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独家庭二胎生育意愿研究以市吴江区为例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苏州市吴江区的150位双独家庭的独生子女父母进行调查,调查主要从是否愿意生育二胎,生育二胎的时间,生育二胎的性别期望这三个方面进行调查,想要生育或不愿意生育的原因等。经过调查发现,苏州市吴江区双独夫妇的二胎生育意愿并不强烈,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双独父母想要生育二胎。不同户口类型、不同学历、不同收入的家庭的二胎生育意愿都有所不同。大多数双独夫妇想要在第一个孩子3到5岁时生育第二个孩子。双独夫妇家庭对子女的性别偏好并未明显表现出传统观念中的重男轻女倾向,想要生儿子与想要生女儿人数相差不大。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绪论2
一、文献综述2
(一)国外研究2
1.孩子数量与质量理论2
2.国外经验研究2
(二)国内研究3
(三)文献评述3
1.对生育子女数量的研究3
2.对生育子女性别偏好的研究3
3.对生育目的的研究4
4.对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4
二、研究设计4
(一)概念界定4
(二)调查方法4
(三)资料分析方法4
三、双独家庭二胎生育偏好4
四、双独家庭二胎生育动机分析7
小结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附录11
双独家庭二胎生育意愿研究
——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
引言
(一)国外研究
国外对于生育意愿已有过很多的研究,在生育孩子数量和质量方面,许多不同的学者提出过不同的理论来解释人们的生育行为。除了理论研究之外,国外的社会学家对于不同人群的生育意愿还有许多经验研究。
1.孩子数量与质量理论
莱宾斯坦在生育数量方面提出孩子成本——效用理论,该理论认为,孩子的成本是指从母亲怀孕起到把孩子抚养成为自立者的各种费用和支出以及父母抚育子女所花费的时间。3父母在生育子女的过程中不仅仅付出了成本,还带来了一定的效用和收益。莱宾斯坦认为有三种效用:消费效用、收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效用和养老效用,[4]夫妻生育孩子的数量是在考虑到了追加一个孩子所获得的边际效用超过成本时,才决定生育追加的孩子。伊斯特林结合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生育率供给与需求理论来分析父母生育时的决策问题,该理论指出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初夫妻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如疾病、营养不良、生育环境较差等原因而不能生育期望的孩子数量,到后来夫妻不想因为生育的孩子数量问题而失去一些社会福利。这时人们便开始控制生育率,因此就形成了需要生育孩子的数量和孩子现实存活数量达到一致。生育率供给与需求理论分析了生育行为的长期变化过程。法国社会学家阿森杜蒙特提出社会毛细管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家庭地位要像“毛细管”那样上升,就只能减少生育的数量。因为父辈如果想要提升他们个人的社会地位,就必须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充实自己的能力,而且为了保证自己的子女未来能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就必须增加对子女教育和培养的成本,因此,他们不得不选择少生育子女。贝克尔提出了孩子数量与质量选择理论,该理论运用消费者选择理论进行生育率的分析,主要分析家庭对孩子的需求,而这种需求不仅仅是数量上的需求还有孩子质量上的需求。贝克尔把孩子看成是一种“耐用消费品”,父母希望生育孩子后,可以从他们身上得到效用。父母对孩子数量的需求是受到一些因素影响的,这些因素主要有孩子提供的收益、抚育孩子的市场商品价格、母亲得到的抚育津贴和母亲的时间机会成本等。[5]
2.国外经验研究
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国外的社会学家开始了对人类生育行为、生育意愿、生育模式及其转变的研究。最早关于生育的调查是美国的温斯顿(SWinston)的“计划生育与性别偏好调查”,他对男性大学生进行询问对他们的生育意愿性别比进行了一定了解。[6]自此,国外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到70年代,这一阶段的研究侧重研究不同人群的生育性别偏好。 [7]第二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和文化,来分析影响性别偏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习俗等因素。[8]第三阶段在20纪90年代以后,这一阶段主要分析制度和习俗等社会结构层面的因素对性别偏好的影响。[9]这些研究对于我国的生育意愿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二)国内研究
国内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分为以下四块:对生育子女数量的研究,对生育子女性别偏好的研究、对生育目的的研究以及对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
1.对生育子女数量的研究
生育子女数量的研究包括实际生育子女数量和期望生育子女数量这两个方面。一些学者通过对实际生育子女数量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从经济方面看,经济发达的城市的人口增长率低于经济落后的城市。从期望生育子女的数量上来看,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期望生育子女数略低于经济落后地区。此外,从性别角度来看,男性的理想子女数略高于女性。从总体上来说,人们的期望生育子女数都有所下降,但各地的下降速度有所不同。[10]
2.对生育子女性别偏好的研究
以往学者的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子女的性别偏好有一定差别。从城市和农村的差异来看,多数的城市居民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偏好,生男孩和生女孩都一样好。但是农村居民还是有比较明显的性别偏好,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农村还比较严重。并且计划生育政策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农村居民对男孩的渴望。但是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大多数人认为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是最理想的状态,“儿女双全”的观念对人们影响很大。 [11]从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来看,经济落后地区的人们性别偏好强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他们更渴望家中能有一个男孩。[12]
3.对生育目的的研究
生育目的是指人们进行生育的原因。生育目的对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人们传统的生育目的主要是因为养儿防老、传宗接待和增加家庭劳动力等原因。而现在,不同地区的不同人们的生育目的差异加大 [13]研究表明,在城市和发达地区中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们的生育目的更多是为了增进夫妻感情,使家庭更美满幸福等,一些传统的观念对他们的影响较小。而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人们生育的第一目的还是为了传宗接待。[14]在生育目的的研究中,学者认为,虽然人们仍旧把生育看做一件非常重要和神圣的事情,但是新的社会环境还是使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一定变化,一些夫妇选择了不生育组成丁克家庭,但这一人群占比还比较小。 [1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11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