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写作教学研究【字数:14492】
内容小学三年级阶段的学生大脑发育完善,抑制能力增强。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思维较之前更加敏捷,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独立思考、比较、推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是塑造文字表达的最佳时期。并且,三年级学生向师性强,教师如果能给予良好的习作引导,做好写作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促使其养成良好写作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学者们在作文教学方面研究很多,但是对于三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写作情况研究较少。这篇论文以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三年级写作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学生、教材三个方面入手,寻找写作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写作策略,力争提高三年级学生写作水平。
目 录
一、 引言 1
二、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困境 1
(一)学生方面 1
1.难以理解写作意义,缺乏写作兴趣 1
2.缺乏细致、有目的性的观察 2
3.字词和素材积累不够、书面语言表达稚嫩 2
(二)教师方面 2
1.教师指导不到位 3
2.教师教学过于依赖范文 3
3.写作教学趣味性不足 4
三、针对目前教学现状提出的教学策略 4
(一)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 4
1.抓住汉语言文字的特征进行教学 4
2.阅读促进表达 5
3.分步习作,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5
(二) 课堂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 6
1.创设情境 6
2.将课堂搬入生活 8
3.读者意识在写作中的应用 8
(三) 写作多元化评价的运用 9
1.过程评价 9
2.写作评价 10
3.自评或同学互评 11
四、 小学三年级写作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11
(一) 帮助学生写好起步作文 11
(二) 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12
五、结语 12
附录一 13
附录二 14
附录三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小学语文三年级写作教学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究
一、引言
小学三年级处于小学中段年级,开始正式起步学习写作,相较于一、二年级的简单写话,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对学生的写作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习作要求也有所提高:“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面对作文的高要求,很多学生都无从下手,缺乏材料积累,不会生动描述,内容干瘪,写出的作文空洞混乱。因此需要更加重视三年级学生的写作问题,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爱上写作、学会写作、写好作文,让三年级的孩子都能有所受益,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习作要求,这篇论文将重点研究小学三年级的习作教学。针对作文中的问题,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写作指导策略。
二、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困境
(一)学生方面
写作问题在是教师教育教学中最令人头疼的方面之一。在当前学生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有着难以理解写作意义、缺乏写作兴趣、缺乏字词积累、缺乏素材积累、语言表达稚嫩、习作自觉性不强、过于依赖范文等等问题,这都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1.难以理解写作意义、缺乏写作兴趣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陈兴才老师说过一句话:“写作是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但是事实上刚刚接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面对写作,往往是当成一个任务来看待的,他们不明白写作的意义什么。参考湖南师范大学的况倩倩对于五一中路小学的调查,我们对常熟国际学校三年级两个班87位学生进行了写作兴趣及原因的问卷调查。(见附录一、二)我们发现三年级作为小学的一个中间学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由一、二年级的简单写话过渡到独立写一篇文章,面对学习任务的难度加大,很多学生存在畏惧心理,28.7%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作文、不知道该如何写作文。由于学习难度的变化,这个阶段的学生习作兴趣并不高涨,提到写作学生总是愁眉不展。并且三年级学生虽然情感丰富,但是缺乏自制力,学习上容易偷懒。85.2%学生完成写作取决于老师的作业布置和考试获取高分的需求,不愿意主动去进行写作。如果老师不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基本不会去主动尝试记录。而且面对一开始的写作,学生们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其不愿意主动预习思考 ,往往依赖范文,从范文中摘抄一些好的词句、段落用在自己的文章中,没有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可见三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尤为缺乏。
2.缺乏细致、有目的性的观察
该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无论是大自然的事物还是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其都有一定的经历。但是如果让学生去描述大自然的景物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学生们写出来的作文内容比较贫乏。很多事情学生们都有感受,但是其缺乏细致观察,而且也不善于记录。也就是说,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不强,顺序性不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该阶段学生要学会留心观察,注意观察顺序以及要点。该阶段学生大致能描述某一景物或者事情,但是对于该事情或该景物的具体描述,学生们的语言就较为苍白。可见学生们的好奇心以及新鲜感很强,但缺乏持久的关注度与注意力,想象力和创作力也就收到了限制。
3.字词和素材积累不够、书面语言表达稚嫩
要想写好一篇文章,需要日积月累的积累能力。作文需要积累,无论是基础的字词,还是阅读素材,这些都是作文中的一砖一瓦,这些元素的运用将为文章增添光彩。要留心生活点滴,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能力,才能有与众不同的精彩。我们调查发现(见附录三),目前三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不够,很多学生只是依靠课本上的内容,业余时间学生们也很少去阅读一些经典之作,更喜欢通俗浅显的漫画、笑话、故事等,这些课外阅读对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几乎没有任何帮助。此外,三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仍然不强,其在作文中的书面语言尤为单薄,缺乏思想与情感,并且口语化、随意化的问题尤为严重。比如在常国三(一)班一次描写母爱的作文练习中,学生们都能以妈妈的爱为线索进行描述,但是描述语言尤其稚嫩。比如,有些学生将母爱描写为妈妈给我买喜欢的玩具;有些学生则描写到妈妈每天接送其上下学;有些描写妈妈所做的一日三餐等,这些举动都是母爱的日常表现,但是阅读三年级学生的书面语言,发现还是较为稚气。因此,我们发现三年级学生无论是在素材积累还是语言表达方面都远远不够。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成,而且不能偷懒,需要不断感悟,将积累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目 录
