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半课堂在青少年服务项目中的功能定位与服务优化以山青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例(附件)

摘 要自20世纪社会工作从国外引入中国以来,社会工作在中国不断的发展进步,与中国社会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适合中国发展的一种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社会工作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广,其中“四点半课堂”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之一。本文以济南山青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例研究“四点半课堂”在青少年服务项目中的功能定位与服务优化,提出现阶段“四点半课堂”存在功能定位过于狭窄、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费紧张、课堂形式单一、社工的专业性难以体现、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性、法律不够明确这七种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四点半课堂”的服务效果达到提升。
目录
一、导论 1
(一)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1
1.研究的缘由 1
2.研究的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1
(三)研究设计及过程 2
1.相关概念的界定 2
2.研究框架 3
3.研究方法 3
二、“四点半课堂”在现阶段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 4
三、提升“四点半课堂”不足之处的对策及建议 7
四、结论及反思 10
(一)研究结论 10
(二)研究的局限性反思 10
(三)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访谈提纲 12
致谢 13
一、导论
(一)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1.研究的缘由
由于学校的作息时间与家长上下班的时间有所冲突,导致了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放学后出现了一段无人照看的真空时间。这不仅会让孩子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同时也让家长工作时牵挂孩子无法正常的进行工作。在这一段的看护真空期期间,孩子很可能因为社区周边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而沾染上一些不良的习惯,进而走向歧途。为缓解这一安全隐患,同时也让社区内的家长放心,不少社区都推出了“四点半课堂”这一托管服务。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四点半课堂”更是在近几年才走进社区,这使得“四点半课堂”这一服务项目在各社工机构中的功能定位不够明确,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究的意义
(1)可以使人们明确“四点半课堂”在青少年服务中的服务定位,让人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四点半课堂”。
(2)针对现阶段“四点半课堂”的问题及困境,我们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使“四点半课堂”能够更好的对青少年进行服务。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四点半课堂”是社区为青少年提供的一个免费托管、课业辅导的场所,让青少年在放学之后,家长下班之前这段时间里有一个良好学习、休闲的场所。这不仅减轻了家长的压力,还为青少年的安全、课业提供了保障。
任晓秋、周纯义、高丹桂、康丽颖等学者在近几年来研究了“四点半课堂”的基本现状,肯定了“四点半课堂”在社区和家庭层面所起的作用,对于家长不能按时接孩子放学,弥补这段时间的管理真空,解决了家长们的困扰和担忧:对于孩子们来说,放学后大家在一起学习、玩耍,减少了危险的发生,通过大家在一起相处,会减少对父母的依赖程度,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对于社区也是进步与挑战并存,为了发挥出“四点半课堂”的功能,在不断地探索,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促进了社区文化与服务的发展,是创新型社区教育的模式。
但随着“四点半课堂”的不断发展,其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多问题与困境。对于“四点半课堂”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很多学者提出了经费少、服务场地的匮乏、服务人员和内容的不专业性、缺少相关法律的保护、权责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对青少年的安全和权益存在隐患。针对以上问题和困境,任晓秋、周纯义提出了将社工引入社区“四点半课堂”中来,连接多方资源,综合献策来解决“四点半课堂”的发展困境。
2.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社区教育,大部分社区教育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如美国、英国等都注重社区教育的理念研究与实践改革。与我国社区教育的模式相比,西方国家对社区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值得我们借鉴。
虽然,国外没有“四点半课堂”这样的说法,但它们的社区教育不仅包括了“四点半课堂”承担的职能、发挥的作用,而且很多远远过“四点半课堂”所能提供的内容。比如对美国的社区教育中心、英国的拓展性学校等国外课后教育来说,放学后孩子的教育看护只是这类学校职能的一小部分,他们更加注重青少年的后期发展。这为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发,为本文的提供了另一种研究思路。
综上所述,现阶段针对“四点半课堂”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四点半课堂”的不足与困境进行研究的,其中有不少学者已经提出了一些办法,比如2011年任晓秋、周纯义提出的将社工引入社区“四点半课堂”中来等办法,但他们都只是为“四点半课堂”提出了意见而已,并没有站在社会工作服务的角度把这一服务看成社会工作服务的一部分,本文将结合“四点半课堂”在社工机构中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研究设计及过程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四点半课堂”。“四点半课堂”的概念比较宽,在社会上有多种解读。结合“四点半课堂”的发展和起源,我认为一般的“四点半课堂”是指利用城市、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和活动场,对儿童(小学生群体)进行课后辅导、兴趣培训的一种服务平台。包括学校内的四点半课堂,村委会的四点半课堂及社区内的四点半课堂,本文主要研究社区内的四点半课堂,由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内的社工机构承办,聘请优秀的社工担任辅导员,以社区为活动场地进行文体教育、安全教育、课外书阅览、课外辅导等一系列的服务和活动,以满足社会上部分家庭及学生的需要。
(2)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又称课后托育,在英国对课后托育的定义是当学龄前或学龄儿童的双亲因工作等原因无法在家照看儿童,或因家贫、儿童心智障碍等特殊原因,使儿童在每天的特殊时间内必须由专业性机构帮助其父母进行照顾,并培养儿童心理、生理、智力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潜力。“四点半课堂”即属于一种课后服务,根据本文对“四点半课堂”的研究对课后服务做出相关定义:课后服务是为了解决孩子放学早,父母下班晚的时间差、孩子在家无人照顾、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服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7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