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策略研究[20191217130603]
内容摘要:数学课堂提问是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最主要的形式。同时课堂提问作为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之一,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提问,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就备受数学教师的关注。然而小学生存在着注意力无法集中、好动、好奇等特点,让课堂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何提出更好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是小学教师困难之处。本研究就是首先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如今小学数学课堂所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归纳、总结等方法,找出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相关研究 1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意义的相关研究 1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内容的相关研究 2
(三)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3
三、研究过程 4
(一)研究对象 4
(二)研究方法 4
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分析 5
(一)教师对课堂提问的理解情况及分析 5
(二)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课堂提问的实施情况及分析 6
五、现在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0
(一)课堂提问的对象过于单调 10
(二)课堂提问的候答时间过短 10
(三)课堂提问的评价过于单一 11
六、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1
(一)精心设计问题 11
(二)创设有趣情境 11
(三)提问要多元化 12
(四)把握提问时机 12
(五)注重处理评价 12
七、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致 谢 18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断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地位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师由课堂的主体转变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如今的小学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新课程改革规定教师在教学时要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但是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教育界正在广泛研究的问题,同时也是笔者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课堂教学犹如星辰般存在于浩瀚飘渺的宇宙中,不胜枚举。通过不断的观察研究,笔者在这浩瀚的宇宙中摘取了“课堂提问”这颗微小的星辰作为研究课题。
要研究“课堂提问”,那么就要通过研究各阶段以及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这就像是在飘渺的海洋中,有着无数的岛屿和船只,因此笔者只选取其中的一叶扁舟——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进行研究。数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思考,现代思维科学就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我们也常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而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同时课堂提问也是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式。
在现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涉及新课导入、讲解新知还有解决问题。即使是同样的课,但是由于不同教师会有不同的提问方式,因此就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顾泠沅在《寻找中间地带——从一堂几何课看数学教育改革行动》一文中指出:“教师提问中记忆性问题居多(74.3%),推理性问题次之(21.0%),强调知识覆盖面,但极少有创造性、批判性问题。学生齐答比例很高(41.9%),回答问题方式单一,教师完全控制课堂。注意对学生鼓励、称赞(74.3%),但还有打断学生或消极批评等情况(13.3%)。提问后基本没有停顿(86.7%),不利学生思考。”
因此本课题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对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比较全面的描述、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能够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来帮助教师更好的提问,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相关研究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意义的相关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问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其实古今中外已经有许多人都认识到了提问的重要性,并且写下了不少的名言警句。
李如密在《教学艺术论》一文中指出“教学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还举例了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的一句话“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刘显国也曾提到过“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整理归纳,发现课堂提问的意义与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而生动有趣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通过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思想的碰撞,同时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想法,掌控教学的整个过程,并且正真的做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内容的相关研究
1.课堂提问种类的相关研究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类型。
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把课堂提问分成了知识水平提问、理解水平提问、应用水平提问、分析水平提问、综合水平提问和评价水平提问。
陈凤云列举了五种教师的提问:复习、引出式提,启发式提问,提醒式提问,归纳式提问,反驳、引导式提问。
沈小碚把提问划分为:分析或概括性提问、强调性提问、点明知识规律性的提问、肯定或否定性的提问、引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提问、引起学生注意的提问、启发引导学生提问的提问。
吴效锋所归纳的课堂提问的方式最多,共有二十二种分别为:检查性提问法、直问法、曲问法、泛问法、特问法、设问法、反问法、疑问法、激问法、疏问法、追问法、评价性提问法、总结性提问法、理解性提问法、铺垫性提问法、研究性提问法、探讨性提问法、发散性提问法、推理性提问法、比较性提问法、开拓性提问法、质疑性提问法。
2.课堂提问目的的相关研究
提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提问中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知识。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现在的课堂提问的目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
杨琴认为,个别教师设计的问题,前后之间缺乏联系,造成提问的问题是独立的,缺乏一个有机的统一,缺乏课堂的主线,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张道明也提到过,教师所提问题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或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3.课堂提问对象的相关研究
提问的对象应该是小学数学课堂的主体,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人员,但是由于班级的人数较多,所以教师不可能对每位同学都进行提问。
唐晓童在“课堂提问: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一文中,将课堂提问分为四种常见的方式: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发问,个别轮流回答;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发问,齐答;三是对个别学生发问;四是自问自答。
课堂提问的对象有多种,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惠卓萍就指出如今的课堂上存在着漠视后进生的现象,因为教师认为课堂时间有限,一旦提问后进生会影响到教学进度。
4.课堂提问评价的相关研究
提问后的评价是课堂提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针对性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调的评价则相反。沈丹丹认为教师对学生回答后的评价主要有四种类型:判断性评价、鼓励性评价、启发性评价和消极性反馈。但是如今大多数的教师都选择判断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评价的语言也差不多,都是“对”“错”“非常好”“棒极了”等,这些语意都带有模糊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伊恩·史密斯就如何提更好的问题提出了几条实用的建议:反思你为什么提问;尽量避免与学生做“猜谜”游戏;提更多“胖问题”;运用一系列策略把问题“变胖”;变封闭式问题为开放式问题;不要只关注答案——更要关注如何找出答案;提前设计关键问题;从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步延伸到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不同层次问题的示例。
在《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中对课堂提问提了一些基本要求: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新颖别致,注意多样性;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因材施教,注意针对性。
