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的研究
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的研究[20191209123717]
摘 要:班级是构成幼儿园最主要的部分,而班级的主题墙则是整个班级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想要创设一个合适的班级环境,首先就是设计出合适的主题墙。然而,在现阶段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存在的问题,在主题墙创设阶段教师与幼儿、家长等参与的不足导致主题墙创设缺乏互动性,在创设过程中也或多或少的忽视了主题墙的教育性、趣味性以及审美性。为此,笔者通过文献法、问卷法和观察法等探究了一些主题墙创设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主题墙的特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众多学者的经验和笔者本人的研究整理了一些解决方法。笔者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方法改善主题墙存在的问题。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幼儿园主题墙环境创设
目录
一、引言 1
(一)选题来源 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2
二、相关研究现状 2
(一)关于幼儿园主题墙创设问题的研究 2
(二)关于幼儿园主题墙问题解决对策的研究 3
(三)总结 3
三、主题墙创设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4
(一)主题墙创设审美性的问题与分析 4
(二)主题墙创设趣味性的问题与分析 6
(三)主题墙创设教育性的问题与分析 7
(四)主题墙创设过程与教学互动性的问题与分析 8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0
(一)主题墙的创设所要注意的方面 10
(二)如何创设相对完善的主题墙 11
五、结论 12
附录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一、引言
(一)选题来源
班级是构成幼儿园这个整体的最主要部分,班级环境的设计也是关乎幼儿园整体形象的一个指标。其中,主题墙的设计更是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都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部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它们多方面的需要,使它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从《纲要》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其中表达的意思: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幼儿园的环境主要包括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两方面,而在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物质环境中,主题墙是整个班级环境的中心环节。如何才能发挥主题墙的各种价值是所有幼儿园环境设计者都应该去注重的事。
在幼儿园的实习过程中,笔者观察了很多主题墙的设计,在进行对比和参与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主题墙在设计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此想通过研究来寻找解决和改进的方法。笔者希望能为幼儿的教育教学生活增添一面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墙,所以选择这个问题来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能够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兴趣和能力,启发幼儿探索发现,引导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甚至能够使幼儿调节心理平衡,达到情感共鸣和理性认同,使自己在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上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这样的幼儿园班级环境才是我们理想的样子。对幼儿的教育就应该从外而内,然后由内而外的让他们表达出来。只有一个幼儿喜欢的环境才能让幼儿健康茁壮的成长。主题墙作为幼儿教育的一门“隐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教育起着特殊的影响。
笔者想通过了解主题墙存在的问题,并尝试通过一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和改进当前幼儿园主题墙设计的现状。对主题墙的创设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通过研究主题墙的创设可以让主题墙的创设者们从更整体的角度了解主题墙存在的问题,从更全面的角度知道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从更细致的方面去完善某个不足之处。
(三)研究方法
在进行这次论文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在前期主要通过文献法,阅读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论文研究,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必要的材料,是笔者的论文更加具有说服力。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20名实习的同学的调查问卷比较宽泛的调查了几所幼儿园主题墙创设的现状。笔者自己也通过观察法对自己实习与见习过程中的幼儿园进行了研究。这三种是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其他的也包括了少数的访谈法等。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一)关于幼儿园主题墙创设问题的研究
