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心化背景下高校农技推广路径研究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致使中国农村的空心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空心化”对农村经济、生态、社会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对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传统的高校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也无法适应“空心化”后的农村环境,出现诸多“不良症状”,必须实现优化转变以寻求突破。同时,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农业创新创业的重要重要助力。通过本文研究,为应对“空心化”对高校农技推广体系造成的冲击提出对策建议(1)创新高校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及办法;(2)加强高校农技推广法律保障;(3)充实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功能并统筹协调。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
(二)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3
二、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4
(一)国外研究概况 4
(二)国内研究概况 5
(三)文献述评 5
三、现状分析:“空心化”对于农技推广的冲击 5
(一)农村“空心化”对农技推广活动造成了全面冲击 5
(二)传统高校农技推广现状——以大学为例 6
四、实证研究:来自农技推广受体的调查研究 6
(一)样本基本情况 6
(二)受体对农技推广体系体验研究 7
五、案例研究:来自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个案分析 8
(一)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优势与机遇 8
(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劣势与挑战 9
六、政策建议:空心化背景下农技推广的应对策略 10
(一)创新高校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及办法 10
(二)加强高校农技推广法律保障 10
(三)充实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功能并统筹协调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高校农技推广路径研究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1)“空心化”背景下农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技术推广体系受到冲击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经济、工业经济的高速崛起,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同时由于农民对生活预期收益和发展机会的期盼,加之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壁垒被打破,促使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由此一来,农村剩余人口的年龄结构失衡,富有知识和精力的年轻群体出走,最终造成农村趋向于“空心村”。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显示出诸多不适症状,若不及时调整,将滞缓甚至阻碍我国农业发展进程。
(2)现行推广体系无法达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技推广取得了可观的进步。当下,高效能科学技术技投入已经成为农业进步的保证,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现行的农业推广体系也出现了机制不灵活、体系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经费严重足等不诸多问题,在此情形下,科技投入无法有效转化为农业发展,极大地浪费了现有科技成果。目前,我们国家每年的农业科研成果不下7000项,但真正能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不到三分之一。只有这部分才能真正为农村所接受和投入[1],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与我们当前的科研体制有关,最主要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环节存在诸多阻力[2]。
(3)释放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潜能势在必行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利用好农科大学这一大推力。首先,农业大学人才众多、技术先进、信息来源广阔、学科覆盖全面等诸多优势,可以提供新的技术和成果,同时又可以成为教学示范基地。而且,农业大学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研究成果、信息来源与人才供给,保证农业科技的先进性与科学性,还可以利用学校的科教资源培养农业技术和业务骨干,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3]。我国农业大学曾探索出非常多种有效可行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农业大学本该承担起农村地区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但由于政策缺失、方向不明、没有具体推广职能等原因,致使我国没有能够把大学的推广力并拢到整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之中,大学作为农技推广重要的一环,长期游离于政府主导的推广体系之外,这是对大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2.研究意义
鉴于现行的农技推广模式出现种种问题,农村地区科技动力不足,对于应对目前农业发展力不从心,所以对农技推广体系的创新势在必行,以推动新农村建设。主体多元化正逐渐成为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受政府财政支持的涉农高校,拥有信息、知识和人才等资源优势,应该作为推广体系的一支不可替代的主体力量。自2003年起,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问题均有论述。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高校的农村科技服务的重要性被肯定,正式纳入我国整体农技推广体系当中。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强调“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科技特派员队伍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背景下,城镇化过快发展,城乡资源配置差异巨大,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投入到城市建设,进而引发农村“空心化”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进程。面对农村“空心化”这一现实背景,研究高校农业科技推广的体制创新问题,对恢复农业生产活力,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将为我国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研究内容
(1)农村“空心化”背景下,高校农技推广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农村“空心化”这一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高校农技推广活动是否能够如期顺利开展,目前,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项目拟通过实证调查,调查并分析高校农业技术推广的开展现状及问题表现。
(2)“空心化”对高校农技推广的影响研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
(二)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3
二、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4
(一)国外研究概况 4
(二)国内研究概况 5
(三)文献述评 5
三、现状分析:“空心化”对于农技推广的冲击 5
(一)农村“空心化”对农技推广活动造成了全面冲击 5
(二)传统高校农技推广现状——以大学为例 6
四、实证研究:来自农技推广受体的调查研究 6
(一)样本基本情况 6
(二)受体对农技推广体系体验研究 7
五、案例研究:来自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个案分析 8
(一)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优势与机遇 8
(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劣势与挑战 9
六、政策建议:空心化背景下农技推广的应对策略 10
(一)创新高校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及办法 10
(二)加强高校农技推广法律保障 10
(三)充实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功能并统筹协调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高校农技推广路径研究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1)“空心化”背景下农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技术推广体系受到冲击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经济、工业经济的高速崛起,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同时由于农民对生活预期收益和发展机会的期盼,加之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壁垒被打破,促使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由此一来,农村剩余人口的年龄结构失衡,富有知识和精力的年轻群体出走,最终造成农村趋向于“空心村”。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显示出诸多不适症状,若不及时调整,将滞缓甚至阻碍我国农业发展进程。
(2)现行推广体系无法达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技推广取得了可观的进步。当下,高效能科学技术技投入已经成为农业进步的保证,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现行的农业推广体系也出现了机制不灵活、体系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经费严重足等不诸多问题,在此情形下,科技投入无法有效转化为农业发展,极大地浪费了现有科技成果。目前,我们国家每年的农业科研成果不下7000项,但真正能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不到三分之一。只有这部分才能真正为农村所接受和投入[1],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与我们当前的科研体制有关,最主要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环节存在诸多阻力[2]。
(3)释放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潜能势在必行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利用好农科大学这一大推力。首先,农业大学人才众多、技术先进、信息来源广阔、学科覆盖全面等诸多优势,可以提供新的技术和成果,同时又可以成为教学示范基地。而且,农业大学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研究成果、信息来源与人才供给,保证农业科技的先进性与科学性,还可以利用学校的科教资源培养农业技术和业务骨干,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3]。我国农业大学曾探索出非常多种有效可行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农业大学本该承担起农村地区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但由于政策缺失、方向不明、没有具体推广职能等原因,致使我国没有能够把大学的推广力并拢到整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之中,大学作为农技推广重要的一环,长期游离于政府主导的推广体系之外,这是对大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2.研究意义
鉴于现行的农技推广模式出现种种问题,农村地区科技动力不足,对于应对目前农业发展力不从心,所以对农技推广体系的创新势在必行,以推动新农村建设。主体多元化正逐渐成为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受政府财政支持的涉农高校,拥有信息、知识和人才等资源优势,应该作为推广体系的一支不可替代的主体力量。自2003年起,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问题均有论述。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高校的农村科技服务的重要性被肯定,正式纳入我国整体农技推广体系当中。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强调“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科技特派员队伍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背景下,城镇化过快发展,城乡资源配置差异巨大,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投入到城市建设,进而引发农村“空心化”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进程。面对农村“空心化”这一现实背景,研究高校农业科技推广的体制创新问题,对恢复农业生产活力,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将为我国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研究内容
(1)农村“空心化”背景下,高校农技推广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农村“空心化”这一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高校农技推广活动是否能够如期顺利开展,目前,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项目拟通过实证调查,调查并分析高校农业技术推广的开展现状及问题表现。
(2)“空心化”对高校农技推广的影响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