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行为的研究
中班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行为的研究[20191209124238]
摘 要:幼儿园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对幼儿角色游戏游戏水平的发展和游戏情节的推动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指导时主要运用语言指导。教师的语言指导可分为建议式、询问式、指令式、陈述式、鼓励式、示范式、责备式七种。本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等方式,对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语言指导行为进行了非参与式观察,了解教师指导中指导总体特征、时间频率、指向对象、身份特征、态度特征等现状。发现幼儿园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存在教师语言指导方式不合理、教师语言指导频率过高、过度关注游戏材料、指导身份单一化等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思考和改进意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角色游戏语言指导行为幼儿园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相关研究现状 1
(一)有关角色游戏中教师角色及作用的研究 1
(二)有关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现状研究 2
(三)有关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时机的研究 2
(四)有关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类型和作用的研究 3
三、研究过程 3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3
(二)研究方法的确立 3
(三)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4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4
(一)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总体特征 4
(二)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时间频率 6
(三)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指向对象 6
(四)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身份特征 7
(五)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态度特征 7
五、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8
六、建议与对策 9
七、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致 谢 17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行为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许多研究表明,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游戏的指导能提高游戏的质量,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然而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虽然教师对教育的概念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教师的教育行为仍然没有产生多少改变。许多教师都明白自己在游戏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但是在实践中却没有按照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要么干预儿童游戏,要么不介入、忽视游戏。教师应该怎样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所以,对教师的指导行为的研究很有必要。
中班是幼儿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 幼儿到了中班时期,由于认知范围的扩大,游戏水平极大提高。此时,由于幼儿交往与需求能力的发展,幼儿时常会想与人交往,但由于中班的幼儿还没有大班的交往能力,因此常常会跟其他人之间发生争吵。同时中班也是幼儿规则意识萌芽的阶段,所以要求教师对幼儿作出更多的外在的指导。而很多教师经常会在游戏指导过程中觉得尴尬,不知所措。所以笔者选择了中班当做研究对象。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角色游戏中的教师语言指导行为,对教师语言指导的现实状况作出详细分析,发现教师在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进一步引起幼儿教师对游戏中语言指导行为的认识,使其优化指导方法,提高游戏质量。另外,也为新手教师以后步入工作岗位后对游戏的指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相关研究现状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或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应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行为是指教师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对幼儿的指示教导或者指点引导的行为。国内外学者、专家均对角色游戏中的教师指导有所研究,笔者通过对相关书籍、期刊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检索对现有的研究作了如下总结:
