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导入的现状调查人文【字数:10823】

内容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情境创设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的方法有两大方式,一种是直接导入,另外一种是创设情境导入。后者可以分为很多种方法,如复习导入、故事导入、数学史导入、数学实验导入、图画导入等等。创设情境导入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课堂导入方法,研究创设情境导入的途径策略具有深远意义。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找出已有研究的优势与不足,为本文提供理论资源。第二部分是研究设计,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三部分采用观察法,记录28位老师共66节创设情境导入的课堂情况,分析每堂课有没有符合四个判断标准,即情境类型正确,情境内容合理,导入目的明确,课堂效率良好,来分析创设情境导入的使用效果。第四部分,提出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导入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四个优化策略,第一,正确区分创设情境导入的类型;第二,要设置合理的情境内容;第三,情境导入的目的要明确;第四,合理分配导入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目 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三)理论基础 2
(四)国内相关研究 3
1.课堂导入研究现状: 3
2.课堂导入研究趋势: 4
二、研究设计 4
(一)研究对象 4
(二)研究方法 5
三、 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导入的现状调查结果 5
四、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导入存在的问题 8
(一)情境的类型使用不正确 8
(二)情境的内容设置不合理 9
(三)导入的目的不明确,偏离教学内容 9
(四)课堂效率不高 10
五、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优化策略 10
(一)正确区分课堂导入中创设情境的类型 10
(二)创设情境时选择合理的内容 11
(三)根据教学内容明确导入目的 12
(四)合理分配导入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13
结 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一、引言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有效的课堂导入应该是间接而切中主题的。在实习、听课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对课堂导入的认识与重视不够,往往课堂导入的设计不太合理,部分教师也不明确课堂导入的目的,使课堂导入流于形式,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实习、听课过程中,还发现教师对不同课堂导入方法概念界定不清,不能正确区分及灵活运用。还有一些教师选择使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较为单一,不愿意尝试其它的导入方法,存在课堂导入“千遍一律”的现象。
基于对课堂导入重要性的认识和实习中相关问题的困惑,依据《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有关课程理念,为了厘清问题本质,帮助教师更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课堂导入的设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故提出了本研究主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没有情境导入的小学数学课堂常常是比较沉闷枯燥的,一些教师甚至采用“满堂灌”的方法组织教学,不管什么学习内容,都一股脑地把知识直接讲给学生听,或者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假如课堂教学导入过于直白,没有悬念,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降低主动学习的动机,不利于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导入还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新课伊始,应将数学教学的教育性、科学性等体现出来,通过多种形式构造认知冲突,活跃学生的思维,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也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成功的导入能够承上启下,开宗明义,引人入胜,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而数学知识本身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建立完整的理性探索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使用适当的情境和具体的案例对小学生进行教学,促进小学生形象化思维发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
在研究中,我观察课堂效果,结合实际课堂导入案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常用的方法,具体以某小学28位数学老师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为例进行分析整理,希望探究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导入的效果,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
课堂导入的最大作用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及求知欲望。而通过创设情境导入课堂,可以让未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共鸣,以更好地经验代入课堂学习,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利于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堂上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转变前概念,建构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利用创设生活情境这一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有利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形成富含哲学意味的课堂导入,促进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思考与感悟。
(三)理论基础
1.《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设计思路”部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表明在小学数学课程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创设好的课堂导入情境,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能够提炼现实情境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使模型变得合理,能够利用模型,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然而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长期性训练。随着教育不断进步,建构主义理论也逐渐完善,可分为创设生活情境,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应用模型这四个环节。
3.课堂导入有直接导入和创设情境导入两大方式。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意味着这节数学课有了一个好的开端。直接导入和创设情境导入是导入的两大方式,教师的导入设计离不开这两个方式。教师设计导入教学时要融入数学思想——教师自身充分解读教材,弄明白这节课要讲的什么,站在学生的角度,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创设情境,变“老师要学生学什么”为“学生主动地想要去探索这节课为什么要学这个”。同时,教师需要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例题的意思。教师的语言要富有童趣,真实而吸引学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3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