王洁(2010)在《幼儿园主题墙面创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提出:在幼儿园里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但老师为了省时、省力,在创设墙面环境时不愿和幼儿多交流,就直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想法进行创设,而忽视了幼儿的感受。这样就失去了创设主题墙面环境的真正意义。在创设主题墙面环境时教师有时一味的追求美感而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美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但主题墙面创设的重中之重还是它的实用价值,要通过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来引发幼儿的探索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不要让墙饰成为一种单纯的装饰与摆设。在不同的季节与节日都要及时更换主题,其内容要真实、广泛、生动、直观,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近距离接触。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及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幼儿与墙饰对话,让墙饰为幼儿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夏吉、居海燕在《幼儿园主题墙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中也说道,现阶段存在多种问题,包括:“主题墙相当于展览墙,墙面价值难以体现。”“主题墙等同于宣传栏,课程教学难以体现。”“主题墙等同于教师的创意角,幼儿主体性难以体现。”这几个方面。这些内容或多或少的提到了师幼互动、教育教学以及美育等观念。
笔者在网络上也找到了一篇相关文章《幼儿园主题墙布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章的大概内容是:主题墙的创设存在了几方面的缺失,最重要的就是内容、形式和操作上的问题。在内容上,主题墙的内容创设与主题活动脱节,缺乏互动性;内容创设没有体现主题内容的脉络,缺乏层次性。在形式上,主题墙固定多变化少,缺少动态;堆砌多规划少,缺少艺术;雷同多特色少,缺少个性。而在操作上则体现出教师参与主宰化,幼儿参与模式化以及家长参与表面化。这些缺失也是现在的幼儿园主题墙所存在的或多或少的问题。
这些学者的研究内容向我们展示了现阶段幼儿园主题墙设计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这也是需要教育工作者们解决的问题。
(二)关于幼儿园主题墙问题解决对策的研究
王洁在解决幼儿园主题墙存在的问题时也提出了相关的一些对策:遵循环境创设时的基本原则,以充分发挥主题墙面环境的育人功能;利用活动室的墙面,要创设新奇、有趣味,寓意鲜明的墙饰以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进行主题墙面的环境创设要及时更换主题内容,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夏吉和居海燕在如何解决主题墙存在的问题这一方向上提出了五个建议:形散而神聚的主题墙,以主题为线索,教师引导,幼儿参与的主题墙创设;内涵丰富的主题墙,主题墙创设的内容丰富多样,能吸引幼儿的关注;平等参与的主题墙,教师应该给每个幼儿一个平等参与的机会来参与主题墙的创设;留有弹性的主题墙,教师要经常根据孩子的需求对墙饰进行修正,并允许孩子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经验来调整墙饰;三位互动的主题墙,即主题墙与幼儿、家长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其他一些学术文章中也大致找到了一些对策,主要分为清晰的主题内容,丰富多样的材料,有效的方式和互动以及有意义的表现形式。
在主题墙创设所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上,很多专家学者给予了说明,笔者也从中了解了一些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并运用在后面的研究中。
(三)总结
笔者主要从上述几个专家学者的文章中了解了当前主题墙设计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并对人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幼儿园主题墙创设的角度来说,首先是主题墙创设的重要性。幼儿园的主题墙应该从感官上带给幼儿色彩、外形、材质等因素的刺激;内容上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带给幼儿丰富的趣味性;主题墙的设计也能够紧扣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就赋予了主题墙独特的教育性;不仅如此,班级主题墙的设计还能通过与教学互动、与幼儿“对话”来增进师幼间的交流,也可以增进家园的互动。不难看出,主题墙的创设有利于教育的开展以及幼儿的发展,所以主题墙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相应的解决。国内有许多专家学者对主题墙进行了研究,研究范围也很广泛,笔者就从他们研究的问题中选择了比较重要的四部分进行研究,它们分为是互动性、审美性、教育性和趣味性。
三、主题墙创设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对主题墙的创设越来越重视,每一个主题的设计和进行,都要求教师进行相应的主题墙创设。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也经常看到班级主题墙的展览和设计探讨,由此可以看出主题墙创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主题墙是否发挥了它应有的价值?答案不是肯定的。我们在创设主题墙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出现了缺失不足,笔者也在几所幼儿园实习和见习过,在观察各幼儿园班级环境的过程中确实感觉到了一些问题。由此,笔者就做了一份相关调查问卷,通过对20个在幼儿园实习过的同学的反馈,确实发现了一些主题墙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笔者调查问卷的过程中,从上述几个主题墙的重要性中,选择了一些方面设计了问题,通过反馈的数据也得到了一些信息。
根据现阶段主题墙设计的研究现状以及得出的四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即审美、趣味、教育和互动,笔者将主题墙的创设存在的问题也分为对应的四部分来进行分析。
(一)主题墙创设审美性的问题与分析
