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诚信教育探索
小学中高年级诚信教育探索[20191217130848]
内容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教育更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良好的诚信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推动社会的进步。可是,在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小学生在这种大环境下受到影响,言行不一、欺上瞒下,不能很好地诠释诚信。社会、学校、家庭等社会力量在诚信教育方面不足,自身存在的诚信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诚信教育。笔者通过调查常熟某所学校中高年级学生,对当前的诚信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诚信调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改进小学中高年级诚信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小学生诚信诚信教育
目 录
前言 1
一、相关概念界定 2
二、国内外诚信教育相关研究 3
三、小学中高年级诚信教育研究方法 5
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诚信及诚信教育现状调查 5
(一)诚信及诚信教育的认识 5
(二)诚信教育的实施情况 7
(三)诚信教育的效果 9
五、小学中高年级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9
(一)诚信教育认识不足 9
(二)诚信教育重视不够 9
(三)诚信教育内容理论化 9
(四)诚信教育方法形式化 9
(五)诚信教育评价机制不规范 10
(六)教育者师德问题 10
六、加强和改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10
(一)强化诚信教育认识 10
(二)加强对诚信教育的重视 11
(三)密切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 11
(四)开展丰富多彩诚信教育活动 11
(五)完善诚信教育评价监督机制 12
(六)提升师德修养增强权威性 12
七、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致谢 17
前 言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迈入全新的轨道,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强势崛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国民素质的要求也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是全球化经济,是契约经济,同时也是诚信经济。诚信是道德的首要基础,也是立人的根本。中华民族有“礼仪之邦”的称誉,而诚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01年我国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诚信成为衡量人们日常行为、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准。但国民的诚信意识逐渐下降,不守承诺、坑蒙拐骗、虚假宣传等失信现象充斥着我们的周围。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验和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的对人性的看法会使他形成对他人的可信赖度的通常期望或信念。小学生也在无形中受到影响,家庭教育中,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父母对他们过分保护,事事代劳,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习惯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失去了对“诚信”一词的敬畏。
鉴于诚信缺失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其中第六条明确规定: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更加明确了诚信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起到引导和约束的作用。
2001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明确提出了“明礼诚信”,并将每年的9月19日定为全民诚信教育日。而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 2004年《中国教育报》刊登的头版是一篇关诚信教育的文章,题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建设诚信社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同年3月,教育部发出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诚信教育与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加强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课题以中高年级诚信教育为突破口,通过探讨孩子真实生活世界的“诚信”的认识及行为表现,探究中高年级诚信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评价等。此外,研究该课题,能够分析把握诚信教育的问题,为老师开展诚信教育及班主任工作提供指导和方向,更好地管理班集体,落实诚信教育,从而使学生有更为全面的发展。本研究通过调查与观察,了解小学中高年级诚信教育的主要问题,提出诚信教育的对策和具体方法,为小学中高年级诚信教育探索,提供一定参考。
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日益迫切,关乎自己利益的事想尽办法得到,殊不知,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在学校里,诚信教育没有很好的落实,在学校大环境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平时学生抄抄作业,说说小谎,很简单容易就过去了,老师和领导在诚信教育这方面下的力度不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校作为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诚信教育这方面应该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榜样,让学生沉浸在诚信教育中,树立良好的诚信思想观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中,不管到哪里,都能把诚信谨记于心,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诚信的涵义
诚信的思想和道德观念由来已远,“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说文解字》中作出如下阐释:“诚,信也”,“信,诚也”。另外《礼记·中庸》中说:“诚之者,人之道也。”可以说,诚,真实不欺,实事求是,不欺诈别人也不欺骗自己,诚恳实意;信,守信用,守时,要求人们说话办事讲信用,不要说一套做一套等。它既是对别人承诺的兑现,也是对自我的要求约束。我们之前理解的“诚信”涵义是一种真心实意,遵守诺言,实事求是的美德。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诚信”一词的涵义逐步演变,解释从道德范围扩大到法律的层面。“诚”是对制度、规则、法律的忠心不二,自己愿意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信”就是相信规章制度,不做规则外不允许做的事,不挑战规则的权威,并在遵守约定内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如今的诚信是指人们诚实守信,信守法律规则,言行一致的道德情况。
(二)诚信教育的涵义
