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以s小学为例【字数:13989】

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自身的发展产生严重的消极作用。本研究对S市的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分析,采用问卷法为主的调查方法进行数据研究,希望探究影响S市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本市小学教师处于轻中度教师职业倦怠,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收入、每周课时数与教师的倦怠程度关联性大。
目 录
一、引言1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1
(一)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1
(二)职业倦怠与相关概念的辨析3
(三)人口学变量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4
(四)存在的问题4
三、职业倦怠相关理论5
(一)Freudenberger职业倦怠理论5
(二)Mashlach三维度理论模型5
(三)费斯勒教师生涯循环论5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6
(一)研究对象6
(二)研究工具6
(三)统计方法6
五、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及原因分析7
(一)研究现状7
1.总体情况7
2.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性别8
3.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年龄9
4.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受教育程度9
5.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教龄10
6.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收入10
7.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课时数10
8.总结11
(二)原因分析11
1.教师个人因素11
2.学校因素12
3.社会因素13
六、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13
结语15
参考文献16
附录17
致谢19 一、引言
“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中的疲乏懈怠,这是一种间接影响工作质量的“隐性疾病”。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若受职业倦怠影响,则会表现出教学质量下降、课堂关注点由学生转移到自身等问题。
近年来,不少教师在教学质量、工作质量上的效率下降,教师生理与心理上的问题层出不穷,而教师因此调岗甚至离职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本课题正是针对教师群体中出现的这些现象进行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职业倦怠”,国内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成果颇多。但我国对“职业倦怠”研究的起步较晚,关于小学教师的研究也较少,大多数研究都是建立在国外研究成果之上研究,缺乏创新性。此外,由于国内外差异性,所以调查时采用的问卷也应当按照实际情况重新编制。
本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折磨着教师的生理与心理,在厌烦程度不断上升后,最终使教师的防卫系统崩溃,工作效率下降。教师职业倦怠最直观的表现为冷漠对待工作、对学生漠不关心,这些问题也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本研究旨在找寻影响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从而提高教师教学与工作质量。
本课题研究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身心发展。教师是具有示范性的职业,学生会直接或间接模仿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每个学生。而处于职业倦怠的教师做事缺乏耐心,情绪控制失调,这给了学生错误的示范,甚至会让学生受到心理上的伤害。因此,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能够让教师拥有积极的教学心态,让学生接受更合理、和睦的教育,这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倦怠”意为疲乏、懈怠,“职业倦怠”即指在工作中的疲乏懈怠。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目前已知的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较多,研究成果较丰富。最早提到职业倦怠现象的是格妮(1961)的一部小说《一个倦怠的案例》,因此很长时间内,职业倦怠都被看作是非专业性的术语。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ger和社会心理学家Mashlach等人是最先一批从事职业倦怠相关研究的学者。职业倦怠最早是用于描述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的,在学者们不断的研究推进后,职业倦怠一词才被广泛用于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例如教师、警察等。Freudenbeger认为,倦怠感以筋疲力尽的感觉为特征,主要由于工作中的压力让在职人员感到压迫,精神受到刺激后,渐渐失去了个人成就感与工作动力。随后,Freudenbeger与Mashlach提出“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由此,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他们把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分为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低下三个方面。情感衰竭是影响职业倦怠最主要的因素,是衡量职业倦怠程度的标准,其表现为个人精神压力大,无法集中精力于工作、生活,是职业倦怠的压力维度。去个性化是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具体表现为待人冷漠、难以维持人际关系。个人成就感低下与自我评价相关,表现为工作动力不足、自我效能感丧失带来的对工作的消极情绪。
Cherniness认为,职业倦怠是人们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对工作产生不满的情绪,于是在内心产生对工作的消极抵触情绪。这样的情绪让人们失去生活幸福感,对待工作的热情也急剧下降,变成了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Pines和Kafry认为,职业倦怠是人们在情绪上的感受到了精疲力竭的状态;在他们的某一段经历中体验到了超负荷的压力,引起了情绪上的焦躁、紧张,最后对工作产生了否定。
Bramhall和 Ezel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者在心理上、情绪上及生理上呈现一系列的症状,这些症状由工作压力引起,对工作产生厌倦,丧失了工作使命感。此外职业倦怠包括了负面的自我概念、负面的工作态度及对服务对象的冷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4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