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年级小学习拖延调查研究以x小学为例【字数:19888】
摘 要本研究针对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拖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发现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拖延情况比较严重,一半以上的学生存在学习拖延。在各种学习情境中,复习类学习任务拖延行为最严重。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存在学习拖延,即使如期完成学习任务,但学习任务完成质量并不理想。在学习拖延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不良的情绪体验,如焦虑等。这种不良的情绪体验导致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厌恶,进而影响学习质量。其中五六年级的学习拖延情况比三四年级严重,而五年级的学习拖延情况是最严重的。学习拖延情况在性别上并没有明显差异。通过一系列分析,得出小学生学习拖延主要与学生自身、学习任务性质、师生关系以及家长参与度有关。针对这些原因,从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四个层面提出相关对策,以期望能够减少学生学习拖延行为的产生,促进我国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目 录
一、前言1
(一)研究的缘起1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
二、学习拖延相关理论与研究1
(一)学习拖延的概念界定1
(二)学习拖延产生的心理机制3
(三)学习拖延实践研究3
1.小学生学习拖延现状3
2.学习拖延的影响因素4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6
(一)研究对象6
(二)研究方法6
(三)研究过程7
四、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拖延现状8
(一)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拖延基本情况描述统计分析8
1.不同种类学习任务的拖延情况9
2.学习拖延的自我评定10
3.学习拖延中的情绪体验11
4.总结12
(二)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拖延情况具体分析12
1.学习拖延年级差异12
2.学习拖延性别差异13
五、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分析13
(一)学生主体13
(二)学习任务性质15
(三)师生关系16
(四)家长参与度16
六、针对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对策17
(一)学校层面17
(二)教师层面18
(三)家长层面1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四)学生层面19
七、结语20
参考文献21
附录23
致谢25
一、前言
(一)研究的缘起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小学教育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与社会重视度越来越高形成对比的,是小学生日益严重的学习拖延情况,甚至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已有文献证明[][],长期的学习拖延不仅会影响学业成绩,还会对个体身心健康、学业情绪造成负面影响。在小学阶段,学习成为小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这期间也是他们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学习拖延不仅会影响学业成绩,还会影响小学生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交往关系,而且长期学习拖延导致的焦虑、沮丧情绪会阻碍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学习拖延的现象,这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不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完善与实施。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咨询相关小学教师,本人发现在小学生学习拖延多数发生在中高年级,因此针对性地对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拖延现状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能够了解目前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总结对策。在实践中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能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研究意义分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体如下:
1.理论意义:通过收集整理有关文献,丰富自己在学习拖延方面的理论认知。本研究意在丰富小学生学习拖延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能为后来人提供借鉴作用。
2.实践意义:通过本研究,能够进一步了解目前中高年级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行为与心理,深入地研究学习拖延的影响因素。家长与教师能够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措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与行为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学习拖延相关理论与研究
(一)学习拖延的概念界定
学习拖延被认为是拖延行为在学习情境中的一种体现,所以国内外对于“学习拖延”的研究都是基于“拖延”的研究。拖延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文procrastinare,意思为“推迟到明天”。由于研究的出发角度不同,学界对拖延的定义并没有得到统一。拖延一词在英语中翻译为“procrastination”和“procrastinate”,前者表示一种行为,后果表示一种倾向。因而在早期研究中,研究者也通常从以上两个角度来界定“拖延”的概念。
1.拖延是一种体现出来的行为。如Solomon&Ruthblum1984年第一次对拖延进行的定义[1],即个体对自己本应完成的任务进行推迟,并且在执行期间出现推迟的情况,在此过程中会有不良的情绪体验[]。Gregory(2007)等人将拖延认为是一种故意延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的行为[]。
2.拖延是一种行为倾向。Lay1986年对拖延做出了认知角度的定义,即个人即使认识到拖延会产生不好的后果,但仍旧有推迟的倾向[]。Tuckman等人在1991年提出拖延是个体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完成的工作任务推迟或完全回避的倾向[]。
