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班干部选拔方式调查研究

小学中高年级班干部选拔方式调查研究[20191217130452]
内容摘要:班干部队伍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和教育集体的得力助手,既是班级活动的中流砥柱,也是班级学生中的榜样模范,同时还是班级自治的骨干力量。关注小学中高年级班干部选拔方式,一方面是促进当前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培养新时代未来公民的要求。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常熟市颜港小学中高年级的班干部选拔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小学中高年级班主任教师关于班干部选拔的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小学生关于班干部滋生了“官本位意识”等不良观念、班干部选拔方式的决定及施行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度较低,而且存在着选拔模式陈旧单调等问题。笔者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了深化教师自身对班干部选拔的认识、引导学生科学定位班干部及其工作、适当丰富班干部岗位设置、恰当运用班干部选拔模式的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小学中高年级班干部选拔方式
Key Words: Elementary School; High?grade; Class cadre;?Selection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一)问题来源 1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
二、研究过程 2
(一)调查对象 2
(二)研究方法 2
三、相关研究现状 3
(一)相关概念界定 3
(二)国内相关研究 4
(三)国外相关研究 5
四、小学中高年级班干部选拔方式现状 6
(一)教师认识的状况 6
(二)学生认识的状况 8
(三)学生参与的状况 9
(四)选拔模式的状况 11
五、小学中高年级班干部选拔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12
(一)教师的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 12
(二)学生滋生“官本位意识”等不良观念 13
(三)学生参与度较低 13
(四)选拔模式陈旧单调,忽视学生心理发展阶段性和差异性 14
六、改进小学中高年级班级干部选拔方式的建议 15
(一)深化教师自身对于班干部选拔的认识:培育民主,锻炼能力 15
(二)引导学生科学定位班干部及其工作:立足服务,追求创造 16
(三)适当丰富班干部岗位设置:扩大编额,促进参与 16
(四)恰当运用班干部选拔模式:学生为本,主辅结合 17
七、结语 20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3
致谢 24
一、 二、 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来源
班干部既具有普通学生的共同点,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源自于班干部不仅要进行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同时还担负着相应岗位的职责;不仅要服务学生集体、起好带头作用,而且还要受到班级同学的监督和班主任的指导。“班干部一方面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另一方面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只有科学合理地选拔班级学生干部,督促和指导他们发挥好桥梁作用、服务作用、带头作用和助手作用,班集体的建设才能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工作,对于学校的班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不再仅仅把目光局限在学校课程与教学上,而是放眼学校乃至社会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大家开始关注并研究班级管理的现状和内容,很多教师和家长开始反思目前的小学班干部选拔与任职情况,当然也出现了不少批判的声音。“2011年底,郑渊洁甚至在博客中表示 ‘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一度引发了关于取消小学班干部制度的热议”。然而,与此同时,一方面,关于目前小学班干部选拔的文献资料多局限在经验的描述和分析,研究中少有人应用班级管理和相关心理学等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在现有研究资料中,人们多是宽泛地提出一些选拔班干部的标准或原则而鲜有综合考虑班干部选拔的整个过程与多个相关因素。因此,笔者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对目前班干部选拔方式的现状进行研究,了解其中是否出现了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小学中高年级是人一生中心理形成和发展重要阶段的关键时期,该阶段心理发展状况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说将对人的青年时期乃至一生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而小学班干部选拔作为小学阶段民主教育和自主性教育重要一环、自我管理和服务他人能力的重要培养方式,因此它直接关系到小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心理的健康发展。
同时,班干部的选拔在小学班级管理上可谓意义重大,其涉及学生、班主任教师、学校和家长等多方面因素,最终表现在班主任对选拔方式的选择和班级学生的参与上。能否处理好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榜样作用,以及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锻炼学生的能力。
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小学班干部选拔的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当前小学中高年级选拔班干部的现状,分析论述相关结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准备,一方面促进他们民主公平意识和积极主动态度的形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他们责任感的培养,以期对他们今后的生产生活产生有益而长远的影响。
三、 研究过程
(一) 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了常熟市颜港小学三至六年级共计8个班级学生作为学生调查的样本,同时把对应班级的8个班主任教师作为教师调查的样本。
表1 关于调查中的学生与教师样本
学生调查对象 参与人数 回收有效问卷 有效问卷率 教师调查对象 有效访谈率
三年级 107 102 95.3% 三年级班主任 100%
四年级 105 105 100% 四年级班主任 100%
五年级 102 101 99.0% 五年级班主任 100%
六年级 106 105 99.1% 六年级班主任 100%
合计三至六年级参与调查学生数为420人,回收有效问卷为413份,有效率为98.3%;参与访谈调查的教师有12人,有效访谈记录12份,有效率为100%。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1)通过 “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中国期刊网”“维普资讯网”等网络资源,搜集关于小学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班干部选拔方式的综述、期刊、论文、报纸、研究报告、会谈记录等,同时注意了解班干部选拔从诞生以来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2)通过在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等,借鉴现有的尤其是较为权威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课题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论,从而更科学地建构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框架,进而指导、改进研究过程中的实际操作。
2.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综合收集中高年级小学生们关于班干部选拔的意见和态度。然后通过对问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进而了解当前小学中高年级班干部选拔方式的实际情况。
由于没有可以直接借用的调查问卷,所以笔者根据问卷设计的原理,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并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自编《关于常熟市小学中高年级班干部选拔方式的调查问卷》,由研究人员向3-6年级的8个班级,共计413位学生进行调查统计。
3. 访谈调查法
由于访谈调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获得直接的信息与资料,不受限于书面语言文字,而且易于进行深入调查,同时笔者在教育实习期间与各班主任教师建立了较为融洽的关系,因此笔者决定采取访谈调查法来研究班主任教师的相关情况。
基于对课题研究实际条件的考虑,笔者采用非结构性、一次性访谈调查,原因在于这种访谈调查的灵活性与可行性强。由于调查研究在实习期间完成,各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和笔者访谈调查的实际水平决定了在访谈过程中严格按计划操作以及重复访谈的可行性较低,而非结构性和一次性访谈调查使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适当方式对教师进行访谈,进而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和资料。
四、 相关研究现状
(一) 相关概念界定
1. 班干部
“‘干部’是一个外来词,据《汉语外来词词典》注释,干部这个词源于日语,意为领导人员或公职人员。而日语又源于法语,它是法语‘Cadre’的意译。据《法汉词典》注释,‘Cadre’是一个含义多达十四种的多义词,其中第九种含义是公职人员。”
根据笔者对相关资料的查询得知,现在对于班干部的概念并无准确的界定,大部分是当作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魏书生在《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一书中提到: “学生干部是形成班集体的核心力量,是正确舆论的实践者,是班级行为规范的示范者,是各项活动的带头人”。
由于本课题主要针对的是小学生,所以把班干部的概念界定为:在小学班集体中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任务的学生。他们是学生团队中的核心力量,是与教师共同管理班级内部事务的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20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