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5所幼儿园为例

民办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5所幼儿园为例[20191209124820]
内容摘要: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主要就是通过让幼儿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启迪幼儿智慧。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市5所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情况进行了研究。期间笔者主要观察了民办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频率、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使用情况等方面。结果表明:这5所民办幼儿园在音乐欣赏教学方面存在着开展的频率过少、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程式化等问题。对此,笔者分析了造成这些现状与问题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对策,意在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音乐欣赏教学开展频率与质量。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幼儿园民办音乐欣赏教学 笔者在知网、独秀知识库等学术网站以“民办幼儿园”、“私立幼儿园”、“音乐欣赏”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目前对民办园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师资的流动性、民办园的管理、教师生存发展现状等相关研究,对于民办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并未涉及。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
(一)国外相关研究 1
(二)国内相关研究 2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 4
(一)研究方法 4
(二)研究对象 5
(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5
四、民办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5
(一)民办幼儿园师资现状 5
(二)民办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的认识和态度 7
(三)民办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开展频率及选材 9
(四)民办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相关设备配备及使用情况 10
(五)民办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与方法 10
五、存在问题 12
(一)民办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知识欠缺 12
(二)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重视不够,开展频率低 13
(三)辅助手段使用不当,教学设备有待完善 13
(四)教师控制全局,师幼互动贫乏 14
(五)教学模式单一,对作品分析不到位 15
六、相关教学建议 16
(一)稳定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 16
(二)提高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 16
(三)营造音乐欣赏良好氛围,完善教学设备 17
(四)转变民办幼儿教师观念,加强师幼互动 17
(五)多渠道合理选材,多形式教育教学 18
七、结语 20
参考文献 21
附 录 22
致 谢 25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幼儿倾听音乐,使幼儿能够感受并初步鉴赏音乐作品的一种审美活动。幼儿有与生俱来的探索音乐的倾向与兴趣。他们能够通过肢体动作的传达、语言的表述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对音乐作品的体验。音乐欣赏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扩展幼儿音乐视野、开发幼儿智力、激发幼儿情感等。
尽管对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研究在不断继续,但笔者发现,幼儿园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欣赏教学往往会被忽视。民办幼儿园由于教师自身以及社会等因素,对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视程度就更低了,音乐欣赏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教学活动中即使有音乐欣赏的成分,也只把它作为一个很小的引入环节。另一方面,即使是一堂专门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教师往往由于教学手段、教学设计等原因,使得活动中幼儿的有效参与情况并不乐观,这不利于幼儿音乐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组织与开展教学也显得比较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因此笔者对民办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开始留心,并希望通过调查研究找出其中的一些问题,思考解决的策略与方法。
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并不等同于成人的音乐鉴赏课。由于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于音乐的鉴赏还停留在浅表的阶段,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直觉参与欣赏。但是,幼儿园的音乐欣赏也并不是单纯的让幼儿去听,因为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导致很难让他们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去安静投入地聆听音乐、欣赏音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引导他们用语言、动作或是其他多种形式来感知、体验音乐中蕴含的内容。基于以上所述,本研究深入调查研究了苏州市5所民办幼儿园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情况,以求客观地呈现其音乐欣赏的教学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理论分析造成现状的相关原因,由此为音乐欣赏教学在民办幼儿园的开展提供相关的参考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国外相关研究