(一)有关角色游戏中教师角色及作用的研究
西方注意到儿童的游戏问题是从近现代开始的。Johnson等研究者(1999)将不同研究者对教师角色的描述进行综合,这些角色从不参与幼儿游戏到完全控制幼儿游戏形成了一个连续统一体:(1)不参与;(2)旁观者;(3)舞台管理者;(4)共同游戏者;(5)游戏带头人;(6)导演/指导者。
国内研究者基本都认为:教师在角色游戏开展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都有着对应的角色。华爱华(1998)认为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应该是三种:一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二是游戏过程的观察者;三是游戏进展的支持者。陈淑敏(1999)认为成人在幼儿游戏中可以扮演很多角色,包括时间的规划者和掌控者、空间的规划者与情境的布置者、玩物的提供者、先进经验的提供者、游戏行为的观察者、游戏活动的参与者或引导者。刘焱(2004)认为在角色游戏开始阶段,教师是幼儿创设环境所需材料的提供者;在游戏进程中,教师是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和扶持者;在角色游戏结束阶段,教师是讨论的组织者和发问者。
(二)有关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现状研究
姜伟兰(1992)通过观察法和资料调查对上海市部分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03位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介入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教师的指导次数较少,游戏中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重点指导,且指导观点正确者特别少,教育观念问题比较大,指导水平多停留在中等水平。另一项由上海南西幼儿园进行的观察研究(许政涛,1998)结果表明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频率很高,而指导效率却较低。1992到1998年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指导的数量在从少到多,但教师指导的质量,都比较欠缺。
国外学者的研究在这个问题上和国内差不多。20世纪70年代初,英美两国研究人员(Singer,1977;Sylva et a1.,1980;Tizard,Philps,&P1ewis,1976;Wood et a1.,1980)就“当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老师在干什么”进行研究,最初的调查报告显示,一般教师参与儿章游戏的比率非常低,仅有2%一6%,并且教师倾向于限制他们对游戏的参与,对游戏的参与局限在非常表面的层次。
(三)有关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时机的研究
国内的研究者通过调查表明,教师的介入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发展,可以改善幼儿游戏的品质和游戏水平。
华爱华(1998)指出儿童游戏介入的时机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成人的期待和儿章的需要。而教师游戏介入的时机主要包括以下六种情形:(1)当孩子并不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游戏想象情境时;(2)当孩子难以与别人沟通互动时;(3)当孩子一再重复原有游戏行为,难以延伸和扩展时;(4)当孩予缺少材料,难以继续游戏时;(5)当孩子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时;(6)当游戏中出现负面效应时。
而国外研究者对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转引陈淑敏(1999)总结国外关于游戏介入时机的研究成果时所概括的,教师介入时机包括:(1)当幼儿独自游荡、旁观、不玩玩具也不与他人互动时(Trawick—Smith,1994);(2)当幼儿不能与他人合作时(Smilansky&Shefatya,1990);(3)当幼儿不能专注,经常转换活动时(Sylva,Roy&Painter,1980;Dunn&Wooding,1977);(4)当幼儿只是进行简单而重复性的游戏时(Johnson et a1.1987);(5)当出现可以教导的时机时(Stallings,1975);(6)当幼儿邀请教师共同游戏时。
(四)有关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类型的研究
邱学青(2004)提出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介入”、“材料提供”和“语言指导”的方法参与指导游戏,“语言指导”包括“询问式”“建议式”“鼓励式”“澄清式”“邀请式”“角色式”和“指令式”七种。方建华则认为教师的指导语言可分为建议式、询问式、指令式、陈述式、鼓励式、示范式、责备式七种。
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调查统计,决定采用方建华的分类方式,将教师语言指导七种分为积极,中性和消极三类。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笔者选取了常熟市A幼儿园中班5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在实习三个月过程中,对其开展的角色游戏进行非参与式观察,观察并分析了在A幼儿园中班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指导的行为状况,并与教师进行了良好的交流。
(二)研究方法的确立
1.文献法
从中文期刊网搜索关于教师指导行为的期刊,从而归纳总结出已有的研究现状。
2.观察法
笔者于2013年9-12月内用了三个月时间在常熟市A园实习,对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语言指导行为进行了非参与式观察。对教师组织角色游戏的次数、组织的形式以及幼儿游戏过程前、中、后三个阶段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记录分析。
