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以s小学为例【字数:15348】

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习作教学正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来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此外,习作教学还有助于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提高。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学生写作兴趣不足、习作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习作教学存在这些问题有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原因,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师习作教学的效率,不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习作水平。本文以小学三年级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问卷调查、访谈及观察等方法,全面了解S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的教学现状,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习作的要求,分析了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针对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
目 录
一、引言 1
(一) 问题的提出 1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三) 理论依据 2
二、 文献综述 3
(一)国内小学习作相关研究 3
(二)现有研究的评述 5
三、 研究设计 5
(一) 概念界定 5
(二) 研究对象 6
(三) 研究方法 6
(四) 研究思路 6
四、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6
(一)研究现状 7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5
五、改进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 16
(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动机 16
(二)培养观察能力,增加素材积累 17
(三)倡导个性化写作,培养创新精神 17
(四)实施多元评改方式,全面提升写作水平 18
六、 结语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 21
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习作情况调查问卷 21
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习作情况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23
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情况教师访谈提纲 25
致谢 26
引言
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根据明确、具体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来进行写作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他们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在经历了第一学段(12年级)的写话准备之后,习作教学便在三年级正式开始。不管是从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还是习作教学本身的角度来看,小学三年级起步阶段的语文习作教学都颇具研究意义。
纵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难看出学生的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体体现在不同学段的目标和内容要求的不同上。相较于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目标,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会出现很多二升三年级的学生难以快速适应习作教学的情况,他们从此便对写作文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如果教师能在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也就是从写话教学到习作教学过渡的关键时期,抓住习作教学的最佳契机,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更高要求的写作形式,就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写话到习作的过渡,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顺利地完成习作的起步教学指导。
研究目的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目的
研究者希望通过对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的现状和有关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教师的教学指导方法等方面因素出发,提出相对应的策略,从而为提高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促进作用。
2、课题研究的意义
不管是从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还是习作教学本身的角度来看,小学三年级起步阶段的语文习作教学都颇具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根据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分析,研究者发现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面的研究较多,但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小学的第三学段(56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献资料调查显示有关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三年级又处于习作教学的基础起步阶段,因此此项研究更具现实意义和价值。对现今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这一定能够为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起到补充与完善作用。
(2)实践意义
本研究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常熟市S小学三年级为研究对象,对S小学三年级的语文习作教学进行全面调查,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从而提出相对应的改进策略。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师更新习作教学理念,改进习作教学方法,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人类认知视为复杂有机体在复杂环境中的一种具体的生物适应形式。他用平衡化建构过程来解释儿童的认知发展,认为儿童的认知系统经历了以下四个主要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特点各有不同,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具有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概念思维过渡的特点,他们的观察能力也正处于最佳发展时期。此时的习作教学应多以观察类作文为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去写真人真事,从而让学生的写作得到初步训练,为今后更高要求的习作奠基,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向“形式运算阶段”发展。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确定了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两种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基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应在儿童的智力(认知)发展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在二年级写话教学阶段的末期适当进行习作教学的渗透,为三年级习作教学的开展铺垫。在三年级的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习作范文,把整篇习作分割成一个个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片段,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语句片段、尝试练习写作,通过串联写话片段,帮助学生降低直接进行整篇习作练习的难度。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给予的这种帮助,便是发展支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他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应当是教学活动中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他们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忽视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应当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在三年级的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二年级写话教学板块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明辨写话教学与习作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异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开展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习作的兴趣,从此乐于写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7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