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调查研究——以A幼儿园为例
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调查研究——以A幼儿园为例[20191209123752]
内容摘要:为了研究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探寻影响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开展的原因,本文以A幼儿园为对象,采用观察法对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现状加以描述与分析,发现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存在着活动时间不稳定、活动形式单一、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范围较小、幼儿不愿意积极参加歌唱教学活动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源自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育观念相对陈旧,致使歌唱教学活动忽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缺乏新颖性和灵活性。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重视歌唱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提升教师的艺术素养,并改变单一的歌唱教学活动模式,提高管理者与教师对歌唱教学活动的重视,以提高幼儿的活动主体性,促进歌唱教学活动更好地展开。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幼儿园歌唱教学调查研究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依据 2
(一)相关文件依据 2
(二)理论依据 2
(三)已有研究成果 3
三、研究过程 4
(一)研究方法 4
(二)研究对象 4
(三)现状描述 5
四、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2
(一)歌唱教学活动的活动时间不够稳定 12
(二)以实物导入的活动太少,材料准备利用率低,活动形式比较固定单一 13
(三)忽视幼儿在歌唱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14
(四)歌唱教学活动中,幼儿表现“两极分化”,歌唱教学活动的效果不明显 15
五、思考与建议 16
(一)重视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保证活动时间的稳定性 16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艺术素养 16
(三)重视幼儿园歌唱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活动过程 17
六、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20
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调查研究
——以A幼儿园为例
一、 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在对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和交际能力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见习时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位叫可可的小女孩,不管是在进行区域游戏,还是做操,都会哼着歌曲,有时候甚至一直重复一首歌曲。我问过可可:“你为什么一直在唱歌?”她说:“我很开心。”我问:“老师会教你们唱歌吗?”她说:“会的,我最喜欢了。”从她的言语、表情和行为之中,我感受到歌唱带给她的内心极大的愉悦。这也便是我调查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起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到:“幼儿要能够经常自哼自唱或模仿有趣的动作、表情和声调,能够经常唱唱跳跳,愿意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幼儿要能够模仿学唱短小歌曲,能够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的歌唱,能够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歌唱。”但教学效果显示,在实际的歌唱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着幼儿注意力低下,歌曲学不会,不愿意参加歌唱教学活动等现状。因此,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切实开展好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分类,我发现关于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设计的各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是对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活动过程和实际效果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并且绝大部分的研究者都是从宏观角度讲述了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原则和方法,并没有对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实际现状做更为清晰的描述和分析,进而从实际教学过程出发,对幼儿歌唱教学加以改革和完善。为此,我采用了观察法,以一所幼儿园为例,了解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研究从教学活动的时间、教学活动的目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师幼之间的交流、幼儿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效果等六个方面着手,对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现状加以描述,并对现状进行分析,以及针对幼儿园歌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引起幼儿园教师对歌唱教学活动的重视,同时,也为有效开展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二、研究依据
本文是一个调查性分析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到了一系列的依据:
(一) 相关文件依据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以及《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都是幼儿园教育领域的指导性文件,可以作为直接依据。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指出:“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
《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提供幼儿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园活动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需要”等内容。
《指南》中提到“幼儿要能够经常自哼自唱或模仿有趣的动作、表情和声调,能够经常唱唱跳跳,愿意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幼儿要能够模仿学唱短小歌曲,能够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的歌唱,能够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歌唱”。
另外《劳动人事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颁发<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文件中规定“幼儿园专职教师应该每班配2-2.5人。全日制幼儿园保育员平均每班配0.8-1人;寄宿制幼儿园保育员平均每班配2-2.2人”。
(二)理论依据
许卓娅教授认为歌唱教学活动的主要材料是歌曲,认为歌曲的歌词应该具有童趣并且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的内容要能够适宜用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曲调不应该太宽,节奏节拍要比较简单,歌曲速度要适中,旋律比较平稳,结构要短小工整。
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认为,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目标绝不应该是仅仅为了教会幼儿学唱几首歌曲,而应该是培养或提高幼儿对歌唱的兴趣;应该要指导幼儿用自然的、好听的声音,正确地演唱方式进行歌唱;应该让幼儿尝试用不一样的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内心的情感体验。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强调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获得的。
北京师范大学王懿颖老师认为歌唱教学活动目的的实现与否有赖于幼儿是否积极地参加到有趣的歌唱教学活动中。着重强调活动的气氛,不能把愉快地歌唱活动变成枯燥的念歌词活动。
陈鹤琴在他的教育论中提到,“凡是幼儿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才是他自己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在学习的最初日子里怀着多么激动的心情跨进学校门槛,怀着多么深切的信任注视着老师的眼睛!”
