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现状研究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现状研究[20191217130841]
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一直占有的主导地位,它促进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智力,帮助学生形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通过对3-6年级学生的应用题解题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态度、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以及错误归因。结果表明,学生在解题行为习惯、计算错误、审题不当、数学思想方法掌握不牢等方面存在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此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数学应用题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方法
目 录
一、引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三)研究方案与方法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三、小学数学应用题及分类 5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概念和特征 5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分类 6
四、影响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的因素 7
(一)影响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的应用题自身因素 7
(二)影响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的小学生自身因素 8
(三)影响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的教师因素 11
五、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现状 12
(一)小学生应用题解题态度 12
(二) 小学生应用题解题思路 14
(三) 小学生应用题解题方法 14
(四) 小学生应用题解题错误归因 15
六、小学生应用题解题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6
(一)应用题解题整体情况 16
(二)解题习惯不良 17
(三)审题错误 17
(四)计算错误 19
(五)数学思想方法掌握不牢 20
七、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20
(一)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20
(二)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21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2
八、结语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 26
附录一: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26
附录二:访谈教师提纲及记录表 28
致 谢 29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一年级开始,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都有涉及应用题,从低年级的简单应用题到中高年级的复合应用题,应用题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成为“具有解数学问题能力的人”,“有效地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人”。通过在小学见习和实习,我发现小学生在应用题的解题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不懂审题的方法,不理解题意,不会总结解题规律等。这些问题使得大多数学生都对应用题存在着一种惧怕心理,陷入了应用题解题的困境。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关于数学应用题研究很多,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应用题的研究很有意义。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笔者把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现状作为研究课题,希望通过对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的研究,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比例较大,不论教材中还是考试测验中,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同时,数学应用题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应用题的编写大部分与生活实际相关,学生通过解决应用题,把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以及科普知识联系起来,应用题的解决不但使学生了解与生活的联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对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巩固、丰富了知识,加深了对有关概念、规律的认识,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社会的人。本研究主要是阐述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的现状,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以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方案与方法
1.研究方案
(1)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现状的研究。检阅3-6年级小学生的期末试卷,关注应用题答题情况,主要是关注教师的批改和得分情况,对应用题解题现状进行归类,发现小学生应用题解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通过实习对学校一线教师的访谈调查,深入了解小学生应用题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做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他们在解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通过问卷分析归纳,找出小学生应用题解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发现其中的共性与差异性。
(5)将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出小学生在解题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2.研究方法
文献法: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关于“应用题解题”的相关理论研究,不断地充实自己“应用题解题”的理论知识,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通过到小学翻阅3-6年级学生的期末试卷并进行分析,了解小学生应用题解题存在的问题。
调查法:调查的对象主要有三个,教师、学生和学生期末试卷。大约对10个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学生问卷154份,其中三年级42名,四年级35名,五年级38名,六年级39名;抽检期末试卷149份,其中三年级38名,四年级39名,五年级35名,六年级37名。
问卷法: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发放,调查常熟市某小学学生应用题解题的现状,调查的对象是小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解应用题的态度、对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认识、对应用题解题过程的认识、学生认为应用题解题错误归因。问卷在老师与实习小组的各位成员的帮助下,利用中午午自习时间分别发放给3-6年级学生,保证了问卷的真实可靠性。得到数据利用软件处理分析,最后提出问题与对策。
访谈法:对学习一线的教师进行访谈,访谈提纲如下:
(1)根据教学经验,你认为学生做哪些类型的应用题错误率较高?