审美教育在幼儿园中从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创设美的生活环境,进行艺术教育,进行美育,走进大自然发现美,感受社会中的美等。美育贯穿在幼儿园的生活之中,如何引导幼儿寻找美、发现美、理解美才是美育的关键。环境是幼儿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为幼儿创设一个美的生活环境可以引起幼儿对美的情趣,熏陶和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受环境中的美。
环境的美涵盖了整个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其中班级环境设计中最主要的就是主题墙的设计。幼儿园主题墙的设计首先要在色彩上给以幼儿美的视觉感受。图画的色彩可以接近大自然,这样可以给予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广袤的蓝天、飘动的白云、翻腾的大海、茂密的森林以及各种可爱的小动物等等,这些美妙的景象都可以让幼儿通过感受那些源于自然的色彩来进行联想。大多数的幼儿都喜爱明快的色彩对比,许多活泼好动的幼儿甚至能够从色彩变化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所以在为幼儿们创造色彩对比和跳跃的同时,应考虑画面的整体美,采用较大浅色块支撑,这样既可以使画面具有局部美的变化又有整体协调感,同时能解决幼儿园一堵墙面内容多色调不易统一的问题,从而使环境更艺术化。颜色的仿佛搭配和整体的协调布置既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还能够让整个班级环境“活”起来,通过主题墙的设计,协调整个班级内的装饰色块,促使了整个班级环境的升华,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有更加愉悦的心情。
并且,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体现幼儿园教育专业化、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一个方面。而主题墙是幼儿园班级环境的整体表现,所以,创设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环境、营造具有视觉上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主题墙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使幼儿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应该从审美的角度关注幼儿的发展,尊重幼儿本身的审美,从审美的角度去设计适合幼儿园班级的主题墙。
“主题墙的布置应讲究美感,有的主题墙布置前缺乏统一规划,布局、设置不合理。如有的地方很空,有的地方却图片、文字一大堆挤得密不透风;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点,将整个主题墙变成了幼儿作品展示区,除了幼儿的美术作品,就是幼儿的手工作品同时在主题墙布置时,有的教师很少考虑创新,没有将幼儿作品加以处理,构成一个表述主体。而是简单地将主题墙划分为几大块,一块一块地张贴图画、文字说明或幼儿作品。主题墙被分割成了干巴巴的几块豆腐干,并且在各部分之间看不出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主题墙给人以零落、杂乱的感觉,丝毫没有带给幼儿美的感受。”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第4~第8的5个问题探究了主题墙在审美角度的现状,主要是通过色彩数量、材料种类、色块分布、内容划分以及各个班级的差异程度这些方面来证明。通过调查发现,色彩种类有90%在7种以上,色块分布也基本上很均匀,班级间的设计更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其他两个方面的设计没有那么理想。内容的划分上基本上是不太明确的,笔者也在实习中发现,在几个班级中,主题墙的内容一般情况多为一个内容,除了装饰的材料外,很大的版面都用作一个活动内容,没能将主题墙的多面性展示出来。在主题墙的装饰材料上,65%的人选择了1~3种,这也能体现出许多班级的主题墙在外观上不够“有特色”。
班级的主题墙都是在整个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框架下创设的,但是在主题墙创设的过程中,许多班级秉承着“班级特色”这一说法,根据每个班级进行特色划分,比如绘画好的就经常以绘画的内容作为主题墙的特色,剪纸好的就以剪纸作为主题墙的特色等等。这种方式虽然看上去很有特点,但是这违背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这一方面,没有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为核心。这样的班级特色禁锢了幼儿的思想,从根本能上并没有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主题墙创设趣味性的问题与分析
幼儿园所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这一时期的幼儿好动、好奇、好问,他们容易对外界具体形象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富有幻想和想象。因此要求幼儿园的环境装饰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要充满童趣,既取材内容要结合幼儿生活,要生动活泼。这些环境成为了幼儿想象和思维的原材料,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材料进行主题墙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富有趣味性的环境可以让身处其中的幼儿自然的感到高兴快乐和充满乐趣。
当然,教师也需要用心观察幼儿所感兴趣的内容,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因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切实注重人的实际需求,而儿童时代是人生的初级阶段,是接受良好教育和最容易受启蒙的阶段,这就对主题墙的设计提出了很多要求,不仅要满足整体班级环境设计上的协调,还应满足儿童富有趣味性的眼光。幼儿对环境都有一种探索的欲望,而主题墙作为班级环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都不能给予幼儿探索的兴趣,那无疑是失败的,想让主题墙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影响,首先就是在设计上的独特性。
所以可以说,主题墙的趣味性设计涵盖了很多方面,可以是造型上的,也可以是色彩上的。造型上新颖和色彩上的斑斓可以让主题墙化身为班级环境中的一道风景线,幼儿对主题墙也会兴趣盎然,更多的观察和更多的探索可以让班级生活更加丰富。并且对于幼儿来说,主题墙的趣味性所蕴涵的知识也是很丰富,教育目标也更明确,幼儿可以在探索和活动中学习,这样更容易获得知识和经验。