(三)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本研究将直接进入幼儿园真实角色游戏情境中,通过以第三者的身份观察记录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的整个真实情况,活动完后综合运用自编的观察记录表、图表、表格等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总体特征
1.指导方式以语言指导为主
通过对10次中班角色游戏的非参与式观察,研究者收集到总共102例教师指导行为,经过分析笔者发现可以把这些指导行为分为三类,分别是动作指导、语言指导和语言—动作指导。通过统计,笔者发现在102个案例中,总共有81例语言指导,占总体的79%;有9例动作指导,占总体的9%;有12例语言—动作指导,占总体的12%。由以上数据可以发现,中班教师在角色游戏指导的过程中,主要运用语言指导。
2.主要运用建议式、指令式和询问式的语言进行指导
教师语言指导的方式主要有建议式、指令式和询问式语言。而且,教师的指导方式十分多变。语言指导的恰当使用是幼儿游戏积极性得以鼓舞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笔者观察记录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指导方式,研究每一个教师语言的特点,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制定出相应的表格,进而表现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特点。
由图2能够看出,在教师语言指导中,建议式语言总体达24,占总数的30%,询问式语言总体达17,占总体的21%,指令式语言总体达14,占总体的17%。这三者语言指导方式总体达总数的68%,显然成为教师语言指导的主要方式。
3.指导方式以开放式为主,封闭式为辅
总的来看,在语言指导中,教师的语言指导以开放式为主,封闭式为辅。其中开放式包括询问式和建议式语言,封闭式指导包括鼓励式、陈述式、责备式、示范式和指令式。
由图3能够看出,教师在语言指导中,主要以开放式指导为主,出现46次,占总数的57%,以封闭式指导为辅,出现35次,占总数的43%。
4.以教师主动发起指导为主
角色游戏中的语言指导大多是教师主动引发的,也有部分是由幼儿引起的。教师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时会主动介入,对其进行指导,从而促进游戏活动的发展。同时,幼儿也经常会寻求教师的指导,而幼儿主要通过告状和寻求教师的帮助这两种方式来引发教师的指导。
由图4可知,由教师主动发起的指导有64次,占总体的79%,由幼儿引发的教师指导有17次,占总体的21%,由此可以看出,角色游戏中以教师主动发起指导为主。
(二)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时间频率
在一次游戏中,教师应该进行多少次指导才是合适的呢?笔者对教师的指导频率进行了调查,大致情况如下:
表1 教师指导频率调查表
指导行为数量 次/游戏活动 分钟/次
总数 102 10.2 2.94
语言指导 81 8.1 3.7
由表1可以看出,笔者总共收集到教师的指导行为102个,而一次角色游戏的时间大约是30分钟,所以一次角色游戏中的教师指导行为平均为10.2次,也就是说每2.94分钟教师就进行一次指导。而语言指导的次数平均为8.1次,平均每3.7分钟出现一次。
(三)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指向对象
教师的关注对象是教师语言指导的方向,调查表明教师最主要关注的是游戏材料,然后关注游戏角色和游戏情节,较少关注游戏规则。
很多研究者认为角色游戏由游戏材料、游戏角色、游戏情节和游戏规则这四个要素组成。而教师的语言指导都以这四个要素为中心。因此,研究者通过资料整理,借鉴这种结构要素的组成,将教师的语言指导按这四个要素划分。
由图5能够看出,以游戏材料为语言指导的方向出现了32次,占总体的40%;游戏角色为指导方向的出现了23次,占28%;游戏情节出现17次,占21%;以游戏规则为语言指导方向的次数出现了9次,占11%。
(四)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身份特征
教师在角色游戏语言指导过程中主要以教育者身份进行指导,以教育者和游戏者相结合身份进行的指导以及以游戏者身份进行指导的次数很少。
由图6能够看出,教师以教育者身份进行的指导出现了74次,占总指导次数的91%,以教育者和游戏者结合身份进行的指导的出现了6次,占总指导次数的7%,而以游戏者身份进行的指导只出现1次,只占到总体指导次数的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主要以教育者的身份进行语言指导,偶尔伴随着教育者和游戏者结合的身份,而以游戏者身份进行的指导几乎很难发现。
(五)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态度特征
教师语言指导过程中以积极和中性态度为主。笔者将教师情绪态度分为积极、中性和消极三种。其中,积极态度表现在教师的语气、言语和伴随性神色等方面让幼儿喜爱;中性态度表现在教师情绪的相对平和,语气和言语方面没有明显体现出情感的流露;消极态度是教师在语言指导中明确表现出不满、愤怒乃至厌烦的状态。
由图7能够发现,教师的语言指导以积极和中性态度为主,中性出现41次,占总数的51%,积极性出现了36次,占总数的44%,两者比例共占总数的95%。消极态度只出现了4次,仅仅为总数的5%,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说明,教师在幼儿园角色游戏的语言指导中,很少或者基本不使用消极态度。
五、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教师语言指导方式不合理
教师在语言指导中主要用到建议式、指令式和询问式的指导方式进行指导,但是教师经常会在指导过程中缺乏规范,使之失去原来的效果。
建议式指导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指导方式。然而建议式语言在教师指导的实际过程中,很容易演变成指令式语言,笔者根据观察发现,教师容易走偏的关键在于,指导中想要迅速达到教育目的,帮助幼儿最快地解决游戏中发生的问题。
当幼儿违反游戏规则,或者在游戏材料使用不当的时候,教师从常常会使用指令式语言,但是由于指令式语言明显带有严厉的语气,所以指令式指导开放性较低,也容易影响到幼儿的游戏。许多教师在指导的时候,经常会不跟幼儿说理由,仅仅依靠个人权威,让幼儿照着教师说的去做。这样的指导就变成了教师的独断,失去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容易让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
