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现状分析——基于文献分析的视角
近十年“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现状分析——基于文献分析的视角[20191217130913]
内容摘要:以2000~2013年为时间跨度,“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为关键词,选取117篇文章进行梳理,对近十年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作一全面回顾,从文献角度,积累我国家庭教育的研究资料,比较全面地了解近十年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现状、特点,分析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判其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和发展趋势。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旨在指导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实践,并丰富已有研究的家庭教育理论。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绝非仅仅局限在“教育”类刊物上,不同领域的刊物都应涉及,才能全方位看待“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从多方位关注此课题。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一)选题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二、研究方法 1
三、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 1
(一)研究作者 2
(二)研究刊物 2
(三)研究方法 2
(四)研究内容 3
1.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 3
2.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原因的研究 6
3.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对策的研究 8
4.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研究热点 9
四、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不足之处 11
(一)研究队伍 11
(二)研究方法 11
(三)研究内容 12
(四)研究效用 12
五、对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趋势的展望与建议 12
(一)壮大其研究队伍 12
(二)丰富其研究方法 13
(三)拓宽其研究内容 13
六、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近十年“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基于文献分析的视角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奠基性作用,但从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与现实状况来看,在多数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也是一大障碍。因此各个领域的学者纷纷对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展开调查,研究硕果颇丰。
本论文拟突破一般意义上的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局部的调查研究,而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基于对文献的分析,对近10年以来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回顾与梳理,以便比较全面了解近十年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现状、特点,进而对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趋势提出自己的展望与建议。
(二)研究意义
1.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全面梳理,对近十年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作一全面回顾,从文献角度,积累我国家庭教育的研究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价值。
2.从文献分析的视角,分析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研判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指导家庭教育实践,因此该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旨在理论层面上研究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现状、特点及趋势等,对于丰富已有研究的家庭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方法
笔者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的电子资源,如知网、万方数据,从中搜集、阅读近10年以来的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而进行整理归纳,并作出自己的分析。
三、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研究作者
选取相关度较高的48篇文献,对作者的身份统计如下:
表1 研究作者的身份
作者 一线教师 教育界学者 研究生 其他
人数 26 13 4 5
比例(%) 54.2% 27.1% 8.3% 10.4%
从研究者的构成来看,一线教师比例占大部分,理论研究者人数增多。
54.2%的研究作者都为一线教师,这类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文化知识,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力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和谐发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实效;27.1%的作者为教育界学者,他们以更高层次的理论去分析了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提供了有力的观点。最后,也有一小部分的作者是研究生论文,他们以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某一现象为切入点,并对此展开研究。
由此可见,在大量一线老师积极参与研究的同时,教育界学者的研究相对较少,即缺少了强大的理论支撑,研究队伍不够强大。要做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研究,需各个相关领域的学者都参与其中,才能做到全面分析。
(二)研究刊物
表2 研究载体
刊物 教育教学类 学院学报 硕士论文 其他
数量 23 6 3 11
比例(%) 53.5% 14.0% 7.0% 25.6%
(三)研究方法
表3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 现场访谈 文献资料法 比较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 其他(无说明)
数量 25 3 3 1 5 15
比例(%) 48.1% 5.8% 5.8% 2.0% 9.6% 28.8%
从研究方法来看,问卷调查法仍是大多研究者的首选,但访问、座谈、测验、查阅文献等研究方法也有所运用,在方法上趋于多样化。如何利用新的研究方法,使之与传统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应是研究者的新的关注点。
(四)研究内容
除了48篇相关度较高的文献外,笔者对其余69篇文献,也进行了细细研读,现将检索到的117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
文献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式和行为。
(1)关于家庭教育环境的研究
《晏子春秋》曰:“桔生淮南即为桔,桔生淮北即为枳”,环境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古人早有认识。当今社会,孩子的成长已被广泛关注,而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成长的关键,但对于各方面都相对落后的农村孩子来说,大部分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家庭结构问题。全国妇联2008年公布的调查显示,全国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特别是在苏北地区的农村普遍存在。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将子女寄养给各类人,这种家庭结构的孩子就被称为“留守儿童”, 关于这类孩子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之一,那这种结构的家庭环境会产生什么问题呢?由于“留守儿童”问题呈现地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具体的研究结论方面可能有所不同。但归纳多方研究,多数存在着共同问题,如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较差,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而农村留守儿童所出现的诸如学业、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问题多数来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这部分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尤为突出。
其次,是家庭物质环境——教育消费。家庭消费是指家庭成员通过劳动或者一定的货币来换取教育服务和资料,来满足孩子教育需求的行为。多篇文章指出,城市、郊区和农村在发达程度上呈现明显分化,而发达程度又与家庭消费水平显著相关。在一些城乡差异严重的地区,经济实力、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和便利程度远低于城市地区,导致多数农村地区家长在教育消费上花费较少,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硬环境”。
最后,是家庭生活氛围。孩子和家庭密不可分,对孩子的发展,家庭的生活氛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文化氛围。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来源于传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有差异的家庭文化背景正反映了不同的家庭教育。不良的家庭文化氛围已成为阻碍小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文化主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笔者这边主要发现了精神文化上的问题。如:在林凤的《家庭文化背景对农村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中说到:“家庭文化背景差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与认识上就相对落后,学生长期徘徊于家庭固有的文化背景下,难以超越。”在农村,即使在那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这个“软环境”是制约小学生发展的另一因素。
(2)关于家庭教育观念的研究
