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角下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研究以d小学为例【字数:17158】

近年来,校园欺凌成为困扰学校与学生的一个巨大难题,它是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对另一方造成心理或生理的伤害。随着中小学校园欺凌暴露出的恶性特征,引起社会多方人士注意,国家与各级政府也日益重视校园欺凌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关键时期,本论文以常熟市D小学为例,探究校园欺凌与德育的关系。由于我国对校园欺凌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建立健全有效地防治校园欺凌的制度体系,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研究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因与防治措施。通过了解小学校园欺凌现状以及德育实施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结合国内外对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在道德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可行措施,以德育为中心防治校园欺凌,还学校、学生一片安宁。
目录
1.绪论1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综述2
1.2.1校园欺凌相关研究2
1.2.2德育研究4
1.3研究方法5
2.相关概念阐释5
2.1校园欺凌的概念及特征5
2.1.1校园欺凌的概念5
2.1.2校园欺凌的特征6
2.2德育理论7
2.2.1德育的概念7
2.2.2德育的功能7
2.2.3德育的方法8
3.常熟市D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分析8
3.1研究对象8
3.2研究工具9
3.3调查现状分析9
3.3.1学生问卷分析9
3.3.2教师问卷分析12
4.德育视角下校园欺凌问题成因分析13
4.1学校层面13
4.1.1教育观念偏差13
4.1.2德育内容不全面13
4.1.3德育方式形式化14
4.1.4德育管理不健全14
4.2教师层面14
4.2.1教师德育经验不足14
4.2.2师生关系不和谐14
4.2.3教师威信不足15
5.防治校园欺凌问题的德育措施15
5.1构建和谐的学校环境15
5.1.1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5.1.2加强德育管理体制16
5.1.3重视师生心理疏导17
5.2提升教师德育素养17
5.2.1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17
5.2.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17
5.2.3丰富德育课程方式18
6.结语19
致谢20参考文献21
附录23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017年12月,广西靖西市新靖镇宾山一小区附近,一名女生被多名女生扇耳光、殴打,据了解,被打的女生和参与打人的女生都是靖西市第三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该事件是由两女生杨某和李某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小矛盾引发的。像这样的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不断地在上演着。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需要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而校园欺凌的出现,不仅破坏学校秩序,而且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危害。
发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原因主要是,小学生处于6—12岁这个年龄段,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事物认知能力较低,道德水平也较低,因此做出了有违道德规范的校园欺凌行为。而人的道德的形成离不开教育的作用,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应重视学生道德培养和人格发展。习主席总书记强调“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其它的扣子都会扣错”,就是指要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针对校园欺凌问题国家发布了许多通知、指导建议、方案来控制和治理校园欺凌, 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等各机构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指出积极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首要要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因此,本论文以小学生欺凌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德育为视角,从学校和教师层面来探究发生校园欺凌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2)研究意义
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0个省市的5864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有32.5%的人在校时会“偶尔被欺负”。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威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有必要通过分析影响其产生的原因,来采取防治措施。
小学生做出欺凌行为很大成分与他们接受的道德教育有关。笔者以“视角欺凌”为主题在知网上进行检索,找到76条结果,以“德育视角欺凌”为主题进行检索只有2条结果。因此以德育为视角,丰富对校园欺凌的研究,完善校园欺凌的防治措施。
本选题的目的在于从学校德育视角出发,了解常熟市D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和德育实施情况,探究两者的必然联系,分析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寻找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针对学校和教师提出可行的措施。希望通过建设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提升教师德育素养及能力,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健康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校园欺凌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对校园欺凌的研究较早,同时研究得很深刻。第一个研究校园欺凌现象的是挪威学者奥维斯,在 20世纪70年代,他对瑞典和挪威的中小学进行了关于攻击的问卷调查,经过分析发现,奥维斯认为,欺凌行为就是受害者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持续地、反复地、故意地施加负面行为,造成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或不适。这种消极行为包括身体上的碰撞、踢打、推搡和敲诈勒索、掠夺或损坏他人财物等,及言语上的威胁恐吓、取笑辱骂、讽刺挖苦等。1993年,奥维斯对校园欺凌进行了具体界定:“学生或多名学生,有目的地、频繁地且持续长时间地对受害者进行侵害,给受害者身心造成巨大伤害。”
随着各个国家频繁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性质极其恶劣,引起政府部门的注意。英美等国立即展开调研,明确校园欺凌概念,颁布一系列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的法律政策,并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作出了详细规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8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