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课堂学习行为研究以l小学为例【字数:12458】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根据文献分析法的要求,整理梳理了有关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作为理论支撑。接着,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常熟市L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合观察法,概括总结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行为现状,从中指出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改善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方法。Ⅰ
目录
AbstractⅡ
一、引言1
问题的提出1
研究目的及意义1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2
国内研究2
国外研究3
三、研究设计4
(一)研究对象4
(二)研究方法4
(三)研究步骤4
四、中高年级小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5
中高年级小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现状5
(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9
五、改进中高年级小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建议11
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力11
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引导12
完善教学12
结语13
参考文献14
附录15
致谢17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对21世纪教育的作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阐明了教育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所处的重要地位。在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下,具有传统、封闭式特点的学校教育活动已经转变为具有开放化、多元化、终身化特点的活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学生的学习行为中得到完善教育的落脚点。而课堂作为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只有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学生才能获得自身更好的发展,成为与新时代所需的人才。
研究者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观察,发现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中,学生的学比教师的教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同一学习环境下,由同一教师授课,学生的学习成绩却有着巨大的差距,学生的学习行为便可反映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研究目的
课堂作为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只有学生积极有效地投入课堂、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学生才能获得自身更好的发展。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对于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进行中,然而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较少,并且都带有区域性,这也是目前的一种局限,由于地区的差异,研究者以常熟市为例,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研究。研究者想绵薄之力来了解目前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的状况,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供参考,也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研究意义
我国新课改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能够主动学习合作。因此,分析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的现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从实践层面来看,本研究希望能为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改善学习行为的问题提供实际经验,可以使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学习行为的现状,使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作出相应的规范。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国内研究
国内较之于国外的研究,国内对于学习行为的研究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相对而言比较零散,并且主要着眼于教师行为而非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将研究聚焦在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也显得相对较少。目前较多地是针对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的现状进行研究,在课堂学习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界定
(1)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是指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他们在学习上有了初步的自己的想法,独立性逐渐增强,开始有自己的学习行为习惯。
(2)学习行为
不同的学者对于学习行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①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学习行为。
②学习行为被认为是“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而做出一系列结果”[1]。
③学习行为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采用的行为形式、方法”[2]。
(3)课堂学习行为
金卫国在《小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管理研究》一文中对课堂学习行为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他认为从实践层面来看,课堂学习行为专指“听、说、看、读、写”[3]等五种行为。以金卫国的研究为基础,本研究的将课堂学习行为界定为在课堂学习行为中,学生课堂听课、课堂讨论、课堂发言、课堂作业四个方面的表现。
2.基于学困生这一群体的课堂学习行为研究。
如杜慧慧在《小学学困生数学课堂学习表现及其对策的个案研究》中以小学数学学困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课堂学习行为,以观察、访谈的方法,通过对四名学困生的课堂学习中的不良学习表现挖掘其在数学课堂中不良学习表现产生的因素,并据此提出改进数学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策略;刘丽在《初中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的个案研究》中以初中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进行个案研究,她主要研究了学困生界定、类型、成因、转化几个方面,并采用访谈、观察等研究方法,以课堂观察表的方式得出该个案的课堂学习行为表现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建议。
3.基于不同学科课堂的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研究。
部分学者在各个学科领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做了较为具体的研究。张宇燕的《初中生科学课堂学习行为的调查与建议》一文中,他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对五个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给出建议。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做出积极的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他认为“需要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4]、“学生有可行的学习策略”[5]、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6]。
目录
AbstractⅡ
一、引言1
问题的提出1
研究目的及意义1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2
国内研究2
国外研究3
三、研究设计4
(一)研究对象4
(二)研究方法4
(三)研究步骤4
四、中高年级小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现状与原因分析5
中高年级小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现状5
(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9
五、改进中高年级小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建议11
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力11
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引导12
完善教学12
结语13
参考文献14
附录15
致谢17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对21世纪教育的作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阐明了教育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所处的重要地位。在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下,具有传统、封闭式特点的学校教育活动已经转变为具有开放化、多元化、终身化特点的活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学生的学习行为中得到完善教育的落脚点。而课堂作为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只有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学生才能获得自身更好的发展,成为与新时代所需的人才。
研究者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观察,发现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中,学生的学比教师的教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同一学习环境下,由同一教师授课,学生的学习成绩却有着巨大的差距,学生的学习行为便可反映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研究目的
课堂作为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只有学生积极有效地投入课堂、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学生才能获得自身更好的发展。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对于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进行中,然而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较少,并且都带有区域性,这也是目前的一种局限,由于地区的差异,研究者以常熟市为例,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研究。研究者想绵薄之力来了解目前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的状况,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供参考,也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研究意义
我国新课改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能够主动学习合作。因此,分析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的现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从实践层面来看,本研究希望能为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改善学习行为的问题提供实际经验,可以使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学习行为的现状,使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作出相应的规范。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国内研究
国内较之于国外的研究,国内对于学习行为的研究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相对而言比较零散,并且主要着眼于教师行为而非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将研究聚焦在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也显得相对较少。目前较多地是针对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的现状进行研究,在课堂学习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界定
(1)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是指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他们在学习上有了初步的自己的想法,独立性逐渐增强,开始有自己的学习行为习惯。
(2)学习行为
不同的学者对于学习行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①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学习行为。
②学习行为被认为是“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而做出一系列结果”[1]。
③学习行为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采用的行为形式、方法”[2]。
(3)课堂学习行为
金卫国在《小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管理研究》一文中对课堂学习行为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他认为从实践层面来看,课堂学习行为专指“听、说、看、读、写”[3]等五种行为。以金卫国的研究为基础,本研究的将课堂学习行为界定为在课堂学习行为中,学生课堂听课、课堂讨论、课堂发言、课堂作业四个方面的表现。
2.基于学困生这一群体的课堂学习行为研究。
如杜慧慧在《小学学困生数学课堂学习表现及其对策的个案研究》中以小学数学学困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课堂学习行为,以观察、访谈的方法,通过对四名学困生的课堂学习中的不良学习表现挖掘其在数学课堂中不良学习表现产生的因素,并据此提出改进数学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策略;刘丽在《初中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的个案研究》中以初中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进行个案研究,她主要研究了学困生界定、类型、成因、转化几个方面,并采用访谈、观察等研究方法,以课堂观察表的方式得出该个案的课堂学习行为表现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建议。
3.基于不同学科课堂的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研究。
部分学者在各个学科领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做了较为具体的研究。张宇燕的《初中生科学课堂学习行为的调查与建议》一文中,他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对五个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给出建议。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做出积极的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他认为“需要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4]、“学生有可行的学习策略”[5]、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