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研究【字数:13449】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能力成为支撑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而越来越被重视。为此,学校对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提出了要求,现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专门强调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为了解合作学习在小学的开展情况,研究者选取常熟市4所小学,从小组划分方式、学生角色分工、学生合作技能表现等方面入手,对其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背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以引起人们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关注,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目录
一、引言 1
(一)课题的来源 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二、相关研究现状 1
(一)概念界定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三、研究的设计 3
(一)研究对象 3
(二)研究方法 3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4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现状 4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9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10
五、 思考与建议 12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学能力 12
(二)科学划分小组,多元全面评价 13
(三)加强小组联系,提高学生能力 13
六、参考文献 15
七、附录 16
致谢 18
一、引言
(一)课题的来源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可以建立师生间的平等互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使用效率不高,故笔者决定对其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本课题拟在常熟市随机选取若干所小学,对其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了解其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分析背后原因,提出相关改进策略,希望能引起教师的重视,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研究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在课堂中开始被重视。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本课题通过对常熟市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展现其在课堂使用中的真实情况,以此引发人们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使用情况的关注,另一方面为今后教师在课堂中更好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一)概念界定
1.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极其丰富,对于其概念的界定,众多学者有不同的阐述,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在本课题中提到的小组合作学习,笔者定义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构成学习小组,呈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分工协作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同时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交流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教学策略体系。
2.小学高年级
小学的学段划分有“两分法”和“三分法”两种方式,“两分法”把小学分为两个学段,一、二、三年级为低年级,四、五、六年级为高年级,“三分法”把小学分为三个学段,一、二年级是第一学段,三、四年级是第二学段,五、六年级是第三学段,本研究中的小学高年级是指“三分法”划分方式中的第三学段,即五、六年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相关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斯莱文首先阐述了合作学习内涵,他把合作学习当做课堂教学技术,整个小组的表现是评判最终成绩的依据。而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是学习的基础方式之一,能最大程度促进个人的提升。赖特与梅瓦里克提出小组合作是学习环境,成员们必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
(2)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划分方式
斯莱文认为小组划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学生各种特征完全不同的异质小组,另一种是各方面相近的同质小组。划分依据是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文化水平、性格特征等。他明确表示异质小组帮助学生互助互补[]。而约翰逊兄弟也持有这样的观点,他们不赞同随机搭配,认为只会阻碍学生的进步。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
斯莱文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要定期开展评价,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只有定期对行为作出修正,才能获得及时强化。约翰逊强调评价的作用,认为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并把评价分为组内、组间、教师评价,重视完成目标后的反思,提倡由小组共同进行。
2.国内相关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高艳则认为合作学习是种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任务[]。
(2)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划分方式
我国学者在研究合作学习时,考虑到班级授课制和大班额的学情,对此研究较多,其中徐银等人较有代表性。他把划分方式分为协和设组、交友设组和田式设组三种[]。其中,协和设组是各科教师讨论后将学生固定分组;交友设组即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分组依据,学生再自主分组;田式设组指前后四人围坐一桌,按座位分组,应用最为广泛。
(3)小组合作学习的使用时机
在合作时机把握的研究上,周世军认为在不同感受点、意见分歧点、新知传授点、质疑问难点、思维发散点、内容分解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内容选择上,黄欧越认为语文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具有探索性、比较性、拓展性、综合性[]。学者刘文辉认为写作课中由于话题受自身感受的影响较大,不适宜讨论,因而不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9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