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研究
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研究[20191217130552]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城乡经济体制的深入,大批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但由于城市中很多制度的限制以及自身文化程度偏低,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到自己打工的城市,因而他们只能把孩子留在老家。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的任务就交到了孩子们祖辈的身上,我们常说的“隔代教育”也就应运而生。隔代教育本来就存在着自身的弊端,然而对于苏北地区来说本来地方经济发展较缓慢,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更多。因此,对苏北地区农村普遍存在的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研究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
目 录
一、调查的背景和意义 1
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1
(一)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 1
(二)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概念界定 2
(三)解决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
三、研究过程 3
(一)研究目标 3
(二)研究对象 3
(三)研究方法 3
四、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 4
(一)监护类型及监护人 4
(二)监护人的受教育情况 4
(三)父母与农村留守儿童联系沟通情况 5
(四)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下的学习情况 5
(五)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下的心理状态 6
五、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
(一)生活状况令人担忧 6
(二)心理问题不容忽略 7
(三)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8
六、解决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9
(一)政府要履行在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中的职责 9
(二)家庭要发挥在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11
(三)学校应自觉突出对隔代教育下留守儿童教育的主体地位 12
七、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附 录 15
致 谢 18
一、调查的背景和意义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群选择到大城市打工生存,这样农村里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出现在他们身上的各种问题日益明显,社会上对他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广泛。这些农村留守儿童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不仅直接影响着每个农民工家庭的自身利益,而且更重要的是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也会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发展。苏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就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隔代教育问题就更突出。从相关数据可知,大概八成的农村留守儿童接受的都是隔代教育,也就是说这些孩子都不是由亲生父母来监护,无法享受正常的家庭带来的教育与关爱,并且这样的家庭结构造成了孩子们情感功能不完整、家庭教育功能不充分、保护功能不健全,使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的生活需要和安全需要不能得到保证,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学习﹑生活﹑心理等。
儿童的成长不仅包括知识的增长与智力的发展,还要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影响着未来的中国建设者的整体素质,所以我们不能只关心孩子在学校里的留守问题,还要从更加综合的角度—家庭原因进行分析。一个人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社会化,尤其是早期的社会化,就可能会出现社会适应能力差,性格有缺陷,不能养成优良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甚至有更多不当行为。
笔者与徐佩佩等四人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关于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调查,参加了第十三届江苏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们的作品《为农村小学生留住春天—基于四川省北川县、江苏省苏北地区的调查与研究》获得省级三等奖,本论文的数据就来源于此次调查。另外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对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深有感触,所以选择对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一)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
什么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工作多久才能算是留守儿童?这个问题就一直没有得到一个很统一的答案。江荣华提出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乡的需要其他监护人照顾的16周岁以下的儿童。崔丽娟则认为留守儿童就是未满十八周岁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超过半年以上的孩子。
2009年5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2009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超过一半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约占57.2%,剩下的42.8%的是父母同时外出。
当前并没有对农村留守给出统一的定义,传统意义上大家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打工在外而被留在农村的儿童,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多长时间的留守经历才算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年龄的界定、父母都在外与父母一方在外是否要进行区分等等。
本文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留在农村生活的未成年人,他们普遍和父母中的一方或者上辈亲人,甚至是寄居在别的家庭。本次调查的群体主要是6—18岁的学龄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概念界定
在“隔代教育”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并不是一般意义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就需要我们对这一特殊群体加以定义。“隔代”之意有含糊和精确两种界定。唐艳云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是指父母双方双双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把孩子留在家里交由祖辈代为监护,祖辈教育孙辈的这种方式即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本文所探讨的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是从精确角度来划分的。“隔代教育”是因为父母长期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由家中祖辈承担孩子生活教育方面的一种教育形式。
(三)解决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各界专家学者们从各个角度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议。
1、政府方面
政府方面:户籍制度的改革,那样外出打工的父母可以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出去大城市生活在一起。周全德、齐建英指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必须解决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
对留守儿童权益的保障,政府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政府应以主体自居,不断完善各种法律制度,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并且能够出台一部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相关法律法规,强调家庭监护和教育主观部门的职责,从而形成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2、家庭方面
胡国雄认为父母最好就近务工,不仅达到外出务工挣钱的目的同时又有时间来和孩子相处起到监护人的作用,陪伴孩子不断健康的成长。
如果一定去远地方务工,最好不要双方都外去留一方在家,维持家庭教育。如果双方都要出去那就要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并且保持经常交流,多和孩子沟通。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追求学习成绩,更要关系生活方面已经孩子心理的变化,从多方位全面了解,增加沟通。
3、学校方面
(1)着力提高 “第二家长”队伍的素质;(2)建立全面的留守儿童档案; (3)着力扩展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渠道并保持长期稳定。学校发挥自己家长和学生之家纽带的作用,从制度的创新和理念的转变以及学校活动的组织上来增加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学校自己也可以扮演监护人的角色,不仅是从学习知识上教育儿童,更要从心理层面关心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三观。
4、社会与社区方面
家庭和学校是社区的一部分,留守儿童生活的大环境是整个社会社区,社区社会风气、活动的影响会对留守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需要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充满爱意和社会正气的环境,使他们受到比较良好的环境影响,这样也能更好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分析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状况,来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父母、监护人和整个社会在这方面的责任。
(二)研究对象
江苏省苏北地区的五个地级市,其中包括徐州市、盐城市、淮安市、宿迁市、连云港市的隔代教育下的留守儿童。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思路,合理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并辅助以文献研究法。
