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以X小学为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以X小学为例[20191217130931]
内容摘要: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本文采用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对常熟市某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情境创设与教学目的相关程度较低、情境创设的价值性较低的案例出现的比较多,而情境创设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低、情境创设真实性较低的案例出现的相对较少。根据笔者对相关现状的分析与反思,结合对情境创设文献综述的阅读与思考,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对创设有效情境的指导建议,从而希望促进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情境创设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情境创设的相关研究现状 1
(一)概念的界定 1
1.情境创设的概念 1
(二)相关研究综述 2
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2
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3
三、研究过程 4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4
(二)研究方法的确定 4
1.文献法分析法: 4
2.观察法: 4
(三)研究过程的实施 4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5
(一)情境创设的基本状况 5
1.情境创设与教学目的的相关程度 5
2.情境创设的真实性 6
3.情境创设对学生的吸引力 7
4.情境创设的价值性 7
(二)对相关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8
(1)教师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8
(2)忽视学生实际需求,缺乏师生互动 9
(3)教师对新教材的研究不够透彻 9
五、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建议 9
(一).创设情境与复习铺垫相结合 9
(二)创设情境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11
(三)情境创设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12
六.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致 谢 16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
—以常熟市X小学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不论是正式的公开课,观摩研讨课,还是平时课堂中的新课教学,为了获得最大的课堂效果,教师往往要绞尽脑汁创设有吸引力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但在现实的一些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教师盲目地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导致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也有的教师对情境创设简单的理解为“形象+习题”,以为只要通过一个卡通动物形象来出示例题,就算是情境创设了,但其实并没有达到情境创设的价值。也有的教师精心创设了情境却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其实在情境教学中,情境创设是否联系生活实际,情境创设是否紧扣教学目标,情境创设有无吸引力,是否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等等,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情境创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因为情境创设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
为此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为题。试对此作出理论上的整理和实践上的探析,以求得引起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以及思考。并以此为基点,为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教学实践的深入与完善做出一份实质性的努力,促进其发展,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二、情境创设的相关研究现状
(一)概念的界定
1.情境创设的概念
情境创设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出符合本知识点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兴趣,疑问,新鲜,亲近等情绪,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发展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而情境教学作为与情境创设有关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界定有各种不同的表述,教育大辞典中给出这样的定义:情境教学就是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钟启泉教授认为: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的理解知识,建构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在外国很早就开始情境教学的研究了。他们对于情境教学的研究是在对情境认知、情
境学习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伴随着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而丰富和完善。对于情境理论,他们主要用两种视角进行研究。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情境教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范德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该小组自1990年起,在美国不同州进行大规模的情境教学实验,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他们主张将学习放在一个具体的背景中,为学习者创设具有真实性、复杂性的学习环境。情境理论十分关注改革学校情境下的学习,特别注意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学会特定的内容,其研究的重点是真实的学习活动中的情境化内容,这里的情境时功能性的,是由教育者创设的教育工具,是个体学习的一种背景与支撑。在人类学领域,莱夫和温格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对构成情境学习的要素进行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著名论断:“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指出学习是在实践共同体中参与的过程的观点,因而将实践共同体的建构视作教学的新隐喻。
2001年4月召开的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年会主题之一为“用情境性的观点透视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肯定了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并就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作了探讨。主题之二为“情境教学”。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教育学院和荷兰弗莱登塔尔研究所开发了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情境中的数学”,它是为5-8年级学生所用,强调的是数学所具有的动态的、活动的性质以及数学使学生理解他们周围世界的方法。该课程推出后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在技能、概念和问题解决的水平上与传统教学相比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因此该课程也被列为美国当今最有名的12个数学课程之一。
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王文静,郑秋贤进行了基于情境认知的美国数学学习案例研究,也就是80年代来美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典型案例之一—贾斯泊系列。最后他们从中得到两点启示:①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加强学校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②在强调情境认知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应该处理好认知与学习的情境化与非情境化之间的关系,寻求更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的课堂教学结构,培养更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所汪秉彝和吕传汉两位教授认为表述数学情境一般有三种形式:(1)以文词语言表达的情境,语义丰富;(2)以数学符号语言表达的情境,简洁而抽象;(3)以图形语言表达的情境,形象而直观。在实践上,汪秉彝和吕传汉两位教授带领他们的研究生自2000年初以来,相继在贵州及西南地区的150所中小学开展了“设置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的教学实践。他们提出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应该是:创设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注重数学应用。强调通过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与梳理,我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和人类学角度,而直接从课堂教学角度出发的研究很少,而且在已有研究中重复性的研究比较多,大致局限在相同的几个方面比如情境创设的特点、情境创设的原则,情境创设的类型等等,使得研究成果比较单一,许多成果没有经过实践到理论的回馈过程,所得出的大多数理论没有对实际教学起到指导作用,没有真正改善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情况,情境创设成为纸上谈兵。所以本人通过在网上搜集大量关于实际教学中情境创设易出现的误区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从中归纳出一些比较普遍的情境创设误区情况,由此确定了我的研究角度,并结合常熟市某小学的数学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调查研究在该小学教师主要出现哪些情境创设的误区,并运用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建议,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回馈过程。
