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游戏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的运用
数学游戏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的运用[20191217130924]
内容摘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措施。而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课堂游戏的运用,能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查阅了关于数学游戏的文献基础上,首先对游戏以及数学游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当前数学游戏的类型。其次阐述了数学游戏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与兴趣、以游戏培养数学意识,促进数学语言的发展等。最后分析了数学游戏在运用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应的对策,使数学游戏能够更好地运用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上。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数学游戏数学教学小学低年级
Key Words:Math game;Math teaching; Lower primary目 录
引 言 1
一、概念的界定 1
(一)游戏的概念 1
(二)数学游戏的概念 2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的类型 2
(一)故事型 3
(二)观察型 3
(三)猜想型 3
(四)活动型 3
(五)竞赛型 4
三、数学游戏的作用 4
(一)以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5
(二)以游戏培养数学意识,促进数学语言的发展 5
(三)以游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数学想象力的发展 6
(四)以游戏促进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 7
(五)以游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7
四、 数学游戏在小学低年级课堂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8
(一)数学游戏脱离教学内容,缺乏教学目标意识 8
(二)数学游戏形式陈旧单一,缺乏创造性,忽略游戏本身的趣味性 9
(三)数学游戏设计过多,时间安排不合理 9
(四)课堂组织混乱,学生参与度不够,实际效果小 9
五、 数学游戏在低年级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9
(一)数学游戏的运用要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10
(二)数学游戏的运用要富有创造性,形式要多样化 10
(三)数学游戏的运用要合理把握时机,注意时间把控 11
(四)数学游戏的运用要有合理的游戏规则,控制好课堂秩序 11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低年龄阶段,又非常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40分钟专注的课堂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太现实。在三个月的实习中观察发现,低年级学生对于数学课的学习热情不高,觉得数学课枯燥无味。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意味着,当一个人对某事感兴趣时,就会主动去探索。根据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他们钟爱听故事、做游戏等轻松愉快的活动。因此,如果我们能在数学教学中,插入一些比较接近实际生活的游戏,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之中,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中游戏,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这激起了我对数学教学中所运用的游戏产生了兴趣,我将展开对数学游戏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的运用的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一)游戏的概念
由于游戏的复杂性和人们理解的多样性,目前对于游戏的概念界定可以说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荷兰学者胡伊青加在《人:游戏者》中这样认为:“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他还指出,游戏是具有规则的,这种规则被参与游戏的人所接收,又对其有一定的约束力,伴随着紧张和愉快的情感体验。
德国的沃尔夫冈·克莱默则认为,“游戏是一种由道具和规则构建而成的,由人主动参与,有明确目标,在进行过程中包含竞争且富于变化的,以娱乐为目的的活动。”
邱学青在《学前儿童游戏》一书中表示游戏的特征包括:“游戏是内部动机控制的行为;游戏是重过程、轻结果的行为;游戏是与探究不同的行为;游戏是一种模拟的、假装的行为;游戏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行为。”这本书也对游戏的本质性特征进行了综述,包含以下几点:“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具有虚构性;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
不同的学者在游戏概念的界定上有不同的看法,游戏是来自内心的一种自愿行为,在虚拟的情境和一定的规则下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游戏是一种自发的、有规则的,具有模拟、假装和竞争等功能的一种娱乐活动。
(二)数学游戏的概念
数学游戏,从字面上来看,便是把游戏和数学教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寓教育于娱乐。使学生可以在享受轻松愉快的游戏的同时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把握游戏的特点, 将游戏引入到数学数学教学, 紧密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使他们热爱学习、乐于学习。
数学游戏的本身就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使他们愿意投身到课堂中来,因此数学游戏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得到乐趣,具有趣味性。
数学游戏是在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中进行的,它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规则,它将数学问题贯穿在数学游戏当中,让学生在互动游戏的过程当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具有互动性。
数学游戏在活动过程中,有时需要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在团队游戏中,学生不能只考虑自己一个人的输赢,而是要结合整个团队小组一起,互相帮助,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合作性。
数学游戏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定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游戏设计要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做中学,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操作和摆弄获取数学知识,具有实践性。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的类型
