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以S小学为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以S小学为例[20191217130926]
内容摘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已成为如今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了解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从教师的认知情况和教学各环节这两方面对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发现教师对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知存在不足,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讲解等过程中也缺少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关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通过本研究引起教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我们应该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教师有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留心生活了解学生,落实教学目标,设计好的数学活动,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并且及时反思交流。家长有必要关注子女的心理特征,关注子女生活经验的积累,关注子女的作业情况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目 录
一、引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概念的界定 2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二、相关研究现状 3
(一)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内涵的研究 3
(二)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双基”的关系的研究 4
(三)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于数学教学的影响的研究 4
三、研究方法 5
(一)文献法 5
(二)访谈法 5
(三)观察法 5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5
(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的现状 5
(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的现状分析 7
五、思考与建议 12
(一)对教师的建议 12
(二)对家长的建议 14
六、结语 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
——以常熟市S小学为例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早在1996年,马复在《数学教育通报》上发表了《论数学活动经验》一文,文章就数学活动经验进行了专门的论述,数学活动经验在这个过程之中也逐渐受到了国内教育工作者的关注。2007年,史宁中教授在宁波作报告时在他的演讲中提出:要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因此得以进一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也成为了当前社会现状下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值得去探究的课题。
尤其是在2001年“数学活动经验”第一次明确地被列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目标中“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这一阐述表明数学知识不再仅仅包括客观的、事实的知识基础,其中还包括数学活动经验。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进一步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四基”,即:“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进入数学课程,与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一同构成了数学课程目标。这其实在某种层面对教育工作者又提出了一定要求,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重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然而,在当前社会,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数学活动经验普遍不是很关注。比如:在备课中,教师对于学生情况的分析大多停留在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上,很少关注学生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多停留在知识技能层面展开教学,而未思考怎样的教学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对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有时也只让学生死记一个答案了事,而这恰恰是学生积累经验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尽管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相关理论研究比较多,但是我们有必要看到它在教学实践中的缺失,因而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进行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数学活动经验”最初在2001年的课程标准中是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来呈现的,但是在2011年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它加了“基本”两字,这其实表明了我国现行的数学教育由“双基”成为了“四基”,这使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成为与“双基”同等重要的“基础”之一,它贯穿于数学教育从开始到终结的整个过程。并且这一提法也表明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不再单单指数学知识,它涵盖的内容更广。
经验其实是由事物和过程两个方面所组成的。因此,数学经验不仅指数学知识,其中还包含了最重要的一部分,经历的过程,它是在数学活动中不断积累所产生的。其实数学活动这个概念,最初它由数学目标作为指引,其次它是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形象操作的探究活动。
根据现当代各大专家学者的观点并结合对“数学活动”的认识,对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归纳定义如下: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习者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以及个人经历对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等。从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产物,同时也是学生在后面学习进行中的基础。
通过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分类也可以大致分为数学操作经验,数学思维经验,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三大方面。操作经验是指在实际的外部操作活动中来自各器官的感受,比如几何操作经验、数学表征工具的直接操作经验、数学公式和符号的直接操作经验等。数学思维活动经验主要是指归纳概括的经验、比较分析的经验、数据分析统计推断的经验等。解决问题的经验主要是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011年的新课标将“双基”变为“四基”,其中“基本活动经验”的目的主要在于如何去实现打破以往教育中的过于重视知识与技能、忽视学生的经验的弊端,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调查研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的现状,从而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更为全面的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教师展开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引起教师对于“基本活动经验”的关注,使教师切身实地感受到如何展开教学才能更为有利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素养和能力。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一)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内涵的研究
1.经验
当今教育界,经验一直是最重要的话题,也是被讨论最多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如下解释,经验主要的涵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二是指经历、体验。美国知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这样定义教育:“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从它的定义中我们了解到经验有两重含义,一是经验的事物,另外是经验的过程,杜威着重强调了经验是人与环境主动交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融合了情感、意志、思维、实验等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中国教育家孙宏安教授曾经在概括了关于经验各方面的解释后列出了如下定义:“其实经验指的就是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及在感性知识基础上,经过自己系统整理和实践反复从而检验了的科学知识,以及一些个人经历对个人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由此可见,经验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其包括经验的事物以及过程。
2.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目前,中国对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含义的界定在教育界尚未达成共识。21世纪,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撰写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探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确切内涵,但是各有各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见解:
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知识的一部分。黄翔、童莉认为“数学活动经验属于学生的主观性数学知识的范畴”,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认为数学活动经验具有主观性、实践性、发展性、多样性等方面的特征。
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体验,它是一种缄默的知识。刘加霞认为“数学活动经验就是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对于数学的体验和认知。它包含了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数学美的体验,也包含了渗透于活动行为中的数学观念、数学思考、数学精神等,还包含成功的思维方法、方式等。” 武江红认为“数学知识是由显性的数学知识和隐性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两部分组成。”
从动态、静态两个层面角度来看,数学活动经验是知识,也是过程。单肖天、景敏认为“数学活动经验从静态上看,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经过数学学习后的对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产生的认识,包括体验、感悟和经验等。从动态上看,数学活动经验是过程,是经历,它是学生通过眼、耳、鼻、舌等感官直接接触周围事物,不断地尝试而获得的。”
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认识。马复认为“个体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对以往数学活动经历在认知方面的感性概括(自觉或不自觉),是一种感性认识。”张奠宙等认为“所谓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当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到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
