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与嵌入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研究
在我国减贫脱贫攻坚的关键期被提出来的精准扶贫备受关注。社会工作是一门将视角针对于弱势群体,运用专业理论与方法进行助人的学科,更应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为我国的减贫扶贫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在思想价值理念、理论工作方法方面具有耦合性,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使社会工作在参与精准扶贫时能够区别于其他社会力量,体现了其专业优势与独特性。社会工作要做到在精准扶贫中嵌入式必须在理念层面、能力建设层面、人才保障层面、社会认同层面去进行强化。如此,社会工作将能在精确识别扶贫对象、动员社会资源与力量、指明扶贫方法上为精准扶贫提供参考,产生重要的作用。关键词 精准扶贫,社会工作,耦合与嵌入,作用
目 录
1 引言 1
2 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耦合性分析 2
2.1 社会工作在思想理念上与精准扶贫相耦合 2
2.2 社会工作在价值理念上与精准扶贫相耦合 3
2.3 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在工作方法上相耦合 3
2.4 社会工作的实务过程中的理论与精准扶贫相耦合 4
2.5 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5
3 嵌入发展:社会工作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径 6
3.1 在理念层面上,强化社会工作服务意识精准化 6
3.2 能力建设层面,强化扶贫对象的脱贫致富能力 7
3.3 人才保障层面,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 7
3.4 社会认同层面,营造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社会氛围 8
4 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能发挥的功能 9
4.1 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可以为“扶持谁”提供参考 9
4.2 社会工作资源动员优势可以有效解决“谁来扶”的问题 10
4.3 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优势可以为“怎么扶”提供方法 10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引言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阻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此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贫困问题上作出了很多努力,可以分成1978至2010年发展过程中的开发式扶贫、2011至2020年的脱贫攻坚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精准扶贫两个时期。开发式扶贫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包括: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来解决贫困;1986至1993年国家进行开发式扶贫;1994至2000年,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农村农产品价格体系。2001至2010年,在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中进行新世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阶段。为了推进落后贫困地域的发展,自1986年起国家在各级政府中设立了专项扶贫机构,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将14个连片特困地区、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4.81万个贫困村作为减贫脱贫的主战场,对其投入政府公共财政资金,采取专项扶贫、社会扶贫、社会救助等多种方式。2011年至今,我国的扶贫瞄准机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区域到村落再到贫困户,采用开发式扶贫和兜底保障相结合的模式,扶贫开发进入攻坚期。正是在这样一个扶贫开发攻坚克难的重要时期,精准扶贫被提了出来。“精准扶贫”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13年11月,2014年1月,精准扶贫的工作模式被初步设计,精准扶贫开始落实。同年3月其理念得到进一步阐释。次年1月份,云南成为了首个调研点选定。2017年10月,在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随着精准深入进行、扶贫瞄准的机制的逐步细化,我国的精准扶贫内涵也同样在不断的变化,而且其内涵伴随着时代发展也在被不断深化、扩展、丰富。关于精准扶贫的内涵,中办发文件指出,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在学界有关其概念比较契合政策理念的是汪三贵、郭子豪提出的:“精准扶贫最基本的定义是扶贫政策和措施要针对真正的贫困家庭和人口,通过对贫困人口有针对性的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和障碍,达到可持续脱贫的目标”[1]。不难看出无论是在政策优势上、还是用于实施政策的资金上,精准扶贫都极具优势,但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着精准扶贫的开展,如对精准扶贫的项目开展成果过分夸大,无法做到对扶贫对象的精确识别,对于精准扶贫的成效评估缺乏专业性等。专业社会工作虽然在中国发展较晚,认同度、影响度较低,但是其与精准扶贫在各种方面具有着耦合性,社会工作嵌入精准扶贫,势必将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进程,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来进行攥写。第一部分,主要是从思想理念、价值理念、理论、工作方法等方面来分析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是否是相互相互作用即耦合;第三部分,探讨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嵌入式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部分,主要讲社会工作在参与精准扶贫实践过程中的能够达到的效果。
2 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耦合性分析
了解何为耦合,我们才能去分析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是否存在耦合。耦合在物理学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放在这里我们不妨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契合性,并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1 社会工作在思想理念上与精准扶贫相耦合
社会工作从萌芽到发展,“助人自助”的思想就一直被延续着。在17世纪的英国,政府立法要求对贫民给予帮助和分类救助,因此需要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贫民进行援助,社会工作应运而生。不难看出,社会工作因为贫困者的存在而产生,是为了去帮助贫困者。因此社会工作天然就与反贫困具有同源性。而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是我国在扶贫现有国情的基础上所提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举措,可以说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存在着契合性。精准扶贫要求在扶贫过程中要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这与社会工作中的“助人自助”理念是相通的。精准扶贫力求去从过去的扶贫方式超脱出来,要去深入贫困群体的家庭,了解他们的详细情况,分析贫困致贫的主要因素并增强贫困者自主脱贫的能力,让贫困群体通过自身来实现减贫脱贫,因此对于基层扶贫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工作项目的开展同样对于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两者对于人才素质高要求、高标准的思想逻辑是一致的。社会工作的最终目标与精准扶贫相似,即帮助弱势贫困群体改变现状,社会工作者的实务目标与当前我国广泛开展的精准扶贫高度契合,所以两者在思想理念上高度的契合。
