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编的研究院系人文学院教育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编的研究院系人文学院教育系[20191217130655]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古诗文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实行了“一纲多本”的政策,而本文旨在研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从教材本身以及教材使用者两个角度分析古诗文选编的现状。对所选编古诗文的类别、体裁题材、文学语言、诗词情趣、时间编排、思想主旨,及编排的方式、数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发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具有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整体的数量较少、词文的比例不够、编排的形式过于单一,最后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1
(一)小学语文教材的作用 2
(二)教材中古诗文的作用 2
(三)古诗文的选文标准 2
(四)当前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 3
三、研究过程 4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4
(二)研究方法的确定 4
(三)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4
四、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编的现状及分析 5
(一) 从文本出发看古诗文的选编 5
(二)从教材使用者角度出发看古诗文的选编 11
(三)分析总结 12
五、对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编的建议 14
(一)适当增加古诗文的数量 14
(二)增加诗文比例 14
(三)加强古诗文之间的联系 14
(四)古诗文呈现方式多样化 14
六、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附 录 17
致 谢 19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编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体材,包括文言文、诗、词、曲、赋、戏剧,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古诗文可以使他们接触中国古典文化,并且通过进一步的朗读理解,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教学大纲精神的最好体现,因此教材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课程改革之下,“一纲多本”的政策让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编制合适的教材,实现了教材选编与使用的多样化。教育部审定的教科书,固然都照课程标准去编辑,但编辑者观点未能尽同,而内容也颇多差异。在江苏省范围内,小学教材多为苏教版。笔者就苏教版小学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进行探究,通过文本分析法分析教材中古诗文选编的现状,再采用访谈法对多位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对古诗文选编存在的一些看法,然后结合对教材本身的研究和使用教材者的看法,综合分析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最后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此研究,进一步探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具有哪些特点,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并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希望能够为苏教版教材的完善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有助于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继承。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围绕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笔者查阅了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杂志,并在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站检索了相关材料,对其进行阅读梳理。
笔者发现关于古诗文选编研究的专著是没有的,只有在一些关于教材编排的研究中会涉及到一小部分关于古诗文选编的内容,但是这一部分也是极为次要的。而发表关于古诗文选编的大多数为有经验的在职教师,他们多是把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就古诗文的选编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这些见解往往都是具有实际意义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因此这些资料极为珍贵,有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材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既可以是一个专指的概念,指小学语文教科书;也可以是一个特指的概念,指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相关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补充读物、教学指导用书等;还可以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指所有能对小学生语文素养产生积极作用的材料。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一书对小学语文教材的作用提出了一定的见解:第一,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师贯彻课程标准、达成学科教育目标、培养现代社会公民的凭借;第二,小学语文教材是语文活动之本。它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依据,又是教师与学生对语文学科内容进行评论和评判,对语文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依据;第三,从小学语文教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信息的角度看,小学语文教材又是一种信息载体,其负载的信息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来源之一。
(二)教材中古诗文的作用
古诗文出现在教材中,必然有其一定的意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辞藻形式等都决定了它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古诗文的作用也在慢慢发生变化,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古诗文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惠兰提出:古诗文是亲切精彩的语言文字典范,是高尚博大的人文精神礼赞,是广阔丰厚的阅读人生基石。
吴丽娟认为:古诗文教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当前,高度重视小学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中追求教育本土化和民族化的一种战略选择,也是捍卫母语教育,民族尊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个体生命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三)古诗文的选文标准
由于古诗文的重要性,在选编入教材时,其选文是有一定标准的。笔者整理了各类材料中关于选文的定位,发现不同的专家对其要求不同,而在课表中也明确提出了关于选文的要求。
刘国正认为:语言文字典范,思想内容健康,篇章结构完美,体裁和题材广泛多样,适合教学需要。
蔡忠平则提出:科学性、拓展性、趣味性、开放性(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开放角度);
付云从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启发性、时代性五个方面提出选文的标准;王晓霞从个体的存在方式提出选文标准制定的出发点:个体本位、文化本位、社会本位。
新课标指出: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型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杨九俊、姚烺强则认为小学语文教材必须具备时代性、文化性、儿童性、规范性、开放性 。
(四)当前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引得许多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袁开勇深刻地提出:当前教材在古诗文编排上,衔接不当,篇目不足;另外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也显得不够多元,描写个人遭遇得失的、爱国思乡的偏多,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但时代的久远,生活境遇的不同,如教师引导不得法,学生可能会难以领悟。
龚睿认为:在古诗文的选材上,重文学、政治,轻道德伦理教材选用了大量文学性较强或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这固然有其必要性,而在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的反映立身、处世等伦理道德的诗文却没有涉及,这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方面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
吴丽娟提出:部分古诗词脱离学生生活,无法引起共鸣;一些古诗词并非名家经典,典范意义不强;儿童题材的古诗文数量欠缺;选编的古诗文缺乏必要的注释,造成学生预习的难度加大;六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没有选编一篇浅易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言文。加上长期以来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教学观念保守、教法陈旧),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中国古诗文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学习和继承。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由于本研究针对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因此选取了全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通过梳理每册书中的古诗文进而研究其选编的特点。
同时,选取了教材使用者——某小学的10名教师,对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材中古诗文选编存在的一些见解。
(二)研究方法的确定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研究分析相关书籍、期刊论文,了解关于古诗文的一些知识、教材编排的一些理论及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使用教材的情况,对相关的一些资料进行整合提炼,以进一步丰富自我的学识认知,便于研究。
2.文本分析法
