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附件)
摘 要党的十九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夯实深化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入党教育中不够彻底深入,一定程度上未能使党性入心,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过程未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党员榜样示范作用不明显,党支部建设中方式方法单调、不够丰富灵活,不能满足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和新挑战,亟需运用新的理论方法予以创新和拓展。社会工作中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优势视角的实践策略以及科学的实务方法为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思考向度。
目 录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3
(三)理论基础 5
一、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审视 7
(一)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7
二、社会工作理念方法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综合分析 9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9
(二)社会工作理念方法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19
(三)社会工作对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可行性分析 19
三、社会工作在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实现路径 19
(一)社会工作在入党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19
(二) 社会工作在学生党员服务能力提升中的实现路径 19
(三) 社会工作在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中的实现路径 20
四、结论 22
参考文献 23
致 谢 24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培养出了一大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和政治信仰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波诡云谲,大学生的思想势必会受到其极大的影响。国际方面,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日趋发展,国际敌对势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斗争反而更加尖锐复杂。国内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大学生经受着政治信仰、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极大考验。
为了更好地顺应这些新要求和新变化,解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我国的专家学者和党建工作者在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切实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研究成果,为当下继续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党建社会工作逐渐成为我国专业社会工作重要领域和组成部分。部分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已经开始尝试探索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引入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但是关于社会工作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还停留在初步探索层面,全面而又具体的针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综融性服务尚未成熟,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与方法在此方面的运用亟待发展。
2.研究意义
具体而言,笔者简要概括为以下两点意义:
2.1理论意义
本研究对关于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做了文献综述,进一步明确了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种种问题,使我们得知作为我国专业社会工作重要领域和组成部分的党建社会工作,其专业理念和方法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途径。通过本研究,有助于拓宽高校党建的理论视野,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理论,同时也丰富了高校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在方法论层面的变革。
2.2实践意义
从实践层面而言,实现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党建领域的“嵌入式发展”。进一步促进党建社会工作领域实践方法的创新,从而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进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
(二)文献综述
由于本研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国外目前缺少有关问题的研究,因此只能从关联程度较大的其他研究中的相同之处进行合理借鉴。鉴于此,本研究的研究现状部分以国内研究为主。
国外研究综述
当前,部分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有关人士将高校视为一种社区,高校社区被纳入为社区类型之一,基于此,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社区党建工作关联较为密切的前提下,本研究选取了国外与社区党建具有相通之处的居民社区事务参与之有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综述。
国外对社区的研究起步比中国早得多,其理论发展也更为成熟,特别是在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笔者之所以从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角度来分析,是考虑到社区党员也是所在社区的居民中的一员,因此希望通过借鉴国外对居民参与社区的研究,找出与国内学者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的相通之处。
1.1 “社区”一词最早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他的《共同体与社会》提出的,他认为社区是社会关系的共同体。埃里克阿姆纳《趋向地方自治的新理念》一书则是开启了研究居民参与社区的先河,通过研究各国不同的政治体制指出了社区治理中政府、公民和社区组织扮演的不同角色和发挥的不同作用。他认为社区治理并不代表社区内部的居民民主自治、进行居民的自我管理。
1.2关于居民参与的条件或原则方面的研究,美国学者凯瑞指出公民参与要满足三个条件:参与自由、参与能力和参与意愿。因此,他主张要将权力下放给公民以培养其参与能力,激发公民参与社区的意愿。社会科学家大卫希尔斯(1966)也指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重要条件——居民自身的“义务”感,也就是说当居民意识到自身的“义务”时,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社区活动,否则就会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
综上所述,西方学者在研究社区与居民参与方面更强调居民与社区、政府、社会组织及居民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强调居民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培养和树立。居民通过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能够提升社区整体的治理和服务的水平,增强社区幸福感。显而易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同样需要大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支持和参与,这与社会工作中“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以及社区工作方法的相关理论不谋而合。
2.国内研究综述
目 录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3
(三)理论基础 5
一、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审视 7
(一)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7
二、社会工作理念方法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综合分析 9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9
(二)社会工作理念方法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19
(三)社会工作对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可行性分析 19
三、社会工作在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实现路径 19
(一)社会工作在入党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19
(二) 社会工作在学生党员服务能力提升中的实现路径 19
(三) 社会工作在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中的实现路径 20
四、结论 22
参考文献 23
致 谢 24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培养出了一大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和政治信仰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波诡云谲,大学生的思想势必会受到其极大的影响。国际方面,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日趋发展,国际敌对势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斗争反而更加尖锐复杂。国内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大学生经受着政治信仰、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极大考验。
为了更好地顺应这些新要求和新变化,解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我国的专家学者和党建工作者在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切实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研究成果,为当下继续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党建社会工作逐渐成为我国专业社会工作重要领域和组成部分。部分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已经开始尝试探索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引入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但是关于社会工作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还停留在初步探索层面,全面而又具体的针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综融性服务尚未成熟,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与方法在此方面的运用亟待发展。
2.研究意义
具体而言,笔者简要概括为以下两点意义:
2.1理论意义
本研究对关于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做了文献综述,进一步明确了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种种问题,使我们得知作为我国专业社会工作重要领域和组成部分的党建社会工作,其专业理念和方法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途径。通过本研究,有助于拓宽高校党建的理论视野,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理论,同时也丰富了高校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在方法论层面的变革。
2.2实践意义
从实践层面而言,实现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党建领域的“嵌入式发展”。进一步促进党建社会工作领域实践方法的创新,从而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进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
(二)文献综述
由于本研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国外目前缺少有关问题的研究,因此只能从关联程度较大的其他研究中的相同之处进行合理借鉴。鉴于此,本研究的研究现状部分以国内研究为主。
国外研究综述
当前,部分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有关人士将高校视为一种社区,高校社区被纳入为社区类型之一,基于此,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社区党建工作关联较为密切的前提下,本研究选取了国外与社区党建具有相通之处的居民社区事务参与之有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综述。
国外对社区的研究起步比中国早得多,其理论发展也更为成熟,特别是在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笔者之所以从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角度来分析,是考虑到社区党员也是所在社区的居民中的一员,因此希望通过借鉴国外对居民参与社区的研究,找出与国内学者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的相通之处。
1.1 “社区”一词最早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他的《共同体与社会》提出的,他认为社区是社会关系的共同体。埃里克阿姆纳《趋向地方自治的新理念》一书则是开启了研究居民参与社区的先河,通过研究各国不同的政治体制指出了社区治理中政府、公民和社区组织扮演的不同角色和发挥的不同作用。他认为社区治理并不代表社区内部的居民民主自治、进行居民的自我管理。
1.2关于居民参与的条件或原则方面的研究,美国学者凯瑞指出公民参与要满足三个条件:参与自由、参与能力和参与意愿。因此,他主张要将权力下放给公民以培养其参与能力,激发公民参与社区的意愿。社会科学家大卫希尔斯(1966)也指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重要条件——居民自身的“义务”感,也就是说当居民意识到自身的“义务”时,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社区活动,否则就会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
综上所述,西方学者在研究社区与居民参与方面更强调居民与社区、政府、社会组织及居民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强调居民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培养和树立。居民通过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能够提升社区整体的治理和服务的水平,增强社区幸福感。显而易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同样需要大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支持和参与,这与社会工作中“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以及社区工作方法的相关理论不谋而合。
2.国内研究综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