目 录
1 引言 1
2 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耦合性分析 2
2.1 社会工作在思想理念上与精准扶贫相耦合 2
2.2 社会工作在价值理念上与精准扶贫相耦合 3
2.3 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在工作方法上相耦合 3
2.4 社会工作的实务过程中的理论与精准扶贫相耦合 4
2.5 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5
3 嵌入发展:社会工作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径 6
3.1 在理念层面上,强化社会工作服务意识精准化 6
3.2 能力建设层面,强化扶贫对象的脱贫致富能力 7
3.3 人才保障层面,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 7
3.4 社会认同层面,营造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社会氛围 8
4 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能发挥的功能 9
4.1 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可以为“扶持谁”提供参考 9
4.2 社会工作资源动员优势可以有效解决“谁来扶”的问题 10
4.3 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优势可以为“怎么扶”提供方法 10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引言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阻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此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贫困问题上作出了很多努力,可以分成1978至2010年发展过程中的开发式扶贫、2011至2020年的脱贫攻坚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精准扶贫两个时期。开发式扶贫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包括: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来解决贫困;1986至1993年国家进行开发式扶贫;1994至2000年,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农村农产品价格体系。2001至2010年,在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中进行新世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阶段。为了推进落后贫困地域的发展,自1986年起国家在各级政府中设立了专项扶贫机构,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将14个连片特困地区、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4.81万个贫困村作为减贫脱贫的主战场,对其投入政府公共财政资金,采取专项扶贫、社会扶贫、社会救助等多种方式。2011年至今,我国的扶贫瞄准机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区域到村落再到贫困户,采用开发式扶贫和兜底保障相结合的模式,扶贫开发进入攻坚期。正是在这样一个扶贫开发攻坚克难的重要时期,精准扶贫被提了出来。“精准扶贫”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13年11月,2014年1月,精准扶贫的工作模式被初步设计,精准扶贫开始落实。同年3月其理念得到进一步阐释。次年1月份,云南成为了首个调研点选定。2017年10月,在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随着精准深入进行、扶贫瞄准的机制的逐步细化,我国的精准扶贫内涵也同样在不断的变化,而且其内涵伴随着时代发展也在被不断深化、扩展、丰富。关于精准扶贫的内涵,中办发文件指出,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在学界有关其概念比较契合政策理念的是汪三贵、郭子豪提出的:“精准扶贫最基本的定义是扶贫政策和措施要针对真正的贫困家庭和人口,通过对贫困人口有针对性的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和障碍,达到可持续脱贫的目标”[1]。不难看出无论是在政策优势上、还是用于实施政策的资金上,精准扶贫都极具优势,但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着精准扶贫的开展,如对精准扶贫的项目开展成果过分夸大,无法做到对扶贫对象的精确识别,对于精准扶贫的成效评估缺乏专业性等。专业社会工作虽然在中国发展较晚,认同度、影响度较低,但是其与精准扶贫在各种方面具有着耦合性,社会工作嵌入精准扶贫,势必将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进程,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来进行攥写。第一部分,主要是从思想理念、价值理念、理论、工作方法等方面来分析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是否是相互相互作用即耦合;第三部分,探讨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嵌入式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部分,主要讲社会工作在参与精准扶贫实践过程中的能够达到的效果。
2 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耦合性分析
了解何为耦合,我们才能去分析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是否存在耦合。耦合在物理学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放在这里我们不妨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契合性,并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1 社会工作在思想理念上与精准扶贫相耦合
社会工作从萌芽到发展,“助人自助”的思想就一直被延续着。在17世纪的英国,政府立法要求对贫民给予帮助和分类救助,因此需要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贫民进行援助,社会工作应运而生。不难看出,社会工作因为贫困者的存在而产生,是为了去帮助贫困者。因此社会工作天然就与反贫困具有同源性。而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是我国在扶贫现有国情的基础上所提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举措,可以说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存在着契合性。精准扶贫要求在扶贫过程中要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这与社会工作中的“助人自助”理念是相通的。精准扶贫力求去从过去的扶贫方式超脱出来,要去深入贫困群体的家庭,了解他们的详细情况,分析贫困致贫的主要因素并增强贫困者自主脱贫的能力,让贫困群体通过自身来实现减贫脱贫,因此对于基层扶贫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工作项目的开展同样对于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两者对于人才素质高要求、高标准的思想逻辑是一致的。社会工作的最终目标与精准扶贫相似,即帮助弱势贫困群体改变现状,社会工作者的实务目标与当前我国广泛开展的精准扶贫高度契合,所以两者在思想理念上高度的契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