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数学成绩提升研究以s小学为例【字数:19012】
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是班级中的大众群体,是构成班级的主力军。他们介于中间状态,可塑性极大,有多种发展方向,但教师对这类学生的关注较少。本研究通过对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的现状、教师教育关注现状、家长关注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分析,以期把握他们的发展特点,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促进其成绩提升,进而通过中等生的成绩提升来促进优等生和后进生的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整个班级的数学学业成绩。
目录
一、引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 3
(一)核心概念界定 3
(二)相关研究 4
三、研究过程 8
(一)研究对象 8
(二)研究方法 9
(三)研究的实施 9
四、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的现状 10
(一)中等生自身现状 10
(二)教师对中等生的教育关注现状 11
(三)家长关注方面 13
五、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所处现状的原因分析 13
(一)教师方面 13
(二)家长的教养方式 15
(三)中等生自身 15
六、提升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数学成绩的策略 17
(一)教师方面 17
(二)家长方面 19
(三)中等生自身 20
七、结语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4
附录一 调查问卷 24
附录二 访谈提纲 26
致谢 27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一直在倡导“淡化分数、推行素质教育以及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中考和高考这根以分数为指挥棒的作用下,这些口号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学人员为了能使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他们往往会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模式,即抓好优等生和学困生,带好中等生,使中等生向优等生转化。这个教育理念的出发点是好的,符合了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可能性,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学人员都只贯彻了“抓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头”,无意识间把“带中间”演变成了带而不管,顺其自然,这样中等生也就成了老师眼中的“灰色学生”。
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是班级里的大众群体,处于中间状态,可塑性极大,存在三种发展方向。一方面,他们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只要采取相应措施,中等生可以跻身优等生之列;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特点以及外界给以的暗示,使他们安于这一现状,没有进步的意愿,就成了“终身性”的中等生;此外,中等生长期得不到来自教师以及家长等的关注,促使其产生一种负面心理,逐渐沦为后进生。
综上所述,笔者想通过本研究,让小学数学教育者明白在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的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让中等生不再是被忽视的“灰色学生”,使他们获得同样的发展机会,提升数学成绩,进而提升整个班级的数学学习成绩水平。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中等生是班级中的大众群体,但教师对这类学生的关注较少,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使教育者在面对今后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的教育问题上,改变教育观念及方法,公平地对待中等生这个群体,使这个群体不再被忽视、被冷落,让每一个学生(包括中等生)都得到最佳的教育和发展,避免其成为“终身性”中等生,甚至沦为后进生,促进数学学习成绩的整体提升。
2.研究意义
小学数学是人们在将来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具, 能够为我们进行计算、分析数据和推理证明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定律、运算、公式、演算例题等基础知识, 不仅能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数学对学生来讲是一个启蒙,如果能使数学成绩平平的学生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升,避免其成为“终身性”中等生,甚至沦为后进生,不仅对自身以后的数学学习有重大意义,对其所处班级也有积极意义。
(1)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中等生由于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和表扬,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因为教师无意间忽略了他们,原本愿意表达自己想法的中等生变成了课堂上不想举手发言,不敢交流想法的孩子,心中形成了一种自己的方法都没有别人好,还可能是错的,老师不会喜欢的惯性思维,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变得对数学学习没有自信心。根据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的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的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小学阶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阶段,所以这一阶段要关注中等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其树立自信心,健康快乐地成长,否则,中等生在这一阶段将会对学习数学产生了自卑感,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2)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应该是各方面都全面发展的阶段,不应该出现偏科现象,但是很多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的语文、英语成绩都处于班级中的上游水平,一般来说,他们的理解和学习能力都应该能够学好小学阶段的数学,而他们数学成绩处于中游的原因大多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却最终因为老师无意间的忽略,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产生对数学的畏难心理,就会出现偏科现象,对今后的学习道路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及时对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进行成绩提升,有利于其全面发展。
(3)班级整体数学学业成绩的发展