摘 要:班级是构成幼儿园最主要的部分,而班级的主题墙则是整个班级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想要创设一个合适的班级环境,首先就是设计出合适的主题墙。然而,在现阶段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存在的问题,在主题墙创设阶段教师与幼儿、家长等参与的不足导致主题墙创设缺乏互动性,在创设过程中也或多或少的忽视了主题墙的教育性、趣味性以及审美性。为此,笔者通过文献法、问卷法和观察法等探究了一些主题墙创设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主题墙的特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众多学者的经验和笔者本人的研究整理了一些解决方法。笔者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方法改善主题墙存在的问题。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幼儿园主题墙环境创设
目录
一、引言 1
(一)选题来源 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2
二、相关研究现状 2
(一)关于幼儿园主题墙创设问题的研究 2
(二)关于幼儿园主题墙问题解决对策的研究 3
(三)总结 3
三、主题墙创设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4
(一)主题墙创设审美性的问题与分析 4
(二)主题墙创设趣味性的问题与分析 6
(三)主题墙创设教育性的问题与分析 7
(四)主题墙创设过程与教学互动性的问题与分析 8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0
(一)主题墙的创设所要注意的方面 10
(二)如何创设相对完善的主题墙 11
五、结论 12
附录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一、引言
(一)选题来源
班级是构成幼儿园这个整体的最主要部分,班级环境的设计也是关乎幼儿园整体形象的一个指标。其中,主题墙的设计更是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都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部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它们多方面的需要,使它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从《纲要》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其中表达的意思: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幼儿园的环境主要包括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两方面,而在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物质环境中,主题墙是整个班级环境的中心环节。如何才能发挥主题墙的各种价值是所有幼儿园环境设计者都应该去注重的事。
在幼儿园的实习过程中,笔者观察了很多主题墙的设计,在进行对比和参与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主题墙在设计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此想通过研究来寻找解决和改进的方法。笔者希望能为幼儿的教育教学生活增添一面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墙,所以选择这个问题来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能够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兴趣和能力,启发幼儿探索发现,引导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甚至能够使幼儿调节心理平衡,达到情感共鸣和理性认同,使自己在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上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这样的幼儿园班级环境才是我们理想的样子。对幼儿的教育就应该从外而内,然后由内而外的让他们表达出来。只有一个幼儿喜欢的环境才能让幼儿健康茁壮的成长。主题墙作为幼儿教育的一门“隐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教育起着特殊的影响。
笔者想通过了解主题墙存在的问题,并尝试通过一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和改进当前幼儿园主题墙设计的现状。对主题墙的创设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通过研究主题墙的创设可以让主题墙的创设者们从更整体的角度了解主题墙存在的问题,从更全面的角度知道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从更细致的方面去完善某个不足之处。
(三)研究方法
在进行这次论文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在前期主要通过文献法,阅读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论文研究,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必要的材料,是笔者的论文更加具有说服力。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20名实习的同学的调查问卷比较宽泛的调查了几所幼儿园主题墙创设的现状。笔者自己也通过观察法对自己实习与见习过程中的幼儿园进行了研究。这三种是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其他的也包括了少数的访谈法等。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一)关于幼儿园主题墙创设问题的研究