(三)已有研究成果
在整理文献综述的过程中,我整理发现了以下与本文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
湖南省长沙师范大学崔红英老师设想并初步探索“幼儿移情渗透式歌唱教学”。她主张的这种歌唱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阶段:教师的情感体验阶段——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阶段——回忆、模仿、表演阶段——移情讨论阶段——声情并茂地演出阶段。
许卓娅教授创造出一种“系列层次活动”设计的理念和实践模式。该模式强调歌唱教学活动不是一味的重复性的活动,在活动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是包含着新的要求的。伴随着新要求的提出,使幼儿的刺激性得到提高,来控制幼儿因重复学唱歌曲而产生的厌恶疲劳或者兴奋扩散等情况。这个模式最大的亮点在于歌唱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新授”和“复习”的概念逐渐被“第X层次”打破。另外,由于新要求的提出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班级幼儿的了解,提出面向全体幼儿的或者个别幼儿的要求,针对性地促进幼儿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葛成凤老师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幼儿歌唱兴趣不高、歌唱的表现力创造力不足等问题。调查发现影响歌唱教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音乐水平的欠缺以及对歌唱教学缺乏热情,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与形式单一等方面。
华中师范大学林晶晶老师指出幼儿在歌唱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老观众”、“老演员”的情况。通过从歌唱教育材料中歌曲的类型、内容、旋律、节奏型、结构形式以及幼儿歌唱教育的目标、组织形式、方法途径、幼儿园环境及配套设施、幼儿教师、幼儿家长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发现造成幼儿不喜欢唱歌、不愿意在众人面前歌唱的原因主要是歌唱教学活动目标“唯情感化”,幼儿歌唱活动次数较少,歌唱活动的日常渗透较少,幼儿教师对歌唱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等方面。
儿童教育家陈泽铭认为首先教师要建立起一定的意识,意识到通过歌唱教学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乐感,培养幼儿对音高、节奏、音色的把握能力;另外,教师本身要具有一定地审美意识,不能给幼儿以错误的审美观念;其次,教师应该掌握一些歌唱教学活动的手段;最后,陈泽铭还强调,教师在歌唱教学活动中应该灵活地采用多种歌唱形式,来提高幼儿歌唱积极性,并让幼儿感受不同的歌唱形式,在有适合幼儿演唱的歌曲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三、研究过程
本文是个案研究,主要通过观察记录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进行研究。
(一)研究方法
第一、观察记录法。
观察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对其活动目标和材料准备、活动时长和频次、活动流程、师幼互动表现、幼儿的表现、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记录。
第二、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
描述观察到的有关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现状,了解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开展的真实情况,并通过分类整理以及数据统计对现状进行分析。
(二)研究对象
A幼儿园是一所公助民办的幼儿园,地处苏州古迹寒山寺对岸。开办于2012年9月,总面积 4700平方米,绿化面积1011平方米,户外活动面积1706平方米。园内有塑胶活动场地、大型玩具、玩沙池、图书室、美术室、电脑房、科学发现室、多功能演艺厅等区块。A幼儿园共八个班级,一个亲子活动室,每班有幼儿活动室、午睡室,盥洗室等区块。共有14名教师,全部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综合以上因素,该幼儿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现状描述
三个月的时间,我观察记录了13次A幼儿园小班的歌唱教学活动,8次A幼儿园中班的歌唱教学活动,3次A幼儿园大班的歌唱教学活动。经过整理分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现状:
1.活动频次和时长
经过观察,A幼儿园平均每周有一次歌唱教学活动。一般情况下,小班歌唱教学活动时长为15分钟,中班歌唱教学活动时长为20分钟,大班歌唱教学活动时长为30分钟。并且在三个月内,共出现过两次,一周两节甚至三节歌唱教学活动的情况;共出现过8次活动时长波动较大的情况,其中包括5次小班歌唱教学活动不足10分钟或者超过20分钟的情况,以及3次中班歌唱教学活动不足20分钟或者长达30多分钟的情况。并且活动的组织时间不稳定,24次歌唱教学活动出现过10次由于活动之外的事件导致歌唱教学活动中断或延后的情况。
2.目标确定和材料准备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我发现在24次歌唱教学活动中,有19次活动是开展之前就确定了目标的,有5次活动是没有确定目标的。并且有21次活动的目标体现了情感、态度和技能三方面的目标,有3次活动是只体现了知识和情感方面的目标。
我将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准备材料的使用情况分为没有准备材料、准备材料没有使用、准备材料只在导入部分使用以及准备材料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使用四种,对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准备材料的使用情况作了如下统计:
表1 24例歌唱教学活动中准备材料使用状况统计表
准备材料 没有准备材料 准备材料没有使用 只在导入部分使用 整个过程中使用
次数 11 3 8 2
所占比例 45.9% 12.5% 33.3% 8.4%
由表1可见,在24例歌唱教学活动中,有11例歌唱教学活动没有准备材料;有3例歌唱教学活动有准备材料,但是没有使用;有8例歌唱教学活动仅在活动的导入部分使用了准备材料,没有在活动组织过程中使用;有2例歌唱教学活动在整个歌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使用了准备材料。材料的准备和利用率较低。
3.活动流程
(1)导入过程
