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调查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调查[20191217130609]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已俨然成为信息化的社会,作为信息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成为了衡量一个人能否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的重要标志。常熟市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县级市,政策支持与物质投入,使其小学教育信息化一直走在苏州市的前列,而作为新时代的常熟市小学教师,在信息化的潮流中,只有不断地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促进专业能力素养的发展,才能适应这快速发展着的信息化社会。
本研究旨在研究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主体――小学教师,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展开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收集相关数据资料,以小学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态度、知识与技能、对教学支持的认可度和教研水平这几个维度进行调查和分析制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因素。基于对调查数据和资料的整理,了解常熟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并结合城乡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进行深度剖析常熟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初步的建议和相应的对策。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教育信息化现状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目 录
一、选题来源 1
㈠问题的提出 1
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二、相关研究现状 2
㈠核心概念及界定 2
㈡国内关于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3
㈢国外关于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4
三、调查过程 6
㈠调查对象的选取 6
㈡调查方法的确定 6
㈢调查过程的实施 6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7
㈠基于城乡差异的教师整体水平的现状与分析 7
1.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7
2.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 10
3.教师对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的认可度 12
4.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研水平 13
㈡基于教师个体间差异的现状与分析 15
1.年龄差异. 15
2.职称差异 17
五、应对措施 18
㈠转变态度,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意识 18
㈡立足校本培训,提高教育信息化知识和技能 19
㈢重视实用性,促进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 19
㈣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9
六、结语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2
致谢 24
一、选题来源
㈠问题的提出
当下是个什么时代?有句话这么说“苹果带来触屏时代,三星带来大屏时代”,可见科技引领的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的获得更加的民主化,在教育方面体现地尤为明显,教育的信息化的到来,使学校与外部世界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校内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学资源的共享变得更为便捷和迅速,改变了传统小学教育的教育理念、内容、形式、方法等。
作为信息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成为了衡量一个人能否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的重要标志。常熟市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县级市,政策支持与物质投入,使其小学教育信息化一直走在苏州市的前列,而作为新时代的常熟市小学教师,在信息化的潮流中,只有不断地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促进专业能力素养的发展,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才能有能力为贯彻落实好我国“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进程”这一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尤其是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地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越来越成为衡量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就推动了小学信息化硬件建设上了一个台阶,构建了学校信息化的基本体系。对于常熟市来说小学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建设已基本完成,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的关键就在于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主体――小学教师。然而,常熟市小学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今年来各个小学都在推广和新增触屏电视和交互式电子白板这类新型的教学硬件设备,这无疑又是对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一个新的挑战。正因如此,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必须有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并且有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会创新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为教育教学所服务。由此可见,对常熟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的现状研究,无论是对于常熟市高素质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还是对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
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常熟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常熟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因素,通过科学的分析,客观真实地反应出常熟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为学校和教育相关部门制定教师相关的培训计划提供有效依据,以提高常熟市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素养,加快常熟市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不但如此,该调查还可以为像常熟这样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提供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如何的最新的参照和对比。
研究意义:通过常熟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调查,了解一线的常熟市小学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真实的感受和切实体会。一方面可以为今后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教学设备的现代化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的什么样作用,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提供最具时效的参考数据;另一方面还可使一线的小学教师们意识到在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提高教学效益的具有重要作用。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为了撰写本论文,笔者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教师信息技术发展状况的文献,希望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以下是对一些文献的分析综述:
㈠核心概念及界定
对于信息技术的定义,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所以信息技术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一般意义上,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的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文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目前,在学校教学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点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了学校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拓展和丰富了学习环境。互联网的出现及其伴随信息技术的更新而获得的飞跃发展,不仅迅速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信念,也在迅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以及千百年来习以为常的学校模式。
本文中所提及的信息技术应用 的调查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多媒体计算机、相关的软件和网络的应用情况,除此之外,由于现代教学媒体如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触屏电视机甚至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这些硬件设施,在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小学中就表现的更为明显,其对小学日常教育教学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所以在此本文针对小学教师对于这些硬件的操作能力也作了调查分析。
㈡国内关于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在《关于中小学多媒体计算机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001)中,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小学多媒体计算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折:①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实施教学的态度分析;②教师方面的多媒体计算机功效分析;③学生方面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效果分析;④教师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技能情况分析。
在《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2002)中,从管理的角度通过问卷对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作了调查。从多方面剖析了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滞后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原因,结论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
在《珠江三角洲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与分析》(2003)中,调查围绕三方面进行:①计算机和互联网使用情况;②对教育技术的态度、认识及应用:⑧软件工具及操作系统等使用能力。结论是:①随着教龄的增加,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态度、认识逐渐降低。②重点中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普遍高于普通中学。③大部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条件具备,但应用效果不明显。
在《株洲市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思考》(2005)中,从教师的信息工具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教师的信息素质与信息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情况、教师获得最新教育信息的途径及使用信息工具的目的、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的方式、方法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提出:①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②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需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需要硬件保证;④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需要软件支持。
在《安徽省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2006)中,把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现状的调查结果分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所持的态度;②教师的信息能力和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③教师培训情况和教学资源占有及使用情况。提出了三个对策:①领导高度重视并给予政策支持;②加大教师培训力度:③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9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