因为数学课程中的有些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起来可能会感觉枯燥无味,相对被动。然而有效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的统一。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使用数学游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此,我把数学游戏按其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故事型
教师把数学课堂学习的内容寓于故事当中,编成数学小故事,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产生数学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能把数学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讲一些关于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的发展历史,让学生知道数学是怎样发展的。例如在学习《厘米和米》时,教师讲述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数学故事,因为统一了度量衡,使我们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才不会导致单位名称混乱。在数学教学中贯彻这样的小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数学,发现数学的博大精深。
(二)观察型
小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的技能之一应该是观察事物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准备的教学挂图或材料,让学生观察,并且引导他们说出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加强学生对“数”与“形”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数学意识的形成。例如在学习《认识乘法》第一课时,教师出示挂图:农场里养了兔子和鸡。让学生自己农场观察有哪些数学知识,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算式,让学生计算。
(三)猜想型
猜想,是在答案和结果出来之前对其进行的猜测与想象,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验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在答案结果出来先猜一猜,想一想,估一估,再进行结果验证,这样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自己动手验证的好习惯,促进思维的发展,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厘米和米》这一单元中,在教学生用直尺量出物体长度之前,先让学生来估一估,猜想物体大约有多长之后再进行测量,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比直接让学生测量得出结论更加有利于学生推理验证能力的发展。
(四)活动型
数学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活动必然也是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需要每个学生都投入参与其中,并且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获得数学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知识相对抽象的、单调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游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参与活动来学习,在做中学、玩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等。例如在《分与合》中“6”的分合,使用猜拳游戏来练习数的组成,老师伸两个手指,学生就伸四个手指,并配以轻松愉快的口诀“我出二,你出几?”同桌之间也可以相互猜。这样一个小小的活动,就可以使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
内容摘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措施。而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课堂游戏的运用,能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查阅了关于数学游戏的文献基础上,首先对游戏以及数学游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当前数学游戏的类型。其次阐述了数学游戏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与兴趣、以游戏培养数学意识,促进数学语言的发展等。最后分析了数学游戏在运用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应的对策,使数学游戏能够更好地运用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上。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数学游戏数学教学小学低年级
Key Words:Math game;Math teaching; Lower primary目 录
引 言 1
一、概念的界定 1
(一)游戏的概念 1
(二)数学游戏的概念 2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的类型 2
(一)故事型 3
(二)观察型 3
(三)猜想型 3
(四)活动型 3
(五)竞赛型 4
三、数学游戏的作用 4
(一)以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5
(二)以游戏培养数学意识,促进数学语言的发展 5
(三)以游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数学想象力的发展 6
(四)以游戏促进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 7
(五)以游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7
四、 数学游戏在小学低年级课堂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8
(一)数学游戏脱离教学内容,缺乏教学目标意识 8
(二)数学游戏形式陈旧单一,缺乏创造性,忽略游戏本身的趣味性 9
(三)数学游戏设计过多,时间安排不合理 9
(四)课堂组织混乱,学生参与度不够,实际效果小 9
五、 数学游戏在低年级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9
(一)数学游戏的运用要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10
(二)数学游戏的运用要富有创造性,形式要多样化 10
(三)数学游戏的运用要合理把握时机,注意时间把控 11
(四)数学游戏的运用要有合理的游戏规则,控制好课堂秩序 11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低年龄阶段,又非常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40分钟专注的课堂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太现实。在三个月的实习中观察发现,低年级学生对于数学课的学习热情不高,觉得数学课枯燥无味。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意味着,当一个人对某事感兴趣时,就会主动去探索。根据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他们钟爱听故事、做游戏等轻松愉快的活动。因此,如果我们能在数学教学中,插入一些比较接近实际生活的游戏,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之中,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中游戏,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这激起了我对数学教学中所运用的游戏产生了兴趣,我将展开对数学游戏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的运用的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一)游戏的概念