根据搜集到的材料,我将A 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导入过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以“小朋友们,我们今天来学一首新的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做***”的形式直接导入。如小班歌唱教学活动《我爱我的幼儿园》中导入部分,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儿歌,它的名字叫做<我爱我的幼儿园>”;
二是以“你们见过**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征?”的问答形式导入。如小班歌唱教学活动《小猪睡觉》的导入为“你们见过小猪吗?它最喜欢做什么事情,他睡觉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会发出怎么样的声音?”;
三是以图片的形式导入。如大班歌唱教学活动《国旗,国旗真美丽》以一系列象征中国的标志进行导入;
四是以实物的形式导入。如小班歌唱教学活动《跳跳糖》,是以让幼儿看到尝到跳跳糖进行导入。
表2 24例歌唱教学活动中导入活动现状统计表
导入活动的形式 直接导入 以问答导入 以图片导入 以实物导入
次数 7 10 5 2
所占比例 29.2% 41.7% 20.9% 8.4%
通过表2可以看出,在24例歌唱教学活动中有7次活动是以直接形式导入,有10次活动是以问答形式导入,有5次活动是以图片形式导入,还有两次活动是以实物形式导入。其中以实物导入的活动所占比例最少。
(2)活动组织形式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我将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分为以下几种:
形式一。以教师教小朋友们念歌词为主。主要活动环节为教师清唱——念儿歌——领唱和念儿歌——幼儿齐唱。如记录一:
观察日期:2013年10月4号
观察时间:上午9:30-9:45
观察地点:小(3)班
观察内容:
歌唱教学活动《我爱我的幼儿园》
导入过程: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儿歌,它的名字叫做《我爱我的幼儿园》”
内容摘要:为了研究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探寻影响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开展的原因,本文以A幼儿园为对象,采用观察法对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现状加以描述与分析,发现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存在着活动时间不稳定、活动形式单一、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范围较小、幼儿不愿意积极参加歌唱教学活动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源自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育观念相对陈旧,致使歌唱教学活动忽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缺乏新颖性和灵活性。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重视歌唱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提升教师的艺术素养,并改变单一的歌唱教学活动模式,提高管理者与教师对歌唱教学活动的重视,以提高幼儿的活动主体性,促进歌唱教学活动更好地展开。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幼儿园歌唱教学调查研究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依据 2
(一)相关文件依据 2
(二)理论依据 2
(三)已有研究成果 3
三、研究过程 4
(一)研究方法 4
(二)研究对象 4
(三)现状描述 5
四、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2
(一)歌唱教学活动的活动时间不够稳定 12
(二)以实物导入的活动太少,材料准备利用率低,活动形式比较固定单一 13
(三)忽视幼儿在歌唱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14
(四)歌唱教学活动中,幼儿表现“两极分化”,歌唱教学活动的效果不明显 15
五、思考与建议 16
(一)重视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保证活动时间的稳定性 16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艺术素养 16
(三)重视幼儿园歌唱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活动过程 17
六、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20
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调查研究
——以A幼儿园为例
一、 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在对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和交际能力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见习时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位叫可可的小女孩,不管是在进行区域游戏,还是做操,都会哼着歌曲,有时候甚至一直重复一首歌曲。我问过可可:“你为什么一直在唱歌?”她说:“我很开心。”我问:“老师会教你们唱歌吗?”她说:“会的,我最喜欢了。”从她的言语、表情和行为之中,我感受到歌唱带给她的内心极大的愉悦。这也便是我调查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起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到:“幼儿要能够经常自哼自唱或模仿有趣的动作、表情和声调,能够经常唱唱跳跳,愿意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幼儿要能够模仿学唱短小歌曲,能够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的歌唱,能够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歌唱。”但教学效果显示,在实际的歌唱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着幼儿注意力低下,歌曲学不会,不愿意参加歌唱教学活动等现状。