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晨间室内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以A园某班为例
幼儿园大班晨间室内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以A园某班为例[20191209123908]
摘要:
晨间室内活动是幼儿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开始,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和技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晨间室内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宽松、愉悦的活动空间,在轻松、自主的氛围中,幼儿通过游戏来获得知识和技能。良好的晨间室内活动为幼儿一天的精彩生活奠定了基础。本文采用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常熟市A幼儿园某班晨间室内活动的情况进行研究,主要观察了材料投放、区域设置、主题特点、同伴互动等方面。结果表明:在幼儿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对活动规则不是很明确,不能完全按照要求来进行晨间室内活动;在教师方面的问题是:教师不能及时关注幼儿的行为,对幼儿缺少必要的指导;在活动材料方面:活动材料不能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兴趣,材料投放缺少变化。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意在让幼儿更好的展开晨间室内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晨间活动室内活动大班幼儿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一)选题来源 1
(二)目的和意义 1
(三)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2
(一)晨间室内活动的意义 2
(二)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3
(三)活动中的幼儿互动 4
(四)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4
(五)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5
三、 研究方法及过程 6
(一)研究方法 6
(二)研究对象 6
(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7
四、晨间室内活动的现状与分析 7
(一)晨间室内活动的材料投放 7
(二)晨间室内活动的区域设置 9
(三)晨间室内活动的主题特点 10
(四)晨间室内活动的幼儿互动 11
(五)晨间室内活动的教师指导 12
五、晨间室内活动的问题与分析 12
(一)活动材料的投放不够合理 12
(二)活动的区域设置不够科学 13
(三)活动主题类型缺乏趣味性 13
(四)活动中幼儿互动不够积极 13
(五)活动中教师指导不够充分 14
六、晨间室内活动的对策与建议 14
(一)增强材料投放的丰富性 14
(二)提高区域设置的科学性 15
(三)提倡主题类型的民主性 16
(四)促进幼儿互动的积极性 16
(五)加强教师指导的多样性 17
七、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20
致谢 23
一、问题的提出
(一) 选题来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提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遇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儿童早期就是游戏的时期,游戏与儿童的发展密不可分。而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教师对幼儿影响的重要载体。幼儿园各种游戏的开展都离不开材料的使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第二十五条表明:“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 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体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提到:“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材料进入了幼儿园,使幼儿园的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大量的材料涌入幼儿园,幼儿园是否合理或者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幼儿园是如何使用这些材料的呢?
大班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一个转折期,也是孩子从游戏阶段到学习阶段的一个转折期。在此期间,如何帮助幼儿成功渡过这个时期就显得尤为重要。晨间,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来到幼儿园,进入教室的第一个集体活动就是晨间室内活动。晨间室内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一个环节。因此,我想从幼儿每天都要进行的晨间室内活动入手,研究幼儿园大班晨间室内活动的开展情况。
(二)目的和意义
1.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幼儿园大班晨间室内活动的开展情况。本研究将从晨间室内活动材料的种类、材料的特点、材料的投放、材料的更换以及幼儿对材料的利用、教师对幼儿的指导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究。从而研究幼儿园在晨间室内活动中的活动情况。
2.意义:
本研究针对幼儿园大班的晨间室内活动,探究幼儿园以及教师如何更好的利用材料来开展活动,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园以及教师也可以参考研究的内容,探究自己班级内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以更好的组织晨间室内活动,让幼儿更好的体会入园的乐趣,在晨间室内活动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三)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1. 晨间室内活动的概念
幼儿园晨间室内活动也称晨间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也被称为活动区活动或开放教育,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落,选择材料,决定操作的次数,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地感知和思考,建立自己表象的概念,并通过语言、动作、图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蕴含着松散性、愉悦性、顺应儿童求知天性的种种特点,是培植幼儿创造力的土壤。
笔者在观察期间发现该班的晨间室内活动基本分为图书活动和桌面游戏两大部分。幼儿在活动中可依据本人的意愿选择合适的位置,挑选感兴趣的材料,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地感知和思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笔者认为所谓晨间室内活动,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提供适宜操作的空间、材料和恰当的规则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的选择材料进行操作,从而获得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2. 桌面游戏的概念