(2)学生在做一道应用题时,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
(3)你认为应用题出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面对这些情况,作为老师,你觉得应该如何教应用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应用题解题的对比研究
有了对比才能有更好的发现,通过不同研究的对比,才能提出更好的教学策略。
对优秀学习者的研究。参考优秀学习者一些成功的学习策略。研究发现优秀学习者善于采用类比、图解等策略。[克鲁切斯基,李春云]
对优秀学习者与学习困难学生之间的对比研究。研究“学困生”出现问题的原因。通过对照,研究者发现优秀生与困难生有大体相同的认知环节和过程的经历,即阅读、分析、假定、计算和检验。但是,对于应用题中隐含的前提和中间条件,学困生是无法剖析的。研究者总结,专家与新手之间的重要区别是模式的数量、模式储存的方式、模式表征转换的灵活性。[牛卫华等人,刘电芝]
(二)应用题解题的研究方法
1.口语报告法和事后提问法
在应用题解决的范畴,传统的方法有两种:口语报告法和事后提问法。这两种方法通常是以书面或者计算机方式呈现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或之后要求学生进行口语报告或者对其事后提问。两者都有不足的地方,学者们表明自动化了的心理过程不适宜采用口语报告法研究;而事后提问法不能确切地把被试者解题的心理过程描绘出来。[周新林,张梅玲,2003;路海东,董研,王晓平,2004]
2.回忆与再认
研究者通过让学生在解答问题之前或之后回忆问题,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其中的“回看”技术是目前问题表征研究的一种方法,要求被试在读完题目后直接回忆题目内容,对不清楚的内容进行提问。[路海东,董研,2003]
3.眼动记录
应用题的解答需要阅读理解题目,也就是要用眼睛观察扫描题目。扫描过程的眼动模式反映了心理加工过程。在解题过程中,眼睛对于与解题关系密切的词语、语句注意的时间、次数较多。研究者将眼动技术的运用于实验,在不打断解题者的思路情况下,分析研究出思维的加工过程以及构建解题过程的认知加工模型。[冯红,阴国恩,2005]
(三)影响学生应用题解决因素的研究
1.从认知方式角度
学生的认知方式是影响学生应用题解能力的内在因素。认知方式是指个体经常使用、并习惯了的态度和方式。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的差异,不仅与知识水平,情感状况如焦虑、自信心和动机有关,更与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密不可分。综合近年的研究,视空间能力、场认知方式以及阅读能力这三个方面是影响小学生应用题解决的认知方式的主要因素。
视空间能力因素。视空间能力在人类智能结构中占有重要成分,其中在空间视觉化属于个体空间能力差异中最稳定的特征,而且大部分呈现在视觉表象和数学能力上。大量的研究证明,空间能力与学习者解题有着紧密的关联,并得出,空间能力与数学应用题解决的成绩呈正相关,他们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高空间能力的人解题水平远远优于低空间能力的人。[游旭群,2004;晏碧华,2006;张媛,刘登攀,贪丽萍,2006]
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一直占有的主导地位,它促进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智力,帮助学生形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通过对3-6年级学生的应用题解题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态度、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以及错误归因。结果表明,学生在解题行为习惯、计算错误、审题不当、数学思想方法掌握不牢等方面存在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此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数学应用题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方法
目 录
一、引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三)研究方案与方法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三、小学数学应用题及分类 5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概念和特征 5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分类 6
四、影响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的因素 7
(一)影响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的应用题自身因素 7
(二)影响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的小学生自身因素 8
(三)影响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的教师因素 11
五、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现状 12
(一)小学生应用题解题态度 12
(二) 小学生应用题解题思路 14
(三) 小学生应用题解题方法 14
(四) 小学生应用题解题错误归因 15
六、小学生应用题解题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6
(一)应用题解题整体情况 16
(二)解题习惯不良 17
(三)审题错误 17
(四)计算错误 19
(五)数学思想方法掌握不牢 20
七、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20
(一)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20
(二)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21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2
八、结语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 26
附录一: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26
附录二:访谈教师提纲及记录表 28