基于对“诚信”的内涵和“诚信”概念的分析,可以对诚信教育作出以下界定:第一,“诚信”基本涵义要素是关于诚实守信等方面的良好道德素质,相对应的诚信教育含义是指教育者依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需要,采取一定道德素质教育措施,促使其朝着教育者所期望的道德方向发展,这种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范畴,这属于诚信教育的狭义定义。第二,“诚信”思想运用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中,就含有讲信用,求信任等方面涵义,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基本社会行为规范之一,诚信在日常社会公共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这一层面的诚信教育属于公民道德修养教育的范畴。第三,基于诚信的法律层面,诚信教育拥有法律思想教育涵义,教育人们不做违背法律意识的事,这一层面的诚信教育属于法制教育的范畴。
朱英萍认为,诚信教育就是以诚为本的教育,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对自身、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对科学、学问等所有教育的主客体均实事求是、讲求信誉和信用的教育。
徐嘉一、王文和赵彦军认为,诚信教育就是在学校教育中开展以“诚信”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本研究采用这一概念,强调诚信是小学阶段的一种重要教育实践活动。
(三)小学中高年级的诚信教育
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由于年龄的增长,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中高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早期,心理和思维也更趋完善。小学中高年级的诚信教育教师通过诚信教育方法,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内涵,懂得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诚信意识,促进个体全面道德发展,为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石。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这一阶段的人格发展是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加之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甚至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绪不很稳定,开始关注异性,希望自己受到异性的关注。初青春期中,人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大加强了,不但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广泛、稳定,而且渐渐形成了看待事物的标准。
小学中高学生的诚信教育体现在以下方面:1.在诚实教育层面: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真诚待人接物,将心比心,学会移情,富有同情心和连理心,力所能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对待自己,不说谎,不抄袭,不骗别人。2.在守信教育层面: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言必行,行必果的责任心,答应的事尽力做到,遇到该承担的责任不逃避,敢于担当,做一个让别人可以相信的人。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增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不做违背法则意愿的事,能够有控制力和道德心,为以后的成长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小学生中高年级作为小学到中学的跨度,对它们来说也是一次成长的契机,素质教育,当我们在最后一个阶段能够好好把握,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社会道德心的发展型人才,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德育的实质性,有效性发展。
内容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教育更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良好的诚信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推动社会的进步。可是,在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小学生在这种大环境下受到影响,言行不一、欺上瞒下,不能很好地诠释诚信。社会、学校、家庭等社会力量在诚信教育方面不足,自身存在的诚信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诚信教育。笔者通过调查常熟某所学校中高年级学生,对当前的诚信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诚信调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改进小学中高年级诚信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小学生诚信诚信教育
目 录
前言 1
一、相关概念界定 2
二、国内外诚信教育相关研究 3
三、小学中高年级诚信教育研究方法 5
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诚信及诚信教育现状调查 5
(一)诚信及诚信教育的认识 5
(二)诚信教育的实施情况 7
(三)诚信教育的效果 9
五、小学中高年级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9
(一)诚信教育认识不足 9
(二)诚信教育重视不够 9
(三)诚信教育内容理论化 9
(四)诚信教育方法形式化 9
(五)诚信教育评价机制不规范 10
(六)教育者师德问题 10
六、加强和改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10
(一)强化诚信教育认识 10
(二)加强对诚信教育的重视 11
(三)密切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 11
(四)开展丰富多彩诚信教育活动 11
(五)完善诚信教育评价监督机制 12
(六)提升师德修养增强权威性 12
七、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致谢 17
前 言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迈入全新的轨道,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强势崛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国民素质的要求也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是全球化经济,是契约经济,同时也是诚信经济。诚信是道德的首要基础,也是立人的根本。中华民族有“礼仪之邦”的称誉,而诚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01年我国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诚信成为衡量人们日常行为、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准。但国民的诚信意识逐渐下降,不守承诺、坑蒙拐骗、虚假宣传等失信现象充斥着我们的周围。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验和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的对人性的看法会使他形成对他人的可信赖度的通常期望或信念。小学生也在无形中受到影响,家庭教育中,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父母对他们过分保护,事事代劳,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习惯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失去了对“诚信”一词的敬畏。