桌面游戏是BoardGame的翻译,也可以叫做桌上游戏。在这里桌面游戏特指幼儿在桌面上操作的游戏,可以分为棋类、绘画、折纸、泥塑、益智游戏、拼搭积木等多个部分。笔者认为幼儿的桌面游戏,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方法、制定不同的规则来操作材料,从而达到学习的发展的目的。在晨间室内活动中,桌面游戏占有很大的比例。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晨间室内活动的意义
一日之计在于晨,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从晨间室内活动开始的。家长满怀憧憬的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度过轻松、愉快的一天。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晨间室内活动的良好开展为幼儿高兴、快乐的一日生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国内有不少学者对幼儿的晨间室内活动进行研究。实践证明,开展多种形式的晨间室内活动,不仅锻炼幼儿肌体,还能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习惯。林梅菊认为,晨间室内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开端。紧紧抓住这一环节,在晨间室内活动中,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才能让幼儿以一种愉悦的情绪投入到一天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中。张琴表明,晨间室内活动作为幼儿的第一个集中性活动,它能使幼儿的神经系统由半睡眠状态转入清醒状态,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使幼儿愉快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
因此,在一日生活的管理和研究上,我们应该重视晨间室内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幼儿园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我国有很多学者认为在晨间室内活动中材料的投放非常重要,并不是材料投放的越多越精美就是好。华爱华表明:玩具与儿童的发展,一方面有年龄、性别、种类等制约因素,同时它又不完全受此制约,主要在于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在于玩具接触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到内在的生理体验,以及由这种体验引起的外在物理经验。其中既有同化,又产生顺应,以达到适应。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体验和经验,建构不同的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
刘焱等人的观察研究发现:用结构造型材料开展游戏,儿童更多地是独自玩或进行平行游戏。邱学青的研究表明:玩具材料的提供与儿童游戏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提供单一活动项目的器材只能满足一个儿童的需要,而多重活动项目的器材可供几个儿童同时玩耍。孙甜甜提出: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
现在的学者也多认为在晨间室内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基础。刘筱丽认为:在幼儿活动中,不同的材料,就可引发相应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的。杨虹指出:材料是幼儿的另一位教师,环境和材料本身就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有学者针对晨间室内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提出了几项原则。刘娟提出,在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应注重以下原则:安全性和合理性的原则;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原则;操作性和互动性的原则;针对性和计划性的原则。刘秀艳、王晓亚提出活动材料的投放原则有:安全性和艺术性原则;丰富性和趣味性原则;可塑性和地方性原则;操作性和启发性原则;目标性和探究性原则;针对性和计划性原则;生活性和情感性原则;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国外也有学者对材料的投放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皮亚杰曾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还指出知识的产生有赖于儿童对材料的探索、操作和摆弄。活动材料的提供对幼儿的活动有着重要启示,一些研究也反映了幼儿和活动材料之间的关系:较少的活动材料使儿童在拥挤的空间内更多地表现攻击及竞争行为(Aiello, Nicosia&ompson, 1979);适量的活动材料会导致儿童与同伴游戏的增加(Vandell, W illson & Buchanan, 1980);活动材料的性质及其它环境条件也影响儿童的交往,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多见于绘画、图书角及其他较为安静的活动中。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合理有效地投放晨间室内活动的活动材料,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三)活动中的幼儿互动
同伴在这里是指在游戏中结成的伙伴关系。同伴关系对游戏的性质和游戏的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国内学者也对同伴互动做了相应的研究。华爱华指出,儿童有了玩伴可以增强游戏的社会性和合作性。邱学青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游戏越来越向着社会性的方向发展,同伴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国外也有学者对幼儿同伴关系做了相关研究。鲁本斯坦和沃斯(Rubenstein & Howes)在对一个家庭的自由游戏的研究中设计了两种情景:一是独自玩耍,一是与一个同伴一起玩。结果表明,后者的游戏比前者更趋于复杂化,儿童能更多更好地使用物体。显然,同伴有助于强化儿童已掌握的技能,有利于更复杂的行为的发展。皮亚杰说过,认知发展的进步随与同伴接触的多少而变化。可见,同伴对于儿童的发展是多么重要。纽森的研究结论也证明,在共同游戏中,儿童可以获得很多社会行为的基本规则。
良好的同伴互动关系不仅能够促进晨间室内活动的开展,还能促使幼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幼儿教师通常都是女性,女孩和教师有从事相同活动的倾向,教师往往会在从事女性化活动的儿童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典型的男性化游戏行为不太可能引起教师的注意或强化。
国内学者对晨间室内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做了相关研究。华爱华指出:教师的指导应按儿童认知、动作的自然成熟规律,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步骤进行,重要的是有顺序地提供合适的结构材料。在指导过程中,教师的组织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必须掌握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动作发展特点。
国外学者Serbin,Tonick和Sternglanz探究了教师在游戏活动区域对儿童游戏的影响,以及教师对各类有性别区分的玩具示范游戏中所具有的影响。结果显示:教师在场时,男孩和女孩都增加了活动参与率。
