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票制度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行为调查研究
本课题在传统文献对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因素的分析上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地票交易这一新的土地流转制度之下,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数据。被调查对象包括参与了地票交易与未参与地票交易两个群体,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建立二元 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农民是否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各个影响要素,探究地票交易是否会对居民的养老保险参保行为产生影响,以及产生这种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等深层因素。结果发现,地票交易对参保意愿的影响不够显著,尚不能证实地票交易会增强农民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绪论1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1.研究背景1
2.研究目的2
3.研究意义2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2
(一)相关概念 2
(二)相关研究综述2
1.土地流转与地票制度3
2.土地流转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4
3.地票制度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4
二、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4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情况 4
1.数据来源3
2.样本基本情况5
3.参保情况5
4.地票交易情况6
(二)农民是否参保的回归分析6
三、小结与建议9
四、本研究的不足之处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附录11
地票制度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行为调查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引言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1)重庆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是重庆市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保障城乡居民年老年基本生活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1]重庆市以城乡统筹作为出发点,在以农村居民为主要参保对象的基础上灵活创新,把城市没有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但年满60周岁以上的人群也纳入到了统一的参保范围。[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重庆市地票制度的开创
地票制度的构想由时任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提出,2008年8月,国土资源部同意在重庆市开展地票制度的试点工作。 [3] 2008年12月8日,全市唯一的地票交易平台——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成立。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截止到2013年年底,该单位共成交地票交易35次,地票交易的总面积高达13.14万亩;这期间地票交易的价格上升了15万元/亩,复垦农户的收益上升了6万元/亩,复垦农户实际所得收益的总和超过了170亿元。[4]
2.研究的目的
理论上,农户通过参与地票交易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补偿,从而产生收入效应,提高购买力水平,促使他们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本文对重庆市合川区农民的参保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地票制度是否是影响人们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选取重庆市合川区的三个村,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从农户角度来分析政策(地票制度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户参保提出相关建议。
3.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地票制度为背景,基于社会学、经济学和社会保障等多学科交叉、多理论方法综合的理论分析框架,以独特的、多维的视角聚焦“地票制度下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行为调查研究”,系统展开自地票制度实施以来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险的选择模式、现状分析、主体识别、政策效应等对于丰富、拓展土地流转、农村养老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探索地票制度下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理性选择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路径与完善对策。
(2)现实意义
地票制度下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研究,基于对重庆市合川区的抽样调查,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甄选关键解释变量,提出地票制度下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优化与具体对策建议和实施方案,为农户失去宅基地后的养老保障提供政策创新基础和决策实证依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
1.地票制度
所谓地票,是指将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合格通过相关土地管理部门的验收后,再由市国土房管部门发给等量面积的建设用地指标凭证。[5]地票制度的意义在于,在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将农村闲置的土地复垦为耕地,从而增加城市可用建设用地的指标,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增加了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可谓是两全其美。[6]
2.参保行为
参保行为是指参与或购买保险的行为[7],包括参保时间(从时间长度上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5年以内为短期,5年以上为长期,从时间先后顺序上分为地票交易实施前和实施后)、缴费水平(所愿意承担的和实际承担的)、参加险种(商业保险还是社会保险,城镇养老保险还是农村养老保险)、对保险的满意程度及评价等。
(二)相关研究综述
1.土地流转与地票制度
地票制度是对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一次新探索。[8]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引发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失衡,另一方面农村土地却大量闲置,这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9]要想填补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巨大缺口,就要求政府能够进一步统筹城乡间的土地资源配置,将更多的农村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10]重庆市在这方面率先做出了尝试,创造性地提出了地票制度。
2.土地流转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
目前,传统的土地保障依然是农民的主要养老方式。[11]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农民养老方式的转变。伴随着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兴起,土地流转改变了农户间原有土地资源的配置。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在失去土地后,传统的土地养老方式已不可行,农户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养老保障方式来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1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民的养老保障方式正由传统的土地保障转向保险保障。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绪论1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1.研究背景1
2.研究目的2
3.研究意义2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2
(一)相关概念 2
(二)相关研究综述2
1.土地流转与地票制度3
2.土地流转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4
3.地票制度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4
二、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4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情况 4
1.数据来源3
2.样本基本情况5
3.参保情况5
4.地票交易情况6
(二)农民是否参保的回归分析6
三、小结与建议9
四、本研究的不足之处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附录11
地票制度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行为调查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引言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1)重庆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是重庆市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保障城乡居民年老年基本生活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1]重庆市以城乡统筹作为出发点,在以农村居民为主要参保对象的基础上灵活创新,把城市没有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但年满60周岁以上的人群也纳入到了统一的参保范围。[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重庆市地票制度的开创
地票制度的构想由时任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提出,2008年8月,国土资源部同意在重庆市开展地票制度的试点工作。 [3] 2008年12月8日,全市唯一的地票交易平台——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成立。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截止到2013年年底,该单位共成交地票交易35次,地票交易的总面积高达13.14万亩;这期间地票交易的价格上升了15万元/亩,复垦农户的收益上升了6万元/亩,复垦农户实际所得收益的总和超过了170亿元。[4]
2.研究的目的
理论上,农户通过参与地票交易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补偿,从而产生收入效应,提高购买力水平,促使他们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本文对重庆市合川区农民的参保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地票制度是否是影响人们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选取重庆市合川区的三个村,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从农户角度来分析政策(地票制度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户参保提出相关建议。
3.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地票制度为背景,基于社会学、经济学和社会保障等多学科交叉、多理论方法综合的理论分析框架,以独特的、多维的视角聚焦“地票制度下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行为调查研究”,系统展开自地票制度实施以来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险的选择模式、现状分析、主体识别、政策效应等对于丰富、拓展土地流转、农村养老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探索地票制度下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理性选择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路径与完善对策。
(2)现实意义
地票制度下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研究,基于对重庆市合川区的抽样调查,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甄选关键解释变量,提出地票制度下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优化与具体对策建议和实施方案,为农户失去宅基地后的养老保障提供政策创新基础和决策实证依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
1.地票制度
所谓地票,是指将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合格通过相关土地管理部门的验收后,再由市国土房管部门发给等量面积的建设用地指标凭证。[5]地票制度的意义在于,在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将农村闲置的土地复垦为耕地,从而增加城市可用建设用地的指标,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增加了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可谓是两全其美。[6]
2.参保行为
参保行为是指参与或购买保险的行为[7],包括参保时间(从时间长度上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5年以内为短期,5年以上为长期,从时间先后顺序上分为地票交易实施前和实施后)、缴费水平(所愿意承担的和实际承担的)、参加险种(商业保险还是社会保险,城镇养老保险还是农村养老保险)、对保险的满意程度及评价等。
(二)相关研究综述
1.土地流转与地票制度
地票制度是对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一次新探索。[8]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引发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失衡,另一方面农村土地却大量闲置,这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9]要想填补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巨大缺口,就要求政府能够进一步统筹城乡间的土地资源配置,将更多的农村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10]重庆市在这方面率先做出了尝试,创造性地提出了地票制度。
2.土地流转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
目前,传统的土地保障依然是农民的主要养老方式。[11]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农民养老方式的转变。伴随着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兴起,土地流转改变了农户间原有土地资源的配置。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在失去土地后,传统的土地养老方式已不可行,农户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养老保障方式来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1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民的养老保障方式正由传统的土地保障转向保险保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