致 谢 29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一年级开始,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都有涉及应用题,从低年级的简单应用题到中高年级的复合应用题,应用题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成为“具有解数学问题能力的人”,“有效地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人”。通过在小学见习和实习,我发现小学生在应用题的解题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不懂审题的方法,不理解题意,不会总结解题规律等。这些问题使得大多数学生都对应用题存在着一种惧怕心理,陷入了应用题解题的困境。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关于数学应用题研究很多,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应用题的研究很有意义。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笔者把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现状作为研究课题,希望通过对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的研究,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比例较大,不论教材中还是考试测验中,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同时,数学应用题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应用题的编写大部分与生活实际相关,学生通过解决应用题,把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以及科普知识联系起来,应用题的解决不但使学生了解与生活的联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对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巩固、丰富了知识,加深了对有关概念、规律的认识,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社会的人。本研究主要是阐述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的现状,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以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方案与方法
1.研究方案
(1)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现状的研究。检阅3-6年级小学生的期末试卷,关注应用题答题情况,主要是关注教师的批改和得分情况,对应用题解题现状进行归类,发现小学生应用题解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通过实习对学校一线教师的访谈调查,深入了解小学生应用题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做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他们在解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通过问卷分析归纳,找出小学生应用题解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发现其中的共性与差异性。
(5)将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出小学生在解题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2.研究方法
文献法: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关于“应用题解题”的相关理论研究,不断地充实自己“应用题解题”的理论知识,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通过到小学翻阅3-6年级学生的期末试卷并进行分析,了解小学生应用题解题存在的问题。
调查法:调查的对象主要有三个,教师、学生和学生期末试卷。大约对10个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学生问卷154份,其中三年级42名,四年级35名,五年级38名,六年级39名;抽检期末试卷149份,其中三年级38名,四年级39名,五年级35名,六年级37名。
问卷法: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发放,调查常熟市某小学学生应用题解题的现状,调查的对象是小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解应用题的态度、对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认识、对应用题解题过程的认识、学生认为应用题解题错误归因。问卷在老师与实习小组的各位成员的帮助下,利用中午午自习时间分别发放给3-6年级学生,保证了问卷的真实可靠性。得到数据利用软件处理分析,最后提出问题与对策。
访谈法:对学习一线的教师进行访谈,访谈提纲如下:
(1)根据教学经验,你认为学生做哪些类型的应用题错误率较高?
(2)学生在做一道应用题时,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
(3)你认为应用题出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面对这些情况,作为老师,你觉得应该如何教应用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应用题解题的对比研究
有了对比才能有更好的发现,通过不同研究的对比,才能提出更好的教学策略。
对优秀学习者的研究。参考优秀学习者一些成功的学习策略。研究发现优秀学习者善于采用类比、图解等策略。[克鲁切斯基,李春云]
对优秀学习者与学习困难学生之间的对比研究。研究“学困生”出现问题的原因。通过对照,研究者发现优秀生与困难生有大体相同的认知环节和过程的经历,即阅读、分析、假定、计算和检验。但是,对于应用题中隐含的前提和中间条件,学困生是无法剖析的。研究者总结,专家与新手之间的重要区别是模式的数量、模式储存的方式、模式表征转换的灵活性。[牛卫华等人,刘电芝]
(二)应用题解题的研究方法
1.口语报告法和事后提问法
在应用题解决的范畴,传统的方法有两种:口语报告法和事后提问法。这两种方法通常是以书面或者计算机方式呈现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或之后要求学生进行口语报告或者对其事后提问。两者都有不足的地方,学者们表明自动化了的心理过程不适宜采用口语报告法研究;而事后提问法不能确切地把被试者解题的心理过程描绘出来。[周新林,张梅玲,2003;路海东,董研,王晓平,2004]
2.回忆与再认
研究者通过让学生在解答问题之前或之后回忆问题,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其中的“回看”技术是目前问题表征研究的一种方法,要求被试在读完题目后直接回忆题目内容,对不清楚的内容进行提问。[路海东,董研,2003]
3.眼动记录
应用题的解答需要阅读理解题目,也就是要用眼睛观察扫描题目。扫描过程的眼动模式反映了心理加工过程。在解题过程中,眼睛对于与解题关系密切的词语、语句注意的时间、次数较多。研究者将眼动技术的运用于实验,在不打断解题者的思路情况下,分析研究出思维的加工过程以及构建解题过程的认知加工模型。[冯红,阴国恩,2005]
(三)影响学生应用题解决因素的研究
1.从认知方式角度
学生的认知方式是影响学生应用题解能力的内在因素。认知方式是指个体经常使用、并习惯了的态度和方式。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的差异,不仅与知识水平,情感状况如焦虑、自信心和动机有关,更与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密不可分。综合近年的研究,视空间能力、场认知方式以及阅读能力这三个方面是影响小学生应用题解决的认知方式的主要因素。
视空间能力因素。视空间能力在人类智能结构中占有重要成分,其中在空间视觉化属于个体空间能力差异中最稳定的特征,而且大部分呈现在视觉表象和数学能力上。大量的研究证明,空间能力与学习者解题有着紧密的关联,并得出,空间能力与数学应用题解决的成绩呈正相关,他们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高空间能力的人解题水平远远优于低空间能力的人。[游旭群,2004;晏碧华,2006;张媛,刘登攀,贪丽萍,200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