正如皮亚杰所认为的:结构游戏似乎是一种趋向于工作的活动形式,所以指导不当的话,会使结构游戏失去游戏的意义,使儿童失去兴趣。因此,在晨间室内活动过程当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儿童的主动性和意愿,综合采用适当的介入方法对幼儿进行指导。
(五)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1. 晨间室内活动的功能
许多教师在活动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要么认为晨间室内活动就是让儿童开心的玩,使晨间室内活动应有的教育价值难以实现;要么认为晨间室内活动就是受教育,教师干预频繁,过分追求结果而忽视了晨间室内活动的娱乐功能。陈鹤琴明确提出儿童游戏与工作的关系: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儿童学习的主要途径。晨间室内活动应追随和支持着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将游戏和学习融合在一起。
2. 活动材料的投放
随着教师对材料重要性认识的不断调高,有些教师片面的认为材料越多越好,在活动区域投放了五花八门的材料,倾其所能,聚其所有。但是,幼儿在操作的时候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影响了正常的操作与探索。同时,材料单一,不能满足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也会阻碍活动的深入开展。欧卫丹提出:教师在投放材料时,非常注重他人成功的经验,却没有把材料投放的重点放在幼儿身上,依据本班的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做出准确、科学的选择。
3. 教师如何指导
由于教师不知道观察的操作性做法,尽管知道游戏中观察的重要性,也只有爱莫能助。缺乏观察,教师不能充分理解和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对在游戏中究竟该怎样指导、指导什么存在疑虑,对幼儿游戏的行为不能给予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使游戏效果不了了之,影响了游戏开展的积极性。教师对晨间室内活动的观察是了解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对晨间室内活动有效指导的前提,是对晨间室内活动正确评价的保证,也是制定下次晨间室内活动的依据。尽管知道观察的重要性,但是,在晨间室内活动中如何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让不少教师感到很困惑。缺乏观察,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和理解儿童的游戏行为,不能对儿童的游戏行为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致使游戏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教师开展游戏的积极性以及儿童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包括现场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深入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对幼儿晨间室内活动的情况进行直接的和全面的研究,力求获得真实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⒈ 文献法
从中文期刊网搜索关于区域游戏、桌面游戏的期刊,从而归纳总结出已有的研究现状。
摘要:
晨间室内活动是幼儿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开始,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和技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晨间室内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宽松、愉悦的活动空间,在轻松、自主的氛围中,幼儿通过游戏来获得知识和技能。良好的晨间室内活动为幼儿一天的精彩生活奠定了基础。本文采用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常熟市A幼儿园某班晨间室内活动的情况进行研究,主要观察了材料投放、区域设置、主题特点、同伴互动等方面。结果表明:在幼儿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对活动规则不是很明确,不能完全按照要求来进行晨间室内活动;在教师方面的问题是:教师不能及时关注幼儿的行为,对幼儿缺少必要的指导;在活动材料方面:活动材料不能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兴趣,材料投放缺少变化。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意在让幼儿更好的展开晨间室内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晨间活动室内活动大班幼儿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一)选题来源 1
(二)目的和意义 1
(三)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2
(一)晨间室内活动的意义 2
(二)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3
(三)活动中的幼儿互动 4
(四)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4
(五)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5
三、 研究方法及过程 6
(一)研究方法 6
(二)研究对象 6
(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7
四、晨间室内活动的现状与分析 7
(一)晨间室内活动的材料投放 7
(二)晨间室内活动的区域设置 9
(三)晨间室内活动的主题特点 10
(四)晨间室内活动的幼儿互动 11
(五)晨间室内活动的教师指导 12
五、晨间室内活动的问题与分析 12
(一)活动材料的投放不够合理 12
(二)活动的区域设置不够科学 13
(三)活动主题类型缺乏趣味性 13
(四)活动中幼儿互动不够积极 13
(五)活动中教师指导不够充分 14
六、晨间室内活动的对策与建议 14
(一)增强材料投放的丰富性 14
(二)提高区域设置的科学性 15
(三)提倡主题类型的民主性 16
(四)促进幼儿互动的积极性 16
(五)加强教师指导的多样性 17
七、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20
致谢 23
一、问题的提出
(一) 选题来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提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遇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儿童早期就是游戏的时期,游戏与儿童的发展密不可分。而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教师对幼儿影响的重要载体。幼儿园各种游戏的开展都离不开材料的使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第二十五条表明:“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 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体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提到:“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材料进入了幼儿园,使幼儿园的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大量的材料涌入幼儿园,幼儿园是否合理或者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幼儿园是如何使用这些材料的呢?
