想法乃至行为都是趋于偏激的,于是形成一种脱离社会的特有的行为和思考方式。这样的情况在没有正确的引导下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加大对社会现状的误解,产生更大的隔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