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结构游戏开展情况调查研究

中班幼儿结构游戏开展情况调查研究[20191209125003]
摘要:结构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创造性游戏。结构游戏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等诸方面的发展。结构游戏在幼儿的成长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结构游戏的良好开展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常熟市中班幼儿结构游戏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常熟市中班幼儿园结构游戏开展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时间不稳定、次数少、材料不丰富、开展效果不佳、教师指导方法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对结构游戏的重视度、保证幼儿结构游戏时间、增加幼儿结构游戏次数、丰富幼儿结构游戏材料、改善结构游戏效果、提高结构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科学性。通过提出相关建议以改善常熟市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开展情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中班幼儿结构游戏调查研究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一)问题来源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过程 1
二、相关研究 2
(一)结构游戏研究涉及的内容 2
(二)结构游戏的开展 3
三、常熟市中班幼儿结构游戏开展情况 6
(一)结构游戏的重视程度 6
(二)结构游戏开展的时间 6
(三)结构游戏开展的次数 8
(四)结构游戏开展的材料 9
(五)结构游戏开展的效果 11
(六)结构游戏开展与教师指导 12
四、 常熟市中班幼儿结构游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4
(一)结构游戏的重视程度不够 14
(二)结构游戏时间不够稳定 14
(三)结构游戏次数较少 15
(四)结构游戏材料不够丰富 15
(五)结构游戏效果欠佳 17
(六)结构游戏中教师指导方法不够科学 18
五、 常熟市中班幼儿结构游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18
(一)提高对结构游戏的重视度 18
(二)保证幼儿结构游戏时间 19
(三)增加幼儿结构游戏次数 19
(四)丰富幼儿结构游戏的材料 20
(五)改善结构游戏效果 21
(六)提高结构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科学性 22
六、 结语 23
参考文献 24
附录一:常熟市中班幼儿结构游戏开展情况调查问卷 25
附录二:关于常熟市中班幼儿结构游戏开展情况调查与研究的访谈提纲 26
附录三:关于常熟市中班幼儿结构游戏开展情况调查观察表 26
附录四:关于常熟市中班幼儿结构游戏材料调查表 26
致 谢 27
常熟市中班幼儿结构游戏开展情况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来源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一条:“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结构游戏是游戏中重要的一种。这类游戏反映了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是教师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结构游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如此,笔者才将研究方向定位在结构游戏上。
 结构游戏是指儿童操作各种结构材料,来构造物体的一种游戏。结构游戏在中国的学前教育界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学前教育领域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尽管如此,在笔者见习和实习的过程中,幼儿的结构游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许多幼儿园甚至为了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以牺牲幼儿的结构游戏时间与机会为代价,同时,幼儿园在游戏材料准备、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对于结构游戏的指导也都存在许多的问题,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未能起到积极作用。
 4-5岁的幼儿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中班幼儿的结构游戏开展尤为重要。笔者在中班实习,在此过程中都与中班幼儿相接触,自然发现较多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幼儿园结构游戏的开展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发现中班幼儿结构游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相应对策,便于将来更好的开展幼儿园结构游戏。
(二)研究意义
结构游戏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结构游戏的教育性却常常被领导、教师、家长所忽略。本研究是为了发现、分析并解决当前常熟市中班幼儿结构游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为常熟市中班幼儿结构游戏开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幼儿结构游戏的开展情况。同时,也想因此引起社会对于幼儿结构游戏的关注,正确理解结构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作用并重视结构游戏的开展,以促进幼儿的更好发展。
(三)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为了获得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信息,本研究选取常熟市六所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作为本研究的样本,这六所幼儿园均为公办幼儿园。同时选取常熟市A幼儿园的某个中班作为实地观察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看有关幼儿结构游戏的资料、文献,了解已有的研究情况,并发现幼儿结构游戏现状的空缺,为本研究提供突破口。
(2)观察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常熟市幼儿园结构游戏进行随机观察,记录结构游戏的开展情况。采取追踪法,观察记录每个星期里两个固定幼儿参加结构游戏的次数。记录尽量做到客观并借助多种量表为研究提供较为准确、详实的数据。
(3)访谈法:通过访谈了解教师对中班幼儿结构游戏游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访谈了解常熟市中班幼儿园结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4)问卷调查法:针对常熟市中班幼儿结构游戏开展情况设计调查问卷,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得数量化和规范化的调查结果。本研究将幼儿园的中班老师作为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9份,有效问卷为97份。
二、相关研究
结构游戏是指幼儿操作材料进行物体造型的游戏,深受学龄前儿童的喜爱。目前较多研究已经论证了结构游戏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得到了幼教工作者的广泛认可。近年来国内外较多学者都对结构游戏进行了研究。笔者通过相关书籍、期刊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对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可以看出关于结构游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构游戏研究涉及的内容
1.结构游戏的定义
我国著名学者邱学青认为,结构游戏是指儿童操作各种结构材料,来构造物体的一种游戏。结构游戏的材料包括:积木、积塑、胶粒、花片等专门的结构材料;沙、石、水、土、雪等自然的结构材料;以及瓶子、挂历、纸盒等废旧物品和半成品的结构材料。
陈宁认为,幼儿园的结构游戏就是一种幼儿个体与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同伴群体、教师三者之间,借助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自身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与理解的一种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
2.结构游戏的研究价值