大班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一个转折期,也是孩子从游戏阶段到学习阶段的一个转折期。在此期间,如何帮助幼儿成功渡过这个时期就显得尤为重要。晨间,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来到幼儿园,进入教室的第一个集体活动就是晨间室内活动。晨间室内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一个环节。因此,我想从幼儿每天都要进行的晨间室内活动入手,研究幼儿园大班晨间室内活动的开展情况。
(二)目的和意义
1.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幼儿园大班晨间室内活动的开展情况。本研究将从晨间室内活动材料的种类、材料的特点、材料的投放、材料的更换以及幼儿对材料的利用、教师对幼儿的指导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究。从而研究幼儿园在晨间室内活动中的活动情况。
2.意义:
本研究针对幼儿园大班的晨间室内活动,探究幼儿园以及教师如何更好的利用材料来开展活动,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园以及教师也可以参考研究的内容,探究自己班级内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以更好的组织晨间室内活动,让幼儿更好的体会入园的乐趣,在晨间室内活动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三)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1. 晨间室内活动的概念
幼儿园晨间室内活动也称晨间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也被称为活动区活动或开放教育,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落,选择材料,决定操作的次数,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地感知和思考,建立自己表象的概念,并通过语言、动作、图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蕴含着松散性、愉悦性、顺应儿童求知天性的种种特点,是培植幼儿创造力的土壤。
笔者在观察期间发现该班的晨间室内活动基本分为图书活动和桌面游戏两大部分。幼儿在活动中可依据本人的意愿选择合适的位置,挑选感兴趣的材料,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地感知和思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笔者认为所谓晨间室内活动,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提供适宜操作的空间、材料和恰当的规则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的选择材料进行操作,从而获得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2. 桌面游戏的概念
桌面游戏是BoardGame的翻译,也可以叫做桌上游戏。在这里桌面游戏特指幼儿在桌面上操作的游戏,可以分为棋类、绘画、折纸、泥塑、益智游戏、拼搭积木等多个部分。笔者认为幼儿的桌面游戏,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方法、制定不同的规则来操作材料,从而达到学习的发展的目的。在晨间室内活动中,桌面游戏占有很大的比例。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晨间室内活动的意义
一日之计在于晨,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从晨间室内活动开始的。家长满怀憧憬的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度过轻松、愉快的一天。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晨间室内活动的良好开展为幼儿高兴、快乐的一日生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国内有不少学者对幼儿的晨间室内活动进行研究。实践证明,开展多种形式的晨间室内活动,不仅锻炼幼儿肌体,还能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习惯。林梅菊认为,晨间室内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开端。紧紧抓住这一环节,在晨间室内活动中,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才能让幼儿以一种愉悦的情绪投入到一天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中。张琴表明,晨间室内活动作为幼儿的第一个集中性活动,它能使幼儿的神经系统由半睡眠状态转入清醒状态,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使幼儿愉快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
因此,在一日生活的管理和研究上,我们应该重视晨间室内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幼儿园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我国有很多学者认为在晨间室内活动中材料的投放非常重要,并不是材料投放的越多越精美就是好。华爱华表明:玩具与儿童的发展,一方面有年龄、性别、种类等制约因素,同时它又不完全受此制约,主要在于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在于玩具接触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到内在的生理体验,以及由这种体验引起的外在物理经验。其中既有同化,又产生顺应,以达到适应。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体验和经验,建构不同的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
刘焱等人的观察研究发现:用结构造型材料开展游戏,儿童更多地是独自玩或进行平行游戏。邱学青的研究表明:玩具材料的提供与儿童游戏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提供单一活动项目的器材只能满足一个儿童的需要,而多重活动项目的器材可供几个儿童同时玩耍。孙甜甜提出: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