摘 要:幼儿园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对幼儿角色游戏游戏水平的发展和游戏情节的推动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指导时主要运用语言指导。教师的语言指导可分为建议式、询问式、指令式、陈述式、鼓励式、示范式、责备式七种。本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等方式,对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语言指导行为进行了非参与式观察,了解教师指导中指导总体特征、时间频率、指向对象、身份特征、态度特征等现状。发现幼儿园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存在教师语言指导方式不合理、教师语言指导频率过高、过度关注游戏材料、指导身份单一化等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思考和改进意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角色游戏语言指导行为幼儿园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相关研究现状 1
(一)有关角色游戏中教师角色及作用的研究 1
(二)有关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现状研究 2
(三)有关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时机的研究 2
(四)有关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类型和作用的研究 3
三、研究过程 3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3
(二)研究方法的确立 3
(三)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4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4
(一)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总体特征 4
(二)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时间频率 6
(三)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指向对象 6
(四)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身份特征 7
(五)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态度特征 7
五、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8
六、建议与对策 9
七、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致 谢 17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行为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许多研究表明,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游戏的指导能提高游戏的质量,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然而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虽然教师对教育的概念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教师的教育行为仍然没有产生多少改变。许多教师都明白自己在游戏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但是在实践中却没有按照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要么干预儿童游戏,要么不介入、忽视游戏。教师应该怎样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所以,对教师的指导行为的研究很有必要。
中班是幼儿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 幼儿到了中班时期,由于认知范围的扩大,游戏水平极大提高。此时,由于幼儿交往与需求能力的发展,幼儿时常会想与人交往,但由于中班的幼儿还没有大班的交往能力,因此常常会跟其他人之间发生争吵。同时中班也是幼儿规则意识萌芽的阶段,所以要求教师对幼儿作出更多的外在的指导。而很多教师经常会在游戏指导过程中觉得尴尬,不知所措。所以笔者选择了中班当做研究对象。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角色游戏中的教师语言指导行为,对教师语言指导的现实状况作出详细分析,发现教师在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进一步引起幼儿教师对游戏中语言指导行为的认识,使其优化指导方法,提高游戏质量。另外,也为新手教师以后步入工作岗位后对游戏的指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相关研究现状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或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应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行为是指教师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对幼儿的指示教导或者指点引导的行为。国内外学者、专家均对角色游戏中的教师指导有所研究,笔者通过对相关书籍、期刊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检索对现有的研究作了如下总结:
(一)有关角色游戏中教师角色及作用的研究
