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以s小学为例【字数:12341】

近些年在国际教育界,有一种学习方式得到了众多专家的关注和提倡,这就是渗透式教育。渗透教育是一种教育工作者引导被教育者感受和体验,使他们能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产生细微的影响,教育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使被教育者的观点受到潜在的感染和启发。让班主任来进行这样的渗透教育,不但可以规避学校完全依赖于正规心理辅导教师的状况,而且还可以缓解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它还可以丰富我们的学校对于心理教育这一方面的理论知识,为班主任后续的工作给予理论支持,在小学班主任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理论以及对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培训之后,便可以在学校深入开展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并且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更为贴近学生的心理。本文通过对他们工作的调查,探讨了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常熟市S小学的心理教育进行分析实际操作情况并明确原因,对学校管理和班主任提出要求,只有充分地进行心理渗透教育,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减少出现问题,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改善。
目录
一、绪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3
(一)渗透于教学活动 3
(二)渗透于课堂氛围 3
(三)渗透于小组活动 4
(四)渗透于心理档案 4
(五)人格渗透 4
三、研究设计 5
(一)概念界定 5
(二)研究对象 5
(三)研究方法 5
四、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7
(一)小学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7
(二)小学教师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8
(三)小学班主任对学生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9
五、对策或建议 9
(一)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的要求 9
(二)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班主任的要求 10
六、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在目前的学校活动中,能否良好地进行心理教育从而让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有多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因素如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身素质以及教育本身的冲击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在这众多复杂的因素中,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能否在班级日常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在这其中增添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这在所有的心理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现在小学生的心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能否对学生的心理做出正确的回应也成了教师的责任。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小学班主任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在班主任的角色和心理辅导员的角色中切换,成为多种角色作用集成的老师。根据相关概念理论,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需要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其心理进行渗透,以及让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进行协调,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在多方面的作用下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渗透[1],原意为从某些事物的小缝隙中通过,比喻义为物体或势力的融入。让班主任来进行这样的渗透教育,不但可以缓解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它还可以丰富我们的学校对于心理教育这一方面的理论知识,为班主任后续的工作给予理论支持,在小学班主任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理论以及对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培训之后,便可以在学校深入开展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并且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更为贴近学生的心理。对于学校来说,这样的举措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学校今后的心理教育开展提供了借鉴。基于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笔者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班主任们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班主任心理渗透教育工作是指在日常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2],班主任可以使用心理咨询方法和内容,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教育,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做出改变从而减少并解决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在班主任的心理教育后拥有良好的心理。本课题根据目前的新形势和舆论环境对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小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从而在提出问题、分析现状后提出给学校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对策,初步形成在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开展心理渗透教育的一些研究方案。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班主任的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学校的老师以科学的教育观,进一步找到了针对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切入点,目标直指向小学的心理困扰问题,有利于发展现有的解决小学生心理困扰的对策和方法,丰富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目标和内容,为有效落实德育奠定了基础[3],为小学教师完善德育提供了实施的有效的新途径,改变了小学班主任仅仅关注成绩的旧观念,让班主任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他的学生和学生产生的问题行为。
(2)实际意义:小学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开展深入的心理渗透教育,这样的研究改变了班主任单一的身份和角色,有利于新课改的实施,培养条件为教师教学和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本目标,在能够充分尊重理解学生之后,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更加的关注;促进小学班主任把工作的重点进行改变,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约束,更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加强在他们的心理上,从而注重让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让学生的人格不断完善,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做一个成绩和心理人格并进的促进者,并且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也会对教师自身个人的心理也会产生反作用[4]。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葛明贵提出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在他们的理念中渗透式就意味着把心理教育融入渗入到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小学班主任的心理渗透教育整合了心理教育理念并融入到班主任的工作。在班主任进行开展教学的时候、在教授文化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再一步步地渗透心理教育知识,它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用一种巧妙含蓄的方式,塑造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影响他们的心理成长。其次,他们提出了一些对于实施渗透心理教育的方法和建议。在实施的过程中,在小学教师渗透的过程中,不仅要在课堂上把学科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更要把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融入到日常的班主任工作管理中去。在他们的理念中,有如下几种方法和观点:
(一)渗透于教学活动
课堂上的学习教学其实是一个能够让教师学生直面沟通的过程,心理和情感的交流。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方式是会受到课堂氛围和教师的情感状态影响的,会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心理产生作用。李中英教授认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把心理教育的内容渗透在上课中使用的教材中,提高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活动使学生吸收到文化知识,在这同时,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潜在地接受心理教育的熏陶感染。此外,中国目前的中小学教科书本身也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实现心理健康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也是前进的,心理教育的渗透可以与知识教育的传授同时进行。它也净化学生的心灵,实现了美好的体验和舒适的目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3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