内容摘要: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本文采用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对常熟市某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情境创设与教学目的相关程度较低、情境创设的价值性较低的案例出现的比较多,而情境创设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低、情境创设真实性较低的案例出现的相对较少。根据笔者对相关现状的分析与反思,结合对情境创设文献综述的阅读与思考,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对创设有效情境的指导建议,从而希望促进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情境创设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情境创设的相关研究现状 1
(一)概念的界定 1
1.情境创设的概念 1
(二)相关研究综述 2
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2
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3
三、研究过程 4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4
(二)研究方法的确定 4
1.文献法分析法: 4
2.观察法: 4
(三)研究过程的实施 4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5
(一)情境创设的基本状况 5
1.情境创设与教学目的的相关程度 5
2.情境创设的真实性 6
3.情境创设对学生的吸引力 7
4.情境创设的价值性 7
(二)对相关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8
(1)教师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8
(2)忽视学生实际需求,缺乏师生互动 9
(3)教师对新教材的研究不够透彻 9
五、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建议 9
(一).创设情境与复习铺垫相结合 9
(二)创设情境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11
(三)情境创设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12
六.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致 谢 16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
—以常熟市X小学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不论是正式的公开课,观摩研讨课,还是平时课堂中的新课教学,为了获得最大的课堂效果,教师往往要绞尽脑汁创设有吸引力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但在现实的一些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教师盲目地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导致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也有的教师对情境创设简单的理解为“形象+习题”,以为只要通过一个卡通动物形象来出示例题,就算是情境创设了,但其实并没有达到情境创设的价值。也有的教师精心创设了情境却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其实在情境教学中,情境创设是否联系生活实际,情境创设是否紧扣教学目标,情境创设有无吸引力,是否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等等,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情境创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因为情境创设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
为此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为题。试对此作出理论上的整理和实践上的探析,以求得引起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以及思考。并以此为基点,为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教学实践的深入与完善做出一份实质性的努力,促进其发展,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二、情境创设的相关研究现状
(一)概念的界定
1.情境创设的概念
情境创设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出符合本知识点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兴趣,疑问,新鲜,亲近等情绪,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发展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而情境教学作为与情境创设有关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界定有各种不同的表述,教育大辞典中给出这样的定义:情境教学就是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钟启泉教授认为: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的理解知识,建构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在外国很早就开始情境教学的研究了。他们对于情境教学的研究是在对情境认知、情
境学习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伴随着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而丰富和完善。对于情境理论,他们主要用两种视角进行研究。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情境教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范德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该小组自1990年起,在美国不同州进行大规模的情境教学实验,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他们主张将学习放在一个具体的背景中,为学习者创设具有真实性、复杂性的学习环境。情境理论十分关注改革学校情境下的学习,特别注意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学会特定的内容,其研究的重点是真实的学习活动中的情境化内容,这里的情境时功能性的,是由教育者创设的教育工具,是个体学习的一种背景与支撑。在人类学领域,莱夫和温格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对构成情境学习的要素进行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著名论断:“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指出学习是在实践共同体中参与的过程的观点,因而将实践共同体的建构视作教学的新隐喻。
2001年4月召开的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年会主题之一为“用情境性的观点透视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肯定了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并就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作了探讨。主题之二为“情境教学”。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教育学院和荷兰弗莱登塔尔研究所开发了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情境中的数学”,它是为5-8年级学生所用,强调的是数学所具有的动态的、活动的性质以及数学使学生理解他们周围世界的方法。该课程推出后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在技能、概念和问题解决的水平上与传统教学相比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因此该课程也被列为美国当今最有名的12个数学课程之一。
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王文静,郑秋贤进行了基于情境认知的美国数学学习案例研究,也就是80年代来美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典型案例之一—贾斯泊系列。最后他们从中得到两点启示:①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加强学校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②在强调情境认知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应该处理好认知与学习的情境化与非情境化之间的关系,寻求更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的课堂教学结构,培养更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所汪秉彝和吕传汉两位教授认为表述数学情境一般有三种形式:(1)以文词语言表达的情境,语义丰富;(2)以数学符号语言表达的情境,简洁而抽象;(3)以图形语言表达的情境,形象而直观。在实践上,汪秉彝和吕传汉两位教授带领他们的研究生自2000年初以来,相继在贵州及西南地区的150所中小学开展了“设置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的教学实践。他们提出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应该是:创设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注重数学应用。强调通过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与梳理,我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和人类学角度,而直接从课堂教学角度出发的研究很少,而且在已有研究中重复性的研究比较多,大致局限在相同的几个方面比如情境创设的特点、情境创设的原则,情境创设的类型等等,使得研究成果比较单一,许多成果没有经过实践到理论的回馈过程,所得出的大多数理论没有对实际教学起到指导作用,没有真正改善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情况,情境创设成为纸上谈兵。所以本人通过在网上搜集大量关于实际教学中情境创设易出现的误区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从中归纳出一些比较普遍的情境创设误区情况,由此确定了我的研究角度,并结合常熟市某小学的数学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调查研究在该小学教师主要出现哪些情境创设的误区,并运用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建议,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回馈过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