因此,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切实开展好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分类,我发现关于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设计的各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是对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活动过程和实际效果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并且绝大部分的研究者都是从宏观角度讲述了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原则和方法,并没有对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实际现状做更为清晰的描述和分析,进而从实际教学过程出发,对幼儿歌唱教学加以改革和完善。为此,我采用了观察法,以一所幼儿园为例,了解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研究从教学活动的时间、教学活动的目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师幼之间的交流、幼儿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效果等六个方面着手,对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现状加以描述,并对现状进行分析,以及针对幼儿园歌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引起幼儿园教师对歌唱教学活动的重视,同时,也为有效开展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二、研究依据
本文是一个调查性分析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到了一系列的依据:
(一) 相关文件依据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以及《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都是幼儿园教育领域的指导性文件,可以作为直接依据。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指出:“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
《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提供幼儿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园活动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需要”等内容。
《指南》中提到“幼儿要能够经常自哼自唱或模仿有趣的动作、表情和声调,能够经常唱唱跳跳,愿意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幼儿要能够模仿学唱短小歌曲,能够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的歌唱,能够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歌唱”。
另外《劳动人事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颁发<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文件中规定“幼儿园专职教师应该每班配2-2.5人。全日制幼儿园保育员平均每班配0.8-1人;寄宿制幼儿园保育员平均每班配2-2.2人”。
(二)理论依据
许卓娅教授认为歌唱教学活动的主要材料是歌曲,认为歌曲的歌词应该具有童趣并且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的内容要能够适宜用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曲调不应该太宽,节奏节拍要比较简单,歌曲速度要适中,旋律比较平稳,结构要短小工整。
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认为,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目标绝不应该是仅仅为了教会幼儿学唱几首歌曲,而应该是培养或提高幼儿对歌唱的兴趣;应该要指导幼儿用自然的、好听的声音,正确地演唱方式进行歌唱;应该让幼儿尝试用不一样的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内心的情感体验。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强调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获得的。
北京师范大学王懿颖老师认为歌唱教学活动目的的实现与否有赖于幼儿是否积极地参加到有趣的歌唱教学活动中。着重强调活动的气氛,不能把愉快地歌唱活动变成枯燥的念歌词活动。
陈鹤琴在他的教育论中提到,“凡是幼儿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才是他自己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在学习的最初日子里怀着多么激动的心情跨进学校门槛,怀着多么深切的信任注视着老师的眼睛!”
(三)已有研究成果
在整理文献综述的过程中,我整理发现了以下与本文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
湖南省长沙师范大学崔红英老师设想并初步探索“幼儿移情渗透式歌唱教学”。她主张的这种歌唱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阶段:教师的情感体验阶段——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阶段——回忆、模仿、表演阶段——移情讨论阶段——声情并茂地演出阶段。
许卓娅教授创造出一种“系列层次活动”设计的理念和实践模式。该模式强调歌唱教学活动不是一味的重复性的活动,在活动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是包含着新的要求的。伴随着新要求的提出,使幼儿的刺激性得到提高,来控制幼儿因重复学唱歌曲而产生的厌恶疲劳或者兴奋扩散等情况。这个模式最大的亮点在于歌唱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新授”和“复习”的概念逐渐被“第X层次”打破。另外,由于新要求的提出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班级幼儿的了解,提出面向全体幼儿的或者个别幼儿的要求,针对性地促进幼儿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葛成凤老师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幼儿歌唱兴趣不高、歌唱的表现力创造力不足等问题。调查发现影响歌唱教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音乐水平的欠缺以及对歌唱教学缺乏热情,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与形式单一等方面。