内容摘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已成为如今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了解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从教师的认知情况和教学各环节这两方面对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发现教师对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知存在不足,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讲解等过程中也缺少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关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通过本研究引起教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我们应该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教师有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留心生活了解学生,落实教学目标,设计好的数学活动,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并且及时反思交流。家长有必要关注子女的心理特征,关注子女生活经验的积累,关注子女的作业情况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目 录
一、引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概念的界定 2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二、相关研究现状 3
(一)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内涵的研究 3
(二)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双基”的关系的研究 4
(三)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于数学教学的影响的研究 4
三、研究方法 5
(一)文献法 5
(二)访谈法 5
(三)观察法 5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5
(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的现状 5
(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的现状分析 7
五、思考与建议 12
(一)对教师的建议 12
(二)对家长的建议 14
六、结语 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
——以常熟市S小学为例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早在1996年,马复在《数学教育通报》上发表了《论数学活动经验》一文,文章就数学活动经验进行了专门的论述,数学活动经验在这个过程之中也逐渐受到了国内教育工作者的关注。2007年,史宁中教授在宁波作报告时在他的演讲中提出:要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因此得以进一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也成为了当前社会现状下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值得去探究的课题。
尤其是在2001年“数学活动经验”第一次明确地被列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目标中“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这一阐述表明数学知识不再仅仅包括客观的、事实的知识基础,其中还包括数学活动经验。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进一步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四基”,即:“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进入数学课程,与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一同构成了数学课程目标。这其实在某种层面对教育工作者又提出了一定要求,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重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然而,在当前社会,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数学活动经验普遍不是很关注。比如:在备课中,教师对于学生情况的分析大多停留在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上,很少关注学生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多停留在知识技能层面展开教学,而未思考怎样的教学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对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有时也只让学生死记一个答案了事,而这恰恰是学生积累经验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尽管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相关理论研究比较多,但是我们有必要看到它在教学实践中的缺失,因而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进行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数学活动经验”最初在2001年的课程标准中是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来呈现的,但是在2011年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它加了“基本”两字,这其实表明了我国现行的数学教育由“双基”成为了“四基”,这使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成为与“双基”同等重要的“基础”之一,它贯穿于数学教育从开始到终结的整个过程。并且这一提法也表明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不再单单指数学知识,它涵盖的内容更广。
经验其实是由事物和过程两个方面所组成的。因此,数学经验不仅指数学知识,其中还包含了最重要的一部分,经历的过程,它是在数学活动中不断积累所产生的。其实数学活动这个概念,最初它由数学目标作为指引,其次它是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形象操作的探究活动。
根据现当代各大专家学者的观点并结合对“数学活动”的认识,对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归纳定义如下: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习者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以及个人经历对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等。从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产物,同时也是学生在后面学习进行中的基础。
通过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分类也可以大致分为数学操作经验,数学思维经验,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三大方面。操作经验是指在实际的外部操作活动中来自各器官的感受,比如几何操作经验、数学表征工具的直接操作经验、数学公式和符号的直接操作经验等。数学思维活动经验主要是指归纳概括的经验、比较分析的经验、数据分析统计推断的经验等。解决问题的经验主要是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011年的新课标将“双基”变为“四基”,其中“基本活动经验”的目的主要在于如何去实现打破以往教育中的过于重视知识与技能、忽视学生的经验的弊端,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调查研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的现状,从而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更为全面的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教师展开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引起教师对于“基本活动经验”的关注,使教师切身实地感受到如何展开教学才能更为有利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素养和能力。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一)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内涵的研究
1.经验
当今教育界,经验一直是最重要的话题,也是被讨论最多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如下解释,经验主要的涵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二是指经历、体验。美国知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这样定义教育:“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从它的定义中我们了解到经验有两重含义,一是经验的事物,另外是经验的过程,杜威着重强调了经验是人与环境主动交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融合了情感、意志、思维、实验等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中国教育家孙宏安教授曾经在概括了关于经验各方面的解释后列出了如下定义:“其实经验指的就是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及在感性知识基础上,经过自己系统整理和实践反复从而检验了的科学知识,以及一些个人经历对个人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由此可见,经验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其包括经验的事物以及过程。
2.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目前,中国对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含义的界定在教育界尚未达成共识。21世纪,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撰写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探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确切内涵,但是各有各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见解:
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知识的一部分。黄翔、童莉认为“数学活动经验属于学生的主观性数学知识的范畴”,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认为数学活动经验具有主观性、实践性、发展性、多样性等方面的特征。
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体验,它是一种缄默的知识。刘加霞认为“数学活动经验就是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对于数学的体验和认知。它包含了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数学美的体验,也包含了渗透于活动行为中的数学观念、数学思考、数学精神等,还包含成功的思维方法、方式等。” 武江红认为“数学知识是由显性的数学知识和隐性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两部分组成。”
从动态、静态两个层面角度来看,数学活动经验是知识,也是过程。单肖天、景敏认为“数学活动经验从静态上看,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经过数学学习后的对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产生的认识,包括体验、感悟和经验等。从动态上看,数学活动经验是过程,是经历,它是学生通过眼、耳、鼻、舌等感官直接接触周围事物,不断地尝试而获得的。”
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认识。马复认为“个体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对以往数学活动经历在认知方面的感性概括(自觉或不自觉),是一种感性认识。”张奠宙等认为“所谓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当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到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