在“拖延”研究的基础上,大部分研究者界定学习拖延的概念采取在拖延的概念上间接定义的方式,即学习拖延是在具体学习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拖延倾向或拖延行为,并包含有不良的情绪体验。Solomon&Ruthblum(1984)认为学习拖延是不必要地去拖延学习任务并且伴随心里不适感的行为。Senecal1995年提出学习拖延就是推迟学习任务,在期限快到时再做,伴有不安和焦虑的一种非理性行为[]。Steel(2007)认为学习拖延是即使预期到拖延的糟糕后果,但仍旧维持拖延状态。国内研究者也根据自己的研究角度对学习拖延做出了概念界定[]。如王国燕(2008)将学习拖延界定为,个体即使明白学习任务的重要性且具有完成任务的主观愿望,但害怕个体能力不足而无法完成任务,因而产生拖延的行为,在此过程中常会产生不愉悦的情绪体验[]。曾玲娟(2010)认为学习拖延是指学生在有精力有时间的情况下对将某一项必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不断进行推迟的非理性的行为倾向[]。常若松(2013)等人认为学习拖延是指学习者表现出来推迟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倾向,并体会因拖延而导致的焦虑情绪[]。
目 录
一、前言1
(一)研究的缘起1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
二、学习拖延相关理论与研究1
(一)学习拖延的概念界定1
(二)学习拖延产生的心理机制3
(三)学习拖延实践研究3
1.小学生学习拖延现状3
2.学习拖延的影响因素4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6
(一)研究对象6
(二)研究方法6
(三)研究过程7
四、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拖延现状8
(一)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拖延基本情况描述统计分析8
1.不同种类学习任务的拖延情况9
2.学习拖延的自我评定10
3.学习拖延中的情绪体验11
4.总结12
(二)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拖延情况具体分析12
1.学习拖延年级差异12
2.学习拖延性别差异13
五、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分析13
(一)学生主体13
(二)学习任务性质15
(三)师生关系16
(四)家长参与度16
六、针对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对策17
(一)学校层面17
(二)教师层面18
(三)家长层面1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四)学生层面19
七、结语20
参考文献21
附录23
致谢25
一、前言
(一)研究的缘起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小学教育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与社会重视度越来越高形成对比的,是小学生日益严重的学习拖延情况,甚至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已有文献证明[][],长期的学习拖延不仅会影响学业成绩,还会对个体身心健康、学业情绪造成负面影响。在小学阶段,学习成为小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这期间也是他们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学习拖延不仅会影响学业成绩,还会影响小学生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交往关系,而且长期学习拖延导致的焦虑、沮丧情绪会阻碍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学习拖延的现象,这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不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完善与实施。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咨询相关小学教师,本人发现在小学生学习拖延多数发生在中高年级,因此针对性地对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拖延现状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能够了解目前中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总结对策。在实践中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能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研究意义分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体如下:
1.理论意义:通过收集整理有关文献,丰富自己在学习拖延方面的理论认知。本研究意在丰富小学生学习拖延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能为后来人提供借鉴作用。
2.实践意义:通过本研究,能够进一步了解目前中高年级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行为与心理,深入地研究学习拖延的影响因素。家长与教师能够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措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与行为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学习拖延相关理论与研究
(一)学习拖延的概念界定
学习拖延被认为是拖延行为在学习情境中的一种体现,所以国内外对于“学习拖延”的研究都是基于“拖延”的研究。拖延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文procrastinare,意思为“推迟到明天”。由于研究的出发角度不同,学界对拖延的定义并没有得到统一。拖延一词在英语中翻译为“procrastination”和“procrastinate”,前者表示一种行为,后果表示一种倾向。因而在早期研究中,研究者也通常从以上两个角度来界定“拖延”的概念。
1.拖延是一种体现出来的行为。如Solomon&Ruthblum1984年第一次对拖延进行的定义[1],即个体对自己本应完成的任务进行推迟,并且在执行期间出现推迟的情况,在此过程中会有不良的情绪体验[]。Gregory(2007)等人将拖延认为是一种故意延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的行为[]。
2.拖延是一种行为倾向。Lay1986年对拖延做出了认知角度的定义,即个人即使认识到拖延会产生不好的后果,但仍旧有推迟的倾向[]。Tuckman等人在1991年提出拖延是个体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完成的工作任务推迟或完全回避的倾向[]。
在“拖延”研究的基础上,大部分研究者界定学习拖延的概念采取在拖延的概念上间接定义的方式,即学习拖延是在具体学习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拖延倾向或拖延行为,并包含有不良的情绪体验。Solomon&Ruthblum(1984)认为学习拖延是不必要地去拖延学习任务并且伴随心里不适感的行为。Senecal1995年提出学习拖延就是推迟学习任务,在期限快到时再做,伴有不安和焦虑的一种非理性行为[]。Steel(2007)认为学习拖延是即使预期到拖延的糟糕后果,但仍旧维持拖延状态。国内研究者也根据自己的研究角度对学习拖延做出了概念界定[]。如王国燕(2008)将学习拖延界定为,个体即使明白学习任务的重要性且具有完成任务的主观愿望,但害怕个体能力不足而无法完成任务,因而产生拖延的行为,在此过程中常会产生不愉悦的情绪体验[]。曾玲娟(2010)认为学习拖延是指学生在有精力有时间的情况下对将某一项必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不断进行推迟的非理性的行为倾向[]。常若松(2013)等人认为学习拖延是指学习者表现出来推迟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倾向,并体会因拖延而导致的焦虑情绪[]。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