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互动对留守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附件)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不仅对其个人成长及未来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基于苏北X市的实地调研,对留守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描述性研究,运用交互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亲子互动对留守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发现亲子互动呈现方式多元化、低频化、内容浅显化的特点,而且互动频率越低、互动内容越单一,导致留守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越迟缓,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能力弱、社区融入程度低、社会关注意识不足三个方面。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文献综述 1
(一)社会情感的研究状况 1
1.国外研究状况 1
2.国内研究状况 2
(二)留守儿童的研究状况 2
1.国外研究状况 2
2.国内研究状况 3
3.文献述评 3
三、研究方法与样本特征 4
(一)变量及其测量 4
(二)数据来源 4
(三)样本特征 4
四、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状况 5
(一)人际交往能力 5
(二)社区融入能力 5
(三)社会关注能力 6
五、亲子互动对留守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 6
(一)互动方式对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 7
(二)互动频率对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 8
(三)互动内容对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 8
六、小结与建议 9
(一)结论 9
(二)建议 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亲子互动对留守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显。除了学习教育、日常生活等问题之外,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会情感等问题也进入了学者们研究的视野。留守儿童的社会情感,不仅与个体特征、家庭结构、学校教育有关,而且与亲子互动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本文试图运用问卷调查数据,探讨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互动状况,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析亲子互动模式对留守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为促进留守儿童社会情感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学术界对社会情感和留守儿童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情感的研究状况
1.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对社会情感的研究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这一时间段内,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概念、测量指标和实证研究三方面。在概念方面,国外最早的概念界定出现在美国,美国的CASEL组织将“社会情感学习”[1]定义为旨在帮助儿童和成年人发展和提高有效生活所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英国DFES在2000年整合了社会和情感方面的研究[2],将“社会情感学习”统一定义为帮助我们有效管理生活和为学习起支撑性作用的素质和技能。在澳大利亚,他们用的是“社会情感健康”的说法[2],它被定义为个体感受到自身积极情绪与行为的存在和消极情绪与行为缺失的一种状态。在测量指标方面,萨洛维和梅耶将“情绪智力”划分为4种能力,美国CASEL组织将“社会情感”操作化为5个指标[3],英国DFES将“社会和情感的学习”概念化为5个技能领域,澳大利亚教育委员会则划分了内部社会情感特性和外部环境特性。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学者的社会情感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比如Maria S. Poulou[4]发现特质情绪智力与社会技能的获取是影响学生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困难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国际SEL项目迅速开展的背景下,比如Rajiv Joshi 和B Ganapathi[5]、Helen AskellWilliams[6]等相关学者还追踪了社会情感培养项目对个体社会情感发展的作用。
2.国内研究状况
(二)留守儿童的研究状况
1.国外研究状况
留守儿童群体之所以产生,原因复杂。国外学者主要研究的是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的分布地点及分布规模,同时还研究了留守对儿童产生的影响,包括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所得结论不尽相同。
(1)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产生有复杂的背景和原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一些学者发现欧洲虽然也发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流转的状况,但这些移民可以很好地被新住地所接受,可以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所以他们的子女不会和父母分离。而在发展中国家中,留守儿童的产生有更多的制度性壁垒[25]。
(2)规模与分布。国际上留守儿童规模的统计方法和标准不同。从地区来看,东欧、拉美、非洲和亚洲地区的统计数据显示,移民留守儿童数量很大而且正在急剧上升。比如Coronel、Unterreiner[26]通过人口普查,估计菲律宾有近800万留守儿童;拉美洲特立尼达和调查有10.5%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多巴哥及牙买加有35%的儿童父母外出[27]。而在西非,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离开家乡在外谋生[28]。从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留守儿童分布地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东欧、拉美(主要为加勒比海地区)、非洲和亚洲地区的留守儿童数量巨大且呈急剧上升趋势[29]。大部分留守儿童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客观上显示出世界经济的人文地理分布。
(3)留守对儿童产生的影响。在生活方面,部分学者认为父母外出收入增加对留守儿童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但多数研究则表明亲子分离会导致儿童生活环境变化,造成家庭组织和功能的无序,给留守儿童带来生活的困难及不适应。在教育方面,部分研究发现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儿女辍学的少,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留守会对儿童的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医疗健康方面,部分研究认为儿童父母的早期移民会对儿童的总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低于非留守儿童但也有研究表明,家庭收入的增加会改善儿童的健康服务,留守儿童的整体健康状况要好于非留守儿童.在行为心理方面,部分研究者认为亲子分离会导致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影响社会化进程及其后期的发展,但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留守儿童在适应社会方面基本没有问题,在家里能够和其他家庭成员友好相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一般不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2.国内研究状况
学者们主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和社会交往三个方面。在学习方面,已有文献描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以及父母外出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寻找出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比如叶敬忠[33]从成绩变化、辅导情况、监督情况、学费缴纳情况、学习目的及理想五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学习成绩差距不算大,但是少数留守儿童会因为没人监管导致学习态度不认真,产生 “读书无用论”、“经济利益最大”等不良态度。在心理方面,已有的研究以量表测量为主,主要从揭露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析其影响因素两方面展开研究。总体来看,相比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呈现出更多更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已有文献也对一系列心理不健康的成长问题展开了个案研究,比如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反社会行为等。在社会交往方面,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的交往特点概括和社交网络分析方面。曹建平[34]总结发现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因缺乏父母关爱而呈现闭锁性特点,但同时在身心成熟后又会呈现自主性的特点。不少学者发现,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关系变疏远了,而与监护人等联系密切的人员的关系更密切 [3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25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