内容摘要:数学课堂提问是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最主要的形式。同时课堂提问作为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之一,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提问,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就备受数学教师的关注。然而小学生存在着注意力无法集中、好动、好奇等特点,让课堂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何提出更好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是小学教师困难之处。本研究就是首先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如今小学数学课堂所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归纳、总结等方法,找出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相关研究 1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意义的相关研究 1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内容的相关研究 2
(三)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3
三、研究过程 4
(一)研究对象 4
(二)研究方法 4
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分析 5
(一)教师对课堂提问的理解情况及分析 5
(二)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课堂提问的实施情况及分析 6
五、现在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0
(一)课堂提问的对象过于单调 10
(二)课堂提问的候答时间过短 10
(三)课堂提问的评价过于单一 11
六、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1
(一)精心设计问题 11
(二)创设有趣情境 11
(三)提问要多元化 12
(四)把握提问时机 12
(五)注重处理评价 12
七、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致 谢 18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断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地位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师由课堂的主体转变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如今的小学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新课程改革规定教师在教学时要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但是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教育界正在广泛研究的问题,同时也是笔者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课堂教学犹如星辰般存在于浩瀚飘渺的宇宙中,不胜枚举。通过不断的观察研究,笔者在这浩瀚的宇宙中摘取了“课堂提问”这颗微小的星辰作为研究课题。
要研究“课堂提问”,那么就要通过研究各阶段以及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这就像是在飘渺的海洋中,有着无数的岛屿和船只,因此笔者只选取其中的一叶扁舟——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进行研究。数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思考,现代思维科学就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我们也常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而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同时课堂提问也是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式。
在现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涉及新课导入、讲解新知还有解决问题。即使是同样的课,但是由于不同教师会有不同的提问方式,因此就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顾泠沅在《寻找中间地带——从一堂几何课看数学教育改革行动》一文中指出:“教师提问中记忆性问题居多(74.3%),推理性问题次之(21.0%),强调知识覆盖面,但极少有创造性、批判性问题。学生齐答比例很高(41.9%),回答问题方式单一,教师完全控制课堂。注意对学生鼓励、称赞(74.3%),但还有打断学生或消极批评等情况(13.3%)。提问后基本没有停顿(86.7%),不利学生思考。”
因此本课题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对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比较全面的描述、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能够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来帮助教师更好的提问,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相关研究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意义的相关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问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其实古今中外已经有许多人都认识到了提问的重要性,并且写下了不少的名言警句。
李如密在《教学艺术论》一文中指出“教学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还举例了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的一句话“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刘显国也曾提到过“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整理归纳,发现课堂提问的意义与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而生动有趣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通过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思想的碰撞,同时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想法,掌控教学的整个过程,并且正真的做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内容的相关研究
1.课堂提问种类的相关研究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类型。
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把课堂提问分成了知识水平提问、理解水平提问、应用水平提问、分析水平提问、综合水平提问和评价水平提问。
陈凤云列举了五种教师的提问:复习、引出式提,启发式提问,提醒式提问,归纳式提问,反驳、引导式提问。
沈小碚把提问划分为:分析或概括性提问、强调性提问、点明知识规律性的提问、肯定或否定性的提问、引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提问、引起学生注意的提问、启发引导学生提问的提问。
吴效锋所归纳的课堂提问的方式最多,共有二十二种分别为:检查性提问法、直问法、曲问法、泛问法、特问法、设问法、反问法、疑问法、激问法、疏问法、追问法、评价性提问法、总结性提问法、理解性提问法、铺垫性提问法、研究性提问法、探讨性提问法、发散性提问法、推理性提问法、比较性提问法、开拓性提问法、质疑性提问法。
2.课堂提问目的的相关研究
提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提问中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知识。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现在的课堂提问的目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
杨琴认为,个别教师设计的问题,前后之间缺乏联系,造成提问的问题是独立的,缺乏一个有机的统一,缺乏课堂的主线,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张道明也提到过,教师所提问题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或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3.课堂提问对象的相关研究
提问的对象应该是小学数学课堂的主体,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人员,但是由于班级的人数较多,所以教师不可能对每位同学都进行提问。
唐晓童在“课堂提问: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一文中,将课堂提问分为四种常见的方式: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发问,个别轮流回答;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发问,齐答;三是对个别学生发问;四是自问自答。
课堂提问的对象有多种,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惠卓萍就指出如今的课堂上存在着漠视后进生的现象,因为教师认为课堂时间有限,一旦提问后进生会影响到教学进度。
4.课堂提问评价的相关研究
提问后的评价是课堂提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针对性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调的评价则相反。沈丹丹认为教师对学生回答后的评价主要有四种类型:判断性评价、鼓励性评价、启发性评价和消极性反馈。但是如今大多数的教师都选择判断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评价的语言也差不多,都是“对”“错”“非常好”“棒极了”等,这些语意都带有模糊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伊恩·史密斯就如何提更好的问题提出了几条实用的建议:反思你为什么提问;尽量避免与学生做“猜谜”游戏;提更多“胖问题”;运用一系列策略把问题“变胖”;变封闭式问题为开放式问题;不要只关注答案——更要关注如何找出答案;提前设计关键问题;从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步延伸到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不同层次问题的示例。
在《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中对课堂提问提了一些基本要求: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新颖别致,注意多样性;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因材施教,注意针对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