通过文本分析法就教材本身进行研究,从整体和局部进行详实的观察与对比。了解古诗文在每一册书、每一年级以及整个小学阶段的课文中所占的比例、所在的位置、所选择的类型等,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握。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古诗文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实行了“一纲多本”的政策,而本文旨在研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从教材本身以及教材使用者两个角度分析古诗文选编的现状。对所选编古诗文的类别、体裁题材、文学语言、诗词情趣、时间编排、思想主旨,及编排的方式、数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发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具有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整体的数量较少、词文的比例不够、编排的形式过于单一,最后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1
(一)小学语文教材的作用 2
(二)教材中古诗文的作用 2
(三)古诗文的选文标准 2
(四)当前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 3
三、研究过程 4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4
(二)研究方法的确定 4
(三)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4
四、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编的现状及分析 5
(一) 从文本出发看古诗文的选编 5
(二)从教材使用者角度出发看古诗文的选编 11
(三)分析总结 12
五、对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编的建议 14
(一)适当增加古诗文的数量 14
(二)增加诗文比例 14
(三)加强古诗文之间的联系 14
(四)古诗文呈现方式多样化 14
六、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附 录 17
致 谢 19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编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体材,包括文言文、诗、词、曲、赋、戏剧,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古诗文可以使他们接触中国古典文化,并且通过进一步的朗读理解,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教学大纲精神的最好体现,因此教材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课程改革之下,“一纲多本”的政策让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编制合适的教材,实现了教材选编与使用的多样化。教育部审定的教科书,固然都照课程标准去编辑,但编辑者观点未能尽同,而内容也颇多差异。在江苏省范围内,小学教材多为苏教版。笔者就苏教版小学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进行探究,通过文本分析法分析教材中古诗文选编的现状,再采用访谈法对多位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对古诗文选编存在的一些看法,然后结合对教材本身的研究和使用教材者的看法,综合分析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最后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此研究,进一步探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具有哪些特点,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并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希望能够为苏教版教材的完善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有助于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继承。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围绕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笔者查阅了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杂志,并在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站检索了相关材料,对其进行阅读梳理。
笔者发现关于古诗文选编研究的专著是没有的,只有在一些关于教材编排的研究中会涉及到一小部分关于古诗文选编的内容,但是这一部分也是极为次要的。而发表关于古诗文选编的大多数为有经验的在职教师,他们多是把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就古诗文的选编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这些见解往往都是具有实际意义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因此这些资料极为珍贵,有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材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既可以是一个专指的概念,指小学语文教科书;也可以是一个特指的概念,指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相关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补充读物、教学指导用书等;还可以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指所有能对小学生语文素养产生积极作用的材料。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一书对小学语文教材的作用提出了一定的见解:第一,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师贯彻课程标准、达成学科教育目标、培养现代社会公民的凭借;第二,小学语文教材是语文活动之本。它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依据,又是教师与学生对语文学科内容进行评论和评判,对语文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依据;第三,从小学语文教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信息的角度看,小学语文教材又是一种信息载体,其负载的信息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来源之一。
(二)教材中古诗文的作用
古诗文出现在教材中,必然有其一定的意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辞藻形式等都决定了它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古诗文的作用也在慢慢发生变化,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古诗文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惠兰提出:古诗文是亲切精彩的语言文字典范,是高尚博大的人文精神礼赞,是广阔丰厚的阅读人生基石。
吴丽娟认为:古诗文教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当前,高度重视小学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中追求教育本土化和民族化的一种战略选择,也是捍卫母语教育,民族尊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个体生命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三)古诗文的选文标准
由于古诗文的重要性,在选编入教材时,其选文是有一定标准的。笔者整理了各类材料中关于选文的定位,发现不同的专家对其要求不同,而在课表中也明确提出了关于选文的要求。
刘国正认为:语言文字典范,思想内容健康,篇章结构完美,体裁和题材广泛多样,适合教学需要。
蔡忠平则提出:科学性、拓展性、趣味性、开放性(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开放角度);
付云从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启发性、时代性五个方面提出选文的标准;王晓霞从个体的存在方式提出选文标准制定的出发点:个体本位、文化本位、社会本位。
新课标指出: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型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杨九俊、姚烺强则认为小学语文教材必须具备时代性、文化性、儿童性、规范性、开放性 。
(四)当前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引得许多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袁开勇深刻地提出:当前教材在古诗文编排上,衔接不当,篇目不足;另外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也显得不够多元,描写个人遭遇得失的、爱国思乡的偏多,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但时代的久远,生活境遇的不同,如教师引导不得法,学生可能会难以领悟。
龚睿认为:在古诗文的选材上,重文学、政治,轻道德伦理教材选用了大量文学性较强或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这固然有其必要性,而在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的反映立身、处世等伦理道德的诗文却没有涉及,这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方面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
吴丽娟提出:部分古诗词脱离学生生活,无法引起共鸣;一些古诗词并非名家经典,典范意义不强;儿童题材的古诗文数量欠缺;选编的古诗文缺乏必要的注释,造成学生预习的难度加大;六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没有选编一篇浅易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言文。加上长期以来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教学观念保守、教法陈旧),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中国古诗文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学习和继承。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由于本研究针对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因此选取了全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通过梳理每册书中的古诗文进而研究其选编的特点。
同时,选取了教材使用者——某小学的10名教师,对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材中古诗文选编存在的一些见解。
(二)研究方法的确定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研究分析相关书籍、期刊论文,了解关于古诗文的一些知识、教材编排的一些理论及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使用教材的情况,对相关的一些资料进行整合提炼,以进一步丰富自我的学识认知,便于研究。
2.文本分析法
通过文本分析法就教材本身进行研究,从整体和局部进行详实的观察与对比。了解古诗文在每一册书、每一年级以及整个小学阶段的课文中所占的比例、所在的位置、所选择的类型等,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