首先,调查问卷法是现场直接讲解发放问卷同时当场立即回收。问卷调查主要在苏北地区五个地级市进行,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74份,有效回收率为96%。根据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具体分析,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情况。运用SPSS13.0软件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从而分析归纳出当前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基本情况。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城乡经济体制的深入,大批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但由于城市中很多制度的限制以及自身文化程度偏低,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到自己打工的城市,因而他们只能把孩子留在老家。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的任务就交到了孩子们祖辈的身上,我们常说的“隔代教育”也就应运而生。隔代教育本来就存在着自身的弊端,然而对于苏北地区来说本来地方经济发展较缓慢,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更多。因此,对苏北地区农村普遍存在的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研究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
目 录
一、调查的背景和意义 1
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1
(一)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 1
(二)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概念界定 2
(三)解决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
三、研究过程 3
(一)研究目标 3
(二)研究对象 3
(三)研究方法 3
四、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 4
(一)监护类型及监护人 4
(二)监护人的受教育情况 4
(三)父母与农村留守儿童联系沟通情况 5
(四)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下的学习情况 5
(五)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下的心理状态 6
五、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
(一)生活状况令人担忧 6
(二)心理问题不容忽略 7
(三)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8
六、解决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9
(一)政府要履行在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中的职责 9
(二)家庭要发挥在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11
(三)学校应自觉突出对隔代教育下留守儿童教育的主体地位 12
七、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附 录 15
致 谢 18
一、调查的背景和意义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群选择到大城市打工生存,这样农村里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出现在他们身上的各种问题日益明显,社会上对他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广泛。这些农村留守儿童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不仅直接影响着每个农民工家庭的自身利益,而且更重要的是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也会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发展。苏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就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隔代教育问题就更突出。从相关数据可知,大概八成的农村留守儿童接受的都是隔代教育,也就是说这些孩子都不是由亲生父母来监护,无法享受正常的家庭带来的教育与关爱,并且这样的家庭结构造成了孩子们情感功能不完整、家庭教育功能不充分、保护功能不健全,使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的生活需要和安全需要不能得到保证,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学习﹑生活﹑心理等。
儿童的成长不仅包括知识的增长与智力的发展,还要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影响着未来的中国建设者的整体素质,所以我们不能只关心孩子在学校里的留守问题,还要从更加综合的角度—家庭原因进行分析。一个人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社会化,尤其是早期的社会化,就可能会出现社会适应能力差,性格有缺陷,不能养成优良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甚至有更多不当行为。
笔者与徐佩佩等四人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关于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调查,参加了第十三届江苏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们的作品《为农村小学生留住春天—基于四川省北川县、江苏省苏北地区的调查与研究》获得省级三等奖,本论文的数据就来源于此次调查。另外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对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深有感触,所以选择对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一)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
什么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工作多久才能算是留守儿童?这个问题就一直没有得到一个很统一的答案。江荣华提出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乡的需要其他监护人照顾的16周岁以下的儿童。崔丽娟则认为留守儿童就是未满十八周岁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超过半年以上的孩子。
2009年5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2009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超过一半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约占57.2%,剩下的42.8%的是父母同时外出。
当前并没有对农村留守给出统一的定义,传统意义上大家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打工在外而被留在农村的儿童,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多长时间的留守经历才算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年龄的界定、父母都在外与父母一方在外是否要进行区分等等。
本文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留在农村生活的未成年人,他们普遍和父母中的一方或者上辈亲人,甚至是寄居在别的家庭。本次调查的群体主要是6—18岁的学龄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概念界定
在“隔代教育”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并不是一般意义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就需要我们对这一特殊群体加以定义。“隔代”之意有含糊和精确两种界定。唐艳云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是指父母双方双双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把孩子留在家里交由祖辈代为监护,祖辈教育孙辈的这种方式即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本文所探讨的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是从精确角度来划分的。“隔代教育”是因为父母长期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由家中祖辈承担孩子生活教育方面的一种教育形式。
(三)解决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各界专家学者们从各个角度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议。
1、政府方面
政府方面:户籍制度的改革,那样外出打工的父母可以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出去大城市生活在一起。周全德、齐建英指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必须解决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
对留守儿童权益的保障,政府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政府应以主体自居,不断完善各种法律制度,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并且能够出台一部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相关法律法规,强调家庭监护和教育主观部门的职责,从而形成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2、家庭方面
胡国雄认为父母最好就近务工,不仅达到外出务工挣钱的目的同时又有时间来和孩子相处起到监护人的作用,陪伴孩子不断健康的成长。
如果一定去远地方务工,最好不要双方都外去留一方在家,维持家庭教育。如果双方都要出去那就要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并且保持经常交流,多和孩子沟通。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追求学习成绩,更要关系生活方面已经孩子心理的变化,从多方位全面了解,增加沟通。
3、学校方面
(1)着力提高 “第二家长”队伍的素质;(2)建立全面的留守儿童档案; (3)着力扩展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渠道并保持长期稳定。学校发挥自己家长和学生之家纽带的作用,从制度的创新和理念的转变以及学校活动的组织上来增加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学校自己也可以扮演监护人的角色,不仅是从学习知识上教育儿童,更要从心理层面关心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三观。
4、社会与社区方面
家庭和学校是社区的一部分,留守儿童生活的大环境是整个社会社区,社区社会风气、活动的影响会对留守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需要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充满爱意和社会正气的环境,使他们受到比较良好的环境影响,这样也能更好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分析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状况,来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父母、监护人和整个社会在这方面的责任。
(二)研究对象
江苏省苏北地区的五个地级市,其中包括徐州市、盐城市、淮安市、宿迁市、连云港市的隔代教育下的留守儿童。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思路,合理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并辅助以文献研究法。
首先,调查问卷法是现场直接讲解发放问卷同时当场立即回收。问卷调查主要在苏北地区五个地级市进行,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74份,有效回收率为96%。根据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具体分析,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情况。运用SPSS13.0软件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从而分析归纳出当前苏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基本情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