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识字教与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以s小学为例【字数:19002】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具体建议”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可见,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当被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首先通过问卷法,对常熟市S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学习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他们识字的数量与效果、兴趣、习惯与方法;接着通过多次观摩各位一线教师的语文课堂,结合学生表现以及教师访谈,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三个维度分析当下教师进行识字教学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形成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与学的现状的总结与反思。最后以上述研究内容为依据,提出一些改进识字教学的策略。
目 录
一、绪论1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1
(三)文献综述1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学习现状调查研究4
(一)调查目的4
(二)调查实施4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4
三、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8
(一)小学低年级教师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8
1.教学内容浅显8
2.教学过程无趣10
3.教学方法单一11
(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问题追因12
1.教师层面12
2.学生层面12
3.其他13
四、改进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策略15
(一)趣味识字,培养兴趣15
(二)自主识字,提升能力17
(三)方法多元,提高效率18
(四)渗透文化,凸显价值20
五、结语22
参考文献23
附录24
致谢27
一、绪论
汉字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瑰宝,是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血脉中的文化标识和家国情怀。识字教学贯穿整个小学学习阶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和其他后续学习的基础。多年来,寻求到让学生乐于接受的识字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一直是一线教师经常讨论的焦点话题。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现行的简体汉字,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纷繁复杂的演变过程。从仓颉造字开始,识字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就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从传统蒙学教材《三字经》、《千字文》,到多次汉字教育改革,中国传统的汉语教学,历来都十分重视汉字教学。21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识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现行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将识字教学提到拼音教学之前,让汉字回归本位,肯定了识字在整个语文学习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汉字与我们的民族文化血脉相连,识字教学是汉文化传承的载体。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不仅仅是学习和生活的必备技能,同时也是领略汉字的结构美并感知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小学低年段所要求的识字量占整个小学阶段识字量的53%,因此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新课改以来,关于识字教学的研究层出不穷,各种识字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但我们发现,当下小学生的识字情况并不乐观,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论文将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现状出发,结合教师课堂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进一步丰富识字教学理论,对于教师改进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将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现状为背景,在已有的识字教学研究成果之上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研究初期,笔者将通过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等方式,对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的识字现状和教师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多角度出发,总结反思小学低年级汉字的教与学的现状。研究中后期,笔者将以前期的现状研究为基础,通过连续听课、文献研究等方式,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整理、借鉴相关理论与实证资料,有针对性地总结形成改进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策略。
(三)文献综述
随着对识字教学的要求进一步严格和细化,一线教师对“识字教学”的研究与思考也越来越多。笔者阅读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关于识字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有关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问题研究
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当下小学识字教学在识字内容、识字过程、识字方法等几个层面都存在着相应的问题。
识字内容层面,学者提出的常见问题有重数量轻质量、重字形轻字义、教学内容文化缺失等。识字过程层面,各学者指出最主要的问题有识字过程割裂、评价方式单一等。此外,部分研究者在观察研究中发现,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手段相对单一,一般采取的形式为听写,即教师口述报词,学生默词,而且这种评价手段几乎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而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并不喜欢这种听写的方式,这也导致了识字过程的无趣。在识字方法上,很多研究者都提出了课堂教学中识字方法机械单一这一问题,尽管目前提出的识字方法多种多样,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方法教学生识字。
2.有关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问题的成因研究
关于小学识字教学问题产生原因的阐述的文献数量很多,并且分析已经较为深入,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论。根据大多数学者的观点,识字教学问题的内部原因主要产生于教师和学生,外部原因则是汉字本身的复杂性。
学者们在文献中提到最多的教师方面的原因则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局限性以及专业理念的落后。学生方面的原因学者们主要提到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包括思维和注意的独特性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教材及课标的编写缺陷也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因素。但究竟是教材及课标本身在识字写字方面的规定与安排存在不足还是教师没有正确理解课标、合理运用教材,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关于这一争论的焦点,我认为教师的理解不到位是主要因素,教材及课标编写上的不足之处是次要因素,两者矛盾的焦点更多地在于编写者与教育者在教学理念上的差异。就此争论,我将在本论文中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有关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