父母的教养行为直接影响着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而父母的教育观念对行为起着制约
内容摘要:以2000~2013年为时间跨度,“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为关键词,选取117篇文章进行梳理,对近十年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作一全面回顾,从文献角度,积累我国家庭教育的研究资料,比较全面地了解近十年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现状、特点,分析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判其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和发展趋势。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旨在指导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实践,并丰富已有研究的家庭教育理论。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绝非仅仅局限在“教育”类刊物上,不同领域的刊物都应涉及,才能全方位看待“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从多方位关注此课题。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一)选题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二、研究方法 1
三、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 1
(一)研究作者 2
(二)研究刊物 2
(三)研究方法 2
(四)研究内容 3
1.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 3
2.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原因的研究 6
3.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对策的研究 8
4.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研究热点 9
四、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不足之处 11
(一)研究队伍 11
(二)研究方法 11
(三)研究内容 12
(四)研究效用 12
五、对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趋势的展望与建议 12
(一)壮大其研究队伍 12
(二)丰富其研究方法 13
(三)拓宽其研究内容 13
六、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近十年“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基于文献分析的视角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奠基性作用,但从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与现实状况来看,在多数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也是一大障碍。因此各个领域的学者纷纷对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展开调查,研究硕果颇丰。
本论文拟突破一般意义上的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局部的调查研究,而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基于对文献的分析,对近10年以来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回顾与梳理,以便比较全面了解近十年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现状、特点,进而对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趋势提出自己的展望与建议。
(二)研究意义
1.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全面梳理,对近十年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作一全面回顾,从文献角度,积累我国家庭教育的研究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价值。
2.从文献分析的视角,分析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研判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指导家庭教育实践,因此该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旨在理论层面上研究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现状、特点及趋势等,对于丰富已有研究的家庭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方法
笔者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的电子资源,如知网、万方数据,从中搜集、阅读近10年以来的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而进行整理归纳,并作出自己的分析。
三、我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研究作者
选取相关度较高的48篇文献,对作者的身份统计如下:
表1 研究作者的身份
作者 一线教师 教育界学者 研究生 其他
人数 26 13 4 5
比例(%) 54.2% 27.1% 8.3% 10.4%
从研究者的构成来看,一线教师比例占大部分,理论研究者人数增多。
54.2%的研究作者都为一线教师,这类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文化知识,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力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和谐发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实效;27.1%的作者为教育界学者,他们以更高层次的理论去分析了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提供了有力的观点。最后,也有一小部分的作者是研究生论文,他们以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某一现象为切入点,并对此展开研究。
由此可见,在大量一线老师积极参与研究的同时,教育界学者的研究相对较少,即缺少了强大的理论支撑,研究队伍不够强大。要做好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研究,需各个相关领域的学者都参与其中,才能做到全面分析。
(二)研究刊物
表2 研究载体
刊物 教育教学类 学院学报 硕士论文 其他
数量 23 6 3 11
比例(%) 53.5% 14.0% 7.0% 25.6%
(三)研究方法
表3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 现场访谈 文献资料法 比较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 其他(无说明)
数量 25 3 3 1 5 15
比例(%) 48.1% 5.8% 5.8% 2.0% 9.6% 28.8%
从研究方法来看,问卷调查法仍是大多研究者的首选,但访问、座谈、测验、查阅文献等研究方法也有所运用,在方法上趋于多样化。如何利用新的研究方法,使之与传统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应是研究者的新的关注点。
(四)研究内容
除了48篇相关度较高的文献外,笔者对其余69篇文献,也进行了细细研读,现将检索到的117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
文献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式和行为。
(1)关于家庭教育环境的研究
《晏子春秋》曰:“桔生淮南即为桔,桔生淮北即为枳”,环境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古人早有认识。当今社会,孩子的成长已被广泛关注,而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成长的关键,但对于各方面都相对落后的农村孩子来说,大部分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家庭结构问题。全国妇联2008年公布的调查显示,全国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特别是在苏北地区的农村普遍存在。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将子女寄养给各类人,这种家庭结构的孩子就被称为“留守儿童”, 关于这类孩子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之一,那这种结构的家庭环境会产生什么问题呢?由于“留守儿童”问题呈现地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具体的研究结论方面可能有所不同。但归纳多方研究,多数存在着共同问题,如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较差,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而农村留守儿童所出现的诸如学业、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问题多数来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这部分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尤为突出。
其次,是家庭物质环境——教育消费。家庭消费是指家庭成员通过劳动或者一定的货币来换取教育服务和资料,来满足孩子教育需求的行为。多篇文章指出,城市、郊区和农村在发达程度上呈现明显分化,而发达程度又与家庭消费水平显著相关。在一些城乡差异严重的地区,经济实力、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和便利程度远低于城市地区,导致多数农村地区家长在教育消费上花费较少,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硬环境”。
最后,是家庭生活氛围。孩子和家庭密不可分,对孩子的发展,家庭的生活氛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文化氛围。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来源于传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有差异的家庭文化背景正反映了不同的家庭教育。不良的家庭文化氛围已成为阻碍小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文化主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笔者这边主要发现了精神文化上的问题。如:在林凤的《家庭文化背景对农村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中说到:“家庭文化背景差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与认识上就相对落后,学生长期徘徊于家庭固有的文化背景下,难以超越。”在农村,即使在那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这个“软环境”是制约小学生发展的另一因素。
(2)关于家庭教育观念的研究
父母的教养行为直接影响着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而父母的教育观念对行为起着制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