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字数:14828】

摘 要了解当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挖掘现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这对于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观察法这四种研究方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访谈,以及对课堂的实地观察,发现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学生计算能力薄弱,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无法正确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题型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解题方法单一,缺乏创新能力。为此应巩固基础知识,注重学生估算、口算、笔算能力的培养;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利用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转变角色定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 录
一、引言 1
(一)选题的缘由 1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研究的目的 1
2.研究的意义 1
(三)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1
1.概念界定 2
2.相关理论 2
(四)研究方法 2
1.观察法 2
2.问卷法 2
3.访谈法 3
4.文献法 3
二、国内相关研究 3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方法 3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 3
(三)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四)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解题水平影响因素 4
(五)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4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4
(一)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5
(二)解决问题存在一定难度 6
(三)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6
(四)画图以及合作探究的方法运用不够广泛 7
(五)解决问题与生活具有密切联系 9
(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及分析数量关系式 10
四、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问题 12
(一)学生计算能力薄弱,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12
(二)学生无法正确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13
(三)题型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四)学生解题方法单一,缺乏创新能力 14
五、对策或建议 14
(一)巩固基础知识,注重学生估算、口算、笔算能力的培养 14
(二)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15
(三)利用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5
(四)教师要转变角色定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Ⅰ 教师问卷 19
附录Ⅱ 学生问卷 21
附录Ⅲ 访谈实录 23
致谢 24
一、引言
(一)选题的缘由
解决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考察的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相比于一般的计算题与填空题,解决问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也更能考查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由于解决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在笔者对小学生的前期访谈中,小学生无一例外地表示解决问题难学。那么,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如何,教师和学生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迫切需要笔者去研究。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主要从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作业反馈情况这三个方面入手,了解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并从现状中分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此基础上寻找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并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2.研究的意义
(1)实践意义
通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的研究,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在课堂中也应该利用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解题水平。
(2)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笔者希望通过对教学现状和策略的具体研究,促进相关理论在小学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探索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实现理论在课堂情境中的具体化,以期进一步丰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理论体系。
(三)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1.概念界定
解决问题:巩明认为“数学中的解决问题是指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与实际贴近的、实际的数学问题。”[1]现代汉语词典对于问题的释意是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本文中的解决问题特指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一类题型,即通过文字和图画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相关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也就是形式运算阶段。本阶段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已接近成熟,且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法以及类比推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2]
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而皮亚杰认为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审题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构建性,即学生能够通过对已有经验的主动改造,建构新的知识内容。建构主义的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学过程不应该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通过对学生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对于学生的解题至关重要,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契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
1.观察法
深入真实的课堂情境,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状态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实地观察、做好相关记录。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并利用观察结果分析问题产生的缘由,以“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