华中师范大学林晶晶老师指出幼儿在歌唱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老观众”、“老演员”的情况。通过从歌唱教育材料中歌曲的类型、内容、旋律、节奏型、结构形式以及幼儿歌唱教育的目标、组织形式、方法途径、幼儿园环境及配套设施、幼儿教师、幼儿家长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发现造成幼儿不喜欢唱歌、不愿意在众人面前歌唱的原因主要是歌唱教学活动目标“唯情感化”,幼儿歌唱活动次数较少,歌唱活动的日常渗透较少,幼儿教师对歌唱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等方面。
儿童教育家陈泽铭认为首先教师要建立起一定的意识,意识到通过歌唱教学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乐感,培养幼儿对音高、节奏、音色的把握能力;另外,教师本身要具有一定地审美意识,不能给幼儿以错误的审美观念;其次,教师应该掌握一些歌唱教学活动的手段;最后,陈泽铭还强调,教师在歌唱教学活动中应该灵活地采用多种歌唱形式,来提高幼儿歌唱积极性,并让幼儿感受不同的歌唱形式,在有适合幼儿演唱的歌曲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三、研究过程
本文是个案研究,主要通过观察记录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进行研究。
(一)研究方法
第一、观察记录法。
观察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对其活动目标和材料准备、活动时长和频次、活动流程、师幼互动表现、幼儿的表现、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记录。
第二、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
描述观察到的有关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现状,了解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开展的真实情况,并通过分类整理以及数据统计对现状进行分析。
(二)研究对象
A幼儿园是一所公助民办的幼儿园,地处苏州古迹寒山寺对岸。开办于2012年9月,总面积 4700平方米,绿化面积1011平方米,户外活动面积1706平方米。园内有塑胶活动场地、大型玩具、玩沙池、图书室、美术室、电脑房、科学发现室、多功能演艺厅等区块。A幼儿园共八个班级,一个亲子活动室,每班有幼儿活动室、午睡室,盥洗室等区块。共有14名教师,全部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综合以上因素,该幼儿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现状描述
三个月的时间,我观察记录了13次A幼儿园小班的歌唱教学活动,8次A幼儿园中班的歌唱教学活动,3次A幼儿园大班的歌唱教学活动。经过整理分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现状:
1.活动频次和时长
经过观察,A幼儿园平均每周有一次歌唱教学活动。一般情况下,小班歌唱教学活动时长为15分钟,中班歌唱教学活动时长为20分钟,大班歌唱教学活动时长为30分钟。并且在三个月内,共出现过两次,一周两节甚至三节歌唱教学活动的情况;共出现过8次活动时长波动较大的情况,其中包括5次小班歌唱教学活动不足10分钟或者超过20分钟的情况,以及3次中班歌唱教学活动不足20分钟或者长达30多分钟的情况。并且活动的组织时间不稳定,24次歌唱教学活动出现过10次由于活动之外的事件导致歌唱教学活动中断或延后的情况。
2.目标确定和材料准备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我发现在24次歌唱教学活动中,有19次活动是开展之前就确定了目标的,有5次活动是没有确定目标的。并且有21次活动的目标体现了情感、态度和技能三方面的目标,有3次活动是只体现了知识和情感方面的目标。
我将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准备材料的使用情况分为没有准备材料、准备材料没有使用、准备材料只在导入部分使用以及准备材料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使用四种,对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准备材料的使用情况作了如下统计:
表1 24例歌唱教学活动中准备材料使用状况统计表
准备材料 没有准备材料 准备材料没有使用 只在导入部分使用 整个过程中使用
次数 11 3 8 2
所占比例 45.9% 12.5% 33.3% 8.4%
由表1可见,在24例歌唱教学活动中,有11例歌唱教学活动没有准备材料;有3例歌唱教学活动有准备材料,但是没有使用;有8例歌唱教学活动仅在活动的导入部分使用了准备材料,没有在活动组织过程中使用;有2例歌唱教学活动在整个歌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使用了准备材料。材料的准备和利用率较低。
3.活动流程
(1)导入过程
根据搜集到的材料,我将A 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导入过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以“小朋友们,我们今天来学一首新的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做***”的形式直接导入。如小班歌唱教学活动《我爱我的幼儿园》中导入部分,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儿歌,它的名字叫做<我爱我的幼儿园>”;
二是以“你们见过**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征?”的问答形式导入。如小班歌唱教学活动《小猪睡觉》的导入为“你们见过小猪吗?它最喜欢做什么事情,他睡觉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会发出怎么样的声音?”;
三是以图片的形式导入。如大班歌唱教学活动《国旗,国旗真美丽》以一系列象征中国的标志进行导入;
四是以实物的形式导入。如小班歌唱教学活动《跳跳糖》,是以让幼儿看到尝到跳跳糖进行导入。
表2 24例歌唱教学活动中导入活动现状统计表
导入活动的形式 直接导入 以问答导入 以图片导入 以实物导入
次数 7 10 5 2
所占比例 29.2% 41.7% 20.9% 8.4%
通过表2可以看出,在24例歌唱教学活动中有7次活动是以直接形式导入,有10次活动是以问答形式导入,有5次活动是以图片形式导入,还有两次活动是以实物形式导入。其中以实物导入的活动所占比例最少。
(2)活动组织形式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我将A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分为以下几种:
形式一。以教师教小朋友们念歌词为主。主要活动环节为教师清唱——念儿歌——领唱和念儿歌——幼儿齐唱。如记录一:
观察日期:2013年10月4号
观察时间:上午9:30-9:45
观察地点:小(3)班
观察内容:
歌唱教学活动《我爱我的幼儿园》
导入过程: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儿歌,它的名字叫做《我爱我的幼儿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