现在的学者也多认为在晨间室内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基础。刘筱丽认为:在幼儿活动中,不同的材料,就可引发相应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的。杨虹指出:材料是幼儿的另一位教师,环境和材料本身就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有学者针对晨间室内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提出了几项原则。刘娟提出,在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应注重以下原则:安全性和合理性的原则;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原则;操作性和互动性的原则;针对性和计划性的原则。刘秀艳、王晓亚提出活动材料的投放原则有:安全性和艺术性原则;丰富性和趣味性原则;可塑性和地方性原则;操作性和启发性原则;目标性和探究性原则;针对性和计划性原则;生活性和情感性原则;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国外也有学者对材料的投放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皮亚杰曾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还指出知识的产生有赖于儿童对材料的探索、操作和摆弄。活动材料的提供对幼儿的活动有着重要启示,一些研究也反映了幼儿和活动材料之间的关系:较少的活动材料使儿童在拥挤的空间内更多地表现攻击及竞争行为(Aiello, Nicosia&ompson, 1979);适量的活动材料会导致儿童与同伴游戏的增加(Vandell, W illson & Buchanan, 1980);活动材料的性质及其它环境条件也影响儿童的交往,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多见于绘画、图书角及其他较为安静的活动中。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合理有效地投放晨间室内活动的活动材料,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三)活动中的幼儿互动
同伴在这里是指在游戏中结成的伙伴关系。同伴关系对游戏的性质和游戏的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国内学者也对同伴互动做了相应的研究。华爱华指出,儿童有了玩伴可以增强游戏的社会性和合作性。邱学青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游戏越来越向着社会性的方向发展,同伴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国外也有学者对幼儿同伴关系做了相关研究。鲁本斯坦和沃斯(Rubenstein & Howes)在对一个家庭的自由游戏的研究中设计了两种情景:一是独自玩耍,一是与一个同伴一起玩。结果表明,后者的游戏比前者更趋于复杂化,儿童能更多更好地使用物体。显然,同伴有助于强化儿童已掌握的技能,有利于更复杂的行为的发展。皮亚杰说过,认知发展的进步随与同伴接触的多少而变化。可见,同伴对于儿童的发展是多么重要。纽森的研究结论也证明,在共同游戏中,儿童可以获得很多社会行为的基本规则。
良好的同伴互动关系不仅能够促进晨间室内活动的开展,还能促使幼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幼儿教师通常都是女性,女孩和教师有从事相同活动的倾向,教师往往会在从事女性化活动的儿童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典型的男性化游戏行为不太可能引起教师的注意或强化。
国内学者对晨间室内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做了相关研究。华爱华指出:教师的指导应按儿童认知、动作的自然成熟规律,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步骤进行,重要的是有顺序地提供合适的结构材料。在指导过程中,教师的组织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必须掌握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动作发展特点。
国外学者Serbin,Tonick和Sternglanz探究了教师在游戏活动区域对儿童游戏的影响,以及教师对各类有性别区分的玩具示范游戏中所具有的影响。结果显示:教师在场时,男孩和女孩都增加了活动参与率。
正如皮亚杰所认为的:结构游戏似乎是一种趋向于工作的活动形式,所以指导不当的话,会使结构游戏失去游戏的意义,使儿童失去兴趣。因此,在晨间室内活动过程当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儿童的主动性和意愿,综合采用适当的介入方法对幼儿进行指导。
(五)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1. 晨间室内活动的功能
许多教师在活动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要么认为晨间室内活动就是让儿童开心的玩,使晨间室内活动应有的教育价值难以实现;要么认为晨间室内活动就是受教育,教师干预频繁,过分追求结果而忽视了晨间室内活动的娱乐功能。陈鹤琴明确提出儿童游戏与工作的关系: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儿童学习的主要途径。晨间室内活动应追随和支持着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将游戏和学习融合在一起。
2. 活动材料的投放
随着教师对材料重要性认识的不断调高,有些教师片面的认为材料越多越好,在活动区域投放了五花八门的材料,倾其所能,聚其所有。但是,幼儿在操作的时候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影响了正常的操作与探索。同时,材料单一,不能满足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也会阻碍活动的深入开展。欧卫丹提出:教师在投放材料时,非常注重他人成功的经验,却没有把材料投放的重点放在幼儿身上,依据本班的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做出准确、科学的选择。
3. 教师如何指导
由于教师不知道观察的操作性做法,尽管知道游戏中观察的重要性,也只有爱莫能助。缺乏观察,教师不能充分理解和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对在游戏中究竟该怎样指导、指导什么存在疑虑,对幼儿游戏的行为不能给予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使游戏效果不了了之,影响了游戏开展的积极性。教师对晨间室内活动的观察是了解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对晨间室内活动有效指导的前提,是对晨间室内活动正确评价的保证,也是制定下次晨间室内活动的依据。尽管知道观察的重要性,但是,在晨间室内活动中如何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让不少教师感到很困惑。缺乏观察,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和理解儿童的游戏行为,不能对儿童的游戏行为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致使游戏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教师开展游戏的积极性以及儿童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包括现场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深入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对幼儿晨间室内活动的情况进行直接的和全面的研究,力求获得真实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⒈ 文献法
从中文期刊网搜索关于区域游戏、桌面游戏的期刊,从而归纳总结出已有的研究现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