由于游戏的复杂性和人们理解的多样性,目前对于游戏的概念界定可以说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荷兰学者胡伊青加在《人:游戏者》中这样认为:“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他还指出,游戏是具有规则的,这种规则被参与游戏的人所接收,又对其有一定的约束力,伴随着紧张和愉快的情感体验。
德国的沃尔夫冈·克莱默则认为,“游戏是一种由道具和规则构建而成的,由人主动参与,有明确目标,在进行过程中包含竞争且富于变化的,以娱乐为目的的活动。”
邱学青在《学前儿童游戏》一书中表示游戏的特征包括:“游戏是内部动机控制的行为;游戏是重过程、轻结果的行为;游戏是与探究不同的行为;游戏是一种模拟的、假装的行为;游戏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行为。”这本书也对游戏的本质性特征进行了综述,包含以下几点:“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具有虚构性;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
不同的学者在游戏概念的界定上有不同的看法,游戏是来自内心的一种自愿行为,在虚拟的情境和一定的规则下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游戏是一种自发的、有规则的,具有模拟、假装和竞争等功能的一种娱乐活动。
(二)数学游戏的概念
数学游戏,从字面上来看,便是把游戏和数学教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寓教育于娱乐。使学生可以在享受轻松愉快的游戏的同时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把握游戏的特点, 将游戏引入到数学数学教学, 紧密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使他们热爱学习、乐于学习。
数学游戏的本身就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使他们愿意投身到课堂中来,因此数学游戏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得到乐趣,具有趣味性。
数学游戏是在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中进行的,它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规则,它将数学问题贯穿在数学游戏当中,让学生在互动游戏的过程当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具有互动性。
数学游戏在活动过程中,有时需要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在团队游戏中,学生不能只考虑自己一个人的输赢,而是要结合整个团队小组一起,互相帮助,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合作性。
数学游戏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定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游戏设计要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做中学,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操作和摆弄获取数学知识,具有实践性。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的类型
因为数学课程中的有些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起来可能会感觉枯燥无味,相对被动。然而有效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的统一。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使用数学游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此,我把数学游戏按其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故事型
教师把数学课堂学习的内容寓于故事当中,编成数学小故事,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产生数学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能把数学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讲一些关于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的发展历史,让学生知道数学是怎样发展的。例如在学习《厘米和米》时,教师讲述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数学故事,因为统一了度量衡,使我们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才不会导致单位名称混乱。在数学教学中贯彻这样的小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数学,发现数学的博大精深。
(二)观察型
小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的技能之一应该是观察事物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准备的教学挂图或材料,让学生观察,并且引导他们说出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加强学生对“数”与“形”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数学意识的形成。例如在学习《认识乘法》第一课时,教师出示挂图:农场里养了兔子和鸡。让学生自己农场观察有哪些数学知识,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算式,让学生计算。
(三)猜想型
猜想,是在答案和结果出来之前对其进行的猜测与想象,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验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在答案结果出来先猜一猜,想一想,估一估,再进行结果验证,这样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自己动手验证的好习惯,促进思维的发展,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厘米和米》这一单元中,在教学生用直尺量出物体长度之前,先让学生来估一估,猜想物体大约有多长之后再进行测量,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比直接让学生测量得出结论更加有利于学生推理验证能力的发展。
(四)活动型
数学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活动必然也是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需要每个学生都投入参与其中,并且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获得数学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知识相对抽象的、单调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游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参与活动来学习,在做中学、玩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等。例如在《分与合》中“6”的分合,使用猜拳游戏来练习数的组成,老师伸两个手指,学生就伸四个手指,并配以轻松愉快的口诀“我出二,你出几?”同桌之间也可以相互猜。这样一个小小的活动,就可以使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