西方注意到儿童的游戏问题是从近现代开始的。Johnson等研究者(1999)将不同研究者对教师角色的描述进行综合,这些角色从不参与幼儿游戏到完全控制幼儿游戏形成了一个连续统一体:(1)不参与;(2)旁观者;(3)舞台管理者;(4)共同游戏者;(5)游戏带头人;(6)导演/指导者。
国内研究者基本都认为:教师在角色游戏开展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都有着对应的角色。华爱华(1998)认为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应该是三种:一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二是游戏过程的观察者;三是游戏进展的支持者。陈淑敏(1999)认为成人在幼儿游戏中可以扮演很多角色,包括时间的规划者和掌控者、空间的规划者与情境的布置者、玩物的提供者、先进经验的提供者、游戏行为的观察者、游戏活动的参与者或引导者。刘焱(2004)认为在角色游戏开始阶段,教师是幼儿创设环境所需材料的提供者;在游戏进程中,教师是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和扶持者;在角色游戏结束阶段,教师是讨论的组织者和发问者。
(二)有关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现状研究
姜伟兰(1992)通过观察法和资料调查对上海市部分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03位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介入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教师的指导次数较少,游戏中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重点指导,且指导观点正确者特别少,教育观念问题比较大,指导水平多停留在中等水平。另一项由上海南西幼儿园进行的观察研究(许政涛,1998)结果表明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频率很高,而指导效率却较低。1992到1998年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指导的数量在从少到多,但教师指导的质量,都比较欠缺。
国外学者的研究在这个问题上和国内差不多。20世纪70年代初,英美两国研究人员(Singer,1977;Sylva et a1.,1980;Tizard,Philps,&P1ewis,1976;Wood et a1.,1980)就“当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老师在干什么”进行研究,最初的调查报告显示,一般教师参与儿章游戏的比率非常低,仅有2%一6%,并且教师倾向于限制他们对游戏的参与,对游戏的参与局限在非常表面的层次。
(三)有关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时机的研究
国内的研究者通过调查表明,教师的介入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发展,可以改善幼儿游戏的品质和游戏水平。
华爱华(1998)指出儿童游戏介入的时机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成人的期待和儿章的需要。而教师游戏介入的时机主要包括以下六种情形:(1)当孩子并不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游戏想象情境时;(2)当孩子难以与别人沟通互动时;(3)当孩子一再重复原有游戏行为,难以延伸和扩展时;(4)当孩予缺少材料,难以继续游戏时;(5)当孩子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时;(6)当游戏中出现负面效应时。
而国外研究者对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转引陈淑敏(1999)总结国外关于游戏介入时机的研究成果时所概括的,教师介入时机包括:(1)当幼儿独自游荡、旁观、不玩玩具也不与他人互动时(Trawick—Smith,1994);(2)当幼儿不能与他人合作时(Smilansky&Shefatya,1990);(3)当幼儿不能专注,经常转换活动时(Sylva,Roy&Painter,1980;Dunn&Wooding,1977);(4)当幼儿只是进行简单而重复性的游戏时(Johnson et a1.1987);(5)当出现可以教导的时机时(Stallings,1975);(6)当幼儿邀请教师共同游戏时。
(四)有关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类型的研究
邱学青(2004)提出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介入”、“材料提供”和“语言指导”的方法参与指导游戏,“语言指导”包括“询问式”“建议式”“鼓励式”“澄清式”“邀请式”“角色式”和“指令式”七种。方建华则认为教师的指导语言可分为建议式、询问式、指令式、陈述式、鼓励式、示范式、责备式七种。
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调查统计,决定采用方建华的分类方式,将教师语言指导七种分为积极,中性和消极三类。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笔者选取了常熟市A幼儿园中班5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在实习三个月过程中,对其开展的角色游戏进行非参与式观察,观察并分析了在A幼儿园中班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指导的行为状况,并与教师进行了良好的交流。
(二)研究方法的确立
1.文献法
从中文期刊网搜索关于教师指导行为的期刊,从而归纳总结出已有的研究现状。
2.观察法
笔者于2013年9-12月内用了三个月时间在常熟市A园实习,对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语言指导行为进行了非参与式观察。对教师组织角色游戏的次数、组织的形式以及幼儿游戏过程前、中、后三个阶段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记录分析。