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是班级的大众群体,占了全班的70%左右,而且数学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他们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这将对数学学习成绩优等生与后进生有重大影响,当他们看到中等生进步时,优等生会产生保持成绩优势的压力进而更加努力学习,后进生会产生像中等生学习的心理也认真学习,整个班级向前进步,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也就随之形成,成绩自然会提高。反之,当中等生甘于保持现在的成绩,优等生后无追兵,会变得松懈,而后进生也没有进步的榜样,更加不会努力学习,整个班级的数学学习就难以提高,甚至会下滑。
目录
一、引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 3
(一)核心概念界定 3
(二)相关研究 4
三、研究过程 8
(一)研究对象 8
(二)研究方法 9
(三)研究的实施 9
四、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的现状 10
(一)中等生自身现状 10
(二)教师对中等生的教育关注现状 11
(三)家长关注方面 13
五、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所处现状的原因分析 13
(一)教师方面 13
(二)家长的教养方式 15
(三)中等生自身 15
六、提升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数学成绩的策略 17
(一)教师方面 17
(二)家长方面 19
(三)中等生自身 20
七、结语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4
附录一 调查问卷 24
附录二 访谈提纲 26
致谢 27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一直在倡导“淡化分数、推行素质教育以及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中考和高考这根以分数为指挥棒的作用下,这些口号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学人员为了能使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他们往往会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模式,即抓好优等生和学困生,带好中等生,使中等生向优等生转化。这个教育理念的出发点是好的,符合了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可能性,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学人员都只贯彻了“抓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头”,无意识间把“带中间”演变成了带而不管,顺其自然,这样中等生也就成了老师眼中的“灰色学生”。
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是班级里的大众群体,处于中间状态,可塑性极大,存在三种发展方向。一方面,他们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只要采取相应措施,中等生可以跻身优等生之列;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特点以及外界给以的暗示,使他们安于这一现状,没有进步的意愿,就成了“终身性”的中等生;此外,中等生长期得不到来自教师以及家长等的关注,促使其产生一种负面心理,逐渐沦为后进生。
综上所述,笔者想通过本研究,让小学数学教育者明白在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的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让中等生不再是被忽视的“灰色学生”,使他们获得同样的发展机会,提升数学成绩,进而提升整个班级的数学学习成绩水平。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中等生是班级中的大众群体,但教师对这类学生的关注较少,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使教育者在面对今后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的教育问题上,改变教育观念及方法,公平地对待中等生这个群体,使这个群体不再被忽视、被冷落,让每一个学生(包括中等生)都得到最佳的教育和发展,避免其成为“终身性”中等生,甚至沦为后进生,促进数学学习成绩的整体提升。
2.研究意义
小学数学是人们在将来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具, 能够为我们进行计算、分析数据和推理证明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定律、运算、公式、演算例题等基础知识, 不仅能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数学对学生来讲是一个启蒙,如果能使数学成绩平平的学生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升,避免其成为“终身性”中等生,甚至沦为后进生,不仅对自身以后的数学学习有重大意义,对其所处班级也有积极意义。
(1)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中等生由于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和表扬,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因为教师无意间忽略了他们,原本愿意表达自己想法的中等生变成了课堂上不想举手发言,不敢交流想法的孩子,心中形成了一种自己的方法都没有别人好,还可能是错的,老师不会喜欢的惯性思维,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变得对数学学习没有自信心。根据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的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的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小学阶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阶段,所以这一阶段要关注中等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其树立自信心,健康快乐地成长,否则,中等生在这一阶段将会对学习数学产生了自卑感,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2)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应该是各方面都全面发展的阶段,不应该出现偏科现象,但是很多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的语文、英语成绩都处于班级中的上游水平,一般来说,他们的理解和学习能力都应该能够学好小学阶段的数学,而他们数学成绩处于中游的原因大多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却最终因为老师无意间的忽略,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产生对数学的畏难心理,就会出现偏科现象,对今后的学习道路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及时对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进行成绩提升,有利于其全面发展。
(3)班级整体数学学业成绩的发展
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中等生是班级的大众群体,占了全班的70%左右,而且数学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他们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这将对数学学习成绩优等生与后进生有重大影响,当他们看到中等生进步时,优等生会产生保持成绩优势的压力进而更加努力学习,后进生会产生像中等生学习的心理也认真学习,整个班级向前进步,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也就随之形成,成绩自然会提高。反之,当中等生甘于保持现在的成绩,优等生后无追兵,会变得松懈,而后进生也没有进步的榜样,更加不会努力学习,整个班级的数学学习就难以提高,甚至会下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