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视角下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研究以3市为例
农地整治最终将由农民通过农业生产发挥效益,只有取得农户认同的项目才有可能是绩效高的项目。首先,提出农户视角下农地整治项目绩效应当是涵盖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的全过程绩效的理论假设,构建了涵盖选址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实施、运营管护四个阶段的绩效测度指标体系。其次,在实地获取江苏省农户数据后,结合改进熵值法和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法进行绩效水平测度比较。最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绩效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结合改进熵值法和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更全面客观;不同地区绩效水平存在差异;城乡联系特征和项目建设特征对绩效评价具有显著影响。建议重视规划设计阶段征询农民意见、严格把关施工落实情况、建立并完善设施日常维护制度、充分落实设施维护工作。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一、导论 2
(一)选题背景 2
(二)选题意义 3
1.理论意义 3
2.现实意义 3
(三)技术路线 3
二、文献回顾 4
(一)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研究 4
(二)农地整治项目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5
(三)研究述评 6
三、理论分析 6
(一)概念界定 6
(二)绩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6
(三)绩效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7
四、研究方法 8
(一)绩效测度方法TOPSIS法 8
(二)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10
1.结合的改进熵值因子分析法 10
2.改进熵值法 10
3.因子分析 11
(三)影响因素诊断方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12
五、实证研究 13
(一)抽样方法与样本描述 13
1.样本来源 13
2.样本分布与构成 14
(二)确定指标权重 14
1.相关性检验 14
2.公共因子提取结果 14
3.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标赋权 14
(三)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测度 15
1.绩效水平分级标准 15
2.TOPSIS方法计算结果 16
3.地区层面绩效水平比对 17
(四)农地整治项目绩效影响因素诊断 17
1.共线性检验 17
2.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18
3.模型结果解释 18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0
附录A 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调查问卷 24
农户视角下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研究
——以江苏省3市为例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多,在土地总量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我国耕地数量不断减少,是我国用地供需矛盾的主要成因之一[1]。更进一步,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多,社会消耗需求如食物需求、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等也将不断增长,对比不断缩小的耕地面积,可以预见长此以往我国用地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结合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国土资源并不具备开发成为耕地的现实条件,推行能够整合现有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农地整治就显得十分必要[1]。
我国为了实现对于耕地数量的管控、对于土地质量的管理、对于环境的管护、提高土地使用的效率,从而全面促进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的伟大目标,正在大面积开展农地整治工作[2]。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我国要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与土地整治工作。按照目前我国对于农地整治的规划设想,预计到2020年我国建设完成的项目面积将达到8亿亩之多。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
我国农地整治项目一般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往往采取从上级到下级推行的运作方式,这项工作的行动过程从表观而言主要属于政府行为,可以将其定性为政府部门对于社会建设的公用品支出[1]。回顾我国的农地整治历程,自2001年来,我国农地整治虽取得了不少斐然的成绩,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问题所在,比如存在只追求项目的规模数量,不重视项目的质量,没有充分考虑到与环境的协调作用等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农地整治的实施效果,存在社会资源利用无效率、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损害项目区农户的利益,阻碍社会资源有效利用和社会效益最大化[1]。因未重视农民作为农地整治项目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主体地位,村民一怒之下拆掉了虽投资百万元但形同摆设的湖北浠水抗旱灌渠工程[2]。
现阶段,土地仍是我国农民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本之一。农民是我国农业的主体之一,也是农地整治项目不可回避的核心利益相关主体,农地整治项目验收成果最终都将由农民主体通过农业生产发挥其效益。农地整治项目区农民既是项目成功建设的受益者,也是项目建设问题的风险承担者,在农地整治中如果忽视了农民主体的合理愿景,抑制了农民的表达渠道,将可能导致项目缺乏周全考虑,不利于实现项目既定的效益目标,致使社会资源的浪费,严重者将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因此农地整治的目标之一应该是提高农户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满意度,只有农户满意度高的农地整治项目,才是绩效水平较高的项目,只有取得农户的支持与认同,才能有效保障农地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与目标实现,从而实现提高我国土地利用率。
政府公共产品投入应当使稀缺性的资源实现有效利用,使资源用在刀刃上,结合上述农地整治带有的公用品性质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了对我国农地整治进行绩效考评的重要性[1]。《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均指出要在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充分尊重当地集体和农民的意愿诉求,鼓励和重视农民群体能够在这项工作中全程参与[2]。同时,政府财政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也日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目前已有不少关于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研究并已取得一定成果。然而已有研究主要从宏观视角出发,关注项目结果居多,多采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模式,集中于政府政策落实的情况、土地整治项目影响、土地整治效益等,鲜有从农户视角出发,根据农户满意度来分析农地整治项目绩效。在操作方法上,评价指标过于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健全、通用的理论体系;在确定权重方法的选取上,主要运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等方法,造成了权重设定受到很强的人为主观决定的影响,欠缺客观说服力;在绩效测算中,多因素综合和模糊综合这一类的评价法运用较多,但这些方法目前已经比较陈旧;而针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则大多从定性分析出发,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比较少。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一、导论 2