(三)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本研究将直接进入幼儿园真实角色游戏情境中,通过以第三者的身份观察记录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的整个真实情况,活动完后综合运用自编的观察记录表、图表、表格等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总体特征
1.指导方式以语言指导为主
通过对10次中班角色游戏的非参与式观察,研究者收集到总共102例教师指导行为,经过分析笔者发现可以把这些指导行为分为三类,分别是动作指导、语言指导和语言—动作指导。通过统计,笔者发现在102个案例中,总共有81例语言指导,占总体的79%;有9例动作指导,占总体的9%;有12例语言—动作指导,占总体的12%。由以上数据可以发现,中班教师在角色游戏指导的过程中,主要运用语言指导。
2.主要运用建议式、指令式和询问式的语言进行指导
教师语言指导的方式主要有建议式、指令式和询问式语言。而且,教师的指导方式十分多变。语言指导的恰当使用是幼儿游戏积极性得以鼓舞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笔者观察记录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指导方式,研究每一个教师语言的特点,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制定出相应的表格,进而表现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特点。
由图2能够看出,在教师语言指导中,建议式语言总体达24,占总数的30%,询问式语言总体达17,占总体的21%,指令式语言总体达14,占总体的17%。这三者语言指导方式总体达总数的68%,显然成为教师语言指导的主要方式。
3.指导方式以开放式为主,封闭式为辅
总的来看,在语言指导中,教师的语言指导以开放式为主,封闭式为辅。其中开放式包括询问式和建议式语言,封闭式指导包括鼓励式、陈述式、责备式、示范式和指令式。
由图3能够看出,教师在语言指导中,主要以开放式指导为主,出现46次,占总数的57%,以封闭式指导为辅,出现35次,占总数的43%。
4.以教师主动发起指导为主
角色游戏中的语言指导大多是教师主动引发的,也有部分是由幼儿引起的。教师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时会主动介入,对其进行指导,从而促进游戏活动的发展。同时,幼儿也经常会寻求教师的指导,而幼儿主要通过告状和寻求教师的帮助这两种方式来引发教师的指导。
由图4可知,由教师主动发起的指导有64次,占总体的79%,由幼儿引发的教师指导有17次,占总体的21%,由此可以看出,角色游戏中以教师主动发起指导为主。
(二)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时间频率
在一次游戏中,教师应该进行多少次指导才是合适的呢?笔者对教师的指导频率进行了调查,大致情况如下:
表1 教师指导频率调查表
指导行为数量 次/游戏活动 分钟/次
总数 102 10.2 2.94
语言指导 81 8.1 3.7
由表1可以看出,笔者总共收集到教师的指导行为102个,而一次角色游戏的时间大约是30分钟,所以一次角色游戏中的教师指导行为平均为10.2次,也就是说每2.94分钟教师就进行一次指导。而语言指导的次数平均为8.1次,平均每3.7分钟出现一次。
(三)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指向对象
教师的关注对象是教师语言指导的方向,调查表明教师最主要关注的是游戏材料,然后关注游戏角色和游戏情节,较少关注游戏规则。
很多研究者认为角色游戏由游戏材料、游戏角色、游戏情节和游戏规则这四个要素组成。而教师的语言指导都以这四个要素为中心。因此,研究者通过资料整理,借鉴这种结构要素的组成,将教师的语言指导按这四个要素划分。
由图5能够看出,以游戏材料为语言指导的方向出现了32次,占总体的40%;游戏角色为指导方向的出现了23次,占28%;游戏情节出现17次,占21%;以游戏规则为语言指导方向的次数出现了9次,占11%。
(四)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身份特征
教师在角色游戏语言指导过程中主要以教育者身份进行指导,以教育者和游戏者相结合身份进行的指导以及以游戏者身份进行指导的次数很少。
由图6能够看出,教师以教育者身份进行的指导出现了74次,占总指导次数的91%,以教育者和游戏者结合身份进行的指导的出现了6次,占总指导次数的7%,而以游戏者身份进行的指导只出现1次,只占到总体指导次数的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主要以教育者的身份进行语言指导,偶尔伴随着教育者和游戏者结合的身份,而以游戏者身份进行的指导几乎很难发现。
(五)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的态度特征
教师语言指导过程中以积极和中性态度为主。笔者将教师情绪态度分为积极、中性和消极三种。其中,积极态度表现在教师的语气、言语和伴随性神色等方面让幼儿喜爱;中性态度表现在教师情绪的相对平和,语气和言语方面没有明显体现出情感的流露;消极态度是教师在语言指导中明确表现出不满、愤怒乃至厌烦的状态。
由图7能够发现,教师的语言指导以积极和中性态度为主,中性出现41次,占总数的51%,积极性出现了36次,占总数的44%,两者比例共占总数的95%。消极态度只出现了4次,仅仅为总数的5%,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说明,教师在幼儿园角色游戏的语言指导中,很少或者基本不使用消极态度。
五、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教师语言指导方式不合理
教师在语言指导中主要用到建议式、指令式和询问式的指导方式进行指导,但是教师经常会在指导过程中缺乏规范,使之失去原来的效果。
建议式指导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指导方式。然而建议式语言在教师指导的实际过程中,很容易演变成指令式语言,笔者根据观察发现,教师容易走偏的关键在于,指导中想要迅速达到教育目的,帮助幼儿最快地解决游戏中发生的问题。
当幼儿违反游戏规则,或者在游戏材料使用不当的时候,教师从常常会使用指令式语言,但是由于指令式语言明显带有严厉的语气,所以指令式指导开放性较低,也容易影响到幼儿的游戏。许多教师在指导的时候,经常会不跟幼儿说理由,仅仅依靠个人权威,让幼儿照着教师说的去做。这样的指导就变成了教师的独断,失去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容易让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