历年的小学语文改革中,汉字教学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专家学者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就部分文献中提到的就有字理识字、儿歌识字、情境识字、归类识字等十多种识字方法,而且论述得非常深入细致。识字方法与经验虽然各有特色,自成一派,但其基本思路和实质始终是受张田若老师的“集中识字”和斯霞老师的“分散识字”的影响,虽然方法、形式不一,但终究是殊途同归,其目的都是在于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目 录
一、绪论1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1
(三)文献综述1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学习现状调查研究4
(一)调查目的4
(二)调查实施4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4
三、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8
(一)小学低年级教师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8
1.教学内容浅显8
2.教学过程无趣10
3.教学方法单一11
(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问题追因12
1.教师层面12
2.学生层面12
3.其他13
四、改进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策略15
(一)趣味识字,培养兴趣15
(二)自主识字,提升能力17
(三)方法多元,提高效率18
(四)渗透文化,凸显价值20
五、结语22
参考文献23
附录24
致谢27
一、绪论
汉字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瑰宝,是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血脉中的文化标识和家国情怀。识字教学贯穿整个小学学习阶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和其他后续学习的基础。多年来,寻求到让学生乐于接受的识字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一直是一线教师经常讨论的焦点话题。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现行的简体汉字,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纷繁复杂的演变过程。从仓颉造字开始,识字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就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从传统蒙学教材《三字经》、《千字文》,到多次汉字教育改革,中国传统的汉语教学,历来都十分重视汉字教学。21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识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现行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将识字教学提到拼音教学之前,让汉字回归本位,肯定了识字在整个语文学习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汉字与我们的民族文化血脉相连,识字教学是汉文化传承的载体。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不仅仅是学习和生活的必备技能,同时也是领略汉字的结构美并感知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小学低年段所要求的识字量占整个小学阶段识字量的53%,因此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新课改以来,关于识字教学的研究层出不穷,各种识字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但我们发现,当下小学生的识字情况并不乐观,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论文将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现状出发,结合教师课堂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进一步丰富识字教学理论,对于教师改进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将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现状为背景,在已有的识字教学研究成果之上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研究初期,笔者将通过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等方式,对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的识字现状和教师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多角度出发,总结反思小学低年级汉字的教与学的现状。研究中后期,笔者将以前期的现状研究为基础,通过连续听课、文献研究等方式,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整理、借鉴相关理论与实证资料,有针对性地总结形成改进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策略。
(三)文献综述
随着对识字教学的要求进一步严格和细化,一线教师对“识字教学”的研究与思考也越来越多。笔者阅读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关于识字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有关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问题研究
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当下小学识字教学在识字内容、识字过程、识字方法等几个层面都存在着相应的问题。
识字内容层面,学者提出的常见问题有重数量轻质量、重字形轻字义、教学内容文化缺失等。识字过程层面,各学者指出最主要的问题有识字过程割裂、评价方式单一等。此外,部分研究者在观察研究中发现,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手段相对单一,一般采取的形式为听写,即教师口述报词,学生默词,而且这种评价手段几乎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而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并不喜欢这种听写的方式,这也导致了识字过程的无趣。在识字方法上,很多研究者都提出了课堂教学中识字方法机械单一这一问题,尽管目前提出的识字方法多种多样,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方法教学生识字。
2.有关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问题的成因研究
关于小学识字教学问题产生原因的阐述的文献数量很多,并且分析已经较为深入,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论。根据大多数学者的观点,识字教学问题的内部原因主要产生于教师和学生,外部原因则是汉字本身的复杂性。
学者们在文献中提到最多的教师方面的原因则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局限性以及专业理念的落后。学生方面的原因学者们主要提到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包括思维和注意的独特性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教材及课标的编写缺陷也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因素。但究竟是教材及课标本身在识字写字方面的规定与安排存在不足还是教师没有正确理解课标、合理运用教材,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关于这一争论的焦点,我认为教师的理解不到位是主要因素,教材及课标编写上的不足之处是次要因素,两者矛盾的焦点更多地在于编写者与教育者在教学理念上的差异。就此争论,我将在本论文中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有关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
历年的小学语文改革中,汉字教学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专家学者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就部分文献中提到的就有字理识字、儿歌识字、情境识字、归类识字等十多种识字方法,而且论述得非常深入细致。识字方法与经验虽然各有特色,自成一派,但其基本思路和实质始终是受张田若老师的“集中识字”和斯霞老师的“分散识字”的影响,虽然方法、形式不一,但终究是殊途同归,其目的都是在于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f/56.html