鉴于诚信缺失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其中第六条明确规定: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更加明确了诚信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起到引导和约束的作用。
2001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明确提出了“明礼诚信”,并将每年的9月19日定为全民诚信教育日。而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 2004年《中国教育报》刊登的头版是一篇关诚信教育的文章,题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建设诚信社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同年3月,教育部发出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诚信教育与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加强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课题以中高年级诚信教育为突破口,通过探讨孩子真实生活世界的“诚信”的认识及行为表现,探究中高年级诚信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评价等。此外,研究该课题,能够分析把握诚信教育的问题,为老师开展诚信教育及班主任工作提供指导和方向,更好地管理班集体,落实诚信教育,从而使学生有更为全面的发展。本研究通过调查与观察,了解小学中高年级诚信教育的主要问题,提出诚信教育的对策和具体方法,为小学中高年级诚信教育探索,提供一定参考。
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日益迫切,关乎自己利益的事想尽办法得到,殊不知,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在学校里,诚信教育没有很好的落实,在学校大环境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平时学生抄抄作业,说说小谎,很简单容易就过去了,老师和领导在诚信教育这方面下的力度不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校作为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诚信教育这方面应该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榜样,让学生沉浸在诚信教育中,树立良好的诚信思想观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中,不管到哪里,都能把诚信谨记于心,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诚信的涵义
诚信的思想和道德观念由来已远,“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说文解字》中作出如下阐释:“诚,信也”,“信,诚也”。另外《礼记·中庸》中说:“诚之者,人之道也。”可以说,诚,真实不欺,实事求是,不欺诈别人也不欺骗自己,诚恳实意;信,守信用,守时,要求人们说话办事讲信用,不要说一套做一套等。它既是对别人承诺的兑现,也是对自我的要求约束。我们之前理解的“诚信”涵义是一种真心实意,遵守诺言,实事求是的美德。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诚信”一词的涵义逐步演变,解释从道德范围扩大到法律的层面。“诚”是对制度、规则、法律的忠心不二,自己愿意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信”就是相信规章制度,不做规则外不允许做的事,不挑战规则的权威,并在遵守约定内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如今的诚信是指人们诚实守信,信守法律规则,言行一致的道德情况。
(二)诚信教育的涵义
基于对“诚信”的内涵和“诚信”概念的分析,可以对诚信教育作出以下界定:第一,“诚信”基本涵义要素是关于诚实守信等方面的良好道德素质,相对应的诚信教育含义是指教育者依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需要,采取一定道德素质教育措施,促使其朝着教育者所期望的道德方向发展,这种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范畴,这属于诚信教育的狭义定义。第二,“诚信”思想运用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中,就含有讲信用,求信任等方面涵义,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基本社会行为规范之一,诚信在日常社会公共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这一层面的诚信教育属于公民道德修养教育的范畴。第三,基于诚信的法律层面,诚信教育拥有法律思想教育涵义,教育人们不做违背法律意识的事,这一层面的诚信教育属于法制教育的范畴。
朱英萍认为,诚信教育就是以诚为本的教育,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对自身、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对科学、学问等所有教育的主客体均实事求是、讲求信誉和信用的教育。
徐嘉一、王文和赵彦军认为,诚信教育就是在学校教育中开展以“诚信”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本研究采用这一概念,强调诚信是小学阶段的一种重要教育实践活动。
(三)小学中高年级的诚信教育
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由于年龄的增长,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中高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早期,心理和思维也更趋完善。小学中高年级的诚信教育教师通过诚信教育方法,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内涵,懂得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诚信意识,促进个体全面道德发展,为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石。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这一阶段的人格发展是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加之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甚至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绪不很稳定,开始关注异性,希望自己受到异性的关注。初青春期中,人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大加强了,不但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广泛、稳定,而且渐渐形成了看待事物的标准。
小学中高学生的诚信教育体现在以下方面:1.在诚实教育层面: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真诚待人接物,将心比心,学会移情,富有同情心和连理心,力所能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对待自己,不说谎,不抄袭,不骗别人。2.在守信教育层面: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言必行,行必果的责任心,答应的事尽力做到,遇到该承担的责任不逃避,敢于担当,做一个让别人可以相信的人。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增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不做违背法则意愿的事,能够有控制力和道德心,为以后的成长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小学生中高年级作为小学到中学的跨度,对它们来说也是一次成长的契机,素质教育,当我们在最后一个阶段能够好好把握,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社会道德心的发展型人才,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德育的实质性,有效性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