王洁(2010)在《幼儿园主题墙面创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提出:在幼儿园里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但老师为了省时、省力,在创设墙面环境时不愿和幼儿多交流,就直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想法进行创设,而忽视了幼儿的感受。这样就失去了创设主题墙面环境的真正意义。在创设主题墙面环境时教师有时一味的追求美感而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美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但主题墙面创设的重中之重还是它的实用价值,要通过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来引发幼儿的探索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不要让墙饰成为一种单纯的装饰与摆设。在不同的季节与节日都要及时更换主题,其内容要真实、广泛、生动、直观,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近距离接触。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及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幼儿与墙饰对话,让墙饰为幼儿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夏吉、居海燕在《幼儿园主题墙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中也说道,现阶段存在多种问题,包括:“主题墙相当于展览墙,墙面价值难以体现。”“主题墙等同于宣传栏,课程教学难以体现。”“主题墙等同于教师的创意角,幼儿主体性难以体现。”这几个方面。这些内容或多或少的提到了师幼互动、教育教学以及美育等观念。
笔者在网络上也找到了一篇相关文章《幼儿园主题墙布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章的大概内容是:主题墙的创设存在了几方面的缺失,最重要的就是内容、形式和操作上的问题。在内容上,主题墙的内容创设与主题活动脱节,缺乏互动性;内容创设没有体现主题内容的脉络,缺乏层次性。在形式上,主题墙固定多变化少,缺少动态;堆砌多规划少,缺少艺术;雷同多特色少,缺少个性。而在操作上则体现出教师参与主宰化,幼儿参与模式化以及家长参与表面化。这些缺失也是现在的幼儿园主题墙所存在的或多或少的问题。
这些学者的研究内容向我们展示了现阶段幼儿园主题墙设计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这也是需要教育工作者们解决的问题。
(二)关于幼儿园主题墙问题解决对策的研究
王洁在解决幼儿园主题墙存在的问题时也提出了相关的一些对策:遵循环境创设时的基本原则,以充分发挥主题墙面环境的育人功能;利用活动室的墙面,要创设新奇、有趣味,寓意鲜明的墙饰以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进行主题墙面的环境创设要及时更换主题内容,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夏吉和居海燕在如何解决主题墙存在的问题这一方向上提出了五个建议:形散而神聚的主题墙,以主题为线索,教师引导,幼儿参与的主题墙创设;内涵丰富的主题墙,主题墙创设的内容丰富多样,能吸引幼儿的关注;平等参与的主题墙,教师应该给每个幼儿一个平等参与的机会来参与主题墙的创设;留有弹性的主题墙,教师要经常根据孩子的需求对墙饰进行修正,并允许孩子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经验来调整墙饰;三位互动的主题墙,即主题墙与幼儿、家长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其他一些学术文章中也大致找到了一些对策,主要分为清晰的主题内容,丰富多样的材料,有效的方式和互动以及有意义的表现形式。
在主题墙创设所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上,很多专家学者给予了说明,笔者也从中了解了一些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并运用在后面的研究中。
(三)总结
笔者主要从上述几个专家学者的文章中了解了当前主题墙设计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并对人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幼儿园主题墙创设的角度来说,首先是主题墙创设的重要性。幼儿园的主题墙应该从感官上带给幼儿色彩、外形、材质等因素的刺激;内容上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带给幼儿丰富的趣味性;主题墙的设计也能够紧扣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就赋予了主题墙独特的教育性;不仅如此,班级主题墙的设计还能通过与教学互动、与幼儿“对话”来增进师幼间的交流,也可以增进家园的互动。不难看出,主题墙的创设有利于教育的开展以及幼儿的发展,所以主题墙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相应的解决。国内有许多专家学者对主题墙进行了研究,研究范围也很广泛,笔者就从他们研究的问题中选择了比较重要的四部分进行研究,它们分为是互动性、审美性、教育性和趣味性。
三、主题墙创设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对主题墙的创设越来越重视,每一个主题的设计和进行,都要求教师进行相应的主题墙创设。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也经常看到班级主题墙的展览和设计探讨,由此可以看出主题墙创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主题墙是否发挥了它应有的价值?答案不是肯定的。我们在创设主题墙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出现了缺失不足,笔者也在几所幼儿园实习和见习过,在观察各幼儿园班级环境的过程中确实感觉到了一些问题。由此,笔者就做了一份相关调查问卷,通过对20个在幼儿园实习过的同学的反馈,确实发现了一些主题墙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笔者调查问卷的过程中,从上述几个主题墙的重要性中,选择了一些方面设计了问题,通过反馈的数据也得到了一些信息。
根据现阶段主题墙设计的研究现状以及得出的四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即审美、趣味、教育和互动,笔者将主题墙的创设存在的问题也分为对应的四部分来进行分析。
(一)主题墙创设审美性的问题与分析
审美教育在幼儿园中从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创设美的生活环境,进行艺术教育,进行美育,走进大自然发现美,感受社会中的美等。美育贯穿在幼儿园的生活之中,如何引导幼儿寻找美、发现美、理解美才是美育的关键。环境是幼儿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为幼儿创设一个美的生活环境可以引起幼儿对美的情趣,熏陶和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受环境中的美。