(1)结构游戏与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构游戏能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国外心理学对幼儿创造性思维测试的结果显示,4、5岁时的创造性思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5岁达到顶峰。另一项关于儿童各类游戏在各年龄所占比例的研究表明,结构游戏是5岁达到顶峰。这两项研究正好说明,结构游戏与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相一致。
(2)结构游戏与幼儿的艺术力
不少国家将结构游戏列入美术大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因为结构游戏能够给幼儿丰富的造型艺术知识、技能,培养他们感受的和表达美的情趣。
刘会芳认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结构游戏的过程是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过程,也是幼儿艺术感受力、表现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3)结构游戏与幼儿的学习探索能力
“新”的结构游戏材料可以刺激幼儿的求知欲望,他们很渴望能尽快地构建出好的作品。在不断的失败——成功的过程中,幼儿体验了发现的乐趣,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也提高了学习探索能力。
(4)结构游戏与幼儿的合作能力
刘晓东、卢乐珍认为如果在结构游戏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因为幼儿在构建过程中发现问题时,通过教师引导幼儿为解决问题一起协商、互助,这样可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会合作。
(5)结构游戏与幼儿的语言能力
刘会芳认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的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结构游戏过程中,可以为幼儿创设这样的环境,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结构游戏的开展
凡是关于游戏的开展,都包括了游戏前、游戏时以及游戏结束后,结构游戏也是如此。不少学者对于这三个阶段都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1.结构游戏前的准备
对于开展结构游戏前准备的研究主要集中游戏材料的选择及投放、积累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建构知识这两个方面。
(1)恰当的选择及投放游戏材料
根据2001 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要有能力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不同需求,恰当的选择及投放游戏材料。 不少学者指出,想要充分发挥这些材料的作用,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合理的布局和投放。师远贤在《浅析游戏材料投放的策略》中指出,游戏材料投放中存在四个矛盾:一是结构性材料与半成品材料之间的矛盾;二是探究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三是功能简单性与发展性之间的矛盾;四是教学时间与游戏材料操作之间的矛盾。
(2)教给幼儿基本的建构技能
佟少布在《浅析幼儿园结构游戏的指导策略》中提出要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及建构知识,因为幼儿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结构游戏前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和了解周围的事物,丰富和加深对物体的印象,获取进行想象和创造的知识经验。
秦翠萍也提出教师教给幼儿基本的建构技能,引导幼儿逐步掌握结构造型三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识别各种材料,懂得它们的作用、性能;结构操作的技能;设计构思的能力。
2.结构游戏开展过程中
在幼儿园在进行结构游戏时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在指导方面,教师应该注意教师的语言、游戏中的角色以及个别化指导这三个方面:
(1)教师的语言
尤巧玲认为教师的指导语言非常重要,教师把对孩子的爱、关怀和鼓励,通过语言、表情、目光等表现出来,让幼儿在集体中能充分感受到热情、温暖、信赖,从而达到从小培养自尊、自信、自立的健康品格。
(2)教师在游戏中的多重角色
新《纲要》提倡幼儿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幼儿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多重的,需要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帮助和引导孩子。
(3)教师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纲要》也强调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个体,只有真正地了解幼儿才能对其进行正确、恰当的指导,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我们就要有不同的解决方式。
3.结构游戏结束后
在结束游戏后,教师应组织幼儿对所进行的结构游戏进行评价。评价包括教师评价与幼儿自评。因此许多学者都从教师层面对评价提出了相应的看法,更从幼儿层面肯定了评价的必要性。
(1)从教师层面看评价
佟少布发现很多幼儿教师的讲评方式是向全体幼儿展示作品,用语言评定优劣,而讲评标准则是作品与教师给予范例的相似度,相似度高则优,低则差。这种讲评无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易挫伤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实际上,讲评是一个互动的分享过程,幼儿也有自己的态度和想法,教师应多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周红梅认为,评价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可以综合采用反映式、问题式、欣赏式的评价方式。在对活动情况进行基本阐述的反映式评价过后,如果教师想引导幼儿更加深入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可以采用问题式评价;而如果重点想引导幼儿学习作品,则应采用欣赏式评价,更多地引导幼儿进行欣赏作品。
评价应注重解决问题,提升幼儿游戏水平评价环节是引导幼儿提升游戏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提出讲评时,教师可以从本次活动目标的角度引导幼儿思考,对照教师的引入环节分析实现程度,并针对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2)从幼儿层面看评价
张艳认为评价过程中,幼儿既可以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有可以欣赏其他同伴的劳动成果,并与同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激发幼儿对结构游戏的兴趣,以及为下次游戏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笔者发现先前的研究主要是从结构游戏研究的内容、开展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其研究方法也多为观察法,但没有相应的数据,不能清晰有力的说明问题,同时研究者更多的是注重理论的研究和概括,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幼儿园结构游戏的实施现状没有特别关注,因而显得大而空。从中可见,对于幼儿园结构游戏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还有欠缺。因此笔者会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针对笔者较为熟悉的中班幼儿结构游戏进行深入解,使用明确的数据以及相关资料,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关于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策略化建议。
三、常熟市中班幼儿结构游戏开展情况
笔者对常熟市某六所幼儿园的中班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并借着实习的机会,深入幼儿园观察,调查结构游戏开展的情况,调查情况如下:
(一)结构游戏的重视程度
幼儿园的领导、教师对结构游戏的重视程度是影响结构游戏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笔者针对“结构游戏的重视程度”这一问题,与幼儿园中的领导、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发现:
表一 结构游戏的重视程度
选项 A、很重视 B、重视 C、一般 D、不重视
所占百分比 0% 29.3% 40.4% 30.3%
如表一所示,根本没有幼儿园领导、教师对结构游戏持有“很重视”的态度,只有29.3%的幼儿园领导、教师对结构游戏较为重视,40.4%的领导、教师持一般态度,但也存在30.3%的领导、教师根本不重视结构游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5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