1.有关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意义的研究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外就有一批代表性的音乐教育家认识到儿童音乐欣赏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比如日本的铃木镇一,他认为应尽早开展早期教育,包括早期音乐欣赏教育。美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学家詹姆斯·默塞尔在他的著作《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中指明:音乐欣赏能够让幼儿在与音乐的交融中获得自我满足与发展,以音乐欣赏为动机与目的,是解决音乐中的技能技巧训练问题的正确方法和途径,音乐教育的中心就是音乐欣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对上千名婴幼儿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先天潜能需要得到很好的培养,否则这种潜能会逐渐消退,从而强调了后天音乐欣赏培养与熏陶的重要性。美国的戈登·肖博士和弗朗西斯·劳舍尔博士也曾经通过研究发现,对学龄前幼儿的音乐教育会影响其大脑发育的可能方式。
2.有关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研究
国外关于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理论哲学的研究阶段(包括教育学、心理学、音乐学等)和教学实践层面的研究阶段。
在审美教育的研究方面,审美心理学研究流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鲁道夫?阿恩海姆提出,审美欣赏的目的就在于借助审美对象与人的同行同构关系来实现自身的情感与愿望。美国心理学家加登纳在《艺术与人的发展》中指出,儿童审美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4-6岁的幼儿可以对音乐的范例进行基本的模仿,其中,5岁左右的幼儿便能对歌曲进行创编。
在有关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方面,很多国外的教育家也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其中,德国的奥尔夫强调要让幼儿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他注重的是对音乐最基本的感受与体验——幼儿的亲身参与而不是外在知识的灌输。瑞士音乐家、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所创立的“体态律动”中,视唱练耳、舞蹈和即兴创作等,则以多种感官参与的形式为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途径和方法。美国的艾伦·科普兰所编著的《怎样欣赏音乐》,则对音乐欣赏的教育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研究,强调音乐倾听的必要性,并指出,音乐欣赏教学要关注音乐本身的基础知识。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当代音乐教育计划”提倡通过欣赏多元音乐发展儿童的综合音乐素质。另外,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左尔坦在他著名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肯定了民间音乐的欣赏教育价值,提倡对民间音乐欣赏材料的引入。
(二)国内相关研究
1.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意义的相关研究
我国与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发展。从上世纪50年代陈鹤琴先生对音乐欣赏重要性的强调,到20世纪80年代许卓娅教授对幼儿园的欣赏教学进行的较为全面的解读,幼儿音乐欣赏的教育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肯定。周素珍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策略》一文中指出:“开展音乐欣赏活动,不仅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愉悦感官、开阔音乐眼界,丰富音乐经验,发展想像记忆和思维,同时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审美情绪和审美能力。”徐玲芳认为,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幼儿审美认知、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张兰芳、杨静在《幼儿园教学——音乐欣赏浅析》中归纳了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作用: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思想行为和习惯,让幼儿从音乐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北京师范大学李晋瑗教授关于儿童音乐欣赏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可以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音乐欣赏活动,使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安季平《在音乐欣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中这样说到:“音乐欣赏犹如一种净化剂和催化剂,既可以使人变得更加高尚、更加聪明、更加健康,又可以促进人的性格全面发展,它是开启育人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2.音乐欣赏中幼儿表现的相关研究
在音乐欣赏中,幼儿是欣赏的主体,幼儿欣赏的参与度、欣赏能力等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基础。因此,对幼儿这个欣赏主体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楼必生和屠美如的《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将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分为了以下几个阶段:1岁对音乐刺激惊觉——2岁专注倾听或跟音乐做出前后摇摆等肢体动作——4—6岁能基本模仿音乐范例——5岁大部分幼儿能不费力地认出许多歌曲。刘洋在《儿童与音乐的对话——5-6岁儿童音乐欣赏特点研究》中,通过研究分析得出,5-6岁的幼儿能很好的体会音乐教学中的情感等。西南师大的梁承谋在研究学前儿童对音乐欣赏过程中情绪的判断中发现,幼儿对愉快情绪判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对悲伤情绪的判断,并认为欣赏过程中,男孩的想象能力要高于女孩。另外,南师大陈迁的《艺术感觉与儿童发展》也提出3-7岁的幼儿能够初步感受作品的不同风格。
我国很多的幼儿教育研究者还提出了一些有关幼儿音乐审美心理的研究论述,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许卓娅的《儿童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她对不同年龄儿童在音乐探究中积极主动投入所持续的时间作了阐述,其中3岁儿童基本保持15分钟左右,而6岁儿童能够保持到30分钟左右。王丽的《儿童的审美情感与儿童的艺术教育》又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幼儿的审美心理,强调在音乐欣赏中,要重视儿童对音乐的感知与体验。另外,张前的《音乐欣赏心理分析》、曹理和何工的《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也都各自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论述了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