(一)选题背景 2
(二)选题意义 3
1.理论意义 3
2.现实意义 3
(三)技术路线 3
二、文献回顾 4
(一)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研究 4
(二)农地整治项目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5
(三)研究述评 6
三、理论分析 6
(一)概念界定 6
(二)绩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6
(三)绩效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7
四、研究方法 8
(一)绩效测度方法TOPSIS法 8
(二)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10
1.结合的改进熵值因子分析法 10
2.改进熵值法 10
3.因子分析 11
(三)影响因素诊断方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12
五、实证研究 13
(一)抽样方法与样本描述 13
1.样本来源 13
2.样本分布与构成 14
(二)确定指标权重 14
1.相关性检验 14
2.公共因子提取结果 14
3.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标赋权 14
(三)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测度 15
1.绩效水平分级标准 15
2.TOPSIS方法计算结果 16
3.地区层面绩效水平比对 17
(四)农地整治项目绩效影响因素诊断 17
1.共线性检验 17
2.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18
3.模型结果解释 18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0
附录A 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调查问卷 24
农户视角下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研究
——以江苏省3市为例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多,在土地总量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我国耕地数量不断减少,是我国用地供需矛盾的主要成因之一[1]。更进一步,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多,社会消耗需求如食物需求、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等也将不断增长,对比不断缩小的耕地面积,可以预见长此以往我国用地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结合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国土资源并不具备开发成为耕地的现实条件,推行能够整合现有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农地整治就显得十分必要[1]。
我国为了实现对于耕地数量的管控、对于土地质量的管理、对于环境的管护、提高土地使用的效率,从而全面促进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的伟大目标,正在大面积开展农地整治工作[2]。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我国要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与土地整治工作。按照目前我国对于农地整治的规划设想,预计到2020年我国建设完成的项目面积将达到8亿亩之多。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
我国农地整治项目一般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往往采取从上级到下级推行的运作方式,这项工作的行动过程从表观而言主要属于政府行为,可以将其定性为政府部门对于社会建设的公用品支出[1]。回顾我国的农地整治历程,自2001年来,我国农地整治虽取得了不少斐然的成绩,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问题所在,比如存在只追求项目的规模数量,不重视项目的质量,没有充分考虑到与环境的协调作用等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农地整治的实施效果,存在社会资源利用无效率、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损害项目区农户的利益,阻碍社会资源有效利用和社会效益最大化[1]。因未重视农民作为农地整治项目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主体地位,村民一怒之下拆掉了虽投资百万元但形同摆设的湖北浠水抗旱灌渠工程[2]。
现阶段,土地仍是我国农民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本之一。农民是我国农业的主体之一,也是农地整治项目不可回避的核心利益相关主体,农地整治项目验收成果最终都将由农民主体通过农业生产发挥其效益。农地整治项目区农民既是项目成功建设的受益者,也是项目建设问题的风险承担者,在农地整治中如果忽视了农民主体的合理愿景,抑制了农民的表达渠道,将可能导致项目缺乏周全考虑,不利于实现项目既定的效益目标,致使社会资源的浪费,严重者将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因此农地整治的目标之一应该是提高农户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满意度,只有农户满意度高的农地整治项目,才是绩效水平较高的项目,只有取得农户的支持与认同,才能有效保障农地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与目标实现,从而实现提高我国土地利用率。
政府公共产品投入应当使稀缺性的资源实现有效利用,使资源用在刀刃上,结合上述农地整治带有的公用品性质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了对我国农地整治进行绩效考评的重要性[1]。《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均指出要在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充分尊重当地集体和农民的意愿诉求,鼓励和重视农民群体能够在这项工作中全程参与[2]。同时,政府财政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也日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目前已有不少关于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研究并已取得一定成果。然而已有研究主要从宏观视角出发,关注项目结果居多,多采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模式,集中于政府政策落实的情况、土地整治项目影响、土地整治效益等,鲜有从农户视角出发,根据农户满意度来分析农地整治项目绩效。在操作方法上,评价指标过于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健全、通用的理论体系;在确定权重方法的选取上,主要运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等方法,造成了权重设定受到很强的人为主观决定的影响,欠缺客观说服力;在绩效测算中,多因素综合和模糊综合这一类的评价法运用较多,但这些方法目前已经比较陈旧;而针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则大多从定性分析出发,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比较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