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k小学为例【字数:15626】

摘 要在高考改革的指向下,人们逐渐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小学中年级是发展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从阅读态度、阅读量、阅读习惯、阅读氛围和阅读指导等角度对此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展开了调查,发现存在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选择书籍有偏差、阅读习惯不良和阅读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身三个角度探究了问题形成的原因,结合一线小学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家校共创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教师加强阅读指导、家长重视课外阅读等相应策略来改善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
Key words: Middle grad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一)选题的缘由 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二、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研究现状 2
(一)相关概念界定 2
(二)相关研究现状 3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 5
(一)研究对象 5
(二)研究方法 5
(三)研究思路 5
四、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6
(一)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观 6
(二)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6
(三)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7
(四)班级课外阅读的氛围 8
(五)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8
(六)家长的支持力度 8
五、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9
(一)存在的问题 9
(二)原因分析 11
六、促进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12
(一)创设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2
(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13
(三)家长应重视课外阅读,多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 14
七、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致谢 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的缘由
1.小学中年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
现代教育倡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研究表明,阅读不仅可以培养高雅的爱好,活跃人的思维,而且在健全人格,培养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很重要。在阅读活动中,个体的知识储备和人文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小学中年级处于低年级与高年级间的过渡期,语文学习由“识字”为主过渡到“阅读写作”为主,是培养阅读兴趣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进行一定量的阅读尤其重要。阅读活动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而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成分,凭借其灵活的阅读时间、广泛的阅读内容以及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充分给予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权,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有利于阅读习惯的培养。
2.《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过程中个体会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新课程积极倡导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外阅读方式,培养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都做了明确要求,这也是保障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基本要求,对中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补充成分,本文主要通过了解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实施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阐述其目前状态,分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建议。探索课外阅读活动的新领域、新方法,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工作提供新方向。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行为主义学习论和认知学习论都特别强调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启示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重视其学习心理。在有效策略的提出部分,本文充分运用上述学习理论的相关知识,呼吁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的同时能够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保护好他们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实践意义
通过调查深入了解常熟K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发现小学中年级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新形势。通过对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进行访谈,了解课外阅读活动的成功案例,总结相关经验,归纳有效方法,给阅读教学工作找到一条新思路,鼓励小学教师多开展以课外阅读为载体的活动。此外,课题的开展也能引起各方对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的重视,为推进语文课程改革而助力。
二、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研究现状
(一)相关概念界定
1.阅读
什么是阅读?章熊认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存储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王继坤认为:“阅读主体对读物的认知、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复杂的心智过程。”现代教育观又认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阅读的解释,学者们观点各异,但本质认识是相似的,借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阅读简洁明了的阐释,即看并领会其内容。综合而言,阅读具备主体能动性、体验性和认知性的特征,笔者认为,阅读是一种阅读者从文本中获取信息,体会作者情感,理性分析形成个性化认识,从而丰富精神世界的过程。
2.课外阅读
对课外阅读的定义,人们普遍认同《教育大辞典》所给出的解释: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外阅读的概念基于阅读概念而提出,是依据阅读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等角度对阅读进行的细致划分。课外阅读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是指课堂阅读训练之外的各种阅读活动。本文中,笔者将课外阅读定义为,从自身的需求和兴趣出发,灵活选择阅读时间、阅读地点、阅读方式和方法,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6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