一、 引言 1
二、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困境 1
(一)学生方面 1
1.难以理解写作意义,缺乏写作兴趣 1
2.缺乏细致、有目的性的观察 2
3.字词和素材积累不够、书面语言表达稚嫩 2
(二)教师方面 2
1.教师指导不到位 3
2.教师教学过于依赖范文 3
3.写作教学趣味性不足 4
三、针对目前教学现状提出的教学策略 4
(一)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 4
1.抓住汉语言文字的特征进行教学 4
2.阅读促进表达 5
3.分步习作,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5
(二) 课堂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 6
1.创设情境 6
2.将课堂搬入生活 8
3.读者意识在写作中的应用 8
(三) 写作多元化评价的运用 9
1.过程评价 9
2.写作评价 10
3.自评或同学互评 11
四、 小学三年级写作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11
(一) 帮助学生写好起步作文 11
(二) 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12
五、结语 12
附录一 13
附录二 14
附录三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小学语文三年级写作教学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究
一、引言
小学三年级处于小学中段年级,开始正式起步学习写作,相较于一、二年级的简单写话,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对学生的写作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习作要求也有所提高:“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面对作文的高要求,很多学生都无从下手,缺乏材料积累,不会生动描述,内容干瘪,写出的作文空洞混乱。因此需要更加重视三年级学生的写作问题,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爱上写作、学会写作、写好作文,让三年级的孩子都能有所受益,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习作要求,这篇论文将重点研究小学三年级的习作教学。针对作文中的问题,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写作指导策略。
二、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困境
(一)学生方面
写作问题在是教师教育教学中最令人头疼的方面之一。在当前学生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有着难以理解写作意义、缺乏写作兴趣、缺乏字词积累、缺乏素材积累、语言表达稚嫩、习作自觉性不强、过于依赖范文等等问题,这都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1.难以理解写作意义、缺乏写作兴趣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陈兴才老师说过一句话:“写作是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但是事实上刚刚接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面对写作,往往是当成一个任务来看待的,他们不明白写作的意义什么。参考湖南师范大学的况倩倩对于五一中路小学的调查,我们对常熟国际学校三年级两个班87位学生进行了写作兴趣及原因的问卷调查。(见附录一、二)我们发现三年级作为小学的一个中间学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由一、二年级的简单写话过渡到独立写一篇文章,面对学习任务的难度加大,很多学生存在畏惧心理,28.7%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作文、不知道该如何写作文。由于学习难度的变化,这个阶段的学生习作兴趣并不高涨,提到写作学生总是愁眉不展。并且三年级学生虽然情感丰富,但是缺乏自制力,学习上容易偷懒。85.2%学生完成写作取决于老师的作业布置和考试获取高分的需求,不愿意主动去进行写作。如果老师不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基本不会去主动尝试记录。而且面对一开始的写作,学生们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其不愿意主动预习思考 ,往往依赖范文,从范文中摘抄一些好的词句、段落用在自己的文章中,没有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可见三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尤为缺乏。
2.缺乏细致、有目的性的观察
该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无论是大自然的事物还是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其都有一定的经历。但是如果让学生去描述大自然的景物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学生们写出来的作文内容比较贫乏。很多事情学生们都有感受,但是其缺乏细致观察,而且也不善于记录。也就是说,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不强,顺序性不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该阶段学生要学会留心观察,注意观察顺序以及要点。该阶段学生大致能描述某一景物或者事情,但是对于该事情或该景物的具体描述,学生们的语言就较为苍白。可见学生们的好奇心以及新鲜感很强,但缺乏持久的关注度与注意力,想象力和创作力也就收到了限制。
3.字词和素材积累不够、书面语言表达稚嫩
要想写好一篇文章,需要日积月累的积累能力。作文需要积累,无论是基础的字词,还是阅读素材,这些都是作文中的一砖一瓦,这些元素的运用将为文章增添光彩。要留心生活点滴,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能力,才能有与众不同的精彩。我们调查发现(见附录三),目前三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不够,很多学生只是依靠课本上的内容,业余时间学生们也很少去阅读一些经典之作,更喜欢通俗浅显的漫画、笑话、故事等,这些课外阅读对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几乎没有任何帮助。此外,三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仍然不强,其在作文中的书面语言尤为单薄,缺乏思想与情感,并且口语化、随意化的问题尤为严重。比如在常国三(一)班一次描写母爱的作文练习中,学生们都能以妈妈的爱为线索进行描述,但是描述语言尤其稚嫩。比如,有些学生将母爱描写为妈妈给我买喜欢的玩具;有些学生则描写到妈妈每天接送其上下学;有些描写妈妈所做的一日三餐等,这些举动都是母爱的日常表现,但是阅读三年级学生的书面语言,发现还是较为稚气。因此,我们发现三年级学生无论是在素材积累还是语言表达方面都远远不够。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成,而且不能偷懒,需要不断感悟,将积累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