环境的美涵盖了整个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其中班级环境设计中最主要的就是主题墙的设计。幼儿园主题墙的设计首先要在色彩上给以幼儿美的视觉感受。图画的色彩可以接近大自然,这样可以给予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广袤的蓝天、飘动的白云、翻腾的大海、茂密的森林以及各种可爱的小动物等等,这些美妙的景象都可以让幼儿通过感受那些源于自然的色彩来进行联想。大多数的幼儿都喜爱明快的色彩对比,许多活泼好动的幼儿甚至能够从色彩变化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所以在为幼儿们创造色彩对比和跳跃的同时,应考虑画面的整体美,采用较大浅色块支撑,这样既可以使画面具有局部美的变化又有整体协调感,同时能解决幼儿园一堵墙面内容多色调不易统一的问题,从而使环境更艺术化。颜色的仿佛搭配和整体的协调布置既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还能够让整个班级环境“活”起来,通过主题墙的设计,协调整个班级内的装饰色块,促使了整个班级环境的升华,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有更加愉悦的心情。
并且,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体现幼儿园教育专业化、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一个方面。而主题墙是幼儿园班级环境的整体表现,所以,创设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环境、营造具有视觉上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主题墙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使幼儿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应该从审美的角度关注幼儿的发展,尊重幼儿本身的审美,从审美的角度去设计适合幼儿园班级的主题墙。
“主题墙的布置应讲究美感,有的主题墙布置前缺乏统一规划,布局、设置不合理。如有的地方很空,有的地方却图片、文字一大堆挤得密不透风;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点,将整个主题墙变成了幼儿作品展示区,除了幼儿的美术作品,就是幼儿的手工作品同时在主题墙布置时,有的教师很少考虑创新,没有将幼儿作品加以处理,构成一个表述主体。而是简单地将主题墙划分为几大块,一块一块地张贴图画、文字说明或幼儿作品。主题墙被分割成了干巴巴的几块豆腐干,并且在各部分之间看不出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主题墙给人以零落、杂乱的感觉,丝毫没有带给幼儿美的感受。”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第4~第8的5个问题探究了主题墙在审美角度的现状,主要是通过色彩数量、材料种类、色块分布、内容划分以及各个班级的差异程度这些方面来证明。通过调查发现,色彩种类有90%在7种以上,色块分布也基本上很均匀,班级间的设计更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其他两个方面的设计没有那么理想。内容的划分上基本上是不太明确的,笔者也在实习中发现,在几个班级中,主题墙的内容一般情况多为一个内容,除了装饰的材料外,很大的版面都用作一个活动内容,没能将主题墙的多面性展示出来。在主题墙的装饰材料上,65%的人选择了1~3种,这也能体现出许多班级的主题墙在外观上不够“有特色”。
班级的主题墙都是在整个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框架下创设的,但是在主题墙创设的过程中,许多班级秉承着“班级特色”这一说法,根据每个班级进行特色划分,比如绘画好的就经常以绘画的内容作为主题墙的特色,剪纸好的就以剪纸作为主题墙的特色等等。这种方式虽然看上去很有特点,但是这违背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这一方面,没有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为核心。这样的班级特色禁锢了幼儿的思想,从根本能上并没有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主题墙创设趣味性的问题与分析
幼儿园所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这一时期的幼儿好动、好奇、好问,他们容易对外界具体形象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富有幻想和想象。因此要求幼儿园的环境装饰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要充满童趣,既取材内容要结合幼儿生活,要生动活泼。这些环境成为了幼儿想象和思维的原材料,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材料进行主题墙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富有趣味性的环境可以让身处其中的幼儿自然的感到高兴快乐和充满乐趣。
当然,教师也需要用心观察幼儿所感兴趣的内容,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因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切实注重人的实际需求,而儿童时代是人生的初级阶段,是接受良好教育和最容易受启蒙的阶段,这就对主题墙的设计提出了很多要求,不仅要满足整体班级环境设计上的协调,还应满足儿童富有趣味性的眼光。幼儿对环境都有一种探索的欲望,而主题墙作为班级环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都不能给予幼儿探索的兴趣,那无疑是失败的,想让主题墙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影响,首先就是在设计上的独特性。
所以可以说,主题墙的趣味性设计涵盖了很多方面,可以是造型上的,也可以是色彩上的。造型上新颖和色彩上的斑斓可以让主题墙化身为班级环境中的一道风景线,幼儿对主题墙也会兴趣盎然,更多的观察和更多的探索可以让班级生活更加丰富。并且对于幼儿来说,主题墙的趣味性所蕴涵的知识也是很丰富,教育目标也更明确,幼儿可以在探索和活动中学习,这样更容易获得知识和经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