3.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
幼儿音乐欣赏的教育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研究者着重研究音乐欣赏的教学策略。李亚娟在《情感体验》一文中指出,音乐欣赏要给儿童大胆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机会,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体验,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与创造性。芦静对将奥尔夫音乐教育融入我国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通过说、唱、表演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季雪超提出,应将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欣赏教学融合来使音乐教学更加丰富多彩。阮婷、王静君又论述了利用动画片中的教育价值来进行音乐欣赏。邓明芳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强调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还要重视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策略。黄山花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指导浅谈》中提出了关于教师音乐欣赏素材的适宜选择、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以及教学环境的良好创设等建议。朱丽娜、周白玉也提倡为孩子创设轻松民主的音乐欣赏氛围,不断提升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还有一部分研究者则立足音乐欣赏教学的整体性进行探讨。封蕊认为,多通道参与模式符合幼儿通感的心理特点,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审美体验。许卓娅的《儿童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里也提出了关于尊重儿童多通道参与感知的方法建议。另外,王文辉、施东珏也充分强调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李东则主张用游戏、美术、语言的方法来对幼儿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活动。
4.关于民办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法,深入民办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对苏州市5所民办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力求研究结果的客观丰富。
1.观察法
主要采用非参与式观察。笔者在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期间,有目的地对所调查的5所幼儿园进行不定期的随机观察,对大、中、小班教师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力求在自然的情况下了解民办幼儿园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2.问卷法
笔者首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进而按照问卷设计的原则编制问卷,对苏州市5所民办幼儿园教师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3份,回收率94%,其中有效问卷109份,有效回收率91%。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
3.访谈法
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了解现状产生的原因等,笔者随机对这5所民办园8名幼儿教师进行了访谈。
4.文献法
主要从图书馆及知网、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学术网站搜索关于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的相关著作、期刊文献、博硕论文等,并归纳总结出已有的研究现状。
(二)研究对象
在研究对象上,为使资料更加丰富客观,笔者随机选取了苏州市5所民办幼儿园作为调查、观察的对象,并与其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交流与访谈。这5所幼儿园为非音乐特色普通民办幼儿园,园内配有多媒体设备,其中两所分别以阅读和阳光体育为特色活动。
(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笔者采取观察、访谈、问卷等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在观察课堂教学情况的时候,将观察到的内容进行笔录,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幼儿的反应和表现等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并且还运用了拍视频等形式,以保证资料的客观真实,有利于后续的分析总结。笔者还与教师们进行深入交流沟通,为自己的资料收集提供更广阔的来源。
四、民办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一)民办幼儿园师资现状
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笔者首先对参与调查的5所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大班35人、中班41人、小班33人,其中有52%的教师还未获得幼师资格证书)的教龄、学历、所学专业等师资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与统计。其中,教师教龄情况如下(图1):
图1:教师教龄统计
从统计结果来看,这5所幼儿园的教师教龄在2-10年的最多,其次就是2年以下的教师,占到了27%,教龄最大的教师所占的比例最少。由此看来,教学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还比较少。
在所调查的这5所民办园中,教师的最高学历以大专居多,为68%,而本科生相比较而言较少,占19%,其余的为中专学历。为了了解她们最高学历和所学专业,笔者也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与统计,结果如下图2、下图3所示:
图2:教师学历统计
图3:最高学历所学专业
这部分教师所学专业涵盖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专业、美术专业等,尽管学前教育专业的所占比例最多,但其他专业的总百分比超过了幼教专业。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还是学管理、新闻学、电子信息工程类等非教育类专业转过来的,未学过教育学的相关理论,这一部分人数的比例占到了26%。不过对于音乐专业的教师来说,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的音乐素养相对高,这一部分教师占了8%。笔者在调查中还让教师对自己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水平作了一个评价,其中80%的教师都认为,自己在音乐欣赏教育这一领域的能力一般。(见图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