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及其启示——以国立台中教育大学为例

台湾地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及其启示——以国立台中教育大学为例[20191217130745]
内容摘要:小学教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示范系统中一个相对较新的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有它的独特之处。大陆地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发展至今有所建树的同时,于多方面存在争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专业发展陷入迷茫。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教育方面更是有其共性,通过台湾地区一所典型教育大学的个案研究,探索该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中的举措与经验,为大陆地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发展提供可靠启示。中教大教育学系的人才培养教育目标与理念细化了核心能力,独具特色,对大陆地区有可借鉴之处;课程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本领的培养,尤其是制度完善的教育实践课程值得我们学习。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小学教师”可查到文献资料316,912条,输入“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显示11,566条结果,其中硕博士论文2908篇,而输入“台湾小学教育专业”可查到文献资料3,515条,其中,硕博士论文690篇,主要集中在近五年。对小学教师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教师的培养方式、培养途径、课程体系建构,对台湾地区小学教师培养的研究主要是和大陆的情况作一个横向比较,借鉴台湾优秀的培养经验,为大陆地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现实的参考。
目 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的起源 1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三)相关概念及界定 2
(四)文献综述 3
二、研究设计 4
(一)研究方法的简述 4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5
三、研究背景 5
(一)台湾地区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及现状 5
(二)大陆地区小学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6
四、中教大教育学系发展的举措与经验 7
(一)培养目标与理念 7
1.校级定位与目标 7
2.学系教育目标 8
3.学系特色发展 10
(二)课程设置 11
1.课堂设置全 11
2.课程内容广 12
3.实践制度佳 13
五、中教大教育学系发展的举措与经验及其启示 14
(一)培养目标与理念的先见之明 14
(二)课程设置中的他山之石 14
六、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附 录 18
致 谢 22
台湾地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及其启示
——以国立台中教育大学为例
一、引言
(一)研究的起源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培养人才已成为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目标之一。自从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实施义务教育,小学教师和小学教育的核心,已成为中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
小学教师的培养可分为职前教育、进入岗位前的实习过渡与职后培训(也称为发展性培训)三个阶段。其中,职前教育关系着小学教师能否很快胜任小学教学工作,对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能力培养都十分重要,可以说影响着小学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在中国的小学教师培训经历了三个阶段:小学教师的师范学院,小学教师,小学教师本科水平。1998年,杭州师范学院与南京师范大学在大陆地区开创先河,通过高考试招首届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始称“初等教育”专业方向)。1999年开始正式设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中国教师教育一个世纪的小学教育后,小学教师职业培训已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以小学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和小学生发展的综台性为人才首要特征,是培养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虽然教育部已于2011年颁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但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仍然是由各个培养单位根据自己的办学优势与特色自我定位的,不难分析,各高等院校和小学(用人单位)在核心问题——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差异显著。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和之前中师的差别在哪里?与中学教师的学科教育师范专业又有什么区别?其专业价值的独特性体现在何处?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和教师教育领域中长期存在的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一样,已经成为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的议题,并会随着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中国大陆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想要让它茁壮成长,必须向外吸收阳光雨露的滋润,此时,海峡对岸的台湾地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光明之窗。分析其发展过程不难发现,台湾教育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大陆和台湾两地教育的同质与差异,两岸同文同种,台湾现在面临的转型正是我们面临或即将面临的,海峡对岸的他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么做的?笔者作为前往国立台中教育大学(以下简称中教大)的一名大陆交换生,在台湾生活、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时间,期间修习教育研究法、教学设计、教育实习、国民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等教育课程;与台湾同学分享学习感受、交流对专业学习的看法;也曾拜访过中教大的教授、学者交谈教育学系的发展困境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短暂地见识了台湾地区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情况,为研究资料提供了来源渠道。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首先,对国立台中教育大学进行个案研究,了解其培养小学教师的教育目标与核心能力、课程规划与理念,窥探台湾地区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现状;同时,通过大陆与台湾的比较研究,分析两岸可以交流和互补之处,试就台湾地区在国小师资职前教育(学士班)目标、专业定位方面的情况,探讨大陆地区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在转型中的应对举措;最后,希望可以借由此论文提出笔者拙见的同时,增加对台湾地区教育的了解,为推进两岸交流合作的发展给予绵薄之力。
2.研究意义
目前大陆在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面出现了很多争论,小学教师应分科培养还是全科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各类课程占课程总量的比例多少才合适?综合性大学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台湾地区由于本科小学教师的培养先于我们一步,一些理论体系相对完善,因此具有可借鉴意义。
作为小学教师专业的本科生,笔者既是研究者又是小学教师培养的体验着,接受大陆高校教育的同时也经历过中教大的熏陶,对两岸的比较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感受。之前本领域的研究者大多是高校院长和导师,理论功底深厚,研究的深度令笔者自叹不如。笔者根据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尽量科学使用研究方法,从新时期小学生自身的需求、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提出实践性策略,并站在小学教育本科生的角度,谈谈个人的看法,为本科小学教师的培养提供可行性建议。
(三)相关概念及界定
1.小学教育专业 
题目中的“小学教育专业”是大陆地区的说法,台湾地区现在称之“教育学系”:后面括号中补充说明的“本科”指的是本科层次,特指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对应台湾地区的大学部学士班。   
2.培养目标 
“指教育目的或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本文研究中教大的校级教育目标和教育学系的专业培养目标及其蕴含的理念。
3.课程设置   
“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本文重点分析各类课程科目的开设,根据其独特先进之处为大陆地区提供参考意见。
(四)文献综述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吴小庆(2012)的《我国多科型小学教师课程方案研究》,对大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与比较,参考借鉴国内外小学教师培养经验,为我国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制定提供建议。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徐文彬、吴永军(2007)合著的《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经验得失与未来发展——以“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为例》,通过南京师范大学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个案分析,指出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提出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建设内涵,适度充实专业方向;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深入优化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依据学科发展适时修订或重新制订各学科教学大纲。
通过对江苏省开设小学教育的14所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江南大学教育学院周燕平(2009)在《江苏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中作出几点提醒:
a.教师基本技能训练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b.既追求课程结构广度也注重课程内容深度
c.加强结合临床教学实践和课堂教学
大陆不同高校中的小学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呈现差异,主要体现在:
a.培养什么类型的小学老师
b.培养模式的种类
综合不分科(多科性、综合性、复合型的小学教师)、按学科分科、文理分科(赵冬臣(2010)等人在《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分析》一文中的分类)
c.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
d.课程设置方面各类课程的比例差异
当然,也不乏有对台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及其启示。学者刘兴杰(1997)在《台湾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及其启示》中提出台湾的可借鉴经验:通过立法确定师范院校及其职后培训机构的地位;在学历水平上注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提高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在课程设置上强调教育见习实习的重要性等。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淑芬女士(2009)的《台湾地区小学教师的培养及其启示》,从培养机制、培养层次、培养方式三方面分析了台湾小学教师培养的主要做法,并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推进小学教师本科化”等几点启示。学者杨曦和朱小蔓认为台湾敏锐地嗅到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转型的气味,努力提升小学教师的学历,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实通识教育的领域,主张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也有对台湾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实习制度的研究,以少子化为时代背景揭示台湾少子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其对小学教育发展的影响,从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采取的举措和成效对大陆在协调人口与教育发展关系方面提供借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20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