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案例选编研究人文小学教育系【字数:15081】

内容当前课程改革目标呼吁我们回归生活,也就是要将数学与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有时却容易被人忽视,对学生造成误导。其中,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就存在一些不符合生活、不符合学生认知的案例,这会让学生错误地认识世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来深入研究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的案例。通过分析,发现部分案例存在以下问题数学知识老旧、数学知识不符合生活实际、数学方法不符合生活实际、情境脱离生活和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案例给予了以下改进建议一是编写者要加快生活化案例的更新速度;二是增加与中华文化相关的内容;三是合理优化生活化内容的呈现方式。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一)研究目的 1
(二)研究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1
(一)教材观点分析研究现状 2
(二)教材生活化研究现状 2
(三)国内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研究现状 4
三、理论基础 6
(一)建构主义理论 6
(二)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研究 6
(三)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 7
(四)课标的理念 7
四、研究过程 8
(一)研究方法 8
(二)相关概念分析 8
五、内容分析 9
(一)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生活化的内容分析 9
(二)具体分析研究结果 15
(三)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偏离学生生活的案例 19
六、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生活化内容的编写建议 22
(一)加快生活化案例的更新速度 23
(二)增加与中华文化相关的内容 23
(三)优化生活化内容的呈现方式 23
七、结语 23
参考文献 24
致 谢 25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目的
教材在教学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媒介。教材的编写质量也会影响着教学质量,这引起了更多的人来关注、研究教材,但是关于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的研究却少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又少。在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着内容不合理,知识与生活相脱离的案例,这会让学生不合理地理解生活,阻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运用知识。因此研究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的案例是有助于改进教科书的编写,有利于教师加深对生活化案例的理解,进而提升上课质量。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案例生活化研究,可以丰富关于教材研究的理论,弥补当前国内对教材研究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对小学数学教材生活化案例方面进行补充。
2.现实意义
我国的教科书的编写一般采用一标多本的模式,虽然教科书有很多版本,但生活化是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也就是说,教材中的内容如果不与生活相联系,对学生是没有深远意义的。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生活化的内容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寻找是否有纰漏之处,以此来提高编写质量。
二、文献综述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主题”为检索项,以“教材生活化”为检索词,搜索近5年发表的文章,共找到38篇,其中仅有3篇是与小学数学教育相关的;核心期刊共有3篇,没有与小学数学教育相关的。但若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为检索词,搜索近5年的文章,竟有441篇,可见目前国内对教材生活化这一板块的研究并没有很充分。
(一)教材观点分析研究现状
1.国内教材观点分析研究现状
苏鸿认为对教材功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定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在编写教材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邹海波认为学校能够发展人才,能够组织科研活动,还能对教材进行改革。可见,教材是很重要的,它影响着学生的质量。教材的改革能让我国教育得到发展,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
高凌颺《教材评价维度与标准》中提到:“在当前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背景下,教材在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都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汇聚了无数的知识财富”,从中我们能够看出教材在教育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二)教材生活化研究现状
1.国内教材生活化分析研究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他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在他看来,社会中的事件和物体都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只有通过社会生活才可以获得一些学识。所以,书本上的内容必须得和社会生活有关,否则儿童即使明白了书籍上的内容,也不能恰当得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子的书本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大,对于学生而言这就是无用的知识。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认为“生活拥有着教育的意义,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他还提出“社会即学校”的观点,把社会、家庭、学校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教育体系。并且在陶行知看来,教与学的的过程中,要把“做”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教学做合一”。这可能是继孔子之后主张教学生活化的开创者。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并没有对教材的生活化进行论述 。
学者徐晶晶认为“教材生活化”是指教材所选择的素材应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中的现象和问题,在设计和编排方面着眼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所以在展示给学生的教材时,要进行“生活化”的编排。
钱守旺指出“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要与学习相勾连。在具有生活背景的情境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所需要学习的新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情境,体会知识所赋予的价值,让原本乏味的知识变得活灵活现。”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能够通过生活来获得知识,也能够通过生活更好地加强原有知识、学习新知识。
但是关于教材生活化的论文却少之又少,只有几篇:
浙江师范大学的张三花对英语教科书进行了研究。首先,她明确教材回归生活的重要性,接着根据所学理论,指出了教材生活化中出现的问题。然后,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英语教科